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4讲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2.doc

上传人:马心欣 文档编号:21529009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4讲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4讲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4讲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4讲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考试内容必考要求考查点拨1.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a主要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是常见命题内容2.控制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b3.转变发展模式(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2)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b b4.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b1.控制人口规模(1)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2)地位: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目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影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高

2、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特别提示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出发点不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增长,生产循环过程表现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则强调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协调,生产循环过程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类型可持续利用措施土地资源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妥善保护森林资源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海洋资源伏季休渔、禁止滥捕

3、、治理污染特别提示(1)不可再生资源:应在加强节约和合理利用的同时,加强资源勘探,增加后备储量并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2)可再生资源: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1)协调人,地关系(2)个人参与: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1.(2015浙江10月选考)解决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合理的措施是()A.生产纯净水 B.治理水体污染C.修建水利工程 D.节约生产用水答案B2.(2015浙江10月选考)生物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资源生产的乙醇燃料和生物柴油等。下图为“2006年2012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图”(单位:108升)。促使全球生物燃料产

4、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全球粮食供应充足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森林面积持续增加化石能源污染环境A. B.C. D.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生物燃料的使用,会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和大气污染等,但是会威胁到粮食安全、造成植被的减少。3.(2015浙江10月选考)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等国家尝试了许多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下图示意的是()A.精确农业 B.有机农业C.节水农业 D.生态农业答案A(2015浙江选考)下图为“中国、美国和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4.图中温室气体排放()A.美国始终最大 B.美国人均高于中国C.欧盟持续增加 D.中国处于较高

5、水平5.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导致全球变暖,可能会()A.提高粮食生产稳定性B.导致生物物种大量增加C.缩短高纬河流封冻期D.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答案4.B5.C课时训练(2016金华选考模拟)下图为“2007年我国三大自然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地势低平,水网密布B.冰川广布,湖泊众多C.植被稀疏,蒸腾量小D.季风影响,降水量大2.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优化农业结构实施人工增雨降低水费价格推广节水技术A. B. C. D.答案1.B2.B(2016温州期末)为解决温

6、室甲鱼养殖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浙江省某养殖户研发了一套环保温室加温装置(如下图)。读图完成34题。3.该装置的使用,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是()A.减轻水土流失 B.减少烟尘排放C.节约养殖成本 D.提高土壤肥力4.温室甲鱼养殖的转型出路是稻田里共养鱼虾鳖蟹,影响该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燃料供给情况 B.交通运输条件C.自然地理环境 D.农业生产技术答案3.B4.D解析图中信息显示该装置采用了水幕除尘,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但是用毛竹筒加热,会使植被遭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农业生产转型主要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5.下图漫画反映的主题是()A.控制人口 B.发展经济C.保护森林 D.开发能源

7、答案C解析漫画反映树木受到破坏,要求人类保护森林,爱护自然环境。(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测试)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某一年,到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1990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统计图”。完成67题。6.该期间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表明()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7.根据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人类合理的应对措施是()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调整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答案6.B7.C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

8、,1990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的时间在逐渐提前,说明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地球资源的消耗速度在不断加快。第7题,地球生态超载日的时间在逐渐提前,在世界年产出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人类应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来应对地球资源消耗速度不断加快的现状。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出现了久违的蓝天,一些网民称其为“APEC蓝”。读“2014年11月13日北京PM2.5污染物排放构成图”,完成第8题。8.要使美丽的“APEC蓝”成为“新常态”,以下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禁止外地机动车进入C.全面关停污染企业D.洒水车日夜不停工作答案A9.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

9、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增加木材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耕地面积调整农业结构A. B.C. D.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我国的退耕还林多分布于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所以可推测其意义是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10.(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下列人类活动不属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是()A.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B.通过在沙漠地区大力植树造林来涵养水源C.在沿海地区实施海水淡化D.从农业和工业两个用水大户中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答案B11.读下图,分析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主要是_。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2)地区

10、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3)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是_。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对该生态问题的治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过度垦殖、放牧,使植被破坏严重(2)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3)水土流失黄土疏松,夏季多暴雨,土地遭到的流水侵蚀作用严重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合理放牧;大力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综合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使“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但城市垃圾使“美

11、丽中国”成为尴尬的场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及其他方式,目前处理能力约占总量的80.3%。材料二我国采用垃圾焚烧发电的方法来处理城市垃圾,但遭到有些人反对,有些居民去问责当地城市管理委员会。(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采用填埋会在哪些方面影响中国的“美丽”?(2)材料二中,垃圾焚烧发电的方法遭到有些人的反对,如果你也是持反对意见的居民之一,说明反对的理由。答案(1)垃圾填埋会造成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会占用城郊宝贵有限的土地资源。(2)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要求高。如果技术与管理跟不上,会导致二次大气污染,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垃圾焚烧会造成资源浪费,因为我国大部分城市没有实行垃圾分类,部分有用的垃圾被焚烧。解析(1)垃圾填埋会造成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会占用城郊宝贵有限的土地资源。(2)主要从焚烧垃圾导致大气污染、资源浪费等角度分析。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他相关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