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试题)(打包8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新课标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试题打包8套.zip新课标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试题打包8套.zip
201608101115.doc
20160810158.ppt
20160810159.ppt
20160810160.ppt
20160810161.ppt
20160810162.ppt
20160810163.ppt
20160810164.ppt
  • 全部
    • 201608101115.doc--点击预览
    • 20160810158.ppt
    • 20160810159.ppt
    • 20160810160.ppt
    • 20160810161.ppt
    • 20160810162.ppt
    • 20160810163.ppt
    • 20160810164.ppt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十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集训(三十八)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选择题下图为 2009—2013 年贵州省某地(石灰岩广布)不同等级荒漠化土地土壤侵蚀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 1~2 题。1.该地区荒漠化治理的重点是A.潜在荒漠化土地 B.轻度荒漠化土地C.中度荒漠化土地 D.强度荒漠化土地2.据图推测可知A.强度荒漠化土地与无荒漠化土地土壤覆盖厚度相当B.潜在荒漠化土地植被覆盖率最高C.中度荒漠化土地生产力高于轻度荒漠化土地D.该地区实行了荒漠化治理措施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一段时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从 1997 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3~5 题。3.下图中反映出科尔沁地区人类对地理环境认识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2A.①②③ B.②①③C.①③② D.②③①4.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①生态环境脆弱 ②气候异常 ③大规模人口迁入开发 ④不合理开采地下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科尔沁沙地走“沙绿民富”的道路给我们的启示,叙述错误的是A.本区经济建设必须以生态建设为前提 B.树立新的发展观,由“掠夺性开发”转向“可持续性开发”C.实行退耕还草,封沙育草,加大力度发展畜牧业D.发展乔、灌、草、药相配合、农牧副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 6~7 题。6.图中乙处大面积分布有荒漠,其主要形成原因可能是A.过度放牧与黄河多年断流B.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C.修建梯田与不合理的灌溉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大幅度减少7.图中丙处要减少荒漠化,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A.禁止开垦、放牧等经济活动B.实施环境移民C.合理分配内流河上、下游的水资源D.引黄河水大力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正态整体模型实验,是能在短期内检验实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经对模型实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图。据此回答 8~9 题。8.关于植被覆盖率对河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A.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呈正相关B.植被覆盖率与泥沙产生量呈负相关C.植被覆盖率提高 20%,泥沙产生量相应减少 20%D.植被覆盖率大于 60%时,对径流产生量影响最小9.根据材料判断,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模拟实验中降水量太少B.显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是降水、地形C.考虑综合效益,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率是 40%~60%D.生物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 10~11 题。10.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A.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生物多样性B.①为生物多样性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石漠化面积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 ②为石漠化面积 ③为生物多样性D.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生物多样性 ③为环境人口容量11.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C.喀斯特地貌广布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 12~13 题。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13.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 ④从根本上杜绝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二、综合题414.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 2009 年底,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262.37 万平方千米,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 500 多亿元。因此,加强荒漠化防治是当前我国重要而紧迫的一项战略任务。下图为我国原生、次生荒漠的分布图(图 1)。材料二 我国某大型企业(S)在图示的 M 沙漠地区(图 2 所示)创建了独特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融合”的新模式,这种“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发展思路,依托科技投入,使沙漠得到资源化利用,其中与成功选种耐旱耐盐碱的灌木——沙柳(图 3 所示)密切相关。成熟沙柳长于地面三、四米高,当生长到三至六年砍一次可再生,人们用刀齐根砍下的沙柳,再切成七八十厘米还可成为新树苗。沙柳枝条可加工纸板和造纸,沙柳同时也是一种祛风清热、散瘀消肿的药材。(1)分析图 1 所示地区荒漠化可能带来的危害。5(2)为实现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分析图 2 所示地区沙漠广布的自然原因。(4)据图 3 及提供信息,说明在该地固沙保土选种沙柳的原因。(5)考虑沙柳的特性与价值,S 企业谋求发展,将收集的建设性方案归结三类:方案Ⅰ:依托沙漠沙柳,大力发展饲养业;方案Ⅱ:依托沙漠沙柳,大力发展造纸业;方案Ⅲ:依托沙漠沙柳,大力发展制药业;就以上三种方案,请选择一个你最支持的方案,阐述理由。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 990 千米,其中有 140 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材料二 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图甲)。6材料三 “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78考点集训(三十九)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选择题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下图回答 1~3 题。1.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来源主要是A.黄河上游泥沙 B.黄土高原泥沙C.地上河河床 D.渤海海底泥沙2.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 A.耕地面积减少B.地下水位下降C.黄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剧D.土壤盐碱化面积增加幅度上升3.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长幅度减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B.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C.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D.渤海风浪强度增加读下面洞庭湖 20 世纪 50 年代和 90 年代的水域分布图,完成 4~5 题。4.20 世纪 90 年代较 50 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的直接人为原因是A.南水北调 B.城市面积扩大C.围湖造田 D.毁林开荒5.下图反映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9A.甲和丙 B.乙和丁C.甲和丁 D.乙和丙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下图)是我国新增的 4 处重要湿地。20 世纪 80 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 100 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下图完成 6~7 题。6.与图中 4 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D.都濒临长江,常因长江洪水泛滥而积水7.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A.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B.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修筑梯田、种植作物,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 20~30 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 pH 由 7.4 上升到 9.6,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区域图。据此完成 8~9 题。8.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有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量减小 ③过度开采10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使湖水 pH 上升 ⑤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⑥湖区周边大片森林被砍伐,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⑥C.①②④ D.②⑤⑥9.关于保护红碱淖的生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③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 10~11 题。10.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B.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C.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D.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11.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 1.5~3 之间。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B.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读某沿海湿地景观示意图,完成 12~13 题。12.图示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是A.防风固沙 B.维持生物多样性C.调蓄洪水 D.增加海洋渔业资源13.保护该类湿地的有效措施是A.建立保护区 B.实施退田还湖C.排水开垦 D.发展滩涂养殖11题号 答案12345678910111213二、综合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中心位置,“湿地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湿地”已成为该城市的一大特色。该市准备在未来 10 年内投资 600 多亿元打造“东方湿地之城”,形成“大水面,大绿地,大空间”的城市特色,创造“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最佳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2)黄河三角洲湿地可以发挥哪些生态功能?(3)依据材料,简要说明东营市为何要打造“东方湿地之城”?1215.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总面积 300 000公顷,主要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是中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阴影部分为若尔盖湿地,该湿地地处__四川__省。(2)简要分析在该地区形成草本泥炭沼泽的自然条件。(3)人们大面积开挖沼泽中的泥炭,会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4)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有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13考点集训(四十) 第三讲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一、选择题美国田纳西河整治非常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2 题。1.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效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减轻了旱涝灾害B.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C.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2.由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经验得到的启示是A.我国的水资源完全可以按照田纳西河流域的方案去开发B.我国江河众多,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较高C.我国许多水利工程应该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D.国情不同,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经验不能借鉴读“长江流域图”,完成 3~4 题。3.该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正确的一组是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大气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水体污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长江和田纳西河的共同点为A.流域内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B.河流补给都以大气降水为主,且水汽均来自太平洋C.水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D.都实现了梯级开发,实现了对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下图为“松花江流域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 5~6 题。145.松花江虽然是黑龙江的支流,但其开发程度却超过了黑龙江。黑龙江开发程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①为中俄两国的界河 ②水量小,开发价值低 ③气候寒冷,结冰期长 ④东北能源丰富,不需要开发黑龙江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尼尔基水利枢纽建成后,对下游的影响有A.提高通航能力 B.导致下游水质恶化C.解决下游地区的水危机 D.使洪水灾害得到缓解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势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图,回答 7~8 题。7.红水河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对广西的主要影响有A.易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B.不利于航运的发展C.促进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D.不会增加劳动力就业8.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A.发展微电子工业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C.发展畜牧业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2014 年 7 月 10 日,中国三峡集团的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一期工程——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电站和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电站机组全部投产发电。读金沙江下游段水能资源15开发图,回答 9~10 题。9.金沙江下游段进行梯级开发的自然条件是A.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处,落差大B.季风气候区,河流水量丰富C.四川、重庆城市人口密集,电力缺口大D.森林资源丰富,水土保持良好10.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成后对三峡工程的有利影响有A.分担三峡水库防洪任务,减轻长江上、中游洪水灾害B.增加三峡水库的入库泥沙量,加大三峡水库库容C.改善长江中游航运条件,繁荣武汉港D.提高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改善枯水期的水质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及甲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 11~13 题。11.R 河干流水量最大的时期为A.2~3 月 B.5~6 月C.7~8 月 D.11~12 月12.在 M 处建坝开发水能有利的自然条件是①海拔高度大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3.在 R 河上游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综合题14.小流域治理一直是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Q 河水系分布图。16材料二 Q 河流域径流量、蒸发量和降水量对比图。材料三 Q 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表。面积(km 2)年份 耕地 乔木林地 灌木林地 荒草地 居民区1959 105.12 12.38 97.97 220.14 0.441986 44.52 115.71 91.12 183.86 0.782007 37.28 129.19 116.89 157.70 2.88(1)请判断 Q 河流域所属的大地形区名称及其分布范围。(2)淤地坝是指在各河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建筑物。简要说明 Q 河流域建淤地坝的积极地理意义。(3)据材料二分析 Q 河流域水资源的状况和成因。(4)简述 Q 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1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尼罗河流域图。17材料二 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尼穆莱以上为上游,喀土穆以下为下游。流域内国家、人口众多,经济落后。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流域干旱频发,生态破坏和水污染也日益突出。材料三 1929 年,英国和埃及签署了《尼罗河水协定》,埃及和苏丹(现已分为南苏丹、北苏丹)获得 90%的尼罗河水使用权。近年来,上游国家积极谋求平等利用尼罗河水的权利,埃及和苏丹(现已分为南苏丹、北苏丹)因高度依赖尼罗河水而坚持捍卫历史协定,各国间矛盾时有发生。(1)与青尼罗河相比,白尼罗河在支流数量、流域面积、径流季节变化等方面有何特点?(2)指出尼罗河下游开发利用的重点,并说明理由。(3)结合材料,说明各国间因利用尼罗河水资源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原因。(4)作为一条国际河流,你认为尼罗河流域综合开发的途径有哪些?考点集训(四十一)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8一、选择题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 10.89×104 km2,1 月均温为-21~-18 ℃,7 月均温为 21~22 ℃。下图示意“该地形区 1954 年和 2005 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 1~2 题。1.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化水平较低 ②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③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④人多地少,人口压力大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2.与 20 世纪 50 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洪涝灾害更频繁近十几年来,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受到了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据此完成 3~4 题。3.东北地区受冲击严重的农作物是A.棉花、小麦 B.玉米、大豆C.小米、甘蔗 D.花生、柑橘4.下列措施有利于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①利用人工沼气发展温室农业,以提高农业产值 ②增加国有企业的粮食收购量,以补贴农民损失 ③缩短休耕时间,施用化肥、农药等来增加产量 ④鼓励农业结构调整,适度经营畜产、园艺作物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海南岛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具有发展热带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读海南热带农业优势集聚过程图,回答 5~6 题。5.下列关于优势集聚、全面增值给海南农业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增强对本地优势资源的依赖性B.削弱了资源的比较优势19C.使各要素相互协调、生产率提高D.避免了农产品市场的竞争6.为实现海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合理规划农业用地结构,确保各类型用地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B.加大对山区土地的开发,扩大农业用地C.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D.推广无公害农业,加强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7~9 题。7.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8.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9.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A.②地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B.③地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C.④地区加速开发热带雨林,扩大种植园面积D.⑥地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智慧农业是多种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下图为智慧农业工作原理图。读图完成 10~11 题。10.智慧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的关键因素是20A.粮食需求 B.气候变化C.技术水平 D.农业人口减少11.智慧农业的发展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是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少病虫害,提升农产品质量 ③规避灾害,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5%。图甲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乙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 12~13 题。12.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13.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二、综合题14.冬枣果实含有较多的维生素 A、维生素 E、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称。冬枣鲜食可口、皮脆、肉质细嫩,品质极佳,是北方落叶果树中的高档鲜食品种。冬枣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肥水要求不严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近年来冬枣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2)分析 P 地成为优质冬枣分布区的主要自然条件。21(3)你认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推广冬枣种植是否可行?说明理由。15.读“中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某区域图。材料二 该区域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1)根据材料一分析甲地地形类型是__山地__,地带性植被是__亚热带常绿阔叶林__。该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沿河、沿海分布__。(2)材料二中农业用地比重最大的是__种植业__,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__过度开垦或毁林开荒__。(3)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4)简述该地形区综合治理后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2223考点集训(四十二) 第五讲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我国某市 1980 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 21.2∶60.3∶18.5,2000 年分别为13.8∶38.9∶47.3,2013 年分别为 22.4∶45.7∶31.9。下图为该市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1~3 题。1.该市最可能是A.克拉玛依 B.阜新C.重庆 D.无锡2.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A.资源枯竭 B.产业转移C.减轻污染 D.国家政策3.该市某中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进一步发展该市经济的思路,其中最不合理的是A.依托郊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绿色农业B.切实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旅游业C.利用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发展汽车配套工业D.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煤炭外运能力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4~5 题。4.五个能源基地中A.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发展方向24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重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5.各能源基地地区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是A.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风电在提供电力以替代传统能源的同时,还减少了 CO2等污染物的排放。下图示意我国风电成本的空间格局,据此完成 6~7 题。6.下列省级行政区中风电成本最低的是A.赣 B.湘 C.豫 D.鄂7.西南地区风电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风能较匮乏 B.经济较落后C.市场需求少 D.常规能源丰富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 8~9 题。8.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9.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近年来,一轮煤炭开发的热潮正在新疆广阔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30 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 40 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 1 000 亿元。据此回答10~11 题。10.山西和新疆在发展煤炭工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25A.距市场距离远 B.水资源短缺C.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D.交通便利11.下列措施不利于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A.大力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D.解决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下图为我国赣南地区简图,该地区是我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美誉。读图回答 12~13 题。12.赣南地区作为资源型区域,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包括①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②增加资金投入,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③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④改善投资环境,承接西部产业转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下列关于图中 18 ℃等温线从甲地到乙地的缺失部分,绘制合理的是二、综合题14.“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分布区域图。26材料二 2013 中国(呼伦贝尔)——中俄蒙第三届国际风力发电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于2013 年 6 月 28~30 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举行。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全国 50%的风能资源,近年来风电产业发展迅猛,正致力于打造“风电三峡”,建设绿色能源大区。材料三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依靠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2012 年 9月 26 日,中国首个外资公司投资建设的太阳能电站——迪盛敦煌太阳能有限公司 18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在敦煌市光伏产业园竣工。该项目是中国第一个全外资独立开发建成的大型太阳能并网项目。近年来,敦煌市大力发展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致力于把敦煌建成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和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成为完全不依赖化石能源的“太阳城” 。材料四 中国 2005—2007 年综合能源平衡表(单位:万吨标准煤)。年份 2005 2006 2007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 223 213 244 101 261 111能源消费总量 224 682 246 270 265 583平衡差额 -1 469 -2 169 -4 472(1)根据材料一判断在区域分工中主要承担新能源产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的地区,并简述理由。(2)结合材料二分析内蒙古打造“风电三峡”的可行性。(3)读材料三,简述敦煌发展光伏并网发电的优势条件。(4)读材料四,我国能源供应__小于__(大于或小于)需求。今后,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个矛盾? 15.自 2003 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不断上升,2007—2010 年,东北经济增速高于东部地区。然而 2014 年以来,受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的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读东北地区经济地理略图,回答下列问题。27(1)简析东北地区能源、钢铁和机械等传统工业发达的原因。(2)简析东北地区 2014 年以来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的原因。(3)甲工业基地是东北地区经济的核心,与邻近的乙工业基地相比,两者都是我国传统工业发达的地区,都十分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但甲工业基地面临的困难较乙工业基地多,为什么?考点集训(四十三) 第六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一、选择题下面为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 GDP 总值、三大产业构成表及该省与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据此回答 1~2 题。总产值(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0 年 200 47 36 17281999 年 1 023 19 45 362008 年 6 110 13.4 54.4 32.21.1990 年以来,该省A.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C.第三产业产值下降D.环境承载力下降2.关于该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B.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问题逐渐突出C.2008 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D.2008 年,该省城市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据此完成 3~4 题。3.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4.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年)》指出,要以承德、张家口、廊29坊、保定为主体,构筑环首都城市群。读图,回答 5~7 题。5.下列有关河北省城镇化、工业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北省城镇化带动了工业化的发展B.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C.提高河北省城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力发展重工业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河北省城镇化水平的途径之一6.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方向特别指出“坚持城乡统筹、互动共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主要表现在A.城镇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B.城镇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C.工业和城镇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必要的生产资料D.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占用大量土地,能有效提高农业土地的利用率7.从环首都城市群规划的原则和机遇考虑,环首都城市群发展的主要优势是A.地形、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B.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C.人口多,劳动力素质高D.位置优越,经济互补性强城市流是人、物、信息、资金、技术等在城市间发生的流动现象。下表是 2013 年中国部分省级区之间的城市流强度(不包括港澳台),城市流强度是区域城市间相互联系中城市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读下表,回答 8~9 题。前五位省级区城市流强度(亿元)后五位省级区城市流强度(亿元)广东 6 152 贵州 156江苏 3 156 海南 150北京 2 926 宁夏 110山东 2 391 青海 59上海 2 274 西藏 5308.表中A.城市流强度倍数:广东/上海>贵州/西藏B.后五位省级区地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C.有 2 个省级区既没海岸线也没有陆疆D.与山东相邻的省区有江苏、上海、北京9.广东城市流强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城市群规模较大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生态环境好 ⑤政策引导 ⑥科技水平高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下图示意 1978—2007 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读图完成 10~11 题。10.1978—2007 年,该省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第二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C.第三产业产值基本不变 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11.1990 年前和 1990 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读我国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图,完成 12~13 题。12.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推动了城市化发展B.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整体上提高了经济效率D.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产业比重上升13.生态城镇将城镇视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者兼具的复合生态系统,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下列关于生态城镇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改善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C.强化城镇辐射作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D.构建稳定的生物群落,推进城镇可持续发展二、综合题14.下图为珠江三角洲简图及珠三角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