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乘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用字母怎么表示?什么是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么表示?2.那乘法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教学乘法交换律(1)出示 22 页例题1.
2、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算式结果,汇报得数。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6453232645 2034646203 1805353180)2. 小组讨论:这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都是两个数相乘,积相同;不同点是: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3. 出示 7 5 =( 7) ( 5),让学生把等式填写完整。(2)启发学生根据 75 =75 这个等式照样子再说出几组这样的等式。1. 指名说一说,相应板书。2. 让学生依次计算出结果,验证是否能用等号连接。3. 讨论: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学
3、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归纳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说明:这条规律就是乘法交换律。(板书)(4)指出: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 A、B 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板书:AB=BA)提问:这里的 AB=BA 表示什么意思?(5)我们曾经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乘法,这实际是应用了什么定律?练习: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1237学生练习,说一说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教学乘法结合律3(1)出示 22 页第二个例题,指名读一读题。(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分别说说每种解题思路。板书: (64)5 6(45)=245 =620=120(箱) =1
4、20(箱)讨论: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三个数相乘,这三个数相同,积也相同;不同点是:等号左边是先把 6 和 4 相乘,再和 5 相乘;等号右边是先把 5 和 4 相乘,再和 6 相乘)请同学们试者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板书)(3)让学生根据这组算式的特征的样子写出几组等式。1. 指名说一说,并做相应板书。2. 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写出这些等式的。3. 计算,并验证,看是否能用等号连接。4.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归纳概括: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
5、积不变。说明:这条规律就是乘法的结合律。(板书)(4)如果用字母表示 A,B,C 表示 3 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板书:(AB)C = A (BC)】提问: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3.练习:完成第 23 页“练一练”第 1 题。4练习,并依次说说填写等式的依据。4.教学“试一试”(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解了如果适当的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那么今天学习的乘法结合律呢?出示:36425 5286(2)让学生先观察算式的特征,在用简便方法算一算,指名板演。(3)组织交流1.说说每题是怎样简便计算的,用的什么运算律。2. 为什么要将这两个数相乘?提问:这两题在简便运算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A、先把相乘能得到整百、整十的数相乘;B、都用到了今天学习的运算律。)5. 练习:完成“练一练”第 2 题。(1)分组算一算,再比一比。(2)说说每组中哪一题比较简便,为什么?(3)说说每组中简算的那题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的?三、课外作业完成“练一练”第 3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