收藏 分享(赏)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纲要PPT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68789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纲要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纲要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纲要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纲要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纲要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经分证论治头痛举要,主要内容,伤寒论有关头痛的论述 兰室秘藏补出太阴、少阴头痛 六经与六经辨证 六经头痛涵义辨析 头痛的病因病机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举要,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可以见于外感与内伤等疾病过程中。 伤寒论有关头痛的记载,主要论述的是外感病的证治,故头痛就成为伤寒论六经病常见症状。 这些头痛症状称为六经病头痛。,一、伤寒论有关头痛的论述,一、伤寒论有关头痛的论述,三阳病皆可发生头痛 三阳病皆由外邪引发,属外感病 三阳头痛与经脉循行关系密切,(一)三阳病皆可发生头痛,三阳病头痛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

2、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265),(二)三阴病惟厥阴可见头痛,厥阴头痛的发病与足厥阴肝经循行有关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灵枢经脉),主要内容,伤寒论有关头痛的论述 兰室秘藏补出太阴、少阴头痛 六经与六经辨证 六经头痛涵义辨析 头痛的病因病机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举要,1太阴头痛 兰室秘藏头痛门 “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 “白术半夏天麻汤治痰厥头痛药也。”,二、兰室秘藏补出太阴、少阴头痛,丁元庆.兰室秘藏

3、论治头痛简介,河南中医,2001,(2):36-37,2少阴头痛 兰室秘藏头痛门 “少阴经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 至此,六经头痛的证治趋于“完整”,二、兰室秘藏补出太阴、少阴头痛,六经病(不同体质人群的外感病) 六经病头痛是六经病的症状之一 六经三阳三阴 六经头痛发生于三阳三阴、以头痛为主要症状,通称为六经头痛 百病不出六经藩篱,六经头痛囊括全部头痛病证,六经病头痛不同于六经头痛,主要内容,伤寒论有关头痛的论述 兰室秘藏补出太阴、少阴头痛 六经头痛涵义辨析 头痛的病因病机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举要,三、六经头痛涵义辨析,(一)指与经脉循行部位相

4、关的头痛 (二)与三阴三阳(六经)病机相关的头痛 (三)三阴三阳病机与经脉循行部位合二为一,六经头痛指头痛发生在该经脉循行部位 太阳头痛 阳明头痛 少阳头痛 厥阴头痛所有疾病不出六经范畴,(一)指与经脉循行部位相关的头痛,太阳头痛: “头痛之属于太阳经者。”太阴头痛: “头痛之属于太阴经者。”少阳头痛: “头痛之属于少阳经者。”少阴头痛: “头痛之属于少阴经者。”阳明头痛: “头痛之属于阳明经者。”厥阴头痛: “头痛之属于厥阴经者。”,中华医学大辞典关于六经头痛的表述,六经头痛是指与六经病相关的头痛太阳头痛指伤寒太阳病头痛阳明头痛指伤寒阳明病头痛,等 灵枢寒热病:“阳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人迎

5、”,(二)与三阴三阳病机相关的头痛,兰室秘藏补出的太阴、少阴头痛亦属此类六经头痛即包括外感头痛,也包括内伤头痛头痛就病位而言,涉及脏腑及其经脉 对六经头痛单从任一方面理解都不全面,(二)与三阴三阳病机相关的头痛,将以上两种认识结合起来,更能适应临床需要这种认识由来已久:症因脉治头痛论:“伤寒门头痛,皆是三阳经表症,今在杂病门,虽分外感内伤,然三阳三阴,皆有头痛。”,(三)三阴三阳六病病机与经脉循行的结合,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前额;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太阴、少阴

6、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其辨之之法,六经各有见症。”,六经头痛各有特征,“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 疾病就其属性而言不离阴阳虚实,不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其病不是外感就是内伤。 将三阳三阴以及所属的脏腑经脉与外感内伤病因病机有机结合,对头痛进行辨证论治,切合临床实用。,六经可以钤百病,六经本质,1.六经兼赅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六气 2.六经重在气化 化生营卫气血、储藏阴精阳气 通行营卫津液、传化排泄糟粕 抵御外邪 六经一体,主要内容,伤寒论有关头痛的论述 兰室秘藏补出太阴、少阴头痛 六经头痛涵义辨析 六经头痛病因病机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举要,(一)外感、内伤皆可

7、导致六经头痛 1外感:以风为主,风挟寒热湿暑邪气上犯清窍 2内伤:情志、饮食、久病等 3劳神伤心,形神失和 4外伤导致筋骨、脑髓、肌肤、气血、经脉、元神损伤,四、六经头痛病因病机,(二)六经头痛的主要病理因素头痛的病理因素主要涉及风寒、火热、气郁、痰阻、血瘀、经脉痹阻,正虚、扰神 医学发明:“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胁下,盖主血故也。”,四、六经头痛的病因病机,主要内容,伤寒论有关头痛的论述 兰室秘藏补出太阴、少阴头痛 六经与六经辨证 六经头痛涵义辨析 头痛的病因病机 六经分证论治头痛举要,五、六经分证论治头痛举要,六经头痛合病头痛,丁元庆.头痛六经分证,中国中医药报

8、 2005.8.22,1部位:前额、巅顶、枕部、项、背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 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项强腰脊痛。”,(一)太阳头痛,1部位:前额、巅顶、枕部、项、背由于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所至,还可以发生头侧头痛,如: 丹溪心法足太阳膀胱经见证“头苦痛头两边痛项似拔。”,(一)太阳头痛,足太阳经脉循行图,手太阳小肠经脉循行图,(一)太阳头痛,2病因病机:外邪侵袭太阳经脉、劳损气血筋脉。外感内伤皆常见,外感为主;体位不当、劳倦太过 3属性:实证居多,虚证常见。 4太阳头痛证治,(1)经脉不利 症状:头痛以枕颈部为主,痛连巅顶

9、、前额,或牵连头侧,或颈枕部拘紧或酸痛,连及颞额,或伴肩背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紧。 治法:疏利太阳经脉,通络止痛。 方药:葛根汤加天麻、川芎、姜黄、当归。 风药是治疗太阳头痛的常用药,(一)太阳头痛,丁元庆.风药辛散定痛机理.中国中医药报,2006.2.8,(2)瘀阻经脉 症状:头痛项强,或痛连肩背手臂,经久不已,颈部压痛,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经脉。 方药:葛根汤加当归、红花、丹参、羌活,或桂枝茯苓丸加味。 常见于颈源性头痛,(一)太阳头痛,丁元庆.颈源性头痛证治. 中国中医药报 ,2005.11.28,(3)湿热蕴结 症状:头痛头重,颈项拘急不舒,胸

10、満恶心,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濡。 治法:清热利湿,疏利经脉。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薏苡仁、土茯苓等。土茯苓为湿热头痛常用药,(一)太阳头痛,(4)风寒侵袭 症状:头痛起病急,其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通利经脉。 方药: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加川芎、防风、荆芥。 枕神经痛较为常见,(一)太阳头痛,丁元庆.川芎治疗外感头痛的配伍应用.中国中药杂志,2004,(7):694-695,(5)风热扰络 葛根汤去麻黄、桂枝,加天麻、桑叶、菊花、僵蚕、蝉蜕。 轻证,用桑菊饮加蔓荆子、蝉蜕、僵蚕、天麻,(一)太阳头痛,1头痛部位前额

11、、面颊、眉棱骨常见,或痛连齿龈,或颜面疼痛。 伤寒大白头痛:“阳明经额前痛,痛连眼眶,脉洪而长”,(二)阳明头痛,足阳明胃经脉循行图,(二)阳明头痛,2病因病机 外感热结、寒凝、浊滞 内伤积热、湿热、胃火、热毒、酒毒 3属性:实证、热证多见 4证治,(1)阳明湿热 症状:头痛身重,胸脘痞闷,溲赤闭涩,口中粘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和中化浊。 方药:伴脘痞者用半夏泻心汤;大便不爽者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湿热久结用陈茶芽煎。,(二)阳明头痛,丁元庆.湿热头痛葛根芩连汤治验. 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2月24日,(2)寒滞阳明经脉 症状:头痛以前额、面颊为主,或见眉棱骨痛,遇

12、风寒加重或诱发,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或紧。 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选奇汤。丹溪心法选奇方治眉骨痛不可忍,大有效。,(二)阳明头痛,(3)阳明蕴热上蒸 症状:头痛头胀,心烦面赤,口干或渴,胃脘不适,舌质红,舌苔黄,脉滑。 治法:清泻胃热,通络止痛。 方药:白虎加白芷汤(卫生宝鉴卷九)。白虎葛根汤(知母、石膏、葛根、白芷。伤寒大白)。,(二)阳明头痛,(4)胃火夹毒 症状:颜面剧痛阵作,其痛难忍,面赤灼热,口干口臭,溲赤便结,或鼻塞涕黄粘浊,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通络止痛。 方药:清胃散,或白虎汤加味。 重用升麻,加生石膏、知母、天麻、葛根、僵蚕

13、。 鼻塞涕黄粘浊,加白芷、蒲公英、败酱草等。,(二)阳明头痛,(5)阳明热结气壅 症状:头痛面赤,口干口渴,心烦口臭,大便闭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热,降气导浊。 方药:承气汤类方或防风通圣丸。,(二)阳明头痛,1部位:头之侧(太阳穴),连及耳周、目外眦伤寒大白头痛:“少阳经头角痛,痛引耳前后”,(三)少阳头痛,足少阳胆经脉循行图,2病因病机: 外感风热为主,风寒亦兼而有之 内伤肝胆气郁、化火,湿热壅滞 3属性:实证、热证为主 4证治,(三)少阳头痛,(1)少阳郁热(郁火)症状:头痛以两太阳穴胀痛为主,或连耳目,或伴眩晕,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治法:疏利少阳郁

14、热。方药: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加僵蚕、桑叶、菊花、连翘、蝉蜕、薄荷,(三)少阳头痛,(2)少阳气郁 症状:头痛头胀,痛在两颞,时作时止,或游走不定,或痛连枕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 治法:疏利少阳,畅达气机。 方药:柴胡桂枝汤。,(三)少阳头痛,(3)少阳热结气壅 症状:头痛胀痛,太阳穴尤甚,心烦口苦,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利少阳,清宣郁热。 方药:大柴胡汤加决明子、牛蒡子、蝉蜕等。,(三)少阳头痛,(4)特殊头痛雷头风 症状:头痛剧烈,发于耳上耳前,痛处起核,不可近,入夜加重,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散结止痛。 方药:淸震汤加味,

15、或陈茶芽煎加减。颞浅动脉炎、丛集性头痛,(三)少阳头痛,黄粤,丁元庆.颞动脉炎治疗经验.山东中医杂志,2006,(1):33,1部位不定,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四)太阴头痛,2病因病机 内伤为主:饮食、劳役、久病、失血;思虑伤肝、损及心脾 3属性:虚实兼见,以虚为主痰湿湿热、痰热、痰浊虚证气血亏虚,清阳不升 4证治,(四)太阴头痛,(1)痰厥头痛 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 治法:健脾和中,化痰降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兰室秘藏),或芎辛导痰汤(奇效良方)。,(四)太阴头痛,

16、丁元庆.川芎治疗内伤头痛的配伍应用.中国中药杂志,2005,(3):363-365,痰热头痛临床常见 痰郁化热,痰热上蒙之头痛,用加味二陈汤(医方考)。 伤寒大白以二陈汤加栀、连、胆星,名二陈栀连胆星汤,治“痰火上冲”之头痛。,(四)太阴头痛,(2)气虚头痛 症状:头痛而晕,心悸不宁,遇劳则重,自汗畏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而弱。喜按压 治法:益气健脾,升达清阳。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酸枣仁、人参、淫羊藿、炙甘草、葛根,(四)太阴头痛,(3)气血亏虚 症状:头痛缠绵不愈,遇劳加重,头昏神疲,面色五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补虚荣脑。 方药:炙甘草汤加当归、酸枣

17、仁、天麻。,(四)太阴头痛,1部位: 不定,以全头痛多见 足阴经不行于头,但循于面,“挟舌本” 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五)少阴头痛,2病因病机少阴精血不足,脑髓亏虚阳气亏虚,复感寒邪 3属性 以精血不足、阳气亏虚、髓海损伤为基本病机 4证治,(五)少阴头痛,(1)肾阴不足 症状:头痛眩晕,腰酸耳鸣,少寐多忘,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味,天麻、桑叶、黑芝麻。八味地黄丸(辨证录六味地黄丸加川芎、肉桂)功能补肾水,治头痛,用于肾阴亏虚,阴亏火旺之头痛。,(五)少阴头痛,(2)肾阳不足 左归丸

18、人参芎附汤(医宗金鉴) 组成:人参、川芎、附子 治虚寒雷头风,(五)少阴头痛,(3)肾元亏虚 症状: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健忘,阳痿遗精,经闭带下,耳鸣少寐,舌淡红,苔少,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肾气,填精生髓。 方药:大补元煎加味。,(五)少阴头痛,(4)阳虚感寒 症状:头痛经久不愈,时作时止,恶风畏寒,面白肢冷,舌质淡胖,苔薄白润,脉沉细。 治法:温阳补虚,散寒止痛。 方药: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川芎、生姜。,(五)少阴头痛,1部位: 巅顶、颜面疼痛多见,或全头痛,或头痛部位不定 丹溪心法:足厥阴肝经见证有“头痛”,(六) 厥阴头痛,足厥阴肝经脉循行图,2病因病机 情志伤肝,导致气郁

19、、化火、气滞血瘀,阳亢风动 或久病虚寒,阴血亏虚 3属性: 虚实皆为常见 4证治,(六) 厥阴头痛,(1)肝气郁结 症状:头痛头胀,痛无定处,情绪不宁,或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脘闷嗳气,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四逆散合香茗散(香附子、川芎、细茶)加味。风药疏肝通络止痛并行不悖,(六) 厥阴头痛,丁元庆.香附治头痛的机制与配伍应用. 中国中药杂志.2006.4.350 丁元庆.风药能疏肝. 中国中医药报,2006.2.17,(2)肝郁化火 症状: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头痛、目赤、耳鸣,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白头翁汤合栀子豉汤,加天

20、麻、钩藤、菊花、白鲜皮等。肝火伤阴,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加鳖甲等,(六) 厥阴头痛,(3)气滞血瘀 症状: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或胸胁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方药:四逆散合桂枝汤加天麻、菊花、蝉蜕等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六) 厥阴头痛,丁元庆.活用经方辨治偏头痛. 中国中医药报,2007.1.31,(4)肝阳上亢 症状:头胀痛而眩,面红面赤,心烦易怒,胁痛,夜眠不宁,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风引汤、或天麻钩藤饮或滋生青阳汤。(医醇剩义生地、石决明、磁石、石斛、麦冬、白芍、丹皮、菊花、薄荷、柴胡、天麻、桑叶),(

21、六) 厥阴头痛,(5)肝经风火 症状:颜面阵痛,面颊有烧灼感,痛连齿目,突发突止,作止无时,烦躁不安,耳鸣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疏风止痛 方药:羚羊角汤(羚羊角粉、蝉蜕、夏枯草、苦参、薄荷、生地、菊花、石决明、天麻、白头翁)。,(六) 厥阴头痛,(6)血虚肝旺 症状:头痛,或伴头晕目眩,胁痛,或惊惕不安,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方药:加味四物汤合四神散(丹溪心法菊花、当归、旋覆花、荆芥穗),加味。血虚受寒用当归四逆汤,寒甚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六) 厥阴头痛,(7)血虚阳浮 症状:头痛反复发作,经久不

22、愈,烦劳加重,寐少梦多,心胸不适,情怀难释,周身痛楚,舌质红,苔白,脉弦。 治法:养血怡神,通络缓痛 方药:酸枣仁汤加当归、柏子仁、天麻、菊花、珍珠母,(六) 厥阴头痛,(8)肝寒上犯 症状:巅顶头痛,干呕,吐涎,甚则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弦。 治法:暖肝散寒 方药:吴茱萸汤、暖肝煎,(六) 厥阴头痛,(9)厥阴络痹 久病入络 虫类药、风药、通络药的应用 旋复花汤合香茗饮加当归、菊花、柏子仁 香茗饮:香附、川芎、细茶 功效:调气止痛。 主治:气厥头痛及产后头痛;偏正头痛,(六) 厥阴头痛,丁元庆.旋覆花巧妙配伍治头痛. 中国中医药报,2009.10.22 丁元庆.全蝎僵蚕治疗头痛.中国中医药报 2005.7.17,(七)合病头痛,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头顶痛,足太阳、手少阴”。 1全头痛 2游走痛 3头痛休作有时 4睡眠相关性头痛,小 结,头痛是临床常见病证 六经辨证可以较好的概括头痛证治 运用六经辨证大致应对临床常见头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临床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