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财政局 XX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今年上半年,市财政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富民强市的各项部署,倾斜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调控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改革创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 420.4亿元,增长 1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幅,在全省 17 地市中排第 2 位,在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 4 位,税收比重为 81.5%,同比提高 7 个百分点;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6.9 亿元,增长 32.9%。 一、倾斜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XX 年,市财政安排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达 165.6 亿元,民生支出占比提高 1.7 个百分点。主要抓好 5 个
2、方面工作: 1.持续加大惠农投入力度。安排 5 亿元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亩126 元,惠及 85 万种粮农户。安排 7882 万元,实施农产品良种补贴,小麦、玉米、棉花三项实现全覆盖。安排 2 亿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等。统筹资金 3.2 亿元,支持四市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改造。安排 1500 万元扶持受 H7N9 影响的家禽业稳定发展。 2.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安排 5000 万元,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困难人员从事微利项目给予补贴。安排6644 万元,为 3.2 万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安排 1000 万元,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每
3、人发放 500 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安排 2.2 亿元,提高政府开发岗位和灵活就业人员补助标准。 3.提高对困难群众的保障水平。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 480 元调整为 540 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 3000 元调整为 3420 元。对农村低保家庭每户发放冬季取暖补助 400 元。市区两级筹措资金 19.9 亿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筹措 3050 万元,用于农村危房改造补助。 4.大力改善教育条件。安排 6000 万元,支持新建、改扩建 200 所幼儿园,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补助标准。安排 7.2 亿元,支持推进教育“千万平米”社会公共设施教育项目建设。安排 2.1 亿元
4、,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支持新增农村专用校车 600 辆。安排 7800 万元,支持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保障全市约 12 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5.支持医疗卫生保障提标扩面。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从 240 元提高到 300 元,新农合个人筹资标准提高至 75 元,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 17.2 万元。将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 35 元/人。实施大病医疗特殊救助,实现针对救助对象的“一站式”即时结算。市区两级财政安排 2688 万元,对孕产妇产前筛查和新生儿先天性遗传疾病筛查项目进行补助。 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
5、设 统筹资金 13.6 亿元,支持搭建市、县、镇三级新型农村社区投融资平台;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传统农村集聚类社区建设;投入 3 亿元,支持泊里、蓝村等五个试点小城市建设发展。积极推进主城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市级平台贷款融资工作,落实 64.6 亿元授信额度。 三、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争取 XX 年中央财政代理我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21亿元,比上年增加 6 亿元;争取上级财政公共预算补助资金 48.7 亿元,同比增长 42.5%,为市政基础设施、民生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提供财力保障。统筹安排资金 9.9 亿元,支持大沽河堤防、拦河闸坝和信息化管理工程。安排蓝色经济专项资金 2.5 亿
6、元,支持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安排 1 亿元技改资金,带动实施 200个投资过千万元的技改项目。 四、积极服务企业发展 全面落实 XX 年以来 28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暂停、后置征收等政策,落实省级以上园区工业项目落地审批“零收费”。周密细致地准备“营改增”试点工作,采取“倒排工期、逐项分解”的方式,将 122 项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上半年已完成试点纳税户的接收确认、业务培训、征管系统升级改造等重点工作。筹措资金 7700 万元,鼓励广大中小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争取中央资金近 2亿元,打造我市外贸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举办“财政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体系解读”活
7、动,为 1000 余户中小微企业讲解财政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双月奋战和集中专项服务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企业的困难,上半年走访企业 30 多户,解释回复问题 70 余项,为企业提出发展建议 20 多条。为我市企业争取节能补贴 21.5亿元,累计获补贴资金占到全国的 1/4。 五、改革创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资金安排体现效益原则。优化预算编制工作,要求所有项目都要确定绩效目标,编制时间比往年提前四个月,为项目论证、研究和细化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保证,促进预算编实、编细、编准。将预算评审与政府采购、资产管理有效结合,预算评审结果成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上半年,累计完成评审 90 项,平均审减率10.4%。 2.资金使用体现节约要求。严控财政资金“闸门”,部门专项支出实行零增长,严格按控制指标对出国费、招待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会议费、水电油等“五项”经费进行把关,对超指标业务停止支付、不予结报;对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三公”经费、公务卡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政府采购“网上超市”,降低采购成本。 3.财政管理更加公开透明。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主动发布各类信息 5464 条。首次进行预算批复备案,报送人大审议的部门预算数量达到 80 个。布置 XX年上半年“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和 XX 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的统计工作,认真做好公开的各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