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学年高中语文 4.10.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1一、导入新课(播放一小段来自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关于纳粹焚尸的剪辑,为学生理解作者沉浸在文字中的悲痛与沉重营造情境。 ) 教师开场白:“世界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命运、许多民族的命运都和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大家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吗?同学们对这个地方有所了解吗?(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投影一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资料图片,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大门” 、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密布的电网” 、 “巨大的焚尸炉” 、 “囚房” 、 “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在等待死亡” 、 “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
2、尸骨” 、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 “集中营中的孩子们” 、 “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室中部分死者的照片”等等。 )教师解说: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包括中国人在内的 28 个民族的 400 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 250 万。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 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著名记者罗
3、森塔尔一起走进这让人触目惊心的奥斯维辛纪念馆吧。 (投影出示课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二、 整体感知在沉静、严肃的气氛中,让学生带有沉重的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思考: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从作者的语言中感受残酷与震撼:文章哪些描述是让人触目惊心的?在奥斯维辛曾经发生过怎样让人惨不忍睹的事实?让你最受震撼的是什么?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讨论、交流、发言。3、教师引导、点评、归纳,明确: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是:参观者沿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参观。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罗森塔尔的眼光敏锐地追寻着参观者的行动与神态,通过他们的一系列行动神态来反映惨绝人寰的历史事实以及他们内
4、心的感受。如:“惊惧万分” 、 “张大嘴巴” 、 “不由自主停下脚步” 、 “浑身发抖” 、 “用恳求的目光”等描写,开启了想象所带来的一份无尽的恐怖。让人触目惊心的奥斯维辛:“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 “这里进行集体屠杀” 、 “用人体做各种试验” 、 “波兰人说,共有 400 万人死在那里。 ”、 “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 、 “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 、 “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 、 “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 英尺宽,3 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 “
5、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 ”、 “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以上的描述足以说明奥斯维辛集中营充斥着杀戮,惨无人道,是名副其实的“死亡工厂” 。让人最受震撼的是:无论纳粹多么冷血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原来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又是如此的顽强!三、 精读品析教师:高尔基曾说“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 ”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下面让我们再来细读课文,品析细节,把握本文的精神核心。1、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讨论: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美好的景象,然而
6、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 “像一个噩梦” ,为什么?整篇文章是否都是压抑沉重的,在这种灰暗色调之中,有没有一些亮色让我们看到一丝光明?2、教师点拨、肯定、补充、归纳,明确:“最可怕”等词,作者用反语,景象固然美好,但布热金卡因为曾经是人间地狱,只有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作者表达出自己内心无比的愤懑。品读细节 品味精彩之一:“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身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毒气室和焚尸炉 纳粹灭绝生命的地方雏菊花 生命不息 顽强抗争怒放 讽刺纳粹永远无法阻碍生命之花的绽放品读细节 品味精彩之二:“但是,在一排
7、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温和的微笑 对生死的超脱,生命的坚韧为梦想而微笑 绝境之中不泯灭内心对美好希望的向往美好而又隐秘的 深藏内心的一份信念和信仰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这两个片段,感受生命的坚韧、顽强、美好。四、 感悟提升让学生再速读课文,理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深刻内涵。(一)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如下问题:1、为什么要多次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2、既如此,为什么还要写下这样的新闻呢? 3、1958 年这篇最先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
8、文章,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各媒体争相转载。并于年末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声明的“没有什么可供报道的新闻”能最终获此殊荣,并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讨论明确:1、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2、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 ”出于一种使用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3、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 “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二) 、教师小结:十
9、四年的岁月长河,流走了数不完的鲜花和果实,流走了想不完的梦幻和希望,但流不走的是人们对法西斯暴鲜血淋淋的记忆,流不走的是作为目击者和见证人的奥斯维辛对未来的昭示。这里不该再有什么新闻了,新闻也不过是过眼烟云,能让历史昭示未来,这难道不是新闻的价值所在吗!五、拓展迁移(播放苏菲的抉择中苏菲与女儿生离死别的片段)让学生阅读下面的选文 ,并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选一个角度写一则阅读感受,不少于 300 字。 (课外完成) 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 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押在集中营里。一天
10、,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人们知道,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因为每天都有人被杀害,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第二天。但当小女孩问大人们她的妈妈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回来时,大人们沉默着流泪了,后来实在不能不回答时,就对小女孩说,你的妈妈去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了。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给她的许多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风一样在阴沉的集中营中吹拂。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着,希望看到妈妈从远处走来。 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就在一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将她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
11、刑场。刑场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她们将一起被活活埋葬在这里。人们沉默着,死亡是如此真实地逼近着每一个生命。面对死亡,人们在恐惧中发不出任何声音。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酷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里,刑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抽泣声,接着是一阵愤怒的呼喊 人们最后谁也没能逃出纳粹的魔掌,但小女孩纯真无邪的话语却撞痛了人们的心,让人们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严和力量。暴力真的能摧毁一切?不,在天真无邪的爱和人性面前,暴力让暴力者看到了自己的丑恶和渺小。刽子手们在这颗爱的童心面前颤抖着,因为他们也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六、板书设计: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无论纳粹多么冷血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孩子们追逐游戏、雏菊花怒放 、温和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