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横塘春中国的文官存在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许多人在任上时不会有什么出彩的杰作,反而是退休后,一支笔杆幻化成了生花妙笔,为文学史不断增光添彩。中国的文官存在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许多人在任上时不会有什么出彩的杰作,反而是退休后,一根笔杆幻化成了生花妙笔,为文学史不断增光添彩。我想,这里面的原因也很明显,文字毕竟是敏感的东西,在皇帝老儿身边奏折起草尚需斟酌一二,而文章诗篇更是容易被处心积虑的人拿做把柄的,以致只有他们在衣锦还乡后,才能放任山水,直抒胸怀。苏州城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素有“人间天堂”美誉,不仅风光景色绝佳,自古文官学士更是层出不穷。我非常有幸,能够在苏州生活这许多年,得以领略吴
2、中诸多风景古迹:我曾在一个迷蒙的细雨中在太湖三山岛睡了一夜,在船娘的婉转吴歌声中一次次抚摸山塘的画船,还在寒山寺的佛塔上望着京杭水发呆许多时候,我的周围,都是陌生的人,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与外语,可他们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微笑,一点也不做作,不虚伪,那是因了这些美丽的风景,更因为这些风景是有许多先贤看过的,题词过的,那其中有他们崇拜的,他们来到这里,心里觉着亲切,觉得荣幸,仿佛是了却了一个经年的心愿,所以他们会那么开心,那么愉悦。我也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观赏那些景致的吧。四月的江南,人间的四月天,春光明媚,万象更新。这次,我带着同样的心情,冲着范成大的横塘,去寻觅与感受那里的春景。我想,既然南宋的范
3、成大的诗歌中已提及了横塘,那它自是个古镇无疑。说实在的,横塘镇离我的住所并不远,坐公车也就用十来分钟,可我不知道是受了“远处才有风景”的蛊惑,还是由于其他原因的错失,一直都没有去好好感受它,欣赏它,今天,我是定然要去拜访下那里的古风雅韵了。一进入横塘,赫然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两条并立的高架桥,上面车流滚滚,镇里的建筑物楼层都不太高,但一切都是现代化城镇的气息。阳光很烈,好在我戴了遮阳帽,所以不觉得刺眼。向前面一看,终于发现在雄伟高大的高架桥边侧立着一座石桥,那正是我要找的石桥晋源桥。我下了车子,我想推着走,一点点地靠近它,慢慢感受它古朴的气息向我扑来。终于到了,没错,桥的左侧醒目地写着“晋源桥公
4、元前五百十四年立”。我心里忽然生出种崇敬的情愫,面前的古桥岂不是和苏州古城同寿,在苏州城初立之时,它也随之建立了,想一想,能够有多少桥会有这样的岁数,而我又是何等有缘,能够一睹它的沧桑面孔。当然,桥身自是屡毁屡建的,最近建的这一次,也有十来年的光景了。桥的右侧是由唐信孚书写的那首横塘诗,笔力遒劲却不乏秀美,我忍不住用手机多拍了几张。走过的路人都向我这边看,他们似乎有些诧异,觉得一个头戴棒球帽,穿着牛仔裤与球鞋的小青年居然会有这等雅兴。我对他们笑笑,他们行色都很匆匆,是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我扶着栏杆,朝下面的大运河望了望,汩汩的流水上面是货船的来来往往,船上的人们与桥上行人的面容没有什么区别。虽
5、然这座新建的晋源桥建的年数不多,但上面还是有些斑驳了,我抚摸着那些栏杆,细数那上面岁月的痕迹。一排汽笛声响了,我又看向大运河,看到运河岸边,我在猜测,哪些地方是范成大送人的渡口呢?晚年的范成大归隐石湖,自号“石湖居士”,每日饮酒赋诗,纵情山水,生活还是很滋润的。偶尔有故交文友来访,那更是像节日一般畅快,可居住唱和一阵子后,老朋友还是要走的。离别难免伤感,特别是文人之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情那是某些唐人的风采,而且数量有限,到了婉约为主的宋朝人那里,再加上又是在温婉天下柔情似水的江南,离别就更显得依依不舍了。文人的离别少不了酒、柳、雨、船、诗等等,
6、尤其是在江南就更加明显水多船多雨多,即便是壮行,却也总是点点离人泪。范成大也是一样,再美的宴席终会吃完,再乐的欢聚也要离散,年年如此,岁岁依旧,而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就更会觉得怅然若失了,所以范成大忍不住吟出:“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那飘落的细雨沾满了彼此的衣襟,雨滴轻轻敲打着他们的雨伞,运河旁的垂杨柳仿佛想牵住友人的画船,不让朋友走。可是此刻,范公与友人能够做的,只能是再喝一杯酒,再作一首诗,再握一次手,相约明年再聚吧。我知道,当年渡口的痕迹早已湮灭在岁月里,任我再怎么找,也是徒劳的,就像“石桥”与“朱塔”也早已不是“两依然”了,石桥虽说斑驳,毕竟还尚在,而我搜寻了许久,也没有看到范公诗歌中的“朱塔”。头顶的春光还是那么明媚,照在身上暖暖的,我揣好了相机,骑上了车子,耳畔的汽笛声,渐行渐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