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芦花荡优质课教案 篇一:最优秀的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新闻两则讲的是国内战争,那么在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还发生了一场战争叫抗日战争,又叫8年抗战,这场战争是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侵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中国伤亡3500万人,日军阵亡70万。 这场战役其实除了在战场上正面交锋,还有游击队员的袭击,同时我们党还建立了很多根据地,根据地的人们也奋起反抗,以非凡的智慧打击了敌人,获得了胜利。 在辽阔的冀中平原,有一个地方叫白洋淀,那里的夏天不仅有茂密的芦苇,还有十里荷香,风吹苇动, 茂密的芦苇荡是一道道绿色的屏障,而这道屏障曾是抗战时期人们最
2、可靠的掩护.就是这么美丽的地方,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熟悉的有小兵张嘎中的张嘎,张嘎除了有嘎气,还有英气,这是个抗战的小英雄。咱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位老英雄。 大家想认识他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传奇人物吧。 二、字音字形 竹篙 gao 3段 悠闲(you xian 6段) 疟子( yao 9段 ) 寒噤(jin12段 )吆喝(yao he14段)蹿(cuan33) 仄歪(ze33段 ) 飒飒( sa38段) 转弯抹角mo46 段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泅着(qiu55段) 。
3、三、全文分析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找同学来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板书 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叶帆文摘:芦花荡优质课教案)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苇塘 人物: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环境:敌人封锁严密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追加提问: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一个发生在芦苇荡里的关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其中一个女孩子受伤,第二天老头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革命故事。 3、本文的主
4、人公是谁?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A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B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C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
5、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 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D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
6、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4、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A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B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 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
7、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C直接描写。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
8、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D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四、课文较长,明确情节后进行分段。 1-8段故事发生的环境 9-64段故事的全过程 1、故事的开端9-19段护送, 2、故事的发展20-54段受伤, 3、故事的高潮和结局55-63段复仇。 第一段呆望星星、水鸟、苇子。敌人在侦查,但是只能呆望十分注意地看
9、却无法看清的无可奈何的神情。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才表达了战争的才哭,这么美好的景物只有夜晚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表达了苇子的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烘托了白洋淀人们在残酷的战争里顽强生存的姿态,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第一段写抗日战争时期敌人对我军根据地的严密封锁,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 及时敌人封锁严密,我们的军队没有被困死。 第二段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飘,小船速度很快,那么驾驶船的人非常熟练,表现老头子在敌人严密封锁下神出鬼没的特点。文章到此自然引出
10、主人公 第三段第四段年龄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一方面老头子的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另一方面,在抗日根据地,从老到小的广大人民都被发动起来了,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中。第四段的外貌描写干瘦、黝黑看出老人常年在芦花荡里辛苦劳作,但是特别精神、特别明亮为革命工作心情愉快,精神很好。 第五段他的工作范围广。不带一支枪渲染出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他对苇塘里德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语言描写 靠:依靠,信赖。这里表现了老人过于自信的性格特点。 第六段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文章的文眼性格核心。过于表程度,老头子过分自信和过分自尊。 第七段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愿望第二段里有他们提防
11、有人给苇塘里德仁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第八段唱歌,我们可以想象,里面的队伍有劳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战士们身强体壮,信心十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1-8段故事发生的环境 第九段浮在水一样的天上体现了天上像睡眠,月亮在水面浮着。 14段小女孩痛痛快快洗脸和洗头,大些的轻声吆喝她:表明她有较高的警惕性,因为现在正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要提高警惕,避免惊动敌人。 老头子怎么说不怕,洗一洗把。与上文“过于自信”相呼应。 9-19段,是故事的开端护送 20段阴惨的黄色的光敌人的探照灯,灯光的出现使故事情节紧张起来。 21段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
12、不见我们老头子内心的自信。 28段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体现了女孩的坚强和勇敢。 31不怕,他打不着我们表现了老头内心的自信。 发现有女孩受伤了,老头子的变化有三句话 1、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 2、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 3、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 知道女孩受伤后心情如何极度心痛和极度内疚。他觉得没有完成任务而无颜见人,万箭穿心般痛苦。 33段动作描写扒、浮、推。表现了老头子内疚的心情。 37我不要紧再次体现了女孩子的坚强和勇敢, 38环境描写写月落只好苇塘的飒飒风响,衬托了老人沮丧的心情。 47心理描写大江这老脸呀心理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老头子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懊恼,内疚、自责
13、的心理,从一个侧面也表现了老人自尊的性格。 48语言描写老头子立下誓言,以充满自信的复仇誓言来玩味女孩们,同时也安慰自己的心。 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2054段是第三层故事的发展受伤。交代了月夜女孩受伤的整个过程,通过女孩和老头子的对话凸显老头的性格,也为下部分老头子的反击打下了基础。 55-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平静中透着
14、紧张。 56段一捆莲蓬用来引诱鬼子上当。 58老头子张皇失措为诱惑敌人上当古义装出害怕得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60找表现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了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这是一场不用枪的战斗,充分表现了老人巧妙的战术和高潮的本来、机智勇敢、自尊自信、乐观豪迈的性格。 61比喻生动形象描写了老头子对敌人无比的恨,他要敌人血债血还。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头子得沉着冷静、对打击敌人十分在行。 62段景物描写,描绘了一一副充满旺盛的生命力而又高贵典雅的画面,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是,为什么写这样的景物描写呢表明美丽的芦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侵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57-62主要用什么方面描写老头
15、子动作、神态描写。突出老头子的性格特征机智勇敢。 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层故事情节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57-63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复仇。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老头子在美丽的芦花荡打了一次漂亮的胜仗,反映了白色恐怖笼罩下人们的勇敢和机智。 笔记: 1、本文描写芦花荡环境的主要特点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气息,雅致隽永) 2、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是护送女孩和痛击鬼子,其中痛击鬼子更具有传奇色彩 3、文章59段交待在水里的枯木桩子的用意是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4、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过于自尊和自信,具有高涨的爱国热情,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英雄 5、孙犁用如此传奇的笔调刻画了老头这个老英雄
16、的形象,有什么深刻的用意吗? 想让我们通过老头子联想到抗日军民好卖乐观、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更让我们感受到,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自发团结起来,团结对抗日本鬼子的侵略,告诉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抗日战争最终将取得胜利。五、课外延伸 景物描写: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四人一
17、组讨论,明确答案。(答案见教参)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教师示例:讲解第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体味:“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优美。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3、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四人一组,讨论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4、
18、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5、动笔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板书设计: (一)老英雄的性格特征:1、爱国抗日 2、爱憎分明 3、自信自尊 4、智勇双全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精神 3、加强抒情韵味 蜡烛教案西蒙诺夫 导入:同学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你们: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寓意。比如:我们过生日,家里办喜事时要用蜡烛-这里蜡烛起着烘托喜庆气氛、祝福的作用;当发生意外事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世时,人们点蜡烛是用来寄托怀念、哀思。此外,我们由“蜡烛”还可以联想到
19、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浏览下这篇课文,并给每段段落标上序号。) 一.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运用的表现手法多为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
20、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篇二:芦花荡公开课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前欣赏电影片断,问:大家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吗?知道这个小兵张嘎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哪个省吗?那个地方古称燕赵,那里自古多慷慨悲壮之士(程婴、荆轲、高渐离都是这里人),这里是冀
21、中平原,著名的敌后武工队就出没于此。河北省 那么,大家知道电影中哪片美丽的长满芦苇的湖泊是什么地方吗? 二、介绍白洋淀: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冀中平原的北部,被称为“华北明珠”,它占地四十多万亩,整个白洋淀被39个村落、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荡分成了143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淀泊。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遍淀芦苇,漫天芦花,云雾低绕,淀水清澈。 三、概述故事: 今天,咱们要讲的就是一个发生在白洋淀的故事芦花荡(“芦花荡”的意思是生长大片芦苇的浅水湖),故事的讲述者是孙犁(板书课题和作者)。 下面,我请大家结合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一个填空。 事情发生在 战争时期,我们的队伍驻扎在里,、全靠
22、一个近的非常自信的 。有一天晚上,他护送、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受了伤,他觉得特别 ,并发誓要。第二天,他用 诱敌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钩住鬼子并用痛打,消灭了日寇。 四、初步感知: 看来,大家对这则故事的主要情节都非常熟悉了,上面这个填空是有关课文内容的,接下来的这个填空是要结合你自己的阅读感受的: 初读芦花荡,我觉得这篇文章真。(用一个字填空) 五、一字品文: 接下去,让我们一字品文,探究本文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先找出大的方面,然后再从文中找出你的证据来?下面,请你们沉入文本,小组讨论三分钟。 提示:小说是用文字塑造的艺术,所以,我们在欣赏“美”的时候,还是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分
23、析。 (一)老头子形象分析: 1、性格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证据 过于自信 过于自尊:语言分析(请三个同学来分角色朗读老头子和大 菱、二菱之间的对话,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动作神态心理分析:强烈的自尊使他情绪低落, 无地自容。 勇敢机智,爱憎分明: 2、 总结人物形象:文中的他没有姓名,如果,我们要给他一个姓名的话, 我们可以叫他什么?如果要给他加个定语的话,可以是什么?传奇式的英雄 3、 如果没有侵略者,老人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悠然的垂钓,丰收的满足,促膝的儿孙? 4、 人物延伸:八年抗战,敌人拥有的是洋枪洋炮,而我们却是小米步枪, 土制地雷,但是最后,咱们却胜利了,这除了我们拥有
24、正义外,还在于我们拥有千千万万象文中这个老头子一样的英雄的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成了一个天然的抗日大根据地,有一支叫“雁翎队”的水上游击 队就在这里生根开花,他们利用有利的地形,驾小舟出入芦苇荡中,神 出鬼没,声东击西,辗转茫茫河淀上,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他们 自发的抗日行为得到了白洋淀周围群众的极大支持,群众们不管男女老 少,除去每日回家做饭外,也长期生活在船上,活动于苇丛之间,配合 着雁翎队和八路军的水上部队,不屈地同敌人战斗。最终把鬼子赶出了 白洋淀,赶出了中国。 (二)环境分析: 1、 找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写法和营造的环境特点。 2、 总结:作者用沉静从容的姿
25、态,清新明快地语言,抒写芦花荡地美丽风 光,作者乐观的笔调和对美的歌颂给抗战中的军民以莫大的精神鼓舞, 这正是:生活如此宁静,岂容日寇蹂躏;江山如此多娇,岂容鬼子践踏。 (三)情节分析: 1、本文哪个情节特别吸引你?为什么?本文的情节有什么特点?(一波三 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极具画面感。) 2、朗读文章“单身徒手杀敌”部分文字,感受这种独特的画面感。如果大 家有兴趣,课后,可以当一次导演或剧作家:把这部分文字改编成适合 拍摄的剧本。 (四)语言分析: 人物、环境、情节正好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都是那么的美, 那么这篇文章自然是赏心悦目了。但老师这里有个疑惑了,这是一则抗日故事,按理该
26、是刀光剑影,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但咱们读着怎么就变成美的享受了呢? 明确:文学是一种用“语言文字”堆砌起来的美的艺术。所以,小说的美 其实就是来源于语言的美,孙犁所用的语言非常特别,大家能根据这篇小说概括一下他的语言特色吗? 提示:请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歌: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在那里/鲜嫩的芦花/ 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明确:如诗般简洁传神、清新飘逸所以,孙犁的小说被称作是“诗体小说”。 六、作者简介: 今天我们收获了很多,在美丽的芦花荡中流连驻足,不忍离去,因为美是人人都向往的,这正是孙犁“诗体小说”的魅
27、力所在。 孙犁(1913),和赵树理、周立波、柳青三位作家一起,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 “四杆铁笔”。芦花荡是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就是荷花淀,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极有风格的作家。他的风格主要就是用清新的诗化的语言来写小说,因此他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后来文艺界以“清新”的“诗体小说”作为标志,创立了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荷花淀派”,芦花荡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 七、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荷花淀,那里还有更美的风景,更美的人物,更美的故事。 2、初读课文的时候,大家的感觉是“美”就一个字。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之后,你一定有更多的话想说了,课后,请你写一首诗歌,选择一个角度,用诗歌语
28、言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题目:1、假如我是一只飞鸟有感于芦花荡 2、假如我是一棵芦苇有感于芦花荡 板书: 美 :人物美: 过于自信 过于自尊 (老头子)勇敢机智 爱憎分明 (传奇式英雄)诗体小说 环境美:诗情画意 水乡气息 情节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语言美:简洁传神 清新飘逸篇三:最优秀的芦花荡教案11 芦花荡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新闻两则讲的是国内战争,那么在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还发生了一场战争叫抗日战争,我们国家叫抗日战争,又叫8年抗战,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卢沟桥事变”,
29、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侵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中国伤亡3500万人,日军阵亡70万。 这场战役除了在战场上正面交锋,还有游击队员的袭击,同时我们的党还建立了根据地,根据地的人们也奋起反抗,以非凡的智慧打击了敌人,收获了胜利。 在辽阔的冀中平原(河北省中部的平原地区。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在美丽的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因电影小兵张嘎而驰名中外在小兵张嘎是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自1961年发表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了。小说和电影中的“张嘎”,因其“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的最灿烂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边一个小水庄子里,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叫
30、张嘎。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过程),除了小兵张嘎,在白洋淀这个地方,在这个有荷花也有芦苇的美丽地方,第10页有图片。就是这么美丽的地方,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传奇人物吧。 二、走进作者 作者简介: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23岁时孙犁到河北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31岁时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31、,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他本人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芦花荡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纪事,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芦花荡是一篇小说。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 三、字音字形 竹篙 gao 3段 悠闲(you xian 6段) 疟子( yao 9段 ) 寒噤(jin12段 )吆喝(yao he14段)蹿(cuan33) 仄歪(ze33段 )
32、 飒飒( sa38段) 转弯抹角mo46 段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泅着(qiu55段) 。 四、全文分析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苇塘 人物: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环境:敌人封锁严密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一个发生在芦苇荡里的关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其中一个女孩子受伤,第二天老头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革命故事。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
33、文中起什么作用? 主人公老头子,性格过于自信和自尊6段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
34、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 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4、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
35、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 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
36、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
37、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5、分段 1-8段故事发生的环境 9-64段故事的全过程 1、故事的开端9-19段护送, 2、故事的发展20-54段受伤, 3、故事的高潮和结局55-63段复仇。 第一段呆望星星、水鸟、苇子。敌人在侦查,但是只能呆望十分注意地看却无法看清的无可奈何的神情。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才表达了战争的才哭,这么美好的景物只有夜晚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8、这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表达了苇子的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烘托了白洋淀人们在残酷的战争里顽强生存的姿态,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第一段写抗日战争时期敌人对我军根据地的严密封锁,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 及时敌人封锁严密,我们的军队没有被困死。 第二段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飘,小船速度很快,那么驾驶船的人非常熟练,表现老头子在敌人严密封锁下神出鬼没的特点。文章到此自然引出主人公 第三段第四段年龄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一方面老头子的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另一方面,在抗日根据地,从老到小的广大人民都被发动起来了,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中。第四段的外貌描写干瘦、黝黑看出老人常
39、年在芦花荡里辛苦劳作,但是特别精神、特别明亮为革命工作心情愉快,精神很好。 第五段他的工作范围广。不带一支枪渲染出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他对苇塘里德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语言描写 靠:依靠,信赖。这里表现了老人过于自信的性格特点。 第六段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文章的文眼性格核心。过于表程度,老头子过分自信和过分自尊。 第七段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愿望第二段里有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德仁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第八段唱歌,我们可以想象,里面的队伍有劳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战士们身强体壮,信心十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40、 1-8段故?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幕肪?/p 第九段浮在水一样的天上体现了天上像睡眠,月亮在水面浮着。 14段小女孩痛痛快快洗脸和洗头,大些的轻声吆喝她:表明她有较高的警惕性,因为现在正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要提高警惕,避免惊动敌人。 老头子怎么说不怕,洗一洗把。与上文“过于自信”相呼应。 9-19段,是故事的开端护送 20段阴惨的黄色的光敌人的探照灯,灯光的出现使故事情节紧张起来。 21段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老头子内心的自信。 28段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体现了女孩的坚强和勇敢。 31不怕,他打不着我们表现了老头内
41、心的自信。发现有女孩受伤了,老头子的变化有三句话 1、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 2、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 3、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 知道女孩受伤后心情如何极度心痛和极度内疚。他觉得没有完成任务而无颜见人,万箭穿心般痛苦。 33段动作描写扒、浮、推。表现了老头子内疚的心情。 37我不要紧再次体现了女孩子的坚强和勇敢, 38环境描写写月落只好苇塘的飒飒风响,衬托了老人沮丧的心情。 47心理描写大江这老脸呀心理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老头子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懊恼,内疚、自责的心理,从一个侧面也表现了老人自尊的性格。 48语言描写老头子立下誓言,以充满自信的复仇誓言来玩味女孩们,同时也安慰自己
42、的心。 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2054段是第三层故事的发展受伤。交代了月夜女孩受伤的整个过程,通过女孩和老头子的对话凸显老头的性格,也为下部分老头子的反击打下了基础。 55-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平静中透着紧张。 56段一捆莲蓬用来引诱鬼子上当。 58老头子张皇失措为诱惑敌人上当古义装出害怕得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60找表现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了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这是一场不用枪的战斗,充分表现了老人巧妙的战术和高潮的本来、机智勇敢、自尊自信、乐观豪迈的性格。 61比喻生动形象描写了老头子对敌人无比的恨,他要敌人血债血还。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头子得沉着冷静、对打击敌人十分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