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课件+同步训练)(打包10套)新人教版必修2.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课件同步训练打包10套新人教版必修2.zip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课件同步训练打包10套新人教版必修2.zip
20160523167.doc
20160523168.ppt
20160523173.doc
20160523174.ppt
20160523175.doc
20160523176.ppt
20160523179.doc
20160523180.ppt
20160523181.doc
20160523182.ppt
  • 全部
    • 20160523167.doc--点击预览
    • 20160523168.ppt
    • 20160523173.doc--点击预览
    • 20160523174.ppt
    • 20160523175.doc--点击预览
    • 20160523176.ppt
    • 20160523179.doc--点击预览
    • 20160523180.ppt--点击预览
    • 20160523181.doc--点击预览
    • 20160523182.ppt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 1~2 题。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 为环境承载力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2.图示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此回答 3~4 题。3.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 D.新疆地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有区别,但两者也有正相关的关系。中国西部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相反,我国东部环境人口容量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因此,长江中2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从我国目前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若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会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据此回答5~7 题。5.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6.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 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 ③社会政治制度 ④婚姻、生育观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A.比现在小的多 B.比现在大的多 C.与现在相当 D.无法比较广州提出到 2020 年末把常住人口控制在 1 500 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 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 8~9 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9.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下表,回答 10~12 题。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亿)人口合理密度(人/km2)热带雨林气候区 28 200热带草原气候区 14.13 90温带草原气候区 1.06 5热带沙漠气候区 0.18 13热带季风气候区 12.43 110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30 100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 7.35 3010.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密度测算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11.结合所学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按表格推断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12.纵观人类历史,人口合理容量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B.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D.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 13~14 题。13.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14.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4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 15~17 题。15.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16.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17.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A.气候适宜 B.自然灾害少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18.下列决策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B.为发展经济引进有污染的企业C.追求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 D.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耗能企业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 19~20 题。19.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 50 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20.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5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二、综合题21.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A 因素表示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 B 因素表示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的变化。 (3)图中 C 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 C 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 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0.1 0.1 2 000表 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人口(万)面积(平方千米)耕地(平方千米)森林面积(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立方米)6 20022 万 8 万 7.5 万 5 105 亿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 20 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 1 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 133 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 533 万公顷。(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森林面积______,淡水_____。6(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______,但是这种资源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2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7参考答案1.A 2.D 解析:图中两条曲线分别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第 2 题,读图即可判断出正误。3.B 4.D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5.C 6.A 7.A 解析:第 5 题,消费水平越高,对资源的消耗就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小。因此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人口的消费水平。第 6 题,资源数量越多,科技水平越高,同时人的消费水平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的越低,则环境的人口容量会越大。第 7 题,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低下,对资源开发能力不足,因而环境人口容量小。8.B 9.B 解析:第 8 题,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很显然“活得舒服”不是指环境人口容量,排除 A;一个地区供养人口的多少,与资源数量、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排除 C、D 项;答案应为 B。“活得舒服”应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应是一个“虚数”。第 9 题。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不是加快人口增长。10.B 11.D 12.B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第 10 题,表中的人口合理容量及人口合理密度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相关性,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第 11 题,热带雨林气候区理论测算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都居首位,但实际上人口分布数量远没有达到理论测算值。第 12 题,纵观人类历史,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从小到大依次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13.A 14.A 解析:第 13 题,人地关系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人口数量永不超过环境容量,使人与环境永远和谐发展下去。最不理想的是人类破坏了环境,使环境人口容量变小。第 14 题,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5.D 16.D 17.C 8解析:第 15 题,套用“木桶效应”,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最长木板,而取决于最短木板,题干中四类要素最少供养人口数为 4 500 人。第 16 题,内蒙古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成为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第 17 题,日本、荷兰等国虽然国土狭小、资源不足,但充分利用其他国家资源,使得人口合理容量较高。18.A 解析: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能提高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而 B、C、D 项均会降低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19.C 20.C 解析:第 19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 50 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说明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第 20 题,由“环境负担”公式可知,减轻环境负担的途径应落实在技术方面,故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轻环境负担。21.(1)资源 (2)科技发展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资源状况是影响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改变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22.(1)0.001 3 KM2/人 0.001 2 KM 2/人 8 234 M 3/人(2)耕地 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解析:本题主要是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第(1)题,由表 2 中数据计算可求得答案。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因素。第(3)题,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但要注意防治水污染,以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23.(1)具有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趋势。(2)①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②人口素质的差异;③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④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的分布和产生差异的原因。第(1)题,结合图例说明和图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减小的趋势。第(2)题,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东西部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资源,特9别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②人口的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 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③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等。1《人口的空间变化》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完成 1~2 题。1.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原因是( )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2.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正确的是( )A.由甲处迁移乙处,是乡村到城市 B.由甲处迁移到丙处是由温带地区迁移到亚热带地区C.由丙处迁移到乙处是由西南地区迁往东北地区 D.由甲处迁移到乙和丙处,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2013 年 11 月,我国展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3~4 题。3.与前几次相比目前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分布更不均衡B. 人口增长速度各地差异大C. 人口迁移量大D. 国际人口迁移过快4.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 )①人口数量 ②人口年龄构成 ③人口合理容量 ④城市化水平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5.(2013·佛山检测)读下图,美国南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的人口增长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南部地区( )A.人口净迁入多 B.人口死亡率低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生育率高6.(2014·佛山一模)据报道,2012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达 1.23 亿,成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读下图,造成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宜居环境比城市好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C.乡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出D.城市退休老人大量迁出7.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 39.2 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 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8.下图为我国近年来流动人口增长曲线图,下列因素中与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关系密切的是( )3A.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B.城市产业提升,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C.户籍制度改革,为人口流动松绑D.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增大二、综合题9.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4)题。材料一 中国和美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国家2007 年人口数(亿)人口自然增长率(%)1990-1995 年1995-2000 年2000-2005 年2007 年中国 13.21 1.10 0.91 0.75 0.51美国 3.03 1.00 0.83 0.71 0.9材料二 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这个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 1/4,但人口占全国的近一半,全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4材料三 20 世纪 80 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1)由材料一中资料分析中国和美国人口现状对社会的影响。(2)材料二中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集聚,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美国退休的老年人,沿着箭头方向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影响。(4)从材料三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10.读下列图和表,完成(1)~(3)题。5流出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占总量比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流入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占总量比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2009 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1)简述 2009 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3)说明 2009 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主要原因。6参考答案1.C 2.D解析:首先要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出甲是四川、乙是上海、丙是广东。其次要清楚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3.C 4.B解析: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随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常住在某一地区人口减少了,流动人口太大;当然人口普查可以了解人口数量、人口年龄构成及城市化人口多少,也就了解城市化水平。5.A6.C解析:乡村的青壮年人口都外出务工,有很多就常住打工地,甚至在外地购房、与外地人结婚等,剩下老弱病残的在乡村。7.C解析:从材料中的描述可知,材料中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陕西省政府的决定,其属于政策扶持。8.C解析:1985 年以后我国的人口流动因为户籍制度的放松,为人口流动松绑,使得流动人口迅速增加,而 1985 年以前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人口流动量较少。9.(1)中国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较重。美国经济发达,人口增长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劳动力资源,增强了经济活力。(2)工业发达,大城市集中,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工作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在此集聚 东北部由于纬度较高,又易受冷空气的影响,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并且环境污染严重。(3)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不利:①对流入区:造成交通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②对流出区:部分人才流失。(4)广东 上海 北京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 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10.(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最少。原因: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第一产业经济效益相对低。从转移的空间看:7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内乡镇外。向国外转移最少。原因:迁移成本较低,同时要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交通压力、城市问题等负面影响出现。(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因素。1《人口的空间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2014·汕头一模)读 2007 年部分沿海城市人口净流入数量(单位:万人)表(下表),表中说明沿海城市。城市天津南通宁波绍兴台州深圳江门中山上海杭州嘉兴舟山广州珠海东莞惠州人口净流入量156-4812522 46502510647911482 72324952475A.人口总量都在增长B.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C.人口流入量与城市规模呈正比D.人口增长差异明显下图为 2000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完成 2~3 题。2.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C.东部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2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3.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A.山西、新疆 B.江苏、黑龙江C.新疆、广东 D.贵州、广西4.有关我国民工流动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从山区流向平原 ②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③从农村流入城镇 ④从内陆地区到沿海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青少年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下表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读表,回答 5~6 题。年 份户籍人口/万人总人口/万人1982 年 2 2.81998 年 120 7502007 年 200 1 4005.由上表可知,该时期我国国内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A.由平原流向山区B.由农村流向城市C.由城市流向农村D.由人口稠密地区流向人口稀疏地区6.引起该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资源 B.资源、政策 C.政策、经济 D.气候、经济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37.“二 战 ”之 后 , 美 国 国 内 人 口 迁 移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 )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②美国的南北战争 ③环境因素 ④新兴产业的吸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9.关于中、美两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由人口多的地区迁往人口少的地区B.都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C.增加迁入地的环境压力D.对迁出地不产生经济影响二、综合题10.下图是“二战”前后(除亚洲外)人口迁移模式图(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 分)(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或地区的名称。4(3)简述 D 地区“二战”后成为人口迁入区的主要原因。 5参 考 答 案1.D解析: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吸引劳动力流入量就有差异。2.A 3.A解析:第 2 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大于迁入,应为人口净迁出区;西北地区迁入大于迁出,应为人口净迁入区;东部地区迁入大于迁出,也有迁出大于迁入;东北地区迁入和迁出相当。第 3 题,根据题意可知该省区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资源丰富,结合图和备选项可以得出山西和新疆符合题意。黑龙江资源丰富,但人口以迁出为主。江苏人口以迁入为主但资源较为缺乏。广东、广西没有什么资源。4.A 解 析 :改 革 开 放 后 , 我 国 人 口 流 动 的 特 点 就 是 从 农 村 到 城 市 , 从 内 地 到 沿 海 ; 从 地 形 看就 是 从 山 区 到 平 原 ; 从 经 济 因 素 看 就 是 从 欠 发 达 地 区 到 发 达 地 区 。5.B 6.C 解 析 :5.我 国 在 改 革 开 放 后 , 由 于 国 家 放 宽 了 户 籍 管 理 制 度 , 农 村 出 现 了 大 量 的 剩 余 劳动 力 , 经 济 水 平 的 差 异 导 致 人 口 由 农 村 流 向 城 市 。 6.国 家 放 宽 户 籍 管 理 制 度 是 政 策 因 素 ; 经济 水 平 的 差 异 是 经 济 因 素 。7.C 8.B 9.C 解 析 : 7.“二 战 ”以 后 , 由 于 西 部 、 南 部 环 境 条 件 较 好 , 加 之 新 兴 产 业 的 吸 引 , 美 国 人口 由 东 北 部 向 南 部 、 西 部 的 “阳 光 地 带 ”迁 移 。 8.20 世 纪 80 年 代 中 期 以 来 , 我 国 的 国 内 人 口迁 移 主 要 表 现 为 自 发 性 迁 移 , 且 流 动 的 规 模 较 大 。 务 工 、 经 商 成 为 人 口 迁 移 与 流 动 的 主 要 动力 。 9.中 、 美 两 国 的 人 口 迁 移 , 都 会 对 迁 入 地 的 环 境 产 生 压 力 。10.( 1)( 2) A——拉 丁 美 洲 B——大 洋 洲 C——非 洲 D——欧 洲 ( 3) 经 济 发 达 ,就 业 机 会 多 ; 人 口 老 龄 化 , 劳 动 力 不 足 。 解 析 : ( 1) “二 战 ”前 人 口 主 要 从 欧 洲 移 向 美 洲 及 大 洋 洲 ; “二 战 ”后 人 口 从 发 展 中 国家 移 向 发 达 国 家 。 所 以 ,北 美 在 “二 战 ”前 后 都 是 人 口 移 入 地 区 。 ( 2) A: “二 战 ”前 是 人 口 迁 入 地 区 , “二 战 ”北美6后 是 人 口 迁 出 地 区 , 符 合 的 是 拉 丁 美 洲 ; B:“二 战 ”前 是 人 口 迁 入 地 区 , “二 战 ”后 还 是 人 口迁 入 地 区 , 符 合 的 是 大 洋 洲 ; C: “二 战 ”前 是 人 口 迁 出 地 区 , “二 战 ”后 还 是 人 口 迁 出 地 区 ,符 合 的 是 非 洲 ; D: “二 战 ”前 是 人 口 迁 出 地 区 , “二 战 ”后 是 人 口 迁 入 地 区 , 符 合 的 是 欧 洲 。( 3) “二 战 ”后 人 口 迁 入 国 多 为 发 达 国 家 , 主 要 是 因 为 发 达 国 家 经 济 水 平 高 和 劳 动 力 不 足 。1《人口的数量变化》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 1~2 题。1.如果 a、b、c 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a──德国 B.b──肯尼亚 C.c──印度 D.b──日本2.造成 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 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14·茂名二模)下图为 2010年我国各省老年人口占该省总人口比重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完成 3~4 题。3. 2010年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京津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川渝地区D.珠江三角洲地区24.图示西藏老年人口比例特点的成因是( )A.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低C.医疗水平高D.迁入人口多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量变迁的统计图。读图,完成 5~6 题。5.图中各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A.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B.②为出生率;③为人口变化数C.①为人口数变化;②为死亡率D.①为人口数变化;②为出生率6.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渡期时,人口增长迅速B.过渡期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D.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阅读下列图片资料,完成 7~8 题。7.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4 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出生率B.2013 年,15—59 岁人口达 57.9%,劳动力充足3C.2005—2034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8.关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B.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C.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延长D.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9.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图中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10.(2014·韶关二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我国逐步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 )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C.0-15 岁人口比重上升D.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11.老少比= ×100。下表是 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老 龄 ( 65岁 以 上 ) 人 口 数少 儿 ( 0- 14岁 ) 人 口 数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4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老少比波兰 15 87西班牙 15 113白俄罗斯 15 93匈牙利 15 107A.波兰 B.西班牙C.白俄罗斯 D.匈牙利二、综合题12.读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发展变化图,完成(1)~(6)题。(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A 为________,B 为________,C 为________。(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________型。(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值出现在________年前后,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其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02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是 1.3%、0.6%、0.7%,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5)我国下列省市区中,目前已完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是(双选)( )A.上海 B.江苏C.西藏 D.宁夏(6)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在图中绘出 1975-2000 年期间的 B曲线。年份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5出生率/% 1.82 2.10 2.10 1.71 1.34死亡率/% 0.63 0.68 0.67 0.66 0.6413.(探究创新题)阅读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 在 2013年“两会”上,一份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出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调研报告引起高度关注,这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再次表明,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刻不容缓。材料二材料三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2000 年(灰色)和 2050年(白色)(1)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到 2030年将达到约 14.5亿,到 2050年却约为 13.59亿,这是为什么?6(3)根据材料三,请说明我国在 21世纪中叶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会带来哪些人口问题?试说明采取的措施有哪些?7参考答案1.B 2.C解析:由图中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a 属于“高─高─低”模式,目前存在于少数发展中国家;b 属于“高─低─高”模式,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种模式;c 属于“低─低─低”模式,分布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少数发展中国家。c 的低自然增长率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导致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慢。3.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川和重庆的老年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均大于百分之十,且在所有省市中最高,因此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川渝地区。4.A解析:西藏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人口出生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高,这样导致其老年人口比重偏低。5.D 6.B解析:第 5题,图中①曲线整体呈上升趋势,应为人口数变化,②为出生率,③为死亡率。第 6题,过渡时期,死亡率下降明显,出生率尚未大幅下降,死亡率低于出生率。7.D 8.A解析:第 7题,我国仍要维持人口的低出生率水平,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越短缺。图中反映的中心问题是我国的老龄化问题。第 8题,上述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生活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下降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下降。9.B解析:首先看 0-14 岁人口的比例,再看 15-64 岁的比重,再对比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值,可以判断选 B。10.C解析:生育小孩就是婴儿增多,也就是 0-15 岁人口增多。11.B解析:此题关键是对老少比的理解,根据题干老少比的公式,可知老少比的值越大,人口老龄化越严重,再结合表中的数据西班牙最大,即选 B。12.(1)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2)高 低 (较)高 传统8(3)1960 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4)低 低 低 (5)AB (6)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表分析能力、绘图能力以及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根据人口增长模式中“三率”的关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可判断三条曲线的名称。根据图中“三率”的数据可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 ;1960 年“三率”出现反常现象,出生率骤降,死亡率骤升,致使自然增长率极低,这是因为死亡率不仅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明显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 2002年的“三率”数据可判断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三低”的“现代型” ,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人口转变存在着不同步性,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区已完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而内陆省区还处于过渡阶段。13.(1)现代型(2)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低,老龄人口增加等因素导致人口呈负增长。(3)人口年龄结构:青少年儿童比重降低,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带来的问题:人口增长缓慢,老年人口比重高,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措施:发展经济、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福利体系;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等。解析:当前我国人口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人口增长趋于低速增长状况。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在 2030年之前我国人口持续增加,之后由于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等大兵团导致人口负增长,分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可知,我国在 21世纪中叶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 2课时)课程标准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阅读 P2-P5教材内容, 知道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学习目标 2阅读 P5-P7教材内容,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利用其指标对比分析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学习目标【 建议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 2课时达成学习目标 2】情景导入俄罗斯妇女生子带薪产假三年。为了解决人口问题,俄联邦政府一直通过各项措施鼓励国民多生孩子• 生育子女多的妇女被当做 “ 英雄母亲 ” ,放产假 3年且工资奖金照发。• 比如别尔哥罗德州政府曾承诺,出资为多子女家庭购买小洋楼和小轿车;• 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曾专门召开机关人员全体大会,给每个人下达生孩子的任务,生儿育女多的人员不仅将获赠汽车,甚至还能升职。走进课堂人口的自然增长 新知 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概念!人口增长模式 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 人口 、 和人口 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人口增长模式说出死亡率曲线的变化趋势( ‰ )1020304010203040时间死亡率( ‰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人口增长模式说出出生率曲线的变化趋势( ‰ )1020304010203040时间死亡率出 生 率( ‰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人口增长模式( ‰ )1020304010203040出生率 死亡率( ‰ )时间出 生 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提示: 图中有两条曲线,一条表示出生率,一条表示死亡率,二者之差是自然增长率。从图上看,出生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之间的 垂直距离越大 ,自然增长率 越高 ;两曲线越 接近 ,自然增长率 越低 。若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呈负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人口增长模式( ‰ )1020304010203040出生率 死亡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 时间出 生 率死亡率总 人变口化趋势自然增长率原始型 传 统 型 现代型高 、 高 、低 高 、 低 、高 低 、 低 、低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人口增长模式( ‰ )1020304010203040出生率 死亡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 时间出 生 率死亡率总 人变口化趋势自然增长率原始型 传 统 型 现代型高 、 高 、低 高 、 低 、高 低 、 低 、低热带地区一些土著居民非洲东部坦桑尼亚、肯尼亚等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德国、法国、英等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始于 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开始的标志: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所处历史阶段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高高低高低低低高低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现代社会时期死亡率的下降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方法技巧:如何确定人口增长模式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着现代型和传统型两种增长模式,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并且可以 把 1%作为二者的划分界线。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 1%,则是传统型;若小于 1%,而人口出生率大致在 1.5%以下,则是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 2005年)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地区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人口(亿)非洲 3.8 1.5 2.4 9.22拉丁美洲 2.2 0.6 1.5 5.57亚洲 2.0 0.8 1.2 39.38发展中国家 2.2 0.8 1.4 52.99大洋洲 1.7 0.7 1.1 0.33北美 1.4 0.9 0.6 3.32欧洲 1.0 1.2 -0.1 7.31发达国家 1.1 1.0 0.1 12.15全世界 2.0 0.9 1.2 65.1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人口增长模式 所处历史阶段 原因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原始社会时期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 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现代社会时期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 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地区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备注发达国家20世纪 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整个世界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欧洲、北美亚非拉现代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达成学习目标 2 人口年龄金字塔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1.含义: 人口金字塔是一种用几何图形来形象的表示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方法。 将人口的性别、年龄分组数据,以年龄(或出生年份)为纵轴,以人口数或年龄构成比为横轴,按左侧为男、右侧为女绘制的直方图,其型如金字塔,称为人口金字塔。 人口金字塔能形象直观地反映了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的现状、类型。人口年龄金字塔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2.类型: 人口金字塔可分为三种类型 (如图 1所示 ):年轻型 、 成年型 和 年老型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⑴ 年轻型 —— 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如左图); ⑵成年型 —— 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如中图);⑶ 老年型 —— 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如图 1) 。 从发展来看,上述三种类型相应地为: ⑴增长型; ⑵ 稳定型; ⑶ 衰退型。人口年龄金字塔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人口学家常常按人类生命史不同阶段分组,一般分为少年儿童组 (0~ 14岁 )、 青壮年组 (15~ 64岁 )和 老年组 (65岁以上 )三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判图技巧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1.读懂纵横坐标含义,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分别所占的比重。以图 2为例, 横坐标 中间为 0,向左为男性某一年龄段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向右为女性某一年龄段所占总人口的比重。把该地区人口按 5或10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设为 纵坐标 。据图可知, 0~ 4岁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 4%, 0~ 4岁女性约占总人口的 3.8%,说明 0~ 4岁的男性所占比重要比同年龄段女性的比重要大。顺着纵坐标向上,可依次分别判断出其他不同年龄段男性及女性所占的比重。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判图技巧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2.要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某一年龄段不同时间所占比重的变化。假设该地区是封闭的,不存在人口外流也不考虑外来人口迁入的影响,某一年龄段的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到上一年龄段内,男女所占的比重会随着人口的死亡而逐渐减少。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判图技巧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3.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某一时间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的含义。如年轻型, 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较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迅速增加,不断扩张,将会给 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再如老年型, 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他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成负增长,人口缩减。这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会带来 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 等问题。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判图技巧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新知 24.在分析判断时要结合该地当时实际,充分考虑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当发生大规模 战争 时,会导致该时期 青壮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减少 ;某地区轻工业迅速发展会吸引大量的 年轻女性劳动力到此务工 ,导致该时期女性青壮年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比重。另外,某些环境因素也会导致男女出生率或死亡率产生差异,从而影响到同一年龄组男女所占比重不同。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随堂训练【 解析 】 :对比分析该图 1980—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可知, 0~15岁少年型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故 C、 D说法错误; 20~ 45岁年龄段(年青人口)人口比重 2000~2025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年轻劳动力会逐渐短缺; 60~ 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多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B下图是某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图。造成该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一对 “ 翅膀 ” 的原因是( )A.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B.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C.年轻夫妇多不愿生孩子D.中年人多外出打工随堂训练B【 解析 】 :由图中可以看出,老人、中年人、和儿童各段人口金字塔变化趋势正常, 15~ 29岁的人口比重明显增多,说明这种现象是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造成的。知识网络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