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7110321.doc--点击预览
- 201607110322.doc--点击预览
- 201607110323.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 1 -课时提升作业 十八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45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48 分)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到达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欧洲向全球扩张 的目的是“ 扫清海路”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解析】选 C。材料是一种假设性的表述,并不是否定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故 A 错误;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获得贵金属和传播宗教,故 B 错误;“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体现出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结果,故 C 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西方经济起飞,故 D 错误。2.(2016·湖北葛店高中模拟)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解析】选 C。汉朝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政府主持下的朝贡贸易,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没有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故 A 错误;中国忽视开拓海外市场与资本原始积累,没有刺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 B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故 C 正确;中国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地区和平交流,并非进行殖民扩张,故 D 错误。3.“公元 1500 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 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 ”这段话表明 ( )A.这一时期世界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B.公元 1500 年以前的世界是完全隔绝的C.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推进了世界联系的加深D.公元 1500 年后的世界逐渐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解析】选 C。 “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不都是被迫,故 A 错误;“公元 1500 年前后……便开始让位于”,不是 1500 年以前,结合古代丝绸之路,可知 1500 年以前不是完全隔绝,故 B 错误;“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 2 -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故 C 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但不是“政治一体化”,故 D 错误。4.下面是 1500-1640 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 ,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 )A.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B.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C.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D.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解析】选 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与“1500-1640 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相符,故 B 正确。【加固训练】马克思曾指出:“在 16 世纪和 17 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材料中的主要因素是指 (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C.三角贸易 D.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衰落。故选 D。5.到了 18 世纪,在亚欧人的 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 3 -【解析】选 C。材料讲述了 18 世纪亚欧人饮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仅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的表现,而不是实质,故 A 错误;市场经济的最终完成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与此题时间不符,故 B错误;由于经济和物质的交流,使亚欧的社会生活发生改变,这是材料反映的根本内容,故 C 正确;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与此题时间不符,故 D 错误。6.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里面认为:“在 16 世纪及 17 世纪间,美洲的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与东亚。……在中国历史上,(这推动了 )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 ”据此分析推动当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贸易B.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空前兴盛C.西欧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D.海禁政策导致欧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解析】选 A。从材料中“16 世纪及 17 世纪间”可分析出,材料的时代背景是新航路开辟,“美洲的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与东亚……(这推动了)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可知是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联系加强,推动了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增长。7.(2015·武汉调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在今日,工业的霸权带来商业的霸权,在真正的手工制造业时期,却是商业的霸权带来工业的优势。当时殖民制度所起的主要作用即在于此。 ”下列史实不能佐证马克思观点的是 ( )A.荷兰在 17 世纪上半叶成为“海上马车夫”B.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C.18 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霸主D.“日不落帝国” 建立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解析】选 A。17 世纪上半叶荷兰因为拥有的船队较多,逐渐取得了商业霸权,所以具有“海上马车夫”的称号,其后被英国打败说明商业霸权并未带来工业上的优势,不能够佐证马克思的观点,故 A 错误,符合题意。8.(2016·佛山模拟)自 17 世纪初成立至 19 世纪 30 年代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自始至终垄断了与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贸易,其原因不包括 ( )A.政府特许 B.自由竞争C.对抗荷兰 D.重商主 义【解析】选 B。英国东印度公司能够垄断贸易,离不开政府的特许,故 A 错误;英国东印度公司有政府的特许和保护,“自由竞争”是 19 世纪 30 年代之后提倡的,所以“自由竞争”不是垄断的成因,故 B 正确;17- 4 -世纪上半叶,荷兰号称“海上马车夫”,但后来被英国打败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与东方的贸易,故 C错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倡重商主义,英国政府公开支持东印度公司的商贸活动,这是其垄断地位形成的又一原因,故 D 错误。9.1609 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C.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解析】选 A。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作者的中心意图是,强调海上自由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辩护。正确答案选 A。10.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解析】选 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所以 C 可排除。D 更是 18-19 世纪才出现的,所以可排除。A 虽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需注意此题在问什么。本题实际上问的是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A 更多是针对欧洲,所以 A 错误。综上,本题选 B。【拓展延伸】资本原始积累的形式与实质(1)主要形式:①对本国农民的剥夺,以英国圈地运动为代表。②对殖民地人民的血腥掠夺。如: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人奴隶、洗劫印度国库等。③进行商业战争。如:三次英荷战争、 英法之间的激烈争夺等,都是为了争夺商业霸权而进行的战争。(2)实 质:资产阶级使用暴力手段剥夺劳动者生产资料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暴力和血腥。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是不可逾越的关键环节,也是加速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的重要手段,它大大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11.(2016·临沂模拟)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17 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9 世纪的英国被称为“世界摆渡人” 。这些称号反映出英荷两国成为当时世界的 ( )A.工业中心 B.贸易中心C.金融中心 D.科技中心- 5 -【解析】选 B。由材料中的时间及关键词“马车夫” “摆渡人”,可以看出这体现的是贸易领域,故选 B。【拓展延伸】 “日不落帝国”(1)自 1588 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 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军事上的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取得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2)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大约 4 亿-5 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 3 367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 24 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因此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12.1999 年,利物浦市政厅正式就那段历史道歉,“为城市在过去这样一场人类悲剧的贸易中扮演的角色表示羞愧和懊悔” 。利物浦过去承担的“人类悲剧”的角色指的是 ( )A.在远东建立东印度公司B.在大洋洲进行欺诈贸易C.在美洲掠夺金银D.在非洲进行奴隶贸易【解析】选 D。利物浦位于英格兰西北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是英国第二大港,因奴隶贸易而发展繁荣起来,其在黑奴贸易中占有特殊地位,因此利物浦过去承担的“人类悲剧”的角色指的是在非洲进行奴隶贸易,故 A、B、C 错误,D 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52 分)13.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 、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 ,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材料二 15 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这场战争以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在英国的反雅各宾战争中具有巨- 6 -大的规模,并且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进行下去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1)根据材料一回答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得以迅速发展的。(8 分)(2)根据材料二正确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10 分)(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地理大发现对社会形态产生的主要影响。(8 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第(1)题,从材料来看,革命因素主要来自新航路的开辟引起的“商业革命” 。第(2)题,从材料二来看,之所以能够标志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以及引起的其他变化,据此回答即可。第(3)题要站在社会形态演变的角度来回答。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直接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这些都使得西欧早已萌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而成为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8 分)(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自然经济的闭塞性,开始了大航海、商业战争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10 分)(3)地理大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8 分)【加固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贸易商、传教士和殖民主义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了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 16 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了解决。——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各个阶层的人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这真是一股浪潮,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可得净利可达百分之三百。1737 年,活跃号货船首次处女航,装载了价值 1 307 英镑的货物,它返回到利物浦时,运来了殖民地的产品和总额为 3 080 英镑的汇兑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蔗糖计算在内。——《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动机。(2)根据材料二,指出利物浦商人的贸易是怎样进行的?- 7 -【解析】第(1)题注意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整理。第(2)题可以结合材料二中的航程总结利物浦商人的三角贸易特点。答 案:(1)原因:殖民者采矿业、种植园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印第安人富有反抗精神,不能满足需要。动机:贩卖黑奴主要是为了掠夺 劳动力 ,赚取高额利润。(2)三角贸易,即装载货物的船只从利物浦出发,到非洲“换取”黑奴;把黑奴贩运到美洲;再把殖民地的物产和贩卖黑奴所得的金钱运回利物浦。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殖民主义是非洲、亚洲大部分地区和太平洋地区在 1870-1945 年间所经历的过渡性的发展状况,其产生的原因是欧洲的海外扩张和帝国主义的蔓延。是西方列强对非西方世界的一种侵略政策,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掠夺财富,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他们的“祸” 。——王助民《近现代西 方殖民主义史》材料二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活动从宗主国扩展到国际规模的产物,并含有改造殖民地使之适应全球市场经济的成分。……在文化上,这是一个眼界不断开阔的时期,整个地球上,一些民族正注意到其他民族和其他文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殖民主义对非西方国家是“福”还是“祸”?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26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晰)【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辨析论证型的题目,在本题中两段材料给出了作者的观点,要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辨析观点的合理性,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晰。答案:观点:材料一认为殖民主义是侵略的产物,造成了殖民地国家的落后;材料二认为殖民掠夺含有改造的成分并使之适应全球的经济发展。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应辩证分析,综合理解。(8 分)评析:首先,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非西方国家进行军事威胁、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一系列侵略活动,使之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使这些国家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如近代西方国家在中国开埠通商,割占土地,抢夺财富,劫掠资源,把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造成中国严重的贫困落后。从此角度来说,殖民掠夺给非西方国家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6 分)其次,客观地说,列强在侵略的过程中,也把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思想观念等传入了非西方国家,促使了它们的觉醒。如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给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此外,西方 列强的入侵客观上也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消亡和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此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一种进步。(6 分)综上所述,列强的殖民扩张,带来的是双重性后果,正如马克思所说,一方面是破坏性后果,一方面是建设性后- 7 -果。(6 分)- 1 -课 时提升作业 十九 两次工业革命(45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48 分)1.(2016·湖北八校联考)18 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 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解析】选 C。注意时间:18 世纪早期。题目中描述的“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大都是英国圈地运动后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了附近的城镇,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劳动力条件。2.(2015·晋中模拟)1829 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 )A.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D.蒸汽机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解析】选 A。 “有血有肉的工匠……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落入……铁指当中”,表明机器生产取代人工纺织,故 A 正确。3.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解析】选 C。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2 -【拓展延伸】瓦特蒸汽机问世的意义(1)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2)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4.(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1832 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例如:1846 年废除了对贵族有利的《谷物法》,1854 年废除《航海条例》等。改变这些政策 ( )A.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B.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C.表明英国对经济的管制全面加强D.提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解析】选 D。这些政策是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的结果,因果关系颠倒,故 A 错误;大量“输出资本”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1832 年” “1854 年”不符,故 B 错误;不是“管制全面加强”,而是放松,故 C 错误;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更有利于“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故 D 正确。【加固训练】19 世纪英国的学校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极其有限的课程,在于培养其未来做好妻子、好母亲而非职业培训;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电铸术、骨相学等利于就业的课程。男女课程的差别表明 ( )A.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B.工业革命促进了男女合理分工C.工业革命强化了性别分工D.妇女不适合学习男子所学专业【解析】选 C。依据材料中为女生开设“极其有限的课程”,而男生则学习“利于就业的课程”可知,工业革命强化了性别分工,故 C 正确。5.经济学家罗斯托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 。其中某个阶段的特征是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主导产业体系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铁路运输业。这一阶段 ( )A.德国兴起了宗教改革B.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3 -C.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建立D.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解析】选 D。从“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主导产业体系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铁路运输业”,可知是指由手工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转变的工业革命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英国逐渐成为了世界工厂,故 D 正确。6.(2016·洛阳模拟)下面是某一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示意图,该示意图 ( )A.表明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B.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C.表明英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差D.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外贸状况【解析】选 B。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确立是在 18 世纪中期,材料体现的英国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是在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之后,故 A 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与材料相符,故 B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英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比较,故 C 错误;生产工业制成品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错误。7.1859 年,英国财政大臣柯布登前往巴黎游说英法两国签署互减关税条约。拿破仑三世对柯布登的建议非常赞同,但法国工业领袖及其政治盟友却抵制自由贸易,最终在 1860 年拟定了英法商约约定互减关税。这一条约规定有利于 ( )A.国际贸易壁垒准则的建立B.世界自由贸易规则的完善C.英法经济交流准则的确立D.世界金本位货币体系的发展【解析】选 B。这一条约规定有利于国际自由贸易准则的建立与完善,故 A 错误,B 正确;自由贸易规则只是经济交流准则的一部分,不能据此推断英法经济交流准则的确立,故 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贸易体系,与金本位货币金融体系无关,故 D 错误。8.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科技,从 1851 年到 1900 年,在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 202 项。这反映出德国 - 4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B.整体科技实力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解析】选 C。根据材料中“德国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科技”可以判断主要是国内推动科技发展,不是由海外市场拓展主导,故 A 错误;材料展现了德国的科技成就,但是并未显示当时世界的科技状况,不能得出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的结论,故 B 错误;根据材料中“德国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科技”得出德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推动,故 C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德国从欧洲其他国家引进技术发明,故 D 错误。【加固训练】“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 ”“这一发现”是指 (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的发明C.蒸汽轮船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解析】选 B。 “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可以看出,蒸汽机的发明做不到这点,故 A 错误;水力发电可以“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故 B 正确。9.(2016·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据某史料记载:1911 年 8 月,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电话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通过货轮运到巴黎销售。然后,他又把赚到的钱投资到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等地,结果获利丰厚。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条件 是 ( )A.无线电技术的发展B.交通工具取得巨大进步C.科技和市场的拓展D.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推动【解析】选 C。从“通过货轮运到巴黎销售” “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电话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可知,A、B 表述不全面;无线电和货轮体现科技作用,英国产品到巴黎销售,并到中国和日本投资,体现世界市场,故 C 正确;英国自由主义思想是影响产品销售和海外投资的原因,体现不出科技的作用,故 D 错误。10.德国在 1879 年开始对进口征收关税;1892 年,法国采取了高关税率政策;正在迅速工业化的美国则早在19 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实行了保护关税政策。这表明 - 5 -( )A.新自由主义的开端B.自由主义的逐渐衰落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D.重商主义的迅速普及【解析】选 B。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美、德、法等国纷纷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市场,自由贸易的原则受挫,自由主义逐渐衰落,故 B 正确。【拓展延伸】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11.(2016·南阳模拟)从 19 世纪 90 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 20 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 0.9%的 3 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 3/4 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 586 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生产能源的相对集中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解析】选 C。德国出现生产集中现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不是军国主义政策,故 A 错误;生产集中是生产社会化导致的结果而不是能源革新的推动,故 B 错误;根据材料中“其中 586 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可以得出生产的集中促进了能源的集中,故 C 正确;生产集中是扩大了规模,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轻重工业的比例,故 D 错误。【加固训练】在大不列颠,1911 至 1913 年间,25 岁以上的人中占 4.93%的人拥有 60%以上的财富。同样,在普鲁士,1911年,3 425 人的平均财富为 5 321 400 马克,而另外 1 608 050 人的平均财富却为 23 295 马克。材料表明 ( )A.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增长B.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C.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加剧- 6 -D.英德矛盾激化【解析】选 B。通过解读材料,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所以 B 符合题意。A、C、D 与材料无关,排除。12.19 世纪后期西方某杂志上刊登了一幅 漫画《英国章鱼:只吃黄金》,画中章鱼的触角从英国伸向了世界各大洲。下列对此说明正确的是( )A.反映了英国极力推行武力扩张的政策B.讽刺了英国人只喜欢黄金的贪婪欲望C.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对外的传播D.揭示了世界市场与“世界工厂”的互动关系【解析】选 D。注意时间是“19 世纪后期”,章鱼( 英国)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大洲”,说明了世界市场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和市场,反过来又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D 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52 分)13.(2016·山西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奉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制造品生产中心,大量廉价的工业品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然而,大约从 19 世纪末开始,英国开始反省实行了 100 多年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最终在 20 世纪 30 年代,正式放弃自由贸易原则,开始转向贸易保护。材料二 《航海条例》和《谷物法》的先后实行,造成欧洲各国频繁的关税战,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1846 年《谷物法》的最后废除,使英国彻底实现了自由贸易。1832 年的议会改革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参与政权。至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资产阶级成了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从 20 世纪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之间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中,总结些应对当代国际社会各国间贸易冲突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可以为将来如何应对提供启示。(比如:政府应具备驾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整体协调能力,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协作中求保护)——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雍婷婷《浅论英国历史上两次重大贸易政策变革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历史上贸易政策的两次重大调整及其原因。(16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英国贸易政策调整的认识。(10 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可知第二次调整为 20 世纪 30 年代,放弃自由贸易原则,转向贸易保护主义;第二问调整原因,需要从 经济、政 治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思考。第(2)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国家经济 政策的出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另外国际经济政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 7 -的调整,是出于历史发展的需求,原有政策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答案:(1)第一次调整:从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的转变。(4 分)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英国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造 成欧洲关税战,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受亚当·斯密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等。(4 分)第二次调整:20 世纪 30 年代,放弃自由贸易原则,转向贸易保护主义。(4 分)原因:美、德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赶超英国,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经济危机的冲击。(4 分)(2)认识:根据历史发展的需求对政策进行调整;认清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的实质和规律,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同的政治集团为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必然会采取有利于本阶级的保护政策;必须遵循国际社会经济往来的规则,但当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受到损害或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也必须学会妥协和保护。(10 分)14.历史地图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两项有关 15-20 世纪初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6 分)【解析】读图,对比两幅地图发现 15-20 世纪初人们对世界地理(地球轮廓)的认识更加清晰,活动范围更广。分析原因包括:新航路的开辟,早 期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推动。答案:示例一信息:人们对世界地理(地球轮廓)的认识更加清晰。(13 分)说明:环球航行的成功和科技的发展推动人们的认识不断提升。(13 分)示例二信息:15 世纪以来,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至 20 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3 分)- 8 -说明: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活动等重大事件的推动。(13 分)示例三信息:亚非拉等绝大部分地区沦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至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体系形成。(13 分)说明:新航路开辟以来持续几个世纪的殖民扩张加剧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先进的欧美国家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奴役、掠夺并瓜分世界。(13 分)- 1 -单元评估检测(七)第七单元(45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48 分)1.支持“欧洲中心论”的学者雷诺说,自 14 世纪以来,人类历史的话题就已经是“欧洲的出现,欧洲成为所有民族经济和社会的领航,驾驶员、劝服者、整形者、营造者” 。从这个角度看,欧洲领航世界的第一步是 ( )A.罗马法的最终完善 B.新航路的开辟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工业革命【解析】选 B。解读材料关键信息,“自 14 世纪以来” “欧洲成为所有民族经济和社会的领航” 。而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因此成为欧洲领航世界的第一步。2.《全球通史》写道:14 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 。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B.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解析】选 A。题干“14 世纪以后” “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等信息,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业经营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属于“商业革命”的表现,故选 A。3.(2016·武汉模拟)马克思在评价圈地运动时说:“……世界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上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 ”下列表述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B.实现了英国传统农业关系根本性变化C.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D.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解析】选 B。题干中“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这句话体现出英国实现了农业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故 B 正确。- 2 -4.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 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只、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 ( )A.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B.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垄断了世界贸易并掠夺了发展中国家D.促成荷兰在 18 世纪建立了商业帝国【解析】选 A。由材料信息“贸易垄断权” “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可知荷兰东印度公司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荷兰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并不是世界贸易;17 世纪上半期,荷兰成为头号贸易强国。因此,B、C、D 错误。【拓展延伸】以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垄断性贸易公司的特点(1)政府支持,实力雄厚。由政府牵头将各种私营贸易公司合并组成,公司资金来源充足。(2)亦官亦商,权力巨大。公司不仅拥有对某区域贸易的垄断性特权,还拥有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只、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是殖民国家向外扩张的重要承担者 。(3)是 17、18 世纪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表现之一,许多国家都成立过垄断性贸易公司,而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为典型。5.(2016·信阳模拟)“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的复杂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 ”材料旨在说明 ( )A.工场手工业的实质是机器大生产B.工场手工业孕育出了机器大生产C.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生产的产物D.机器大生产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解析】选 B。工厂是使用机器大生产,故 A 错误;材料中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反映了工场手工业孕育出了机器大生产,故 B 正确;机器大生产是工场手工业发展的产物,故 C 错误;工场手工业分工不能等同于社会大分工,故 D 错误。【加固训练】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 年,英国最富裕的 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 15.7%,到 1867 年,0.07%的家庭就取得 16.2%的国民总收入。作者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 -B.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C.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解析】选 C。从材料信息看,19 世纪初到 19 世纪中期,英国最富裕的家庭占有社会财富的比重日益增加。这说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分配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 中,即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故选 C。6.(2016·广东百校联考)“现在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 17 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 ”这与谢尔本勋爵在 1782 年所讲的“我们的贸易优先于统治”是吻合的。这一变化反映出 ( )A.自由主义贸易思想得到贯彻B.海外扩张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撑C.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加深D.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解析】选 C。自由主义贸易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从“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 “我们的贸易优先于统治”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海外扩张是为了经济利益,体现不出自由主义贸易思想,故 A 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政府的作用,故 B 错误;从“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可知,海外市场为英国经济发展提供基地,故 C 正确;工业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提高是 1832 年议会改革的结果,材料没有体现,故 D 错误。7.工业革命不仅为美国崛起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还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外部环境,这使美国崛起从一开始就具有世界性。这里强调的美国崛起的“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是指 ( )A.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开始建立联系B.美国独立后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不断发展D.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确立【解析】选 C。由材料可知,“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是由工业革命提供的。A、B、D 均忽略了“工业革命”这一限制条件。【加固训练】在 16 世纪 20 年代,英国只有约 1/4 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 1688 年上升到 1/3,而到 1851 年则到达4/5。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4 -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解析】选 D。 “依靠工资生活”是指工人阶级,从数据上看,17 世纪至 19 世纪依靠工资生活的人数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 1851 年的增长最大,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即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D 正确。8.1651 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1854 年英国废除了这一条例。这一变化表明 ( )A.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B.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C.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D.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解析】选 A。从内容上看,《航海条例》是要保护英国工业;而到 1854 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在工业上占有了绝对优势,废除这一条例更有利于英国开拓市场,A 正确;这两次不同的决定都由议会做出,不能体现出民主政治完善,B 错误;英国在 18 世纪下半期就已经确立殖民霸权,时间上不对应,C 错误;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是在新航路开辟后,D 错误。【拓展延伸】自由贸易(1)自由贸易指政府不采用关税、配额或其他形式来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2)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竞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只是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3)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进行干涉,不加以限制,允许商品自由地输入和输出的政策。19 世纪,英国凭借它的工业优势,实行此项政策有 60 年之久。以后,实行这种政策的国家极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自由贸易原则,但贸易保护盛行。9.(2016·武汉模拟)据相关资料统计,19 世纪 90 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 50 万辆以上。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C.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5 -D.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解析】选 B。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了电力产业的发展,不是汽车产业,故 A 错误;内燃机即汽车的发动机,因而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故 B 正确;石油化工工业推动了化工产业的发展,故 C 错误;自动化技术产生于 20 世纪中叶,时间不符,故 D 错误。10.下表是《1913-1938 年英、德、法三国对外出口占欧洲总额百分比情况统计表》,由此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国家 1913 年 1928 年 1938 年英国 26.1% 23.6% 22.2%德国 24.7% 19.3% 21.1%法国 13.6% 13.7% 8.6%A.法德两国经济水平逐渐赶超了英国B.英国对外出口总额总体呈下降趋势C.法国和德国的海外市场均小于英国D.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解析】选 C。从 1913-1938 年英、德、法三国对外出口占欧洲总额百分比的数据可以看出,英国比例最高,说明英国经济水平比法德两国高,故 A 错误,C 正确;表格反映的是英国对外出口占欧洲总额百分比的下降,不能说明英国对外出口总额总体呈下降趋势,故 B 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不是从表格中得出的直接结论,故 D 错误。【加固训练】(2015·江淮十校联考)如下图所示,19 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B.英美两国出口总额占据世界总量的多数C.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D.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益【解析】选 C。A 与图片要表达的主旨不符;图片数据只涉及英国和美国,无法得出 B 结论;据材料图片数- 6 -据可知英国和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逐年上升,美国自 19 世纪 80 年代开始超越英国,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获得的成就,故 C 正确;从材料数据来看,英国产品平均年出口值依然逐年上升,可见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也是受益者,故 D 错误。11.(2016·保定模拟)世界体系霸权周期是不断更替的,霸权国家也是不断更迭的,而世界体系结构本身也一直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在历史上,世界体系曾存在三个中心。它们是 ( )A.17 世纪的荷兰、19 世纪的英国、20 世纪的美国B.17 世纪的西班牙、19 世纪的英国、20 世纪的美国C.17 世纪的法国、19 世纪的英国、20 世纪的美国D.17 世纪的西班牙、19 世纪的荷兰、20 世纪的英国【解析】选 A。17 世纪,凭借强大的商队,荷兰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登上世界殖民霸权的中心;19 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登上世界殖民霸权的中心;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政治经济实力迅猛增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主宰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选择 A 符合 题意。12.下图是一部历史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该著作最有可能是 ( )A.《新全球史》B.《资本主义发展史》C.《社会主义发展史》D.《国际关系史》【解析】选 A。从材料的目录名称可以看出这体现的是全球史,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到工业革命,世界市场一步步地形成扩大,最后到两极格局的结束,全球化加速,故选 A。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52 分)13.(2016·信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34 年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件……那就是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被取消。自 18 世纪中叶- 7 -以来,自由放任和贸易自由等信念一 直在英国积极发展,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遭到了实力日益上升的商人阶级之激烈抨击,这个阶级一直被排斥在有利 可图的亚洲贸易之外 。当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状在 1813 年需要续签之时,国会考虑了贸易自由的呼声,使印度贸易对所有人开放,但最终仍给予该公司另一个 20 年垄断对华贸易的期限。这导致了中英关系的一个根本性变化,英国政府取代了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打交道,官方关系替代了非官方关系。虽然贸易利益仍然左右着政策,但对国家尊严和威信的考虑具有比以往更重要的意义。这一变化对业已危如累卵的广州体系构成了一个重大打击。鸦片走私贸易在沿海的扩展,事实上已招致了单口贸易和垄断性广州贸易体系的终结。公行和东印度公司不再控制已扩展了的商务活动,货头委员会现在又被新委任的英国官员所替代。不幸的是,中国人丝毫不理解这些变化的含义,也没有作任何准备来应付这种新形势。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律劳卑被任命为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英国政府特别告诫他:不要使用威胁性的语言,也不要去触动中国人的敏感之处;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要运用军事力量;审判牵涉到在华英国臣民的案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被取消的背景。(10 分)(2)依据材料概括中英两国在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被取消后各自的对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对策导致的结果。(16 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自 18 世纪中叶以来,自由放任和贸易自由等信念一直在英国积极发展……有利可图的亚洲贸易之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2)题第一问对策,根据材料“不幸的是,中国人丝毫不理解这些变化的含义,也没有作任何准备来应付这种新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问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拒绝对英国开放中国国内市场,英国为了促进本 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遂改变措施,以武力手段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答案:(1)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上升;自由贸易思想的发展。(10 分)(2)对策:清政府妄自尊大,不了解世界的变化,没有任何应对措施。英国任命政府官员到达广州处理中英商务关系。(8 分)结果: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拒绝对英国开放中国国内市场,英国遂改变措施,以武力手段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8 分)14.(2016·保定模拟)早在 100 多年前,马克思做了关于殖民主义的真理性的判断: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对此理论历史学家有如下观点:第一,殖民主义对东方世界的破坏是本质的,实在的,长远的和多重的。第二,殖民主义对东方世界的重建是现象的,被动的和想象的。- 8 -将以上理论与历史事实进行比照,对其中有关殖民主义的观点进行阐释。(26 分)(可对其中任意一种观点进行阐释,另有观点亦可)【解析】首先要找准观点,然后解答时结合时代背景来辩证地认识西方的殖民活动对东方的影响。阐述时史论结合,论据充分,做到言之有物,语言简洁。答案:观点一:列强在殖民过程中,对东方造成破坏,侵害了东方国家的权益。为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列强对东方世界发动侵略,严重践踏了它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主权,疯狂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当地的经济命脉;列强无视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 掠使大量无辜百姓流离失所,给当地人民造成极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疯狂掠夺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当地文明遗产。总之,列强的侵略使这些国家逐步沦为受列强支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26 分)观点二:列强在对东方世界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也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明。经济上,随着旧经济形态的破坏,传入了近代生产方式;政治上,旧的外交制度和机构逐渐走向近代化;思想观念上,自由、平等、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生活方式上,西方的饮食、服饰、交通、报刊等影响着民众的生活。(26 分)观点三:列强对东方世界带来的是破坏作用,阻断了文明进程。东方世界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如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同时缓慢地孕育着自己的文明向前发展,如早期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以及中国古代朴素的民主思想;外来侵略阻断了东方文明自身的历史发展进程,使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动地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进程。(2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