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7《扬州慢》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7《扬州慢》(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点击预览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7《扬州慢》(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点击预览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7《扬州慢》(讲)(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扬州慢》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西 施罗 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滩崔道融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1)新颖的立意是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请你谈谈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 相同点。 ( 4 分)【答案】两首诗歌对西施的观点相同:国家的兴亡成败是有各种复杂因素的,不能将亡国的罪责加在一个女子身上。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分析说明。 (6 分)【答案】罗诗以议论为主,开头摆明自己的观点,后两句运用反向证明的手法,推出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崔诗,也是议论开篇,但是后两句借春水之急来为西施鸣不平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诗歌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怀古刘禹锡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2(1)诗的颈联表达了什么观点?《伶官传序》中哪句话恰恰说明了这个道理?(5 分)【答案】表达了险要的山川形势并不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国家兴亡,应当取决于人事的观点。 《伶官传序》中“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 人事哉”也 正说明了这个道理。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请从诗的结构和艺术手法两方面简要谈一谈你的认 识。 (6 分)【答案】这首诗前两联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通过今昔盛衰对比,为下文的议论和感慨打下铺垫;后两联则是借古讽今,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来告诫唐代统治者不能依托山河之险,沉溺声色享乐,步六朝破 亡的后尘。【解析】试题分析:结构上,前两联写景,后两联议论和生发感慨;艺术手法有今昔盛衰对比、铺垫、借古讽今。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赵善庆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1)这首曲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景?从整首曲子来看,这种手法的运用有什么效果?(5 分)【答案】对比。通过这种鲜明的物境反差,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谴责、憎恶情绪,也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艺术手法的题目,注意对比手法的作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 级为鉴赏评价 D。(2) “山,空自愁;河,空自流”该如何理解?(6 分)【答案】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含蓄朦胧地表达出对王朝覆灭、物是人非的无尽感慨,也仿佛是在告诫骊山和渭河,不必为此而忧愁叹息,这种人事变迁是自然规律。看似平淡,却包含着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批判。3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 分)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 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①。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 庭》遗曲。注:①“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②“门外楼头” ,用典: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5 分)【答案】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歌主旨的题目,注意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分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 100 字)(6 分)【答案】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 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怀古诗的特征的题目,注意结合讲案的分析做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4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 【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 分) 【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解析】试题分析:答题 时先概括诗歌的意象,然后总结意境,最后点明情感。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五代·欧 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 、 “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6 分) 【答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 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5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扬州慢》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折桂令 】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用诗化的语言对全诗进行描绘。【答案】秦 淮河边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 , “重九无聊” 。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可是观赏的人又在哪呢?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这首元散曲抒发什么情感?【答案】作者看到秦淮河的破败,想到当年的繁华,不由的产生昔盛今衰的感慨。【解析】试题分析:注意结合怀古伤今的诗歌的情感特征进行分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卖花声•雨花台朱彝尊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1)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描绘全诗。【答案】白 门外的条条江湾早已失去了往日波光粼粼的风采,透着沉沉的死寂,江湾边上原本应该在微风中摇曳,尽显婀娜,在阳光中闪动,尽现温柔的柳树,却是满眼的衰败之象,令我原本就哀伤的情感瞬间迸发,悲痛在我的身体里一丝一丝地蔓延开来。眼前的大长干和小长干早已人去楼空,当年歌舞升平,莺歌燕舞,纸醉金迷的十里秦淮,如今只看见青楼半吊在空中的招牌和酒坊被撕成一缕一缕 的旗子随着风在空中来回飘荡,没有歌,没有舞,没有人,只有破旧的渔桨在和河水中静静地游动。秋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长、茂盛、枯萎, 今日的雨花台早已不是当年的雨花台了,如今它只是一个荒芜,破败的空台子而已。当年的奢侈繁华早已成为了旧时故事,如今除了我甚至没有一个人站在这楼台上向远处眺望,或者椅在栏杆上欢喜、神伤。这让我的心更是无尽痛惜、悲伤。手扶栏杆,2抬头远望,看见燕子在夕阳下仍旧无忧无虑地飞翔,有些气恼,但定神一想,它又有什么错呢,它是鸟又不是人,怎么会懂得物是人非的悲凉呢,我又怎能强求它同我一起为眼前的衰败景象伤感呢?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不要原句翻译,要适当的想象。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答案】怀古伤今之情。词人看到眼前金陵城寥落衰败、雨花台萧瑟冷清的景象,想到它曾经的繁华阜盛,一种昔盛今衰的感慨油然而生。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3.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沉醉东风维扬怀古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注:首句“锦帆落天涯那答”是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1)维扬的今昔有何不同?【答案】今日的维扬萧条破败,冷冷清清;昔日的维扬箫鼓歌吹,兴盛繁华。【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诗意的概括。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作者借此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全曲抒发 了作者对沧桑兴替、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解析】试题分析:注意结合怀古伤今的诗歌的情感特征进行分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美文赏析:《扬州慢》赏析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3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 。 《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 离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 “荠麦青青” ,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 “渐黄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想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号角的声音,更反衬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里是以有声反衬无声,更觉凄凉静寂。 词的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一片萧条、空阔、冷落、荒凉的景象。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抒发感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牧是一个有卓越赏鉴的诗人,假如杜牧重到扬州,看到古都的今昔沧桑之变,一定会十分吃惊的。这几句写杜牧,实际上也是写词人自己,扬州的变化出乎他的意料,使他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 ”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杜牧的《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 蔻” 、 “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旧 址在今扬州西郊,相传古有二十四个美人在此吹箫。夜晚,作者还在月下徘徊,看到的是二十四桥仍然存在,可如今再也听不到美人吹箫的声音了,冰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水波空自荡漾,显得十分清冷、空寂。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盛产红芍药4花。这几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可见已经无人来欣赏它们了。经过战乱,这里的人有的死去,有的逃亡,即便留下来的,也没有赏花的心情了。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结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姜夔终身布衣,不曾仕宦,当然更不可能带 兵杀敌,因此,他不能象岳飞、辛弃疾那样发为壮词。他对国事的关怀,是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写入词中,委婉蕴藉。张炎《词源》说他的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骚雅”便有格调, “清空”就有神韵。这首《扬州慢》词,写扬州战乱后的萧条景象,感怀家 国,哀时伤乱,抒写了深沉的 “黍离之悲” 。词中还融化了杜牧的诗句,使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又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词中“过” 、 “尽” 、 “自”、 “废” 、 “渐” 、 “杜” 、 “算” 、 “纵” 、 “二” 、 “念”等字都作去声,用于领头处,增 加了句子的跌宕飞动之美,而将去声字用于句子中 间,则增加句子的传神之韵,如“波心荡,冷月无声”中的“荡”字,以响亮的声音来体现水波荡漾,冷月无声的境界,既具神韵又添音韵之谐婉。这首词正体现了姜夔作词追求“骚雅”和“清空”的特点。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 (杜牧《赠别》 )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 尽荠麦青青” 。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 、 “豆蔻词工” 、 “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 “豆蔻词工” ,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 “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 “波心荡”是俯视之景, “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 《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 ,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1《扬州慢》【学习要点】1.探究诗歌的内容和情感。2.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关于作者姜夔(约 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少随父宦游,往来沔、鄂几近二十年。父死,流寓湘、鄂,诗人萧德藻赏其才,以侄女妻之,携之同寓湖州,因与苕溪白石洞天为邻,故以之为号。往来苏杭间,与名人多有交游,范成大、杨万里对其诗文人品多有称赞。姜夔通音律,精赏鉴,工翰墨。他生活在动荡的年代,南宋朝廷面临着尖锐的民族和阶级矛盾。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他感到痛心,这种凄凉的心情表现在他的文学和音乐创作中。2. 相关背景南宋建炎三年(1129 年) ,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造成“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残局。绍兴三十一年(1161 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 “横尸二十里” ,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1164 年) ,金兵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同 年十二月宋金订立 “隆兴和议” ,此后双方保持了近四十年的和平关系。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内容。【探究活动】下面是《扬州慢》中引用杜牧的诗句,试按要求简要赏析。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 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1)杜牧笔下的扬州有着怎样的特点?他对扬州怀有怎样的感情?2(2)思考诗中运用杜牧诗句的作用?【教师释疑】这是一道赏析杜牧诗歌的 赏析的题目,注意引用典故或诗句的作用,首先概括杜牧笔下扬州的特征,然后概括姜夔眼中扬州的特征,目的是对比,进行抒情。【讨论明确】(1)繁华;喜爱,怀念(2)用杜牧诗中的扬州城的繁华反衬今日姜夔所见的扬州城的萧条、衰败,表达黍离之悲。【课堂提升】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书 愤陆 游白 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①久,忧愤张巡嚼齿②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①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②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1)试分析作者用苏武和张巡两个典故的作用。【答案】表明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表现了诗人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而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2)文中“只凭天地鉴孤忠”一句,有人分析说由此可见作者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天地来鉴别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有人说是他对朝廷的怨恨,朝廷不重用自己,使自己一 生空过了。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本诗没有涉及“对朝廷失去了信心”的意思,只是谈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学生如果有别的看法 ,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要点二: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探究活动】赏析诗歌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教师释疑】这是一道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艺术手法从抒情的角度主要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感怀、3怀古伤今,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讲主要有对比、衬托、动静、虚实等,然后是修辞。答题时注意答出具体的手法,然后点明效果。【讨论明确】(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的是拟人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 15 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 ,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2)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渐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在寒气中吹着,号角之声,萦绕在空城上方,久久不散。运用了以动衬静,用空城中凄清的号角声来反衬扬州的空寂、凄清,而渐黄昏则点明时间为傍晚时分,渲染了一种凄迷,迷蒙的气氛。寒字不仅体现乐声令人寒,更重要的是体现作者心寒。(3) “空”字的解读。空字写出了城中人烟稀少、空荡,令人感觉萧瑟。与上文的号角声呼应,体现环境的安静,无生气。(4)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想象杜牧见到扬州城的衰败,他的惋惜、遗憾,即使杜牧再有才华,可是再难以写出富有深情的诗句。教师补充:展示豆蔻花的图片,帮助理解“豆蔻词工” 。明确想象杜牧再到今日扬州,他的反应,来表现扬州城今日的衰败,已然是一座空城。(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仍在,桥下水波荡漾,清冷的月光,映着寂寞的夜空,想那桥边红药,年复一年开着,不知为谁生长。用桥边红药与今日败落的景象形成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出自己内心的悲伤。注意“仍在”、 “年年” ,说明美好的东西还在,扬州城往昔的繁华、热闹,安居乐业的人们却不在了。物是人非。十二年了,还是没有赏花人,战争带给扬州城的伤害可见一斑。 “冷月无声” ,联系“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以前是“明月”有“箫声” ,如今是“冷月”且“无声” 。水波中无声的冷月突显了作者无限的痛惜之情。【课堂提升】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4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 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 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 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 ,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首个主旨的题目,注意怀古伤今诗 歌的情感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