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课件+习题)(打包6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中国古代篇第一步专题优化课件习题打包6套.zip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中国古代篇第一步专题优化课件习题打包6套.zip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提升训练.doc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提升训练.doc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课件.ppt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课时提升训练.doc
  • 全部
    •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提升训练.doc--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提升训练.doc--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课件.ppt--点击预览
    •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课时提升训练.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模 块 一 中国古代篇第一步 专题优 化专题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考 纲 要求 ] (1)商周 时 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 权 制度的形成 (3)汉 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变 (4)明清君主 专 制制度的加 强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主 线归纳 ]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发 展演 变 主要 经历 了两大 阶 段 :夏商周时 期的早期政治制度和秦至明清的 专 制主 义 中央集 权 制度。2.商周 时 期的政治制度:早期 (先秦 时 期 )国家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 缘 关系的明 显 影响, 权 力尚未 实现 高度集中。3.秦至明清 时 期的政治制度,可分 为 三条主 线 : (1)君主 专制 权 力的加 强 与中央机构的演 变 ; (2)中央集 权 的加 强 与地方行政机构的 变 化; (3)选 官制度和 监 察制度演 变 。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考点 1 古代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1.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 贵 族的 统 治。(2)对 象: _____________、功臣及先代帝王的后代。(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4)作用: ① 确立周王 “ _____________” 的地位。 ② 边远 地区得到开 发 ,疆域 扩 大。(5)瓦解:春秋 时 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战 国 时 一些 诸 侯国推行郡 县 制,秦 统 一后, 废 除了分封制。王族天下共主2.宗法制(1)特点:以血 缘为纽带 , ___________继 承,等 级 森 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 统 治秩序,保 证 王 权 的 稳 定。(3)内容:按照 _____________亲 疏确立起 严 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 财产 分配制度。(4)作用: ① 强 化了王 权 ,保障了 贵 族特 权 。 ② 强 调 血 缘 关系,有利于 统 治集 团 内部的 团结 和 稳 定,形成 “ 家国一体 ”的政治 结 构。嫡 长 子血 缘细 微点 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 为 表里,但 侧 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规 定 权 力的 “ 分配 ” ,而宗法制重在 规 定 权 力的 “ 继 承 ” 。(2015·高考浙江卷 )下列 选项 不能体 现 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 “ 封建 亲 戚,以蕃屏周 ”B. “ 谱 牒不立, 则传 久而失宗 ”C. “ 父死子 继 ,兄 终 弟及 ”D. “ 内 举 不避 亲 ,外 举 不避仇 ”D考向 从 历 史 遗 存、古籍 记载 角度考 查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解 题 思路定位知 识 : 宗法制的影响。关 键 点 拨 : 解答本 题 的关 键 是理解每个 选项 的含 义 ,注意关 键词 “ 不能 ” 。[解析 ] “ 封建 亲 戚,以蕃屏周 ” 体 现 了分封制,它是以宗法制 为 基 础 的,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 现 ; “ 谱 牒不立, 则传 久而失宗 ” 强 调 要 强 化宗法 观 念,否 则 会 动摇 宗族血 统; “ 父死子 继 ,兄 终 弟及 ” 符合宗法 观 念下的王位或皇位 继承方式。 “ 内 举 不避 亲 ,外 举 不避仇 ” 是指 举 荐人才,体 现的是 选 人用人的 问题 ,与宗法制及宗法 观 念没有直接关系。1. (2014·高考全国卷 Ⅱ , T24,4分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 贵族按 “ 周礼 ” 行事,学 说统 一的 “ 雅言 ” ,促 进 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 “ 雅言 ” 最早 应 起源于 现 在的 ( )A.河南 B.河北C. 陕 西 D.山 东解析: “ 雅言 ” 是周王室使用的 语 言,而西周的 统 治中心 镐京在今 陕 西省境内,故本 题选择 C项 。C2. (高考海南卷 )西周以血 缘 关系 为纽带 的宗法制,不 仅 是周朝分封制的基 础 , 对 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 表 现 在 ( )A.一夫多妻 习 俗 长 期延 续 B.皇位 继 承 “ 立嫡不以 长 ”C. 诸 子平等的 财产继 承 权 D.婚姻中的 “ 门 当 户对 ”解析: 题 目要求回答宗法制 对 后世的影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 长 子 继 承制度,中国大部分朝代的皇位 继 承采用的都是嫡长 子 继 承制度,故 选 B。B深化必 备宗法制 对 后世的重要 历 史 遗 存影响1.封建政治(1)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 继 承的嫡 长 子制原 则 。(2)影响了古代 对 列祖列宗的崇拜。(3)形成了 “ 家国同治 ” 的 统 治理念等。2.社会 习 俗(1)后世的百家姓 丛书 、家族家 谱 修 订 、宗祠家 庙 建立。(2)民 间 的尊宗敬祖、 认 祖 归 宗、重 视亲 情的 传统观 念和祭祖 扫 墓等社会 风 俗。3.思想 观 念(1)宗法 观 念使 “ 忠 ”“ 孝 ” 观 念深入民心。(2)宗法 观 念造就了重 视 家庭建 设 、尊老 爱 幼、夫妻相敬、兄弟相 亲 、和睦相 处 等社会公德。(3)促使中 华 民族形成了 “ 国 ” 与 “ 家 ” 不可分的意 识 ,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孝之士。(4)宗法制的 “ 道德 专 制 ”“ 男女不平等 ”“ 等 级观 念 ” 等思想,直接 导 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 级贵贱 、任人唯 亲 等 现象,成 为 扼 杀 人性、民族 进 步和 发 展的瓶 颈 。(5)宗法意 识 使 “ 国人 ” 形成了 “ 非我族 类 ,其心必异 ” 的盲目排外心理。1.有学者 认为 : “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 纵 剖面来看,是一个宝塔式 结 构,王室之下有几 级 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 统治 阶级 中也存在着以 亲 族血 缘为 基 础 的宗族 组织 。 ”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B.建立了以血 缘 关系 为 基 础 的中央集 权 体制C.宗族 组织 与政治系 统 截然分开D. “ 天下 为 家 ” 开始取代 “ 天下 为 公 ”A解析:本 题 考 查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材料 显 示西周 时 期,国家和家族有着 类 似的 结 构,体 现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故 A项 正确;西周 时 期没有建立中央集 权 体制,故 B项错误 ;材料 显 示宗族 组织 和政治系 统 一体,故 C项错误 ; “ 天下 为 家 ” 取代 “ 天下 为 公 ” 是指 实 行王位世 袭 制,开始于夏朝,故 D项错误 。2.根据甲骨文以及中国史籍 记载 的推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 姬 、姜、嬴、 妫等。 这 些姓氏出 现 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礼制 对 女性的尊重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C.政治上分封制的 实 施D.血 缘 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D解析:材料中体 现 不出封建礼制 对 女性的尊重,故 A项错误 ;宗法制主要是以嫡 长 子 继 承制 为 核心,材料无法体 现 ,故 B项错误 ;材料中体 现 不出分封制,故 C项错误 ;从材料“ 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 姬 、姜、嬴、 妫 等 ” 可以看出都有“ 女 ” 旁, 结 合史 实 ,可知血 缘 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故D项 正确。考点 2 君主 专 制与中央集 权 制度的演 进1.君主 专 制的演 进时 期 具体史 实 地位秦朝 首 创 皇帝制度,皇帝 总揽 一切 军 政大 权 ;设 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公,分管行政、 监 察和 军 事;下 设诸 卿 负责 具体事 务创 立西 汉 汉 武帝重用身 边 的侍从、秘 书 等,建立 “ 中朝 ” ,削弱相 权 ; 实 行 _____________ 发 展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察 举 制时 期 具体史 实 地位隋唐实 行三省六部制:中 书 、 门 下和尚 书 三省 长官均 为 宰相, 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分散相 权 ;尚 书 省下 设 六部,具体 执 行国家事 务 ; 实 行科 举 制完善宋朝实 行二府三司制:中 书门 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 军 事,三司分管 财 政,增 设 参知政事 为副相,分割相 权加 强元朝 _____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关,其 长 官行使宰相 职权 ;枢密院 为 最高 军 事机构分工明确,互相 牵 制中 书 省时 期 具体史 实 地位明朝_____________废 除丞相, 设 置殿 阁 大学士协 助 处 理政 务 ;明成祖 时 , 设 立内 阁 ,内 阁大学士开始参与 军 国大事的商 讨强 化清朝清初 军 国大事由 议 政王大臣会 议处 理 ;康熙 时 ,设 置南 书 房;雍正年 间 , 设军 机 处 ,_____________发 展到 顶 峰明太祖君主 专 制制度细 微点 拨皇帝削弱相 权 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古代皇 权 与相 权 的斗争中, 总 的 趋势 是皇 权 不断加强 ,相 权 不断削弱。皇帝削弱相 权 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一是分割相 权 。把相 权 一分 为 二 (一分 为 三或更多 ),使之相互 牵 制,从而保 证 皇 权 的独尊。二是 转 移相 权 及其机构。 权 力 转 移的 总趋势 :在决策 过 程中,相 权 由离皇帝身 边远 的人 (外朝或外廷的大臣 )向皇帝身边 的人 (内朝或 宫 内的侍臣、宦官 )转 移,即由 远 及近 (或由外到内 );在 执 行 过 程中,相 权 由内朝 (宫 内 )向外朝 (外廷 )转移,即由内向外。2.中央集 权 制度的演 进时 期 具体史 实秦朝 地方 实 行郡 县 制, _____________由皇帝直接任命,郡 设 郡守、郡尉、 监 御史两 汉 汉 初 实 行郡国并行制; 汉 武帝 设 刺史, 颁 布 “ 推恩令 ” 解决王国 问题唐朝 实 行道、州、 县 三 级 制,唐玄宗 时设 置 军镇 , 长官 为节 度使,后形成 _____________的局面宋朝 派文臣做地方官, 设 通判 监 督;派 转 运使管理财 政元朝 设 立行省, 实 行 _____________制度,另 设 宣政院管 辖 西藏地区明朝 废 除行省, 设 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 挥 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的行政、 军 事和 监 察郡守、 县 令藩 镇 割据行省细 微点 拨专 制主 义 与中央集 权专 制主 义 和中央集 权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专 制主 义 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表 现为 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 权 ,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 权 是 针对 地方分 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 经济 、 军 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 须严 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总 之,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地方与中央都要服从皇帝。从 时 代背景角度考 查 两 汉时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向 君主 专 制下中央机构的演 变趋势 及特点C解 题 思路定位知 识 : 汉 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变 —— 汉 代外戚干政。关 键 点 拨 : 解答本 题 的关 键 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 紧 扣 “ 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 执 政大臣也主要从他 们 之中 选择 ” 的信息判断。[解析 ] 材料中 说 两 汉时 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年幼, 执 政大臣也主要从他 们 中 选择 ,反映了母族 亲属 (外戚 )在两 汉时 期的地位极高,另外皇帝年幼,很容易被外戚控制, 导 致 汉 代 经 常出 现 外戚干政,故 选 C项 。创设 情境,考 查 皇 权专 制下中央机构的演 变A解 题 思路定位知 识 : 汉 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变 ——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关 键 点 拨 : 解 读题 干中的情境, 紧 扣 “ 宰相 ”“ 给 事中…… 驳 回 诏书 ” 的信息。[解析 ] 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 书 省 负责 起草 诏 令, 门 下省负责 封 驳审议 ,尚 书 省下 设 六部, 负责执 行。从 题 干中可以看出 给 事中可以 驳 回 诏书 ,反映了 门 下省的 职 能,故 选 A。宋朝枢密院主管 军 政,明朝内 阁 和清朝 军 机 处 是君主 专 制 强化的 产 物,没有 驳 回皇帝 诏 令的 权 力, B、 C、 D三 项 不符合题 意。从 综 合角度考 查 古代中国皇 权 之下的 统 治特点B解 题 思路定位知 识 : 汉 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变 —— 君主 专 制 强 化与 “君 权 神授 ” 思想。关 键 点 拨 : 解答本 题 的关 键 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 紧 扣 题 干中 “ 秦 汉 以后,以 ‘ 天子 ’ 自居的皇帝 举 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 ‘ 承天 ’ 而 ‘ 子民 ’” 信息分析。[解析 ] 统 治者 举 行祭天大典,其目的在于神化皇 权 ,巩固统 治。据材料信息 “‘ 承天 ’ 而 ‘ 子民 ’ ,官 员 、百姓 则 祭拜自己的祖先 ” 可知 ,统 治者借助人 伦 秩序来巩固其 统 治。1. (2015·高考全国卷 Ⅱ , T25,4分 )汉 宣帝曾称: “ 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 (郡太守 )乎! ”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 观 念。 这 主要体 现 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 权 与地方分 权 之 间 的矛盾C. 汉 代地方行政制度 为 后代所沿用D. 历 代帝王将 汉 宣帝作 为 治国榜 样A- 1 -(通用版)2016 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提升训练(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5·广东中山模拟)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 ” 该学者揭示了(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解析:选 A。依据材料信息“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可知,分封制由于受血缘关系亲疏的影响,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的消极影响,没有涉及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主旨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而产生的效果,C、D 两项与题意无关。2.(2016·广西柳州、玉林、贵港、百色高三联考)《史记》记载,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由材料可以看出周武王( )A.继承了古代先圣王的分封制度B.古代帝王后代是分封的主体C.王畿地区也是分封的重点区域D.使西周的统治区域得以扩大解析:选 D。分封制度始于周公,与上古先圣王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里没有说分封的主体是圣王后代,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分封的重点区域是王畿地区,故 C 项错误;分封先圣王后代于不同地域,有利于巩固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故 D 项正确。3.(2015·云南昆明高三摸底)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 )A.儒学独尊 B.国家财政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解析:选 D。尊儒制度和科举制支撑了儒学独尊,与题干要求不符,故 A 项错误;郡县制和国有专营制度支撑了国家财政,与题干要求不符,故 B 项错误;君主专制与题干材料四大基本制度无关,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四大基本制度都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4.(2015·安徽安庆三模)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 )A.证明皇位正统 B.体现皇权独尊C.保证皇位世袭 D.震慑割据篡权解析:选 A。 “受命于天” “被视为国之重器” ,表明秦始皇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故 A 项正确;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这才真正体现了皇权独尊,而玉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象征,故 B 项错误;“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 ,- 2 -改朝换代时有玉玺也不能保证皇位世袭,故 C 项错误;“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 ,有玉玺也不能防止篡权,故 D 项错误。5.(2015·广东惠州模拟)“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重农抑商 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 D.削弱相权解析:选 B。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业与商业,故 A 项错误;君主专制强调的是君权至高无上,而材料强调的是根与本、身与臂、臂与指的关系,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相权,故 D 项错误。6.(2015·陕西渭南一模)秦律规定:与盗者“不盈五人” ,共赃“不盈二百廿以下到一钱” ,只给予流放;但如“五人盗” ,赃只“一钱以上” ,也要“斩左止(趾),有(又)黥以为城旦” 。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秦律尤其重视对“群盗”的惩治B.秦律具有残酷性C.秦律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D.秦律具有公正性解析:选 A。秦律该规定强调对“不盈五人”和“五人盗”的惩罚不同。秦律对“五人盗”这样的“群盗”惩治更加严厉,故 A 项正确;该规定内容具有残酷性,但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秦律该规定的目的,故 C 项错误;对是否“五人盗”的惩罚不同,无法据此推断秦律的公正性,故 D 项错误。7.(2015·安徽蚌埠二模)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度 D.军机处制度解析:选 B。魏晋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逐渐形成,相权能适当节制皇权,皇权又能通过有效政府机制来控制相权,比较符合“合理” “互为节制” ,故 B 项正确;三公九卿制是秦朝时期中央官制,当时宰相位高权重,不符合“合理” “互为节制” ,故 A 项错误;内阁制度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内阁后逐渐形成的辅政制度,不符合“宰相为政府领袖” ,故 C 项错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此时早已不存在宰相制度,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8.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解析:选 A。从材料“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 ,可见郡县制实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故 A 项正确;地方设置郡县的做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并非秦朝最先推行,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信息来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 ,并非认为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故 C 项错误;秦朝之前已经存在郡县,故 D 项错误。9.(2015·四川德阳一模)公元前 3 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 ;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 )A.都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B.都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C.都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D.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解析:选 A。此时秦与罗马版图都扩大了,修订法律都有利于其维护统治,故 A 项正确;秦朝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罗马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故 B 项错误;秦朝法律体现的是等级,- 3 -而非平等,故 C 项错误;秦朝的法律应该延续商鞅变法风格,重农抑商,故 D 项错误。10.武则天通过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修改原则是“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后族武氏为一等” 。对这一举措理解最准确的是( )A.姓氏开始成为科举的隐形门第B.使武则天完成光宗耀祖的初衷C.顺应当时封建经济发展的需求D.有悖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大诉求解析:选 C。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士族贵族已经衰落,此次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可知士族人群增多,地位下降,故 C 项正确;科举制的实行正是突破了九品中正制下以门第作为标准的选官方式,故 A 项错误;武则天改《氏族志》为《姓氏录》目的不仅仅是光宗耀祖,更重要的是打击削弱士族势力,故 B 项错误;此次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是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的,故 D项错误。11.(2015·太原三模)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 )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B.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解析:选 B。依据材料“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以及清初的“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可知,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初的内阁都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所约束,故 B 项正确。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只能反映明朝中后期情况,而不能反映清朝情况,故 A 项错误;从明到清的决策制度发生变化,因此决策制度僵化的说法不正确,故 C 项错误;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并达到顶峰,但在材料中并未强调皇权的加强,而是强调内阁首辅和内阁对皇权的约束,故 D 项错误。12.(2015·济南一模)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 。 ”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 B.专制主义C.事君以忠 D.尊君敬祖解析:选 B。根据材料中“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可知该材料的主要观点为君权是贵族、官吏政治经济特权的来源,是对专制主义下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的描述,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家与国之间的联系,故 A 项错误;忠君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内容,故 C 项错误;尊君敬祖是宗法观念的表现,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宗法观念,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8 分,第 14 题 24 分,共 52 分)13.(2015·江苏盐城三模)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 132 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 ,礼称‘强仕’ 。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 ”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4 -朝代 东晋 隋 唐 北宋比例 4% 17.2% 24.5% 46.1%——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材料四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却于古人。——摘自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10分)(2)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6 分)(3)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所反映的古代政治发展趋势。(8 分)(4)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古代选官制度时须注意哪些原则?(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内容” ,依据材料一中“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可以归纳出“被举荐者限年龄在 40 岁以上” ,据材料中“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信息可以归纳出“察举与考试相结合” ,依据材料中“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可以归纳出“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的答案;第二小问“原因” ,结合所学从“察举制存在弊端”的角度思考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可以归纳出“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 ;由“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可以归纳出“考试选拔人才” ,由“放宽录取标准”可以归纳出“逐步放宽录取标准” 。第(3)问,第一小问作用,依据材料三表格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比例逐渐增大,说明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公平;第二小问趋势,结合所学从中央集权加强的角度回答。第(4)问,依据材料四中“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并结合所学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分析作答。答案:(1)内容:被举荐者限年龄在 40 岁以上;察举与考试相结合,有真才实学者方可任用;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原因:察举制存在明显弊端,如举荐方式容易造成任人唯亲,以道德品质为主要依据,缺乏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逐步放宽录取标准。(3)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4)原则:尊重和敬畏历史;对古代选官制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14.(2015·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明朝法律,内容为严惩官员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举也要考试《大诰》……但朱元璋死后, 《大诰》即被臣民所遗忘。——《中国法制史》材料二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大诰》材料三 (明)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太守、县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四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极力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 ,用重典惩治“奸顽” 。他颁布了《大明律》 ,加强了对主守官吏凭借职权侵吞国家各项钱粮之类贪污犯罪的惩罚。……同时规定:“凡监临官吏挟势求索借贷所部内财物者,并计赃准不枉法论,强取者准枉法论,财物给主。 ”……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的贪污行为,明律规定“并赃论罪” ,并于犯官右小臂刺“盗官钱(粮)”字样,耻辱终身,赃四十贯处斩。……为了对贪官形成更- 5 -大的威慑力量,明太祖下令各州县设立“皮场庙” ,在众人围观之下活剥贪官的皮,然后实之以草,制成人皮草袋悬挂在官府门前,以示替戒。——《明清帝王与反腐败斗争》(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8 分)(2)概括上述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6 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惩治贪官的结果。分析明代吏治腐败的根源。(10 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总结措施是制订专门惩治贪官的法律和把法律知识列入教育和科举的内容;从材料二中总结措施是允许民众扭送贪官进京;从材料三中“凡守令(太守、县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总结措施是允许民众赴京上告;将贪官严惩示众。第(2)问,据材料一、材料二,从政府重视、惩罚力度及重视民众角度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明朝的史实从初期和后期效果角度归纳;第二小问,吏治腐败主要是滥用职权,故其根源是古代以剥削思想为中心的封建制度。答案:(1)措施:制订专门惩治贪官的法律;把法律知识列入教育和科举的内容;允许民众扭送贪官进京;允许民众赴京上告;将贪官严惩示众。(2)特点:高度重视;惩治严厉;利用民众。(3)结果:初期有一定成效,改善了明初的政治环境,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后来,到中后期吏治腐败日趋严重。根源:封建制度是产生贪污腐化的根源,在封建制度下不可能消除贪污腐化现象。专题 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 变及科技文 艺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最新考 纲 ] (1)春秋 战 国 时 期的百家争 鸣 (2)汉 代儒学成 为正 统 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 际 的儒学思想 (5)科技成就 (6)汉 字的起源、演 变 和 书 画的 发 展 (7)文学成就 (8)京 剧 等 剧 种的 产 生和 发 展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主 线导 引 ]1.古代中国思想上起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 产 生、发 展、成熟、批判 继 承的 历 史 过 程。具体 历 程是: 创 立 (孔子:仁、礼 )→ 发 展 (孟子:仁政、民 贵 君 轻 ;荀子:礼法并施 )→ 完善独尊 (董仲舒:天人感 应 、君 权 神授; 汉 武帝:独尊儒 术 )→ 改造、成熟 (儒佛道合一,理学、心学 )→ 批判、新生 (经 世致用、工商皆本、反 专 制 )。2.科技成就:古代中国以四大 发 明 为 代表的科技成就 领 先世界, 对 世界文明的 发 展作出了巨大的 贡 献。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3.文学与 艺术 成就: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 经历 了《 诗经 》 、楚辞、 汉赋 、唐 诗 、宋 词 、元曲、明清小 说 的发展演 变 ,具有 鲜 明的 时 代特点;中国的 书 法和 绘 画 艺术 ,独具 东 方神韵,是世界 艺术 宝 库 的重要 组 成部分;京 剧 是 戏曲艺术 的瑰宝,成 为 我国的国粹。考点 1 中国 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变克己复礼仁政君舟民水2.道家(1)老子:是道家学派 创 始人, 认为 世界的本原是“ _________” ,主 张 “ _____________”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 态 。(2)庄子:把世 间 万物都看作是相 对 的, 认为 放弃差 别观 念就能 获 得精神上的自由。3.法家: 韩 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 张 以法治国 ,实行 _____________,倡 导 及 时变 法革新。4.墨家: 墨子 ,主 张 “ 兼 爱 ”“ 非攻 ”“ 尚 贤 ”“ 节俭 ” 。道 无 为 而治君主 专 制细 微点 拨(1)区分材料中的关 键 信息,涉及仁、以德治国的是孔子,涉及仁政的是孟子。 (2)涉及仁政的是儒家思想;涉及无 为 而治、清心寡欲的是道家思想;涉及以法治国的是法家思想;涉及代表平民百姓要求的是墨家思想。二、从秦朝到明清 时 期儒家思想 发 展演 变历 程及地位时 期 代表 主要思想主 张 地位秦朝 — 儒家思想受到打 击 、排斥 (如焚 书 坑儒 ) 遭遇打 击西 汉 董仲舒核心是 “ 天人感 应 ,_____________” ;提出 “春秋大一 统 ”“ 罢 黜百家,独尊儒 术 ” 的主 张完善与独尊君 权 神授时 期 代表 主要思想主 张 地位宋朝明清时 期程朱理学核心: “ 理 ”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是第一性的; “ 气 ” 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 “ 天理 ” 和 “ 人欲 ” 对 立起来, 认为 人欲是一切罪 恶 的根源,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熟与定型,统 治地位巩固陆 王心学南宋 陆 九渊,提出通 过 内心反省以求“ 理 ” ;明朝王阳明 认为 良知就是_____________,就是理李 贽明朝后期的 进 步思想家李 贽 鞭 挞 程朱理学,否定 _____________,抨 击 道学 伪善儒学思想焕发生机黄宗羲、顾 炎武、王夫之政治上,反 对 君主 专 制独裁; 经济 上,重视发 展手工 业 和商 业 ,主 张 “ 工商皆本 ” ;思想上,批判地 继 承 传统 儒学,提倡 “ _____________”存天理, 灭 人欲本心孔孟 权 威经 世致用细 微点 拨(1)全面理解 历 史概念:天理与人欲、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 (2)正确 认识 宋明理学的影响,注意它 对 塑造中华 民族的品格起到的 积 极作用。考向一 春秋 战 国 时 期的 “百家争 鸣 ”运用史料,考 查对诸 子百家思想特点的辨析C解 题 思路定位知 识 : 春秋 战 国 时 期的百家争 鸣 —— 诸 子百家思想 (民本思想 )。关 键 点 拨 : 解答本 题 的关 键 是准确理解 “ 人无于水 监 (照 镜子 ),当于民 监 ” 这 句 话 的含 义 。[解析 ] “ 人无于水 监 (照 镜 子 ),当于民 监 ” 大意 为 : 统 治者不要把水当做 镜 子,而要把人民当做 镜 子。 这 体 现 了以民为 本的思想,故 选 C项 。兼 爱 尚 贤 是墨家的思想,主 权 在民是欧洲启蒙运 动 思想家 卢 梭的主 张 ,道法自然是道家学派的主 张 ,均与 题 意不符,故排除 A、 B、 D三 项 。考查诸子百家思想的异同B解 题 思路定位知 识 : 先秦 诸 子思想异同辨析。关 键 点 拨 : 紧 扣 题 干关 键词 “ 相互影响 ”“ 儒家与法家 ”“ 共通之 处 ” 判断。[解析 ] 法家主 张 建立君主 专 制的中央集 权 国家,倡 导实 行法治,有利于 维护 社会秩序;儒家倡 导 “ 为 政以德 ” ,在治国方面 强 调 “ 仁 ”“ 礼 ” ,注重 贵贱 有序的等 级 秩序。1. (2015·高考安徽卷 )据 《 史 记 》 载 :一日,魏太子下 车 ,向一位新 贵 —— 宫 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 : “ 究竟富 贵 者 还 是 贫贱 者 应 当 骄 傲? ” 田子方答: “贫贱 者。 ” 并解 释 ,他随 时 都能在 别 国 宫 廷被派上用 场 。 这反映了 ( )A.士人 为诸 侯国所重用 B.士人 轻视 功名利禄C. 诸 侯国内部等 级 森 严 D.忠君思想已 经 形成A解析:解答本 题 的关 键 是根据材料信息准确理解史 实 。根据关 键 信息 “ 魏太子下 车 ,向 …… 宫 廷文士田子方致意 ”“ 他随 时 都能在 别 国 宫 廷被派上用 场 ” 可知,春秋 战 国 时 期士阶层 崛起,受到 诸 侯国的重用,故 A项 符合 题 意。 B项 士人轻视 功名利禄与 题 意相悖,故排除。 C、 D两 项 在 题 干材料中均没有体 现 ,排除。2. (2014·高考上海卷 )“ 恻隐 之心,仁之端也;羞 恶 之心,义 之端也;辞 让 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 此段文字出自 ( )A. 《 孟子 》 B. 《 庄子 》 C. 《 韩 非子 》 D. 《 道德 经 》解析:本 题 考 查 古代儒家思想。从 题 干内容看 应 是儒家思想的主 张 。 《 庄子 》《 道德 经 》 是道家著作, 《 韩 非子 》 是法家著作,只有 《 孟子 》 是儒家著作。故 选 A。A3. (2014·高考海南卷 )有先秦思想家 认为 ,“ 君上之于民也,有 难则 用其死,安平 则 尽其力 ” 。据此可知 这 位思想家 强 调( )A.君主无 为 而治 B. 强 化血 缘 等 级C.推行礼 乐 仁政 D. 实 行 严 刑峻法解析:本 题 考 查 学生解 读 史料 获 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 君上之于民也 ” 说 明君主集 权 , “ 有 难则 用其死,安平 则 尽其力 ” 说 明 对 人民 统 治的 严 苛,属于法家思想,故 D项 正确。A属于道家思想; B材料中没有提及; C属于儒家思想。均不符合 题 意。D深化必 备不同角度 审视 百家争 鸣1.从唯物史 观 看: 社会生 产 力的 发 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 溃 、封建制确立的 时 代大 变 革是百家争 鸣 形成的大背景, 这 体 现 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 的唯物史 观 。2.从 阶级 立 场 看: 孔子主 张 社会有序,老子主 张统 治者 “无 为 ” ,代表的是没落 贵 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 层劳动 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庄子、 韩 非子等 则 代表新 兴 地主 阶级 的利益。1. 吕 思勉先生 说 : “ 大同 时 代的境界,永存于人 类记忆 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 诸 子,亦无不如此。 ” 如孔子主 张“ 克己复礼 ” ,老子幻想回到 “ 小国寡民 ” 的社会去,墨子主 张 “ 兼 爱 ” 思想。先秦 诸 子回 归 三代的复古情 结 ,主要反映了 ( )A.先秦 诸 子开 历 史倒 车 的落后思想B.社会的 进 步与付出的代价之 间 的矛盾C.社会 变 革是 历 史 发 展的潮流D.先秦 诸 子学 说 的多 样 性、复 杂 性B解析:社会 进 步有 时导 致社会秩序遭到破坏,道德 沦丧 ,因而孔子提出 “ 克己复礼 ” 、老子幻想回到 “ 小国寡民 ” 的社会、墨子主 张 “ 兼 爱 ” , 说 明社会的 进 步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二者在短 时间 内是矛盾的,故 B项 正确;材料中 仅 列举 了孔子主 张 “ 克己复礼 ” 、老子幻想回到 “ 小国寡民 ” 的社会去和墨子主 张 “ 兼 爱 ” 思想,而 韩 非子等法家思想家主张 社会是向前 发 展的而不是开 历 史倒 车 ,故 A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 现 出 “ 社会 变 革是 历 史 发 展的潮流 ” 的 观 点,故 C项错误 ;材料只是 讲 述了 对 三代向往的思想家的主 张 ,不能得出反映了 “ 先秦 诸 子学 说 的多 样 性、复 杂 性 ” 的特点,故 D项错误 。2.关于中国封建 专 制的基本特征 ,史学家白 钢认为 :政治上的表 现 ,一是有 权 就有一切,二是家 长 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 上的表 现 ,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为 其 经济 基 础,二是以自然 经济为 基本面貌的封建生 产 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 义 ,一是天命 观 。其中 “ 有 权 就有一切 ”“ 家 长 制 ”“ 官僚政治 ”“ 蒙昧主 义 ” 历 史根源分 别 是 (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 权 制、道家思想B.皇 权 制、宗法制、中央集 权 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 权 制、儒家思想D.皇 权 制、宗法制、中央集 权 制、儒家思想D解析:秦朝建立起 专 制主 义 中央集 权 制度,皇帝 拥 有至高无上的 权 力,主宰国家意志, “ 有 权 就有一切 ” 体 现 的是皇 权制; “ 家 长 制 ” 是指家庭的 长 者掌握大 权 ,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 员 都要服从,体 现 的是宗法制; “ 官僚政治 ”取代先秦的 贵 族政治,体 现 的是秦代开 创 的中央集 权 体制。“ 蒙昧主 义 ” ,天命 观 是一种道德教化方式, 让 百姓重 视 礼仪 ,明知孝悌,体 现 的是儒家思想, D项 符合 题 意。考向二 从文明演 进 角度考 查 儒学演 变 的 历 程从治国理念角度考查儒家思想的特点C解 题 思路定位知 识 : 中国 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变 —— 儒家思想。 ￿关 键 点 拨 : 解答本 题 的关 键 是 结 合材料准确理 解儒家 的主张 。 紧 扣儒家学者批 评现实 政治,称 颂 先秦及 尧 、舜 时 期的政治。[解析 ]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 统 治 者 对 待百姓要 实 行仁政,不可 过 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 统 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 这 一政治理想, C项 符合 题 意;儒家思想在汉 代 经过 改造适 应 了 统 治者的需要,所以 A 项错误 ;儒家主 张 逐步改良政治, B项错误 ;儒学以 维护 等 级 秩序 为 目 标, D项错误 。从发展演变角度考查儒学地位的演变C解 题 思路定位知 识 : 儒学政治地位的 稳 固。关 键 点 拨 : 解答本 题 的关 键 是准确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解 读题 干中唐高祖、武 则 天、唐武宗 对 待道教、佛教 态 度的 变 化。[解析 ] 题 干材料 阐 述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子同姓, 规 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 则 天 为 打 击 李氏 势 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 “ 灭 佛 ” 。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 变动 ,最 为稳 固。故答案 选 C。1. (2015·高考福建卷 )顾 炎武在 《 日知 录 》 中 说 : “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 产 ,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 风 俗可善也 ” 。在此, 顾 炎武 强 调( )A.培养人才, 经 世致用 B.弘 扬 道德, 规 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 风 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解析:解 题 的关 键 是准确理解材料。 顾 炎武的意思是要安定百姓,改 变 其行 为 ,必 须 先使人民 “ 甘其食 ” (吃 饱 )、 “ 美其服 ” (穿好 ),然后 进 行教化以改善 习 俗,故 C项 正确。C2. (2014·高考全国卷 Ⅰ , T26,4分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 讨论的 问题 。基于 对 人性的新 认识 ,宋明理学家主 张 “ 存天理,灭 人欲 ” ,他 们认为 人性 ( )A.本 质 是善 B.本 质为恶C.非善非 恶 D.本善 习远解析:解答本 题 的关 键 是注意 题 干中的关 键 点 “ 对 人性的新认识 ” 。宋明理学家 继 承并 坚 持孟子的性善 论 思想, 还 将人性高 扬为 宇宙的本体 —— 天道 (天理 ), 认为 人性本来 与天理一致,具有仁、 义 、礼、智等美德,但 被后 天的 欲望 所蒙蔽,所以 强 调 “ 存天理, 灭 人欲 ” 。 A项 不是新 认识 ; B、 C两 项 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 张 。D深化必 备全面 认识 儒学思想在社会 发 展中的作用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1)具有和 谐 意 识 。和平 发 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 谐 ,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 类 都需要和 谐 的意 识 。(2)具有 忧 患意 识 。 这 种 忧 患意 识对历 代仁人志士胸 怀 天下, 奋发进 取, 为 理想不懈追求的 优 良 传统 的形成 产 生 过积极的影响,今天人 们 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3)崇尚道德。充分意 识 到道德 对 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 进 文明的 进 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