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标准仿真模拟卷(打包6套)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打包6套新人教版.zip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标准仿真模拟卷打包6套新人教版.zip
20160711031.doc
20160711032.doc
20160711033.doc
20160711034.doc
20160711035.doc
20160711036.doc
  • 全部
    • 20160711031.doc--点击预览
    • 20160711032.doc--点击预览
    • 20160711033.doc--点击预览
    • 20160711034.doc--点击预览
    • 20160711035.doc--点击预览
    • 20160711036.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 1 -标准仿真模拟卷(二)(分值:100 分)第Ⅰ卷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 ”下列有关其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封建社会存在世官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对国家的统一是个威胁C.后者有害于统一,前者则不然 D.封建社会中,分封制长期存在2.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等,为历代所沿用。此举表明 ( )A.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C.对人民的管理日益加强 D.开始有了户籍管理制度3.雍正年间有人记载:“景德,江右一巨镇也……业制陶器,利济天下。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趋走如骛。……其商贾,率皆僦居逐末,锱铢计较,遇老病者,不能执业,辄屏弃之,虽平时曾资其力,亦莫之或恤。”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得以发展B.景德镇陶瓷业非常发达C.重农抑商政策最终解体D.社会上的逐利现象失控4.《红楼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仙,却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将遗体移至尼姑庵。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礼办理后事。据此记载推断 ( )A.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C.明清时期小说的写实风格盛行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5.甲午中日战争进行过程中,当时的美国驻华代办巴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靠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会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指中国)和世界(指帝国主义列强)融洽共处。只要清王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 ”这说明巴夏礼 ( )A.希望中国能够融入世界B.认为战争可以让中国屈服- 2 -C.全面推行门户开放政策D.努力维护清王朝的统治6.蔡元培出身清末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可谓封建“遗少”;遂后创立光复会,投身革命,又可谓封建“逆臣”;大革命时期拥护三大政策,但随后又拥蒋反共;“九一八”事变后,力主抗日联共,与蒋介石独裁抗争……蔡氏何以如此多沉浮、复杂多变?下列对此解读角度最准确的是 ( )A.个人出身的影响B.社会性质的变化C.政权的更替多变D.历史条件变迁7.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 ( )1952 年 1957 年 1962 年 1965 年47.6 26.4 13.2 9.5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 B.“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8.某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一幅没有注记的世界地图(下图)。判断该图斜线部分的注记是 ( )A.16 世纪的西班牙殖民帝国 B.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C.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分布 D.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分布9.柏拉图说:“极端的自由,人们可能会走向极端的征服,其结果不可能变为别的什么,只能变成极端的奴役。 ”在这里柏拉图 ( )A.指出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B.反对雅典贵族对奴隶的残酷统治C.认为雅典人做事都比较极端 D.主张建立一个相对自由的理想国10.《俄国史》载,20 世纪 20 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表明 ( )- 3 -A.新经济政策在当时是更优越的制度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11.“在(西欧)各国皆弱、唯美国独强之际,美国人天生的领袖意识……使他们不能袖手安坐,他们决计乘此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所作为。 ”“作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B.美苏形成“冷战”对峙格局C.多极化趋势出现和不断加强 D.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12.有学者指出,近代某一时期西欧音乐与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音乐服务的对象由宫廷转向社会,由贵族转向资产阶级;音乐家也由受雇于宫廷的奴仆变成了为争取个人的成功而创作和演奏的艺术家。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浪漫主义音乐兴起 B.古典主义音乐焕发生机C.爵士乐逐渐流行 D.摇滚乐成为时代主流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其中第 13、14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5-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由于国内外市场上对羊毛的需求激增,羊毛价格上涨,急于发财的地主便利用手中特权侵占荒地和公地,用栅栏和沟渠圈围起来,建立大牧羊场;有的地主将自己领地直接改为牧场,赶走大部分农民;有的则当出租地租约期满后,用提高地租的办法迫使农民放弃续租,甚至强迫农民退佃,然后将土地大片出租给牧场主经营。在 1485—1517 年,英国 23 个郡共圈地 101 290 英亩,其中可耕地占 13.2%,转化成牧场的各种土地占 56.2%。16 世纪末,被圈占的土地已有 68 万英亩,可见圈地运动的盛行。——万文明《商界论坛:15—17 世纪英国圈地运动对英国发展的影响》材料二 在“大跃进”中,为了解决中国农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毛泽东从 1958 年初开始鼓励农村全面展开大办人民公社运动,将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转变为具有“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特点的人民公社,希望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来解决农业问题。到 1958 年 10 月底,全国农村共建立人民公社 2.6 万多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 99.1%,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依据材料一说明英国圈地运动盛行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圈地运动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10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存在的弊端。后来又是如何进行调整的?(9 分)- 4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看待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6 分)14.(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始于 1915 年秋的初期新文化运动尽管在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上存在弱点,但是,如果没有它对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孔学的批判,人们就不能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就不能为以后新文化运动中的左翼接受,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准备适合的土壤……当然,孔学有其历史作用。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而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并已融入中华民族精神的大量的人类智慧成果,在影响和塑造中国人,维系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有序发展,影响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方面,起过重要历史作用。——梅荣政《对当前几种错误观点的评析》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新文化运动在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上存在弱点”的观点,并简要指出儒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请考生在 15、16、17、18 题四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与明代省级设三司、分理事务不同,清代按省设置督抚为最高长官并成为定制。皇帝以奏折之朱批及廷寄上谕直接指挥督抚,督抚亦将重大军政要务先行奏闻,以得到皇帝密谕的指示。乾隆年间将前代巡按制度永行停止,赋予督抚监察所辖省区的最高监察权力,同时督抚之间、督抚与藩臬两司间通过密折相互监督制约,道府州县等官遇督抚不公亦可揭发,盐政、织造等内府官员也负有监察地方的特殊使命。督抚、布政使及重要的道府官员之选任,由吏部、军机处开列候选名单,呈皇帝选定。官员定期考核,三年一次,以定其奖惩及升降补调,激励其尽职守法。因清初军费开支巨大,中央留给地方所用的赋税收入、衙署办公经费、官员薪俸比明代大为减少,全国平定后,留给地方经费仍然很少,且在使用上严格控制。——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明清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前期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举措。(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代前期对地方控制举措的影响。(7 分)16.(15 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同盟会的纲领确实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的纲领。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它又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李侃主编,中华书局版《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实践之一,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两千年- 5 -专制统治,更在于为中国传统社会画上了句号,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并努力将中国引向实现民主共和的政治现代化目标。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以历史性的眼光为我们的现代化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民主共和制度。——摘自胡波《浅谈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1)用史实说明为什么同盟会的纲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并指出其纲领的不彻底性。(6 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的理解。(9 分)17.(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的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文件的出版,总计达 6 万多份。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中叶时,这场论战才平息下来,出现了较少地关心“战争罪行” 、更多地注意引起战争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性力量的较有学术价值的研究。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 1914 年 6 月 28 日在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认定及其目的。(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6 分)18.(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针对明初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政治形势动荡不安的局面,朱元璋对国家机构进行改革,使全国行政、军事和司法监察三大系统的机构彼此分立又互相制约,最后均听命于皇帝的直接指挥和控制。朱元璋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官吏考核和监督制度,并用重典严惩官吏的违法行为。与此同时,朱元璋一面支持地主夺回农民借助战争暴力耕占的田地,另一面又限制地主的土地兼并。他还下令清查户口、丈量土地,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防止地主隐瞒丁口和田地,向农民转嫁负担。对违法犯禁的奸顽豪富,则用严刑酷法加以打击。这一系列措施的推行,使明初的政治局面逐步趋于稳定,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环境。——摘编自陈梧桐《再论朱元璋的功绩与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朱元璋加强统治的背景及措施。(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统治措施的影响。(6 分)- 6 -答案解析1.C 通过材料中“封建”等信息可知是指分封制,它有两种情形:一受封者似同官吏,权力较小;另一同部落酋长,子孙世袭,权力大,容易形成割据。B 与材料不吻合,材料主要讲分封制的权力大小,对国家统一的影响,A、D 材料中均未涉及,故答案选 C。2.C 材料显示政府利用户籍等加强对百姓赋税、户口、军事训练等方面的管理。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从商鞅变法开始,材料没有提及开始户籍制度,排除 A、D;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但材料还涉及其他方面,排除 B。故答案选 C。3.A 由材料可知,景德镇的陶瓷业利用很多自食其力者劳动,食利者对这些人进行残酷的剥削,体现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故选 A。其他选项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4.B 由材料中“贾敬热衷追仙” “再按服丧守孝之礼办理后事”等,可以看出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结合在社会中的体现,故选 B。5.B 从材料的关键信息可知,干涉带来的和平不会持久,“只要清王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可以看出美国认为要让清政府完全屈服就必须用武力加以打击,这可以给其他殖民国家提供侵华的经验,故 B 正确;A、D 表述不符合题意;“门户开放”政策是在 1899 年提出的,排除 C。6.D 根据材料可知,要把蔡元培的行为放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加以考察,可看出这位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所具有的阶级本性——较弱的革命性、爱国性及政治上的动摇性等,其复杂多变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故 D 符合题意。7.B 表格反映了 1952 年到 1965 年的变化趋势,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于 1956 年,故 A 错误;网点从“47.6”锐减至“9.5”,会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折射了五六十年代“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故 B 正确;1953 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也不必然导致网点数量锐减,故 C 错误;1952 年到 1965 年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始,故 D 错误。8.B 图中斜线区域包含了英国、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埃及、伊拉克等地,与此相符的只有英国及其殖民地。9.A 从材料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极端的自由会带来极端的奴役,指出雅典直接民主制会带来集体暴政和比较极端的自由,因此选 A。10.B 由材料中苏俄 20 世纪 20 年代出现“社会主义商店” “私人商店”,并且“社会主义商店”不如“私人商店”,可以看出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竞争的存在,故选 B。A 不能说哪项政策优越,只是哪种政策更适应当时国情,故 A 不正确。C、D 说法不符合题干的时间特征。11.B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西欧)各国皆弱”,这一现象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A、C 都是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出现的;D 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故 B 符合题意。- 7 -12.A 材料中音乐家逐渐摆脱了封建势力和旧思想的束缚,走向追求自由和自主的道路,这符合 19 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特点,故选 A。古典主义音乐盛行于中世纪,故 B 错;爵士乐和摇滚乐都属于现代音乐,流行于 20 世纪,故 C、D 也不合题意。13.(1)手工业发展,国内外市场对羊毛的需求增加。(4 分)影响:促进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和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快人口的迁移和阶级结构变化;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6 分)(2)弊端:人民公社这种生产关系超越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公社化运动过急过快;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的滞后。(6 分)调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用乡镇取代人民公社等。(3 分)(3)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滞后或超前都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要实事求是。(6 分)14.弱点: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激进人士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否定与肯定,易导致民族虚无主义或全盘西化;这场运动前期,先进知识分子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为主,未与群众运动相结合。(6 分)地位: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类的智慧成果;儒学影响和塑造国人性格,在维系社会稳定和有序发展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儒学走向世界,成为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发展。(6 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5.(1)举措:设立督抚,事权归一;通过奏折和廷寄由皇帝直接指挥;建立严密完备的地方监察系统;重视地方官员的选用和考核;削弱地方财权,将之收归中央。(8 分)(2)影响:积极:有利于政令畅达,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提高官吏素质,吏治清明。消极:中央过分集权,地方官员懒政怠政,抑制了治政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对地方财权限制过严,导致加征滥派,贪污贿赂,败坏吏治。(7 分)16.(1)因为同盟会纲领中提出民族主义反对满洲专制政府,建立民国,提出民生主义,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于一体的纲领。不彻底性:民族主义中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不敢发动群众;民生主义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6 分)(2)理解: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对新中国的成立也有较为深远的影响。(9 分)17.(1)认定:以国际法的名义,明确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而引发的。(3 分)目的:推卸协约国的战争责任;彰显惩罚战败同盟国的正义性。(6 分)(2)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对抗;萨拉热窝刺杀事件。(6 分)- 8 -18.(1)背景:明初社会错综复杂,政治形势动荡不安,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3 分)措施:强化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大力整顿吏治;限制和打击不法豪强。(6 分)(2)强化了皇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对人民的统治;限制了土地兼并,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6 分)- 1 -标准仿真模拟卷(六)(分值:100 分)第Ⅰ卷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陇西李氏续修族谱·例言》规定:“随母子,数岁来;带孕子,数月生,及义子、赘婿,皆异姓也,原非一本,例禁概不收入。 ”材料表明宗法制 (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B.标榜尊崇共同祖先C.异姓乱宗是其大忌 D.不准异姓冒姓入族谱2.学者李治安的《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载:“首先,腹里以外路府州县的重要政务必须申禀行省。第二,行省有权临时差遣所属路府州县官员办理某些政事。第三,行省有权号令指挥路府州县的各项政务。 ”材料说明元朝的行省对所属路府州县 ( )A.始终负有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B.能够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C.采用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两种模式D.形成了很松散的封建大一统关系3.中国古代各家各派思想精彩纷呈,其中“超然物外,理想化的人生”的精神与下列主张相符合的是 ( )A.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修齐治平,内圣外王C.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4.下表反映了芜湖 1877 年正式开关后几个年份贸易额的统计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芜湖 ( )19 世纪后期芜湖海关历年贸易额统计(单位:海关两)年份 输入额 输出额 总额 指数1877 1 221 013 365 669 1 586 682 1001882 2 394 364 1 313 150 3 707 514 2341891 4 985 648 5 267 405 10 253 053 6461899 9 710 544 10 608 352 20 318 896 1 281A.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B.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入超地位C.进出口贸易额总体上明显增长D.完全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5.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成于 1921 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 2 -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北京协和医学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B.改善了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C.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6.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中强调:“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其言论 ( )A.照搬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B.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C.指导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工作D.批驳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质疑7.20 世纪 50 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 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 )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8.在苏格拉底看来,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本来就十分荒唐,因为雅典公民本身知识的素养根本不具备对民主投票质量的保障,它的全体民主只是形式意义上的民主,其乱哄哄的投票场面难以反映出真正的民意,产生正确的决策。为此,苏格拉底主张 ( )A.公民治国 B.精英治国 C.抓阄选举 D.部落政治9.日渐扩大的采矿作业使新矿石甚至新金属如铋、锌和钴显露出来。分离和处理这些新矿石和新金属的技术必须用类推法找到,并以痛苦的经验予以矫正,化学的一般原理开始形成。这表明 ( )A.经济革命推动科学革命B.科学研究方法趋于成熟C.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产生D.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0.美国国内对罗斯福新政一直有两种评价,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 3 -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能够证明材料观点的是 ( )A.《社会保险法》 B.《全国劳工关系法》C.《公平劳动标准法》 D.《全国工业复兴法》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美国,新的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在取代杜鲁门政府。新政府能在朝鲜缔结和约,1953 年 7 月,朝鲜战争宣告结束,从而消除了国际紧张局势中最大的一个根源。第二个月,苏联政府宣布,它也掌握了氢弹的秘密,结果反而加强了和解运动。 ”材料说明当时 ( )A.美苏的和解消除了世界动荡B.美苏“冷战”势头有所减弱C.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开始显现D.美国放弃了遏制苏联的政策12.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 “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 19 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 ”该学者认为 ( )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其中第 13、14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5-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扩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负担最轻,在贵族制之下负担较大,在国君制之下就承担着最大的重担了。所以,国君制只适宜于富饶的国家;贵族制只适宜于财富和版图都适中的国家;民主制则适宜于小而贫穷的国家。——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二 不管是梁启超抑或是孙中山,他们都同样的受到中国国情的影响。其实,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剖析民主这个概念,都没有把西方民主思想机械化地翻述过来,影响他们构思最主要的因素是民族危机。从鸦片战争到抗战时期,国难异常严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救亡救国。这个任务产生了两个后- 4 -果。第一,中国知识分子没有充分时间从学理上去研究从外洋引进的意识形态和任何主义。……第二,知识分子从工具角度理解民主主义,认为民主政治是救亡的唯一途径,是日后国家富强的工具。……他们有一种知识分子的乌托邦主义或道德理想,寻找一种完美的,一种中西合璧的民主模式,他们的民主构想是从工具价值、理想与东西文化集合几方面出发的。——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君制与民主制的区别。(8 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构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12 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制度的认识。(5 分)14.(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和《新全球史》(作者: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都是享誉世界的世界通史作品。以下是二者大致同一时期叙史的不同目录:《全球通史》 《新全球史》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年)第六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 年)第七章 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 年)第八章 俄国在亚洲的扩张第九章 这一时期对世界历史的意义第五部分 全球一体化的缘起(1500-1800 年)第 20 章 跨洋交流与全球联系第 21 章 欧洲的变革第 22 章 新世界:美洲和大洋洲第 23 章 非洲与大西洋世界根据材料,指出两部著作作者对这段历史表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你认为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简要说明依据。请考生在 15、16、17、18 题四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当时楚国贵族势力强盛,吴起的变法即从剥夺贵族特权利益入手。他宣布废除对疏远公族的优待,封君子孙传三世者即收其爵禄,另外裁撤无用、不急之官,用节约下来的费用供养为国出力报效的“战斗之士” 。吴起还将一部分贵族迁徙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整顿吏治,用人唯贤,禁止私门请托。吴起变法在打击贵族势力、富国强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来自贵族的强大阻力。变法实行一年,楚悼王去世,贵族攻杀吴起于悼王灵堂。肃王即位,以伤害王尸的罪名惩罚作乱者,夷灭宗族者 70 余家,贵族势力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楚国的变法运动也因此受挫,未能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5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吴起变法的时代背景。(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吴起变法的历史影响。(9 分)16.(15 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人都可以自由思想,自由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不可割让的天赋权利,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因此,如果强迫有不同思想的人只能按照最高当局的命令说话,就必然造成可悲的结果。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按大多数人的意志交付某个机构,这个机构将能确保大多数人的自然权不受侵犯。在所有政体中,民主政体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结合的政体。——摘编自[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1670 年)材料二 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在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失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严复集》吾以为开明专制者,绝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借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梁启超《开明专制论》(1)概括材料一中斯宾诺莎的思想主张。(8 分)(2)概括材料二中梁启超的主要主张及其依据,并分析他与材料中严复主张的共同之处。(7 分)17.(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欧洲已不再像在 19 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厂,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 1919 年 3 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愤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威尔- 6 -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18 年 12 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 “救世主” “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出现的历史背景。(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远景规划及其受到欧洲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7 分)18.(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杨度(1874-1931),字皙子,湖南湘潭人。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上,杨度是一个相当活跃的人物。早年师从湘乡大儒王 运学习“帝王之学”,参加公车上书,后两度留学日本,确立了他的君主立宪思想,回国后积极参与策划洪宪帝制,失败后被通缉。晚年思想发生转变,并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度在洪宪帝制中起了明显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袁氏上台之后,杨度就一再强调:“去伪共和,行真君宪,设内阁,准人民之程度以定宪政,名实相符,表里如一。 ”——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政治追求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9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杨度的洪宪复辟活动。(6 分)- 7 -答案解析1.A A、B、C、D 都反映了宗法制的特点,但其本质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故选 A。2.B 材料反映了行省在政务方面对所属路府州县的调遣和控制,故选 B。A 错在“始终”和“各地”,行省和所属路府州县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D 错误。3.A “超然物外,理想化的人生”的精神与道家思想的特征相符,故 A 正确;“修齐治平,内圣外王”属于儒家为人处世治国的信条,不符合材料意思,故 B 错误;“抱法处势,道法者治”属于法家以法治国理念,故C 错误;“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体现墨家人和人相处的思想,故 D 错误。4.C 由表格可以看出,这几年安徽芜湖的对外贸易输出额、输入额、总额、指数总体得到大幅度增长,C符合题意。A、B 错误,因为 1877 年、1882 年的输入额超过了输出额,说明这几年的芜湖对外贸易入超明显;而 1891 年、1899 年的输出额超过了输入额,芜湖对外贸易又处于出超地位。D 从表格信息直接解读不出来。5.A 协和医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 正确;仅仅靠一所医学院难以改善中国医疗状况,B 错误;仅仅靠一所医学院难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C 错误;仅仅靠一所医学院难以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D 错误。6.B 材料强调对资本主义应该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同时加以引导、调整和利用。两篇著作均发表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故 B 正确。C 时间不符合题意;A 不符合史实;D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当时国内形势。7.C 依据材料可知,并非是高等教育服务于农村建设的需要,而是政府政策造成的,故 A 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的政策,而非计划经济,故 B 错误;因为 1959 年至 1961 年国家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因此在 1962 年实施了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才导致大学生返回家乡务农,故 C 正确;大学生并没有失业,而是国家分配,故D 错误。8.B 首先排除 A、C,雅典民主政治从形式看是公民治国,但苏格拉底反对的不是公民治国,而是公民治国下过于直接和泛滥的民主手段。从“雅典公民本身知识的素养根本不具备对民主投票质量的保障”看,苏格拉底主张由具备专业治理知识的公民来担任国家治理权的“精英治国”理念,反对抽签选举等形式的民主。9.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渐扩大的采矿作业促成了化学原理的形成,也就是经济革命推动科学革命,故A 正确;“科学研究方法趋于成熟”在材料中未体现,故 B 错误;近代自然科学开始的标志是天文学革命,故 C 错误;化学原理开始形成不能表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故 D 错误。10.D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干预,特别是对工业生产进行干预,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政府的监督之下,这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因此 D 正确。11.B 材料反映了 1953 年美国和苏联调整各自的政策,使双方出现了一定的和解局面,从而使“冷战”对- 8 -峙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A、D 与史实不符,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C 与史实不符,故选 B。12.B 由题目中的信息“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寓文人之兴味也明” “科学之理……立体派之思想”即可知 A、D 错误,B 正确;题目中未涉及文人画与西洋画的相互学习与融合,故 C 错误。13.(1)区别:国君制下人民负担重,适合富饶地区;民主制下人民负担轻,适合贫瘠地区。国君制只重视君主利益;民主制看重公共利益。(8 分)(2)特点:从中国国情和挽救民族危亡出发阐释民主构想;强调国家与民族利益,忽视个体的民主自由权利;从社会的多个层面审视民主,形成对民主的多元化理解。(6 分)形成原因:近代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资产阶级把民主政治视为救亡的唯一手段;国难严重,资产阶级未从理论上充分研究西方民主思想;知识分子从中国传统和自身文化出发,寻求与西方民主契合的观念。(6分)(3)民主制度要适合本国的国情;民主是相对、反映统治的要求和利益;民主总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5 分)14.相同:都认为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加强,体现了全球化的观念。不同:前者着重强调西方世界的兴起和对全球化的影响;后者着重强调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6 分)特征和依据:如西方近代化的开端。依据是资本主义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思想解放等;再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端,依据有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的发展,殖民扩张等。(特征表述正确,依据言之成理即可。6 分)15.(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兼并战争激烈,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6 分)(2)影响:打击了楚国贵族既得政治经济利益,是一次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遭到贵族的激烈反对归于失败。(9 分)16.(1)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民主政体是最优(理想)政体。(8 分)(2)希望以渐进的方式形成开明专制的局面。依据:“新经破坏之后”易形成武人专制的局面。共同之处:二者均反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7 分)17.(1)经济方面:欧洲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海外投资及金融地位下降;美国攫取了金融领导权,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加强。(4 分)政治方面:人们对西欧代议制民主和自由的怀疑和不满;欧洲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和平主义思潮的出现;美国加入英法等协约国作战并取得对德奥同盟国作战的胜利;巴黎和会即将召开。(4 分)(2)规划:《十四点和平纲领》 。(2 分)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创伤,人们认识到了战争的可怕、非人道,反战和平思潮兴起;《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 9 -民众的愿望,同世界人民的正义呼声具有某种一致性。(5 分)18.(1)变化:由学习“帝王之学”到推崇君主立宪再到倡导无产阶级革命。(3 分)原因:民族危机严重;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杨度个人对民国政治失望;杨度个人不断追求进步。(6 分)(2)评价:杨度认为君主立宪更适合中国,他对于洪宪复辟的想法和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洪宪复辟并不能建立真正的君主立宪;杨度的君主立宪实践以失败告终,体现了知识分子过于理想化和时代的悲剧。(6分)- 1 -标准仿真模拟卷(三)(分值:100 分)第Ⅰ卷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桓公二年》说:“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 ”《礼记·乐记》又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这实际上反映了礼乐制度 ( )A.沿用至春秋战国时期 B.重视正民心、听民意C.是统治者意志的另一种表现 D.用来维系政治等级关系2.元世祖继位后,废除唐宋以来的三省制而实行只设中书省的一省制,并由皇太子挂名担任中书省的长官。此措施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有利于皇权专制C.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违背了历史潮流3.关公形象早为中国人所熟知,《三国演义》问世后,更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元朝政权逐渐认可对关公的敬奉,成为“忠义”的化身。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说的影响力决定了政治走向 B.统治思想与民众认识出发点一致C.理学观念影响关公形象的塑造 D.关公信仰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想4.史学家胡绳说:“在近代中国面前摆着两个问题: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 ”刘大年说:“中国近代 110 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 ( )A.危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B.在反侵略战争中无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C.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D.阻断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5.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 )- 2 -A.为完成“一五”计划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6.1912 年 3 月的《申报》记载,当时出现了“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 “男子装饰像女子,女子装饰像男子”,以及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现象。民国时期服饰变化主要反映了 ( )A.人们服饰观念开放B.等级森严的身份制度被打破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辛亥革命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7.1979 年 5 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选择 8 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留成制;政府给予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以部分权力;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这次试点 ( )A.扩大企业自主权B.标志改革开放的开始C.形成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D.开启了城市体制改革8.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 )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 3 -9.1791 年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第 1~10 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其中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生命或财产。 ”这体现了该法案 ( )A.受到《独立宣言》精神的影响B.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C.反对森严的封建特权等级制D.确立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的基本原则10.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阐述道:“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严重性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不结盟运动是军事政治经济组织B.客观地指出当时世界局势C.世界两极格局正在形成D.世界区域集团化日益明显11.1933 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禁止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用黄金支付,美国最终放弃金本位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体制。这两次金本位体制的改变 ( )A.都推动了经济复苏和发展B.严重冲击了国际金融秩序C.表明美国经济政策反复无常D.反映了美国称霸世界的要求12.下图的中外两幅名画都 ( )- 4 -A.强调表现个性和主观感受B.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C.运用了现代主义创作手法D.表达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困惑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其中第 13、14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5-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朱元璋)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做了一件创古未有的大翻案,即是正式下令废止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照法理讲,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一切最高命令,全由皇帝发布。但这也不是说即由皇帝一人独裁专制。皇帝的命令,因于传统政治习惯之束缚,依然必先经过内阁。照法理论,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决非真宰相,但就当时实际情形论,内阁大学士却渐渐变形站到以往传统宰相的地位上去了。但有人若以大学士身份而真正执行宰相职权,那在明代的政治法理上讲是越权的,张居正便吃了- 5 -这个亏。——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后,国王统而不治,而首相权力不断增强:一方面表现在对内阁委员会的控制上。重要的常设委员会是由首相亲自主持的,首相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临时性的委员会。而且只有在内阁委员会主席的同意下,方可将其中的不同意见提交内阁全体讨论,从而削弱了对整个决策的控制和监督。另一方面表现在建立首相自己的智囊团,即建立政策小组。这种非官方的小组只对首相个人负责。可审查超越部门界限的问题,特别是加强对中短期政策问题的研究,并协助首相加强与政党的联系等。实际造成了“全体内阁讨论很少一点的政府工作”的趋势。(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权力的局限性,并分析由此造成的影响。(10 分)(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论述英国首相权力不断扩大的具体表现。(8 分)(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就“皇权与相权的关系”谈谈自己的观点。(7 分)14.(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或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认为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并把经济运行中“漏出”或“呆滞”的财富重新用于生产和消费,以- 6 -宏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摘编自翟年祥《二十世纪 30 年代中苏“凯恩斯主义”的运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20 世纪 30 年代中、苏经济发展为例,评价凯恩斯的观点。(要求:任选一个国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请考生在 15、16、17、18 题四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897-1903 年成立的 253 个大托拉斯中,有 78 个控制了各行业产量的50﹪以上,26 个控制了 80﹪以上,大有完全消灭中小企业之势。资本垄断家任意抬高物价,牟取暴利。托拉斯的巧取豪夺恶化了各阶层人民的处境,从而激起了强烈的反抗。 《纽约世界报》评论道:“美国从未像罗斯福就任总统时那样接近一场社会革命。 ”1901 年,罗斯福决定向托拉斯宣战,下令对垄断公司进行起诉,许多垄断资本家被送上被告席。1907和 1908 年,司法部分别对美孚石油和美国烟草公司进行起诉,最高法院下令将两大公司解散。1903 年初,国会根据罗斯福的建议,通过了《商务与劳工部法》等一系列法令,开创了直接过问企业内部事务的先例。罗斯福公开声称:“扩大政府对所有从事州际业务大公司的经营监督权,并保证大公司行为端正,就如同消灭严重弊病一样,将使现有制度更加稳定。 ”——《试论西奥多·罗斯福的反托拉斯战》(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为什么对托拉斯宣战?(9 分)(2)根据材料,归纳罗斯福反托拉斯的基本方式,并指出其实质。(6 分)16.(15 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人权宣言》材料二 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陈列着法国最珍贵的文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这份文件被史学家们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宣言诞生后,被印成许多的传单、小册子、书籍,迅速传遍欧洲大陆。——刘宗绪编《世界近代史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说明《人权宣言》核心主张是什么?为“保存人的自然权利和不可动摇的权利”,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政治原则?(6 分)(2)《人权宣言》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依据《人权宣言》的思想内容- 7 -和它对法国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9 分)17.(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根据自己在世界上的相关角色参战,这些角色又是根据其疆域边界、殖民地拥有量、陆军和海军力量的变化而定。虽然奥匈帝国预先就想吞并塞尔维亚,德国很快也认为比利时不再是独立国家,但除了这两个小国(它们本就是在 19 世纪才从较大的政治结构中脱胎出来)如人所料地消失以外,其他国家,特别是主要的大国,即便被胜利者击败,也都幸存了下来。在此意义上,无论这场战争的手段是多么昂贵,多么具有破坏性,目的仍然是相当传统的。……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有这一切都非常不同。从一开始,战争的意图就不一样。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在这场战争的一开始就是岌岌可危的。对此,双方的领导人都承认。……事实上,这场战争不仅关系到对领土和资源的控制问题,也关系到谁能生存、谁能控制全球资源、哪些民族将完全消失(因为它们会被胜利者认为是劣等的、不受欢迎的群体)等问题。——[美]格哈特·温伯格《全副武装的世界》(1)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有何明显的不同?这对两场战争的性质有何影响?(9 分)(2)以德国为例,说明“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在这场战争的一开始就是岌岌可危的” 。(6 分)18.(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冯桂芬(1809-1874),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早年师从林则徐,后熟读《海国图志》,受林、魏的影响颇深,思想比较开放。1840-1859 年,冯桂芬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有机会了解清最高统治集团内的各种情况,从而对整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此外,19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剧变,对冯桂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为躲避战乱,冯桂芬一度避居上海,并写下传世名作《校邠庐抗议》 。在冯桂芬眼里,“西学”囊括了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内涵。他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采西学,制洋器,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其他事业。他对清朝统治也有不满,要求革新内政,并且重视农业生产,倡议在生产中采用机器,以节省人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议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给予掌握西方技艺者科举待遇。他所设计的试图使中国走向富强的方案,不仅受到了洋务派的礼赞,而且在《校邠庐抗议》出版三十年后仍然受到维新派的高度重视,对清末政治、经济演变的影响很大。——摘编自熊月之《冯桂芬评传》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冯桂芬创作《校邠庐抗议》的原因。(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冯桂芬对近代中国变革的作用。(6 分)- 8 -答案解析1.C 注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体政” “正民” “民听” “刑政”和“一也”,这些信息表明礼乐制度的存在有利于建立和维护贵族统治集团的秩序和利益,在加强对下层人民统治方面与“刑政”具有相同的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功能。故选 C。2.B 材料中是元朝中央机构的调整,目的是加强专制主义,A 不正确;由皇太子挂名,说明这是皇权的延伸,加强了皇权,B 正确;三省合一省有利于提高效率,C 表述不正确;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符合历史潮流,D 也不正确。3.C 统治者的出发点是维护统治,两者出发点不同,故排除 B;《三国演义》扩大了这一崇拜的影响范围,但小说无法决定政治走向,故排除 A;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对于气节、忠义的重视,主要从程朱理学兴起以后,故选 C。D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C 日本侵华战争阻断了中国民族独立和近代化的进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其最大危害,故 C 正确;5.B 图中阶段Ⅲ显示 1960-1963 年城市化进程呈现下降趋势,此时中国正实行经济调整,故 B 符合题意;A是属于第一阶段;农业合作化时间是 1953-1956 年,故 C 错误;国有企业改革时间是 1984 年,故 D 错误。6.C 由材料分析民国时期服装穿着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政治制度,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A、B、D 材料都能够直接反映,属于现象,所以选 C。7.A B 时间不对,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材料只是试点,还没有形成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 不正确;1984 年后开启了城市体制改革,D 时间不对。8.A 罗马市民的合法婚姻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说明法律对婚姻自由进行了限制,故 A 正确;材料中不提倡不同等级的婚姻,故 B 错误;尊亲敬老是材料中规定婚姻之下的义务,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C 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市民,故D 错误。9.A 材料反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这与《独立宣言》精神相吻合,故 A 正确;美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不是君主立宪制,故 B 错误;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故 C 错误;确立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美国 1787 年宪法,故 D 错误。10.B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没有共同目标的松散组织,故 A 不正确。不结盟运动是面对当时世界局势中的美苏争霸而兴起的,体现了当时的世界形势,故 B 正确。不结盟运动第一次会议是在 1961 年,两极格局早已形成,故 C 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区域集团化,D 错误。11.A 1933 年放弃金本位目的是实行货币贬值,刺激经济复苏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实力雄厚,确立金本位,反映了其攫取世界霸权的要求,对战后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作用,故选A。B 表述错误,不符合战后经济状况。C 与史实不符。D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要求。- 9 -12.A 凡高的作品属后印象派,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强调主观感受的表达;郑板桥的《墨竹图》是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选 A。13.(1)局限: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皇帝的私人办公厅);内阁受制于司礼监;内阁与六部职权不明确。(6 分)影响: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容易形成宦官专权;朝廷内争权夺利,政局动荡。(4 分)(2)表现:主持内阁,垄断议会的提案权,并参与制定法规的实施细则;掌控议会的财政权;以多数党领袖的身份控制议会下院;控制内阁委员会,建立智囊团,削弱内阁大臣对决策的监督。(8 分)(3)观点:皇权与相权都是专制制度的产物,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皇权随着专制的加强而加强,随着民主的发展而削弱,相权则反之,此消彼长(或随着专制制度的发展,皇权在不断强化,相权在不断削弱);政治实践中相权不可或缺,而皇权要有所制约。(7 分)14.示例一观点:凯恩斯认为政府应扩大投资,加强经济干预与宏观指导,推动经济迅速增长。(2 分)态度:赞同。(2 分)论证: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中央及地方政府经济建设计划,白银收归国有,发行法币,投资发展工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体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宏观指导。(4 分)结果使国民经济有较大发展,并带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4 分)示例二观点:凯恩斯认为政府应扩大投资,加强经济干预与宏观指导,推动经济迅速增长。(2 分)态度:不赞同。(2 分)论证:苏联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政策,投资新建大量工矿企业,排斥市场调节,强调政府干预。(4 分)结果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缺乏活力;工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4 分)15.(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大企业制度建立;垄断资本家控制国民经济,损害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国计民生;美国反托拉斯运动高涨,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9 分)(2)方式:以法律手段惩处垄断企业,甚至勒令解散;通过立法手段对企业直接干预。(4 分)实质:维护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2 分)16.(1)核心主张:维护人权。(2 分)原则: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分权制衡,法治取代人治。(4 分)(2)《人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成为资产阶级的斗争武器,宣告了“旧制度的死亡”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人权、自由、法治、平等的基本原则,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治国原则,成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9 分)- 10 -17.(1)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按照新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争夺对世界的统治权。(4 分)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双方的争霸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5 分)(2)说明:从德国来看,希特勒从准备到发动战争,始终围绕着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希特勒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采取法西斯手段。(6 分)18.(1)原因:冯桂芬对封建制度有深刻的认识;清政府内忧外患;西方资本主义的经验为其提供了借鉴。(9分)(2)作用:为洋务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维新派变法图强奠定了基础。(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