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把握小语艺术特征实施素质教育.doc

上传人:马心欣 文档编号:21632353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小语艺术特征实施素质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把握小语艺术特征实施素质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把握小语艺术特征实施素质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把握小语艺术特征实施素质教育一、形象性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显示形象。在阅读训练时,引导学生再造想象,运用多种表象去补充视觉表象,从而把课文所描绘的事物 或现象展现在眼前,使抽象的语言文字成为可感知的画面。 直观演示。通过观察小实验、实物的图表等,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它引导学生 从感性具体出发,建立抽象概念,它还是直觉思维形成的基础。“生动的直观不仅是艺术认识的一种表现,同 时也是哲学和科学认识的必经途径;但哲学和科学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概括,而艺术则从生动的直观到形象 描绘。”(注:黄济著,教育哲学第228页) 形象描述。

2、运用形象化语言,具体说明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或联系语言的丰富表现,学习听 说读写的规律性知识。 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包括创设有利于听说读写训练的情境,以及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 中学习语言文字等。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形象性,必然要对小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如果说逻辑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主 要借助于抽象概念的话,那么形象思维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主要伴随着具体形象或映象。”(注:华岗著,美 学论要第93页,)以“得意洋洋”(五、六年制第三册美丽的公鸡)的词义教学为例,可以这样对低年 级小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彩图,让学生说说图上公鸡的神态昂起头,张大嘴 巴

3、,圆睁双眼,挺着胸脯,扑打翅膀,翘起尾巴。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公鸡是怎样想的“自认 为很美丽”,“要比漂亮我第一”;说说公鸡是怎样做的“整天”唱,找啄木鸟、蜜蜂、青蛙“比比谁美 ”。最后,让学生说说平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得意洋洋”这个词语,引导学生联系公鸡骄傲自满的形象 ,认识“得意洋洋”这个词的感情色彩,明确使用的范围。 每个词语都是概括化了的。以上的词义教学,借助事物的形象,引导小学生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发展 过程,从而明确概念。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事物的形象成为小学生抽象概括的感性支柱,促使他们顺利地登 上概括思维训练的台阶。小学生的思维,需要形象的伴随,形象又促进小学生思

4、维的深入与展开。 二、情感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艺术里,教师的情感居主导地位,对学生的情感起诱发和培养的作用,具有推动力。首先 ,教师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和气氛,以情感人,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和谐,产生共鸣,置学 生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气氛之中,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激发奋发向上的情怀。其次,在教与学的双 边活动里,始终伴之以双向的情感交流。这具有特殊的意义。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而辞发”,教师沟通学生与 课文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学生才能“披文以入情”。情与理是密切相关的,文章一般是情与理并重,学 生也是动情才能晓理。最后,情感具有消除疲劳、激活创造力的作用。充满情感的教学与学习,

5、其主体往往乐 学不疲,其乐无穷,并且思维敏捷灵活,富有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艺术里,学生的情感活动是以感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 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而在知觉、表象基础上进行的 想象活动更推动情感活动的自由扩展和抒发。这是因为,情感和形象是紧密联系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能引发情 感,情感的激发使形象更鲜明,而鲜明的形象又将推进情感的激发。情感和形象就是这样相互促进。学生在掌 握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就能深入理解有关词句所特有的感情。这样学习语言文字 ,有别于单纯训练语言技巧。学生在阅读训练过程中,理

6、解语言文字,明晰形象,引发情感,领会意境,从而 使教材的思想内容化为春风甘霖,滋润小学生的心田,塑造美的心灵。 三、直觉性 所谓直觉,就是“一种不经过分析、推理的认识过程而直接快速地判断的认识能力。比如,在几种方案面 前可以凭直觉判断优劣,观看一部作品后可以凭直觉判断它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直觉是 对整体情境的把握。近代认知心理学则把直觉看成一种再认识过程,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从长时记忆中提 取具有问题解决意义的答案过程。直觉能力是人的心理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由于人们的知识、经历、性格等 各不相同,各人直觉判断的可靠性、准确性也有较大的差别。直觉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全部心理能力和

7、观察力、 思维力、记忆力以及已有知识、经历、环境影响、个体特征等等在短时间内的整体显示。”(注:周义澄, 科学创造与直觉第115页至116页,)“可以把灵感、猜想、预感等心理想象看作是直觉思维的表现。”(注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第554页,)直觉思维在科学发明创造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直觉作 为人的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认识过程,作为一种脑的机能,贯穿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延伸于创造活动 的所有领域。”“凡有直接的综合判断这种思维活动的地方,凡有创造性认识与行为的地方,都有人的直觉活 动存在。”(注:朱作仁主编,教育辞典第389页。)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也不例外,教与学双边的直觉活动 活

8、跃,形成了直觉性的特点。 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从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到课堂教学都充满直觉判断。特别是在几个重要的教学工 作环节,直觉思维特别活跃,生机勃勃。这几个重要的教学工作环节是: 科学地加工处理教材。小学语文教材按一定的体系进行编排,逻辑顺序严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 钻研教材,有别于阅读一般的文章材料,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重在实际运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科 学地加工处理,包括合理地组合,适当补充,进行科学的再加工,使之成为适合教学活动的内容。这就需要教 师的直觉判断,就像导演处理剧本一样,进行艰苦的再创造,发挥创造性。至于对相同的教材,根据不同班级 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

9、方法,以充分发挥其效能,则更需要教师的直觉思维。 巧妙地驾驭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具有严密的逻辑顺序,结构完整而又合理,环环相扣,引导学生 步步登攀。编制课时授课计划时,教师要灵活安排教学环节,而且要有预见性,包括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 和估算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教学时间等,进行周密的考虑,防患于未然。对教学过程出现的突发性事件,教师更 要灵活地处理。这都要求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进行直觉判断,适时调整,使教学方案更切合教学实际 ,顺利实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艺术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小学生的认识有它的发展规律。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一般要引导他们从生动 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思维再到具

10、体的实践。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既可以进行顺向的思维训练,也可 以进行逆向的思维训练。一旦学生的思路受阻,思维处于停滞的状态,教师就应进行直觉判断,巧妙地给予启 迪、开导、点拨,帮助他们突破停滞,获得新的发展。 从学的角度看,在小学语文教学艺术里,学生直觉思维活跃。有的提出种种问题,有的猜测答案,有的提 出不同的看法,等等。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只说到一半,有的学生就脱口而出,说出答案。学生思路敏捷,反 应迅速,一扫“满堂灌”的沉闷气氛。 四、审美性 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性,它是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同其他艺术一样,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也具有审 美性,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不同种类的艺术各有不同的

11、审美特性。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审美特性主要 有如下几方面。 功利性。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审美是以效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它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为突现课堂教学 目标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美,当然谈不上教学艺术,但如果只有艺术的美,而没有效益,它就失去 了存在的价值。只有既具有艺术性又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有一位教师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第四段,让学生上台表演董存瑞“站”、“托”、“顶”、“拉 ”的动作,模拟董存瑞的神态和竭尽全力的高喊,还安排了几个学生端着“机枪”对准“董存瑞”扫射。然而 ,学生表演时拖拖拉拉、羞羞答答、装模作样,滑稽可笑,远不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这段

12、课文是故事的高 潮,也是全篇的重要部分,集中表现了董存瑞为革命而献身的高贵品质。教师采用“以演助读”的方式,是为 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促使他们深入体验角色的情绪变化,似乎也符合“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特点。但 是,由于机械套用,表演失“真”,事与愿违,学生不感到愉快,违背了审美性的特点。 综合性。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表现手段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的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涉及面广。它可以调 动其他种类艺术的表现手段为自己所用,包括线条、色彩、语言、教学副语言、音响节奏和造型等。特别是现 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表现手段的高度综合性达到一种新的历史水平。人们感知教学艺术的器官也是多种多 样的,包括视觉、听

13、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因此,它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包括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等。 同一性。这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统一,即审美主体的对象化、审美对象的主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实 践活动,同生产活动一样,“不仅为主体产生对象,而且也为对象产生主体”。但是,教学又与生产不同,它 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种同一性,既适用于教师,又适用于学生。由此才成为教学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最重要 的审美特征。 教师既是创造、实施教学艺术的审美主体,同时又是学生审美的对象,成为审美客体。在课堂教学的大多 数情况下,教学艺术主要是通过各项教学活动表现出来的,从而成为实施教学艺术的创造主体;与

14、此同时,它 又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使教学艺术的审美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美育的效果,从而使教师成为审美客体。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艺术的长期不懈探索追求中,既创造了教学艺术的风格,又不断发展了自身和学生的审 美感。 学生是审美的主体,各项艺术性的教学活动是他们审美的对象、审美的客体。通过审美对象,才能给学生 以特定的审美感受,才能培养美感。学生在参与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积极投入听说读写的实践性活动,必 然要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反映审美意识。这时,学生就成为教师的审美对象,教师从中获得信息和反馈;他 们也成为其他学生的审美对象,让其他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开拓思路。学生从审美的主体转换为审美的客体

15、, 也就推动了各项艺术性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创造性 (一)独创性。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独创性,体现在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围 绕课堂教学目标,从教材处理、教学手段的选择、课堂结构的安排,到教学方案的实施和评价等,无不凝聚着 教师独创性劳动的心血。在课堂教学里,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展现,正是教师用创造性精神开拓出的优美艺术 境界,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灵活性。“活”是教学艺术的灵魂。在课堂教学里,教师犹如演员进入艺术创作的角色,往往会随 着自己情感、兴致、灵感等的产生和作用,进行即兴发挥,并顺乎教学情境之自然或必然,产生锦上添花的功 效。在课堂教学里,会出现一些

16、突发性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意外地提出各种问题。对此,迅速而恰当地处理, 不但能使各项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有时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使课堂教学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新境界。在课堂教学里,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根据反馈的信息,有时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使之更切 合教学实际。教学既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章可依、有序可循的,又是灵活应变的。教学艺术的灵活性与教学 活动的计划性并不矛盾。任何计划,无论多么周到、严密,都不可能把客观实际存在的问题都预计在内。有计 划而又不拘泥于计划,善于灵活应变,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共振性。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仅使教学具有艺术的美和科学的美,而且必将激发

17、学生的创造性, 使课堂教学出现和谐的“共振”。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创造性,不仅表现在教师本身的一些活动,重要的还在于为学生培育一种良好的创造 气候与社会心理环境。在这方面,根据有关的研究,其要点是:(1)保持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通向创造性 思维的桥梁。(2)发展想象力。鼓励幻想。任何的创造性活动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幻想又是创造性想象的特 殊形式,问题在于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用现实眼光加以评价。要从小在学生心里播下理想的种子。(3)解除恐惧 心理,放下思想包袱。小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将阻碍独创性的发展。教师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 消除不安全感,将激发他们的探索创新的热情。(4)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承认个别差异,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将促进创造力的提高。 -最新精品为你奉上-欢迎下载阅读-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他相关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