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子之路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强化作业(打包39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骄子之路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打包39套.zip骄子之路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打包39套.zip
2016052821.doc
20160528210.doc
20160528211.doc
20160528212.doc
20160528213.doc
20160528214.doc
20160528215.doc
20160528216.doc
20160528217.doc
20160528218.doc
20160528219.doc
2016052822.doc
20160528220.doc
20160528221.doc
20160528222.doc
20160528223.doc
20160528224.doc
20160528225.doc
20160528226.doc
20160528227.doc
20160528228.doc
20160528229.doc
2016052823.doc
20160528230.doc
20160528231.doc
20160528232.doc
20160528233.doc
20160528234.doc
20160528235.doc
20160528236.doc
20160528237.doc
20160528238.doc
20160528239.doc
2016052824.doc
2016052825.doc
2016052826.doc
2016052827.doc
2016052828.doc
2016052829.doc
  • 全部
    • 2016052821.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10.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11.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12.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13.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14.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15.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16.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17.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18.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19.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2.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20.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21.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22.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23.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24.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25.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26.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27.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28.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29.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3.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30.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31.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32.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33.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34.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35.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36.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37.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38.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39.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4.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5.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6.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7.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8.doc--点击预览
    • 201605282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课时强化作业九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选择题1.下列与叶绿体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叶绿体只分布于叶肉细胞中 B.叶绿体色素与 O2和[H]的形成有关C.叶绿体类囊体膜的基本支架也是磷脂双分子层D.叶绿体基质中分布有 ATP 水解酶解析: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及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能力。叶绿体在植物见光部位的细胞中一般都有,A 错误;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光解形成[H]和 O2,B 正确;叶绿体类囊体膜是生物膜,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 正确;在叶绿体基质中,有暗反应所需的酶,包括 ATP 水解酶,D 正确。答案:A2. 现测得某地大田小麦植株上部叶片光合作用在上午 11 时左右速率最高,而下部叶片在中午 12 时左右速率最高(该地区天气晴朗的中午 12 时光照最强烈)。以下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的主要外部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11 时之前,光照是所有叶片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B.12 时,限制上部叶片光合速率的因素是 CO2C.12 时之后,光照将成为下部叶片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D.11 时至 12 时之间 ,限制下部叶片光合速率的因素是 CO2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上午 11 时左右上部叶片光合作用速率最高,说明此时,对上部叶片来讲已达到光的饱和点,而其下部叶片还未达到,11 时之前,光照较 11 时弱,A 正确;12 时光照比 11 时还强,但上部光合作用速率没有 11 时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 12 时光照强烈,温度过高,引起上部叶片气孔部分关闭,使 CO2吸收量减少,B 正确;12 时之后,光照减弱,有可能成为下部叶片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C 正确;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推测 11 时至 12 时之间,限制下部叶片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D 错误。答案:D3.(2016 届北京东城区高三模拟)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 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下表。实验组别 光照时间(s) 放射性物质分布1 2 大量 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2 20 12 种磷酸化糖类3 60 除上述 12 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2B.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C.CO 2进入叶绿体后 ,最初形成的主 要物质是 12 种磷酸化糖类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因此本实验研究的是小球藻的暗反应阶段,A 选项正确;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以得到相应的暗反应中间产物,否则反应会继续进行下去,导致不能获得相应的产物,B 选项正确;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产物主要是 3­磷酸甘油酸,C 选项错误;表中实验组 3 说明氨基酸、有机酸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 选项正确。答案:C4.(2016 届山西四校联考)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B.暗反应阶段既有 C5的生成又有 C5的消耗C.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D.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解析:光反应阶段,由 ADP 和 Pi 形成 ATP 时需要 ATP 合成酶的参与;在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与 C5反应生成 C3,然后 C3又被还原生成(CH 2O)和 C5;光合作用过程中先在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化为 ATP 和[H]中的化学能,然后在暗反应阶段将 ATP 和[H]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H 2O)中的化学能。答案:A5.(2016 届安徽安庆高三模拟)科学家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得到叶绿体,将叶绿体膜破坏,分离出基质和基粒,用来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下列条件下不能产生葡萄糖的是( )选项 场所 光照 CO2 ATP [H] C3A 基质 - + + + -B 基粒 + + - - +C 基质和基粒 + + - - -D 基质和基粒 + - - - +解析:葡萄糖通过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产生,其场所为叶绿体基质,需要的条件有[H]、ATP、CO 2、C 5、酶等,B 项条件中缺少基质,也缺少暗反应需要的酶,故不能产生葡萄糖。答案:B6.(2016 届石家庄高三模拟)给予从叶绿体分离出的类囊体膜光照,发现能使草酸铁的 Fe3+ 还原为Fe2+ ,并有氧气释放。此实验证明( )A.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B.光合作用的产物 O2来自 H2O,而不是 CO2C.类囊体吸收光能后,产生 O2和还原性物质D.类囊体上的光反应能产生 O2,而暗反应使 Fe3+ 被还原3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场所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由题干可知,类囊体吸收光能后,可以产生 O2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故选 C。答案:C7.(2016 届河北唐山一中调研)在两个相同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室内的 CO2含量,结果如下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记录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甲植物(mg/L) 150 110 80 60 50 45 45 45 45 45乙植物(mg/L) 150 115 85 60 40 25 15 15 15 15A.在 0~25 min 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逐渐减少B.在 30 min 后,甲和乙植物将不再固定 CO2C.在 0~25 min 期间,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CO2含量D.上表数据说明,在低 CO2浓度时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 CO2的能力强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由表格数据可知在 0~25 min 期间,甲和乙两玻璃内 CO2含量减少速率在逐渐下降,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在逐渐减小,因此 A 正确;在 30 min 后,甲和乙两玻璃室内 CO2含量保持不变,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 B 错误;题干中是给予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容器是密闭的,在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应是 CO2含量,因此 C 正确;表格数据可知在 CO2浓度较低时乙容 器内剩余的 CO2较少,说明较多的 CO2被固定利用,因此 D 正确。答案:B8.(2016 届吉林普通中学高三月考)下图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 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甲 乙A.在 ab 段,随着 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B.在 bc 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 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C.在 c 点以后,因 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D.因配制的 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呼吸解析:本题以探究实验为背景,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有一定难度。NaHCO 3溶液是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的。由图可知,在 ab 段,4随着 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强,释放的氧气量增多,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减少,A 错误;bc 段,单独增加 NaHCO3溶液浓度,不能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B 错误;在 c 点以后,因 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产生氧气量减少,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增加,C 正确;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都在进行呼吸作用,D 错误。答案:C9.(2016 届江西南昌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磨叶片时加入二氧化硅可使研磨更充分B.可以利用无水乙醇来提取叶片中的色素C.纸层析时层析液不能触及滤液细线D.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解析: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含量的多少,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可以通过色素在滤纸上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来反映。答案:D10.(2016 届吉林普通中学高三模拟)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 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400 nm~500 nm 波长的光B.用 450 nm 波长的光比 600 nm 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由 550 nm 波长的光转为 670 nm 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 C3的量增加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 420 nm~470 nm 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解析: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400 nm~500 nm 波长的光,A 正确;据图可知用 450 nm 波长的光比 600 nm 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B 正确;由 550 nm 波长的光转为 670 nm 波长的光后,色素吸收光能增强,光合作用增强,C 3还原加快,C 3的含量减少,C 错;叶绿素 b 主要吸收 420 nm~470 nm 波长的光,而缺镁时叶绿素合成减少,所以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D 正确。答案:C11.(2016 届河南郑州高三模拟)对于大棚栽培的农作物,下列增产措施并不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实现的是( )A.给农作物增施氮肥和镁肥(提供植物营养的肥料)B.通过向大棚栽培的农作物增施农家肥料补充 CO2C.给农作物补充适宜强度的人工光照D.夜间适当降低农作物的环境温度解析:夜间适当降低农作物的环境温度,导致酶活性降低,从而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最5终达到增产的目的,此项措施不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实现的。答案:D12.(2016 届河北廊坊质检)下面为几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图 1 中,若光照强度适当增强至最适状态,a 点左移,b 点右移B.图 2 中,若 CO2浓度适当增大至最适状态,a 点左移,b 点右移C.图 3 中,a 点与 b 点相比,a 点时叶绿体中 C3含量 相对较多D.图 4 中,当温度高于 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解析:图 1 和图 2 中的 a 点代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在曲线达到最高点之前,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都是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当其中一个因素增大,要达到相同的生理状态,另一个因素在其相对较 弱时即可满足,故图 1 中光照强度适当增大至最适状态时,a 点会左移,图 2 中CO2浓度适当增大至最适状态时,a 点也会左移;图 1 和图 2 中的 b 点代表光合作用的饱和点,限制因素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适当增大时,光合作用强度也会增大,所需的 CO2浓度和光照强度也会增大,b 点右移;图 3 中,a 点和 b 点时,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均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a 点和 b 点的光照强度相同,故 a 点时叶绿体中 C3含量比 b 点多;图 4 中“光照下 CO2的吸收量”为植物净光合量(植物有机物积累量),“黑暗中 CO2的释放量”为植物呼吸量,故当温度高于 25 ℃时,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而不是植物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植物总光合量 )开始减少。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6 届河南焦作高三模拟)图 1 为某植物所在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图 2 表示该植物在温度为 A 时光照强度分别为 a、 b、 c、 d 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图 3 为 25 ℃时,a、b 两种植物 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图 1 图 2 图 3(1)图 1 乙丙段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 ATP 的场所有__________,甲、乙、丙、丁中光合作用速率等6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是__________,对应图 2 中的__________(用 a、 b、 c、 d 表示)点。光照强度为 d 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从外界吸收__________个单位 CO2。(2)图 3 中,对于 b 植物,假如白天和黑夜各 12 小时,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______klx 以上植物才能生长。对于 a 植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 25 ℃和 30 ℃。若使温度提高到 30 ℃(其他条件不变),图中 P、 M 点移动方向为: P________, M________。(3)要测得植物在温度为 A、光照强度为 d 时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至少需要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将植物置于__________条件下,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可在装置中放置 NaOH 溶液,导致装置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组将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置于光照强度为 d 的密闭环境中,可在装置中放置 NaHCO3溶液或 CO2缓冲溶液,所测得数值为__________。(4)该植物细胞吸收 18O2,放射性元素__________(“能”或“不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1)在图 1 中乙和丙点处于拐点代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产生 ATP 的有呼吸作用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在图 2 中 c 点二氧化碳释放量为 0 与氧气产生总量为 6,说明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都用于了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在 d 点氧气产生总量是 8,而有氧呼吸只产生 6 个二氧化碳,需要从外界吸收 2 个单位二氧化碳。 (2)由图 3可知 b 植物呼吸作用是 1,在光照强度大于 X 时,净光合作用为 1,各 12 小时光照和黑暗,只要光照强度大于 X 就会有有机物的积累,就能正常生长。 P 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点,温度升高到30 ℃时,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呼吸作用增强,因此应向右移动, M 点是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了,因此 M 应向左下方移动。 (3)真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与净光合作用之和,呼吸作用需要在黑暗条件下测得,NaOH 可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此时装置压强的变化就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量。在光照作用下,NaHCO 3溶液可以提供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此时压强的变化应是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的差值。 (4)该植物细胞吸收 18O2,放射性元素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中,因为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用于产生水,而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乙和丙 c 2 (2) X 右移 左下移 (3)黑暗或遮光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的差值 (4)能14. (2016 届山东潍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卷)下表是黑暗和光照条件下旱冬瓜种子萌发率对比实验的结果,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对不同叶龄旱冬瓜幼苗叶片吸收 CO2量的影响。请分析回答:萌发率处理第 1 组 第 2 组 第 3 组 第 4 组 第 5 组平均萌发率%光照培养 20 18 21 17 14 18暗培养 0 2 0 0 1 0.6暗培养后 15 13 19 16 20 16.67补充光照图甲图乙(1)旱冬瓜种子萌发早期某阶段测得 CO2释放量比 O2吸收量多,这说明__________,此时细胞内丙酮酸代谢的场所是__________。(2)旱冬瓜未成熟的种子合成的__________可以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图乙中 3 月龄苗的旱冬瓜,限制 B 点的环境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若光照强度在 2 000 μmol·m -2 ·s-1 持续 60 s,再黑暗处理 180 s,该叶片__________(“能” 、 “不能”)正常生长。(4)当光照强度为__________ μmol·m -2 ·s-1 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不受苗龄的影响,__________月龄苗适于在遮阴条件下生长。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及影响因素的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 ,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与产生二氧化碳体积相等,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产生二氧化碳,某阶段测得 CO2释放量比 O2吸收量多,这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与水,并释放能量,合成 ATP。 (2)赤霉素可以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有光照时,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黑暗中,可以说明光照是旱冬瓜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3)B 点以后,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说明限制 B 点的环境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或温度。若光照强度在 2 000 μmol·m -2 ·s-1 持续 60 s,该时间段内净积累有机物 6×60,而黑暗处理 180 s,消耗 2×180,总有机物没有积累,该叶片不能正常生长。 (4)从曲线可知,当光照强度为 0~50 μmol·m -2 ·s-1 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不受苗龄的影响,3 月龄苗在光照强度大于 1 000 μmol·m -2 ·s-1后,随光照增强光合速率快速下降,适于在遮阴条件下生长。答案:(1)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2)赤霉素 光照是旱冬瓜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3)二氧化碳浓度或温度 不能(4)0~50 381课时强化作业三十六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一、选择题1. (2016届安徽皖南八校联考)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过程是指( )A.已休眠的种子经过处理使种子尽快萌发的过程B.植物根尖、茎尖等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产生新细胞后分化为各种组织C.愈伤组织细胞分化为根与芽的过程D.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解析:脱分化指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A、B、C 都是细胞分裂、分化的过程。答案:D2.(2016 届北京东城区检测)菊花的组织培养和月季的花药培养都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关于两者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有( )序号 比较项目 菊花的组织培养 月季的花药培养① 植物激素 不必添加 需要添加② 染色体倍性的鉴定 不需要 需要③ 光照每日日光灯照射12小时最初不需要,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④形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后不需更换培养基 需要更换培养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菊花的组织培养用茎段来培养,比较容易,不必添加植物激素;在培养中不会发生染色体倍性的变化;需要每天日光灯照射 12小时;形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后不必更换培养基。月季的离体培养需要添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等植物激素;在花药培养中,通过愈伤组织形成的植株会出现染色体倍性的变化,所以需要染色体倍性的鉴定;最初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形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后需要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进一步分化培养。答案:D3.(2016 届河北高阳中学高三月考)下列有关月季花药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材时,可以选择单核期以前的花药或开放的花蕾B.材料消毒时,可用体积分数 90%的酒精浸泡 30秒C.培养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可能变化,需进一步鉴定和筛选D.接种花药时,不必去除花丝,尽量不要损伤花药解析:本题考查花药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2析问题的能力。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一般来说,在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选择单核期以前的花药接种,质地幼嫩,极易破碎,为了挑选到单核期的花药,通常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盛开的或略微开放的花,都不宜选作实验材料;消毒使用的酒精体积分数是 70%;培养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可能变化,需进一步鉴定和筛选 ;接种花药时,要彻底去除花丝,因为与花丝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答案:C4.(2016 届河北保定模拟)下列关于橘皮精油提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橘皮在石灰水中浸泡时间为 1小时以内B.最好用干燥的橘皮,其出油率高C.压榨液的黏稠度要高,这样可以提高出油率D.为了使橘皮油与水分离,可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 0.25%的小苏打和 5%的硫酸钠,并调节 pH至1~2解析:橘皮在石灰水中浸泡时间为 10小时以上,A 选项错误;压榨液的黏稠度太高,过滤时会堵塞筛眼,不会提高出油率,C 选项错误;为了使橘皮油易与水分离,可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 0.25%的小苏打和 5%的硫酸钠,并调节 pH至 7~8,D 选项错误。答案 :B5.(2016 届江苏连云港高级中学高三模拟)用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蒸馏温度高,水和玫瑰精油挥发得就容易,所以在高温下蒸馏效果会好一些B.为了充分蒸馏玫瑰精油,应在较低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C.在乳浊液分层的时候,为了利于水和油层的分开,向乳化液中加入氯化钠D.水和油层分开后,应在初提取的玫瑰精油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吸去残留的水分,放置过夜,经过滤除去固体硫酸钠后,就可以得到玫瑰精油解析:蒸馏温度太高、时间太短,玫瑰精油的品质就比较差,如果要提高品质,就需要在较低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向乳化液中加入氯化钠,增加盐的浓度,有助于水和油分层,通过分液漏斗排去水,得到初提取的玫瑰精油,再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吸去残留的水分,放置过夜,过滤除去固体硫酸钠后,就可以得到玫瑰精油。答案:A6.(2016 届四川米易中学高三模拟)下列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图,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石灰水浸泡→②漂洗→③压榨→④过滤→⑤静置→⑥再次过滤→橘皮油A.①步之前一般对橘皮进行干燥去水处理B.为了使橘皮油与水容易分离,需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 0.25%的小苏打和 5%的硫酸钠,调节 pH到 7~8 左右C.⑥再次过滤时,用纱布过滤即可D.若对橘皮直接进行压榨,出油率会较低3解析:由于鲜橘皮油中含有大量的果腊、果胶、水,若直接压榨,出油率会很低,故应先干燥去除水分,且用石灰水破坏细胞,水解果胶。压榨中要使油和水分离,应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 0.25%的小苏打和 5%的硫酸钠,调节 pH到 7~8 左右。该过程中两次过滤的目的不同,第一次过滤是用普通布袋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第二次则是用滤纸除去少量水分和蜡质等杂质。答案:C7.如图是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图中的 A和 B分别是胚状体和愈伤组织B.①和②过程的实质相同C.选择的花药在花粉发育过程中越早越好D.整个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增殖方式只有有丝分裂解析:图中 A和 B分别是胚状体和愈伤组织,①和②表示分化和再分化。 无论是分化还是再分化,它们的实质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选择的花药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培养,处于单核期的最好,尤其是单核靠边期,故 C错误。整个培养过程中无减数分裂,所以细胞增殖方式只有有丝分裂。答案:C8.(2016 届安徽皖南八校联考)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经历的阶段顺序正确的是( )A.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双核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花粉粒B.小孢子母细胞→单核靠边期→单核居中期→双核期→花粉期C.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花粉粒D.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小孢子母细胞→双核期→单核期→花粉期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小孢子,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发育成花粉粒。答案:C9.(2016 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模拟)红细胞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下列对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的顺序进行B.纯化过程中要用生理盐水充分溶胀凝胶来配制凝胶悬浮液C.粗分离时透析的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D.可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解析: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时,首先通过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释放、离心等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即样品处理;再通过透析法除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即样品的粗分离;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 量 较大的4杂蛋白除去,即样品纯化,纯化过程中凝胶应用蒸馏水充分溶胀后,配制成凝胶悬浮液,而不是用生理盐水;最后经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答案:B10.(2016 届广东百所中学高三模拟)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其分子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样品中蛋白质的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 12 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也保留在袋内B.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分子甲移动速度最快C.若将样品以 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 10 min,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甲也存在于沉淀中D.若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戊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解析:分子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进入凝胶内部通道而移动速度慢;分子乙留在透析袋内,说明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分子丙比分子乙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分子丙也留在袋内;分子戊比分子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甲可能不存在于沉淀物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样品,其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越大,形成的电泳带相距越远。答案:A11. (2016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检测)多聚酶链式反应(PCR 技术)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 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 DNA得以迅速扩增,其简要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 PCR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CR 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 DNA制备大量 DNA的技术B.反应中新合成的 DNA又 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C.PCR 技术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指数方式扩增D.应用 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解析:本题考查 PCR技术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由于 PCR技术就是体外大量扩增 DNA的技术,即以少量 DNA制备大量 DNA的技术,A 正确;PCR技术的原理就是 DNA复制,反应中新合成的 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所需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并以指数方式扩增,B 正确,C 错误;应用 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D 正确。5答案:C12.蒸馏时要提高产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B.提高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C.降低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D.严控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解析:高温蒸馏会导致提取的香精色泽、香味较差,应该降低蒸馏温度;温度降低了,也应延长蒸馏时间。答案:D13.(2016 届四川米易中学高三 12月月考)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有 ( )A.在进行果酒发酵过程中要定期“放气” ,并注意防止外界细菌进入发酵瓶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C.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 NaCl 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D.电泳法是利用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和数量以及样品分子大小不同,产生的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和理解程度。在进行果酒发酵过程中要定期“放气” ,以排放出二氧化碳,还一定要注意防止外界细菌进入发酵瓶,故 A正确;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后发育成单倍体植株,通常是高度不育的,故 B错误;耐盐植株的筛选可以通过添加适量较高浓度的 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故 C正确;电泳法原理是利用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和数量以及样品分子大小不同,产生的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故 D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4.根据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相关知识及胡萝卜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胡萝卜素是__________色的结晶。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_ _________作为溶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用这种方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粉碎、干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应严格将__________和__________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提取的胡萝卜素可通过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用__________对照。(5)一般情况下,提取胡萝卜素时,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__________比。解析:本题考查植物芳香油提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1)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的结晶,属于脂溶性物质,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6溶剂。(2)提取胡萝卜素最常用的方法是萃取法,即让胡萝卜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获得胡萝卜素,操作流程是: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3)高温会使胡萝卜素分解,在加热干燥过程中,应该控制 好温度和时间。(4)用萃取法获得的胡萝卜素,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还要与标准样品对照。(5)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很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相溶,原料颗粒的含水量也会影响提取的效率,由于有水存在会降低有机溶剂的萃取程度。答案:(1)橘(橙)黄 亲脂性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 胡萝卜素是脂类物质 (2)萃取 萃取 过滤 浓缩 (3)温度 时间 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4)纸层析 标准样品 (5)反15.(2016 届 河南焦作高三模拟 )(1)传统发酵技术中,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的产物,很多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请将下列微生物与对应的发酵产物联系起来:①乳酸菌 ②根瘤菌 ③蓝藻 ④醋酸菌 ⑤毛霉 ⑥酵母菌 ⑦大肠杆菌 ⑧曲霉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对应的微生物依次是__________。(填相应序号);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抑制微生物的物质有盐、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①溶化 ②调 pH ③加棉塞 ④包扎 ⑤分装 ⑥称量,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__;倒平板操作中,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纯化菌种 时,为了得到单 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 __________法。(3)柠檬油是某些化妆品的优质配料,提取柠檬油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为了使柠檬油易与水分离,需加入__________,并调节 pH到 7~8。 (4)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常用的培养基是 MS培养基,并且需要添加________;愈伤组织分化成根和芽,再由芽发育成叶和茎,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此过程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解析: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制作果酒用的是酵母菌,制作果醋用的是醋酸菌,制作腐乳主要用的是毛霉,制作泡菜主要用的是乳酸菌,故对应的微生物依次是⑥④⑤①,腐乳制作过程中,抑制微生物的物质有盐、酒和香辛料。(2)培养基的配制应是称量、溶化、调 pH、分装、加棉塞和包扎,然后灭菌,故应是⑥①②⑤③④,平板倒置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纯化菌种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3)柠檬油的提取应采用压榨法,因为用蒸馏法易出现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 水解,为了使油水分离应加入 NaHCO3和 Na2SO4。(4)在 MS培养基上应加入植物激素,愈伤组织分化形成根和芽的过程是再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脱分化不需要光照,而愈伤组织形成植株的再分化过程需要光照。答案:(1)⑥④⑤① 酒 香辛料 (2)⑥①②⑤③④ 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稀释涂布平板 (3)压榨法 NaHCO 3和 Na2SO4 (4)植物激素 再分化 需要16.研究发现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小分子蛋白质)均有抑菌作用,两者的提取及应用如图所示。7(1)柚皮易焦糊,宜采用__________法提取柚皮精油,该过程得到的糊状液体可通过__________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2)筛选乳酸菌 A时可选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_______接种。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_____ ___。 对新配制的培养基灭菌时常用的是____________。实验前需对超净工作台进行____________处理。(3)培养基中的尿素可为乳酸菌 A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抑菌实验时,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测定透明圈的______________来比较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解析: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1)材料易出现焦糊时不能用蒸馏法提取,应使用压榨法提取,得到的糊状液体应该通过过滤去除其中的固体杂质,可以经过两次过滤。(2)筛选菌种可以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灼烧的目的是灭菌,对培养基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实验前应对超净工作台进行消毒处理。(3)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培养基中需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故尿素提供的是氮源。(4)抑菌效果可以通过测定透明圈的大小确定,透明圈越大说明抑菌效果越好,透明圈越小说明抑菌效果较差。答案:(1)压榨 过滤 (2)稀释涂布平板法 灭菌(或防止杂菌污染) 高压蒸汽灭菌法 消毒 (3)氮源 (4)直径(或大小)1课时强化作业三十五 酶的研究与应用一、选择题1. 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并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B.调节 pH,使各组中的 pH 相同且处于适宜状态C.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可以不同D.在相同的适宜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解析:本题考查果胶酶的实验探究的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较小。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中,果胶酶的用量为自变量,除此以外,其他的量都应该是等量的;搅拌时间也应该是相同的。答案:C2.(2016 届河南开封联考)果汁生产中果胶酶能提高果汁出汁率和澄清度。为了节约成本,某工程人员在适宜的温度和 pH 下,利用苹果汁和一定浓度的果胶酶溶液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实验结果如图。对实验失误可能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都合理的是( )A.酶促反应时间不合理;延长反应时间B.苹果汁的用量不合理;减少用量C.果胶酶用量不合理;减少用量D.果胶酶体积梯度不合理;增大体积梯度解析:分析图中的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苹果汁的用量太少或者果胶酶用量太多,导致实验组的实验结果没有差异,因此加大苹果汁的用量或者减少果胶酶的用量即可。答案:C3.(2016 届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三期中考试)加工橘子罐头时采用酸碱处理脱去中果皮(橘络)会产生严重污染。目前使用酶解法去除橘络可减少污染。下列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 4 类微生物,不能产生所用酶的是( )A.生长在麦麸上的黑曲霉 B.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C.生长在棉籽壳上的平菇 D.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与酶的 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2系的能力。根据题目分析可知需要的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只有生长在以植物为主要生存环境的微生物才可以产生,黑曲霉、平菇、木霉分别以分解麦麸、棉籽壳、木屑为生,故都是正确的;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不能,故选择 B。答案:B4.(2016 届山东聊城重点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果胶酶 ③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④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 ⑤果胶酶特指能分解果胶的一种酶 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 ⑦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A.①②⑤ B.②③⑦ C.③④⑥ D.③④⑤解析:本题考查果胶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①②错误;果胶酶是指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 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其作用是可催化果胶分解成为可溶性半乳糖醛酸,故③④正确,⑤错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⑥正确;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⑦错误。答案:C5.(2016 届河北保定模拟)下列有关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酶洗衣粉中的酶都是固定化酶B.任何条件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都比普通洗衣粉的好C.与普通洗衣粉相比,用加酶洗衣粉可以减少 P 对河流的污染D.棉织物不能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解析:洗衣粉中的酶没有用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这些步骤,是完全游离态的,不是固定化酶 ,A 项错误;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不同温度必将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B 项错误;普通洗衣粉中含有磷相对较多,故 C 项正确;洗衣粉中纤维素酶的作用主要是使纤维素的结构变得蓬松,从而使得渗入纤维深处的尘垢能与洗衣粉接触,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故棉织物可以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 D 项错误。答案:C6.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中的汗渍、血渍以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等遇到它,皆能被水解而除去。下列衣物中不能用此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①棉丝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尼龙织品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3分析问题的能力。毛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会破坏毛料衣服。毛织品和蚕丝织品是蛋白质制品,会被洗衣粉中的碱性蛋白酶水解,所以不能用该加酶洗衣粉。故选 D。答案:D7.(2016 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检测)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固定化酶的优 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B.固定化细胞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共同点是所固定的酶都可在细胞外起作用D.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解析:本题考查了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优缺点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固定化酶只能固定一种酶,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多次利用,A 错误;固定化细胞能固定一系列酶,B 错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共同点是所固定的酶都 可在细胞外起作用,C 正确;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并且酶的活性不会迅速下降,D 错误。答案:C8.(2016 届湖南长沙重点中学高三月考) 某物质常温下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出量,使果汁变得清亮,对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氨基酸和核苷酸组成 B.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纤 维素C.在低温条件下会失去活性D.在蛋白酶作用下可能会被降解解析:本题考查酶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果胶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能水解果胶的物质应该是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具有专一性,不能分解纤维素,在低温下活性被抑制,能被蛋白酶降解。答案:D9.(2016 届保定检测)下列关于普通洗衣粉与加酶洗衣粉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 )A.普通洗衣粉中含磷,会污染环境B.表面活性剂只存 在于普通洗衣粉中,会产生泡沫,可以将油脂分子分散开C.水软化剂只存在于普通洗衣粉中,可以分散污垢D.加酶洗衣粉是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解析:普通洗衣粉中含有磷,可能引起微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污染。加酶洗衣粉是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并非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两者均含有表面活性剂和水软化剂,可以增强洗涤效果。答案:A10.如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果胶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4A.在 B′点之前,果胶酶的活性和温度接近成正比;之后,接近成反比B.当温度到达 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酶的催化能力最高C.A′点时,果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果胶酶的活性可以上升D.C′点时,果胶酶的活性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可以上升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果胶酶的活性不断上升,达到 B′点时,酶的活性达到最高;之 后,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酶的活性迅速下降。但是 A′点和 C′点相比,虽然酶的活性都很低,但是 A′点是低温条件,对酶的分子结构无影响,所以,随着温度的上升,其活性也会不断上升,而 C′点是高温条件,当温度过高时,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使酶的活性发生不可逆的变化。答案:D11.(2016 届南京部分中学模拟)以山桐子为原料,研究纤维素酶对提取山桐子油的影响,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通过破坏山桐子细胞的细胞壁提高提油率B.该研究中需要将实验温度控制在纤维素酶催化的适宜温度C.图 1 实验中,如果将加酶量从 2.5%提高到 3.0%,提油率将会升高D.根据研究结果,生产中加酶量 2.0%、酶解时间 5 h 是最佳条件解析:纤维素酶能分解纤维素,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纤维素酶通过破坏山桐子细胞的细胞壁提高提油率;要研究纤维素酶对提取山桐子油的影响,必须要保证无关变量适宜且相同,即需要将实验温度控制在纤维素酶催化的适宜温度;研究图 1 中曲线趋势,可以看出最佳加酶量为2.0%,若将加酶量从 2.5%提高到 3.0%,提油率一般不变;在最佳条件下,山桐子油提油率最高,因此根据研究结果,生产中加酶量 2.0%、酶解时间 5 h 是最佳条件。答案:C12.(2016 届威海检测)下面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步骤,正确的是( )A.应使干酵母与自来水混合并搅拌,以利于酵母菌活化B.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小火,或间断加热C.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D.将与酵母细胞混匀的海藻酸钠溶液注入 CaCl2溶液中,会观察到 CaCl2溶液中有球形或椭圆形的5凝胶珠形成解析:由于在缺水状态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为了加速酵母细胞的活化,将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后应用玻璃棒充分搅拌,A 错误;为避免海藻酸钠发生焦糊,溶化时要用小火,或间断加热,B 正确;如果将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与已活化的酵母细胞混合,有可能会杀死酵母细胞,C 错误;应将与酵母细胞混匀的海藻酸钠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到 CaCl2溶液中,而不是注入,D 错误。答案:B13.(2016 届江苏盐城一模)下列有关酶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对重金属盐不敏感,但对低温、强酸、强碱非常敏感B.加酶洗衣粉因为添加了酶制剂,比普通洗衣粉更易污染环境C.固定化酶可以反复利用,但反应物与酶接触受影响而会降低反应效率D.酶的催化功能很强,但需给以适当的营养物质才能较 长时间维持其作用解析:酶对重金属盐、高温、强酸、强碱非常敏感。加酶洗衣粉不含磷,不易污染环境。固定化酶因其外有物质包裹,酶与反应物接触受影响。酶不是细胞,不需要营养物质。答案:C二、非选择题14.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和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实验用具和材料:磨浆机、烧杯、试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纱布等;苹果、质量分数为 2%的果胶酶溶液、蒸馏水等。实验方法及步骤:①将苹果洗净去皮,用磨浆机制成苹果泥,加入适量蒸馏水备用。②取 7 个洁净烧杯和 7 支试管并分别编号。③烧杯中注入等量的苹果泥,试管中注入等量的 2%的果胶酶溶液,之后进行下面两种操作: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 pH 分别调至4、5、6、…、10。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 pH 分别调至 4、5、6、…、10,再把 pH 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1)请问上述哪一种方法更科学?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步骤中也有玻璃棒搅拌的操作,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3)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横坐标表示 pH,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填“果汁体积”或“试管体积”),实验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在下图中选择一个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__________。6甲乙丙丁解析:(1)欲确认果胶酶的最适 pH,应在改变 pH 之后再让酶与底物混合,故方法二更科学。(2)搅拌可增大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3)本实验中 pH 为自变量,果汁体积为因变量,pH 对果胶酶活性(或果汁出汁率)的影响曲线应呈“钟形曲线” 。答 案:(1)方法二 方法二的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 pH(2)酶和反应物充分地接触 (3)果汁体积 甲15.某实验小组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并开展游离酵母和固定化酵母发酵产酒酒精度的比较。请回答下列问题:产酒酒精度的比较时间/d 游离酵母 固定化酵母0 0 02 1.0 2.54 2.1 4.26 3.2 5.08 3.9 5.410 4.3 6.012 4.6 6.47(1)制作凝胶珠的实验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______________→配制海藻酸钠溶液→__________→固定化酵母细胞。(2)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3)图中钙离子的作用是使胶体聚沉,海藻酸盐起__________的作用。(4)该小组将制备好的固定化酵母与游离酵母分别放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酵,定时记录发酵液中酒精度的变化。①实验过程中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酵”的条件是__________,要求条件相同是为了确保__________。②由表可知,固定化酵母和游离酵母发酵都能产生酒精,但固定化酵母在发酵前期的延迟期的时间比游离酵母发酵前期的延迟期的时间要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为: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 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该实验的关键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盐起载体的作用,用于包埋酵母细胞。酵母菌酒精发酵过程是细胞内酶的催化过程,需要在适宜的温度、pH 等条件下进行,两组实验的条件相同,才能够确保无关变量相同,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由表可知,在 12 d的发酵时间里,固定化酵母发酵产酒酒精度从 0 度到 6.4 度,游离酵母发酵产酒酒精度从 0 度到 4.6 度,而且固定化酵母发酵产酒酒精度在第 4 天即达到 4.2 度,表明其延迟期短。答案:(1)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 0.05 mol/L 的 CaCl2溶液 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3)包埋酵母细胞(或载体 )(4)①适宜的温度、pH 等 单一变量 ②短16.(2016 届四川米易中学高三月考)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Ⅰ.现有磨浆机、烧杯、滴管、量筒、玻璃棒、漏斗、纱布、苹果、试管、蒸馏水、质量分数为 2%的果胶酶溶液、一定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下表是某小组利用上述材料进行的有关实验:(“/”表示不加), 请回答下列问题:烧杯操作顺序 项目甲 乙 丙 丁1 加入苹果泥 20 mL 20 mL 20 mL 20 mL2 ① 2 mL / 2 mL 2 mL3 加入不同液体2 mL 蒸馏水2 mL 蒸馏水2 mL 盐酸溶液2 mL 氢氧化钠8溶液4 水浴恒温,玻璃棒搅拌 15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1)表中①处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烧杯甲、丙、丁的结果可知:_______能影响酶的活性。(3)若要验证果胶酶的作用,应把_______两个烧杯同时取出并过滤相同时间,观察并比较____________。Ⅱ.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是_______法;一般情况下,提取胡萝卜素时,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____比;将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纸层析进行鉴定的结果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A、B、C、D 四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_______;乙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技术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的能力。Ⅰ.(1)依据提供实验材料可知①处应是质量分数为 2%的果胶酶溶液。 (2)甲、丙和丁的自变量是酸碱度的不同,故是酸碱度影响酶的活性。 (3)甲和乙的自变量是否加入果胶酶,要验证果胶酶的作用就应把甲和乙进行比较,因 为果胶酶能分解细胞壁提高果汁的澄清度,因此可以比较二者的澄清度。Ⅱ.提取胡萝卜素常用萃取法,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反比,图中因为 A 和 D 没有其他色素带,因此 A 和 D 应是标准样品,乙是提取出的其他色素和杂质。答案: Ⅰ.(1)质量分数为 2%的果胶酶溶液 (2)pH 值(酸碱度)或 pH(酸碱度)是否 (3)甲与乙 果汁的体积与澄清度Ⅱ.萃取 反 A 和 D 其他色素和杂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