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O 年代后期浙江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研究(1)论文关键词:浙江省;信息化水平;测算论文摘要:运用修正的信息化指数方法测算了 90 年代后期浙江省信息化水平,并与全国其它地区作了比较分析,提出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的建议。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社会生产特征和产业结构正由物质生产为主向知识生产为主转换,由相对低效益的第产业、第二产业向相对高效益的第二、第四产业演进。社会信息化水平成为度量信息经济运动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可以总体上对个国家或者区域社会信息环境发展程度进行量的评估,对于开发信息产业,制定信息政策等众多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主要有波拉特信
2、息经济方法和日本信息化指数法。1 波拉特信息经济方法和日本信息化指数法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学者波拉特在马克卢普对知识产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信息经济测度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将信息部门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逐识别,然后根据信息活动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在市场上出售,创造性地将信息部门划分为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它对信息经济规模的测算是通过信息部门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信息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这两个指标来实现的。由于我国对信息部门的划分没有统和科学的标准以及统计数据口径的不对应,测算较为复杂。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日本学者小松峙清介提出了信息化指数法,见表 1。其基本算法包括
3、4 个方面 11 项指标,侧重于从衡量社会的信息和信息能力方面来反映信息化程度。由于该法统计数据较易获得,参数少,计算较为简便,实用性也较强。我国不少省市试用该法测算了当地的信息化水平,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该法创建于 20 世纪后半期,指标中的些内容和结构已经不能全面和准确反映社会信息化水平,况且没有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的处理。同时与波拉特方法相比,该法只具有相对意义,而无绝对的经济意义。2 修改后的浙江信息化水平测度法文献4用社会信息化指数法对 19851998 年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里借鉴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法和我国学者提出的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对 1995 XX
4、年浙江省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定及分析,见表2。综合说明参照 RITE 信息化指数法,把信息化水平测度模型分为 5个级指标,分别是信息产业生产力、信息人、信息资源量、信息传输装备和信息消费,在各级指标下又细分出15 个二级指标。在 1990-XX 年浙江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取这些指标价值。在 RITE 法中,计算过程中采用了算术平均法,使各指标对最终指数都作了同等贡献,掩盖了各个指标的实质差异。为此采用德尔菲法对 5 个级指标和 15 个二级指标进行专家评分。第级是“信息人” ,体现人才是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第二级是“信息产业生产力” ,体现信息化发展的产业形态及国家支持力度,
5、第三级和第四级是“信息资源量”和“信息传输装备” ,体现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最后是“信息消费” ,体现人们的信息生活质量。同时也进行了文献调查,应用范围广、发挥作用大的,权值较大;反之,权值较小。a)信息产业生产力。此类反映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主要由信息产业对 GDP 贡献、信息产业基本建设投资、信息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及技术市场成交额组成。其中技术市场成交额反映了科技信息对生产力的贡献程度,能较好体现信息服务业水平。另外,第三产业范围的过于宽泛有可能使结果发生偏差,比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是典型的第三产业,这与国家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了方便统计,把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外的第三产业加第
6、二产业中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信息产业的统计范畴。b)信息人。此类由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专业技术人员数和互联网用户数组成。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能更好反映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人的因素。互联网用户数反映了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从定角度体现了人的信息素质。但是用户增长速度迅猛,为此把互联网进人全面发展的1997 年作为基准年,为了不过分依赖此指标,还有意降低了它的权值。c)信息资源量由图书出版量、报刊发行数、专利申请量及人均信函使用量组成。专利数量说明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的研发能力,是社会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由于 Internet、电子信箱、移动电话等信息工具的
7、迅猛发展,使传统信函业务受到挑战,为此降低了它的权值。d)信息传输装备由电视、广播覆盖率和电话普及率组成。电视和广播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主要信息传输渠道,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已经考虑互联网用户数,且计算机数量较难统计,除了家庭使用外还有大量办公电脑,所以暂且没有考虑每万人计算机数。e)信息消费是指除衣食住消费外的生活支出,主要包括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及杂项商品和服务。它主要体现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由于牵涉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个统计数据,根据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对城镇和农村数据赋予不同的比重,综合得出信息消费比。计算方法a)把浙扛省 1990 年水平作为基准,其各项指标值指数均为 100。b)测算当年指标值指数=x 100c)将各项相对指数加权平均,得到 5 个级指标A, B, C, D, E 的值:d)信息化指数 X=aA+bB+cC + dD+eE,其中,a,b,c,d,e为相应级指标的权重,其中 a=,b=,c=,d=,e=,计算结果见表 3 和表 4。(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