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若干进展(1).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54737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若干进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若干进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若干进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若干进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若干进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 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若干进展(1)提要以探讨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国际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为目的,根据近半个多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 20 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若干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内容涉及:历代疆域政区研究与历史地图的编制;历史气候与自然灾害研究;历史时期地表过程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研究;区域综合与重大历史事件研究;历史时期人地关系与适应模式研究;基础资料的积累与新技术应用等 7 个方面。除上述进展外,中国历史地理学还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术继承人和学科带头人。关键词20 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进展进

2、入 21 世纪,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和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历史地理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为了更好地把握时代赋予的契机,展望中国历史地理学在新世纪中为国际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可能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应重点开展的研究方向,我们不揣浅陋,以与上述问题关系密切的内容为重点,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在过去一个世纪、特别是近 50 年来的若干进展进行简要回顾。或挂一漏万,或有失偏颇,祈望方家指正。一历代疆域政区研究与历史地图的编制历代疆域政区研究是沿革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地理学的传统领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倾注了大量心血,收获颇丰。谭其骧主编的中国

3、历史地图集是此研究领域中的鸿篇巨著,以地图的形式集中地反映了沿革地理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水乎。一些地区性历史地图集的相继出版,如侯仁之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史念海主编的西安历史地图集、司徒尚纪主编因篇幅所限,本文不作细述,内容参见21 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 地理研究 ,XX 年第 23 卷第 3 期。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北京:地图出版社,1987 年。侯仁之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年。史念海主编西安历史地图集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 年。的广东历史地图集、周振鹤主编的上海历史地图集、山西历史地图集编委会主编的山西历史地图集等,也是地区性沿革地

4、理研究日臻深入和完善的综合体现。用文字或表格形式描述朝代或地区性政区隶属关系及其变化过程的著作和论文也有不少,其中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有牛平汉明代政区沿革综表和清代政区沿革综表以及郑宝恒民国时期政区沿革等,这些论著基本上理清了相关时期疆域内县及以上政区的析置、易名和改隶的时间,以及政区的统属关系。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吴镇烽陕西地理沿革、河北省地名办公室河北政区沿革志等专著均属断代政区建置和地区性政区沿革通论的研究成果,它们除了讨论政区沿革这一基本现象外,还涉及到有关政区变化的原因和驱动因素。而集中国历史地理学界主要力量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也将于

5、不久后面世;该图集由 30 余个图组组成,集主要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于一体,是继中国历史地图集之后的又一重大成果,疆域政区变迁与历史地图编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历史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历史气候与自然灾害研究历史气候一直是历史自然地理中研究最为活跃和深入的领域。1920 年蒙文通发表的中国古代北方气候考略是我国近代气候变迁研究的最早文献。1925 年,竺可桢发表了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和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两文,利用历史文献记载推测了我国南宋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气候状况及其与现代气候的差异,并分析了太阳黑子对气候变迁的可能影响,为我国的近代气候变迁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此以后至 70 年

6、代初,中国的气候变迁研究在他及其他老一辈科学家如徐近之、文焕然等人的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他们不断地收集中国和世界气候变化的各种资料,包括考古、动植物分布、冰川进退、雪线升降、河流湖泊冻结、气象观测记录等等,并对我国古代文献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整理和分析,对我国的历史时期气候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特别是竺可桢集他多年研究之大成,于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初发表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和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文章,初步建立了我国近 5000 年来的温度变化序列,成功地描绘出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轮廓,尽管后来的研究对该序列重建过程中的原始证据使用问题提出了不少怀疑,但此后的

7、许多研究成果证明:该序列所勾画的中国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的基本框架从总体上看是基本正确的,特别是对主要冷期的识别是较为准确的。司徒尚纪主编广东历史地图集 ,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 年。周振鹤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山西历史地图集编委会主编山西历史地图集 ,太原:山西省地图出版社,XX 年。牛平汉:明代政区沿革综表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 年。牛平汉:清代政区沿革综表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 年。郑宝恒:民国时期政区沿革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XX 年。王仲荦:北周地理志 ,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 ,北京:人

8、民出版社,1987 年。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年。吴镇烽:陕西地理沿革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年。河北省地名办公室:河北政区沿革志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年。蒙文通:中国古代北方气候考略 , 史学杂志 ,1920年第 3 期。竺可桢文集编辑小组:竺可桢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年,第 5257、5868 页。竺可桢文集编辑小组:竺可桢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年,第 412425、475498 页牟重行: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再考证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 年。葛全胜、方修琦、郑景云:中国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特征的新认识一一纪念竺可桢发表 30 周年 , 地理科学进展,XX 年第 21 卷第 4 期,第 311317 页。(作者:3COME 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