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传简介弗兰茨梅林(18461919),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领袖和理论家,历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传、德国社会民主党史和社会主义的敌人和自由主义者海尔冯特莱奇克等。马克思传是梅林的主要著作之一,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他逝世后才出版。在这部著作里,梅林叙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经过,叙述了马克思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创立和活动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以及第一国际建立的历史。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誊清(tn)舐犊之乐(sh)(d)浩瀚(hn)梦魇(yn)秽物(hu)愤懑(mn)桎梏(zh)(
2、)缄默(jin)隐匿(n)媲美(p)债务(zhi)阐述(chn)(2)多音字藉煞削佣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权利权力“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权力”指国家、公众或上级赋予的职权、强制力,与“责任”相对。如:权力集中。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这种立法在调节工厂和作坊的劳动时,原来不过表现为对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权利(权利/权力)的干涉。当选的酋长微笑着坐在高台上,望着把信任、爱戴的目光投向他的子民们,接过象征权力(权利/权力)的花冠和手持饰物。(2)探索摸索“探索”目的在于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如:探索人生道路。“摸索”目的在于寻求方
3、向、方法、经验等。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因为他的无情的自我批判精神和无比的认真态度,不断地驱策他去做新的探索(探索/摸索)。如何找到中国数字音乐业的成功模式,逐渐走出困局,一切都正在摸索(探索/摸索)中前行。(3)体验体会“体验”重在“验”,亲身认识、经历。如:体验生活。“体会”重在“会”,会心领悟。如:体会文件精神。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体会(体验/体会)群众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去为群众办事。他不得不用自己的身体来体验(体验/体会),过长时间的劳动意味着什么。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我
4、们要防止那些打着消费者旗号、以一己之私利或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无事生非、弄虚作假、制造耸人听闻事端、引起社会恐慌的事件发生。()请说明理由:“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而此处应该指制造一些让人吃惊的坏事,所以应该用“骇人听闻”。“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2)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请说明理由:“去粗取精”指除去杂质,留取精华。此处符合语境。(3)他因为在家乡一家剧院参加新年招待会时抽了几根烟,竟然受到家乡检察官煞有介事的调查,并面临法律的诉讼。()请
5、说明理由:“煞有介事”指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4)事实很快就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杜林不久就改变态度,不遗余力地来攻击马克思的书了。()请说明理由:“不遗余力”指把全部的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用在此处符合语境。(5)从日前上海银监局对全市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和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督查结果看,上海银行业案防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案防工作卓有成效。()请说明理由:“卓有成效”指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用在此处符合语境。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本文概括叙述了1867年资本论第1卷德文版在德国汉堡出版前
6、后的情况,侧重介绍了资本论第1卷的主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重要的学术观点,也反映了作为学者的马克思严谨的科学态度、执着的追求精神和为人类服务的伟大人格。马克思传1“阵痛”部分主要通过引用书信的方式,表现了马克思在完成和出版资本论过程中所遭受的种种磨难。采用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是什么?_【答案】课文转引恩格斯在4月27日给马克思的回信,以及在这一段时间里马克思分别给恩格斯和齐格弗里特迈耶尔的回信。从这些信可以看出,撰写资本论,马克思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财力和心血。说明他为了社会大多数人能够摆脱苦难,做出的正确选择。同时这些信也说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着牢不可破的真挚、深厚的友谊。2作者为什么要写马克思给
7、迈耶尔回信一事,并说“这封回信再一次清楚地说明了马克思的冷酷无情”?_【答案】马克思给迈耶尔回信中揭示自己对迈耶尔的来信“久拖未复”的原因时说,“这是因为我一直徘徊在坟墓的边缘。因此,我必须把我能够工作的每一分钟用来完成我为之牺牲了健康、人生幸福和家庭的著作”。“如果我没有完成我的著作(哪怕是仅仅完成初稿)就死去,我就会认为我是真正不实际的”。这说明马克思全身心扑在资本论的写作上。作者写马克思给迈耶尔回信一事就是为了表现马克思对资本论写作的重视和牺牲,表现他对人类的关注。“冷酷无情”一词指的是他为完成资本论而做出的巨大牺牲“牺牲了健康、人生幸福和家庭”。3资本论第1卷出版后,马克思既焦急地关心
8、“他的书能否成功”,但又不愿意在报刊上刊登“耸人听闻的广告”,这体现他作为一个学者、思想家的哪些特点?_【答案】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学者风范:求实而严谨,决不哗众取宠。4从这篇传记可以看出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答案】有着艰苦的探索精神和认真、严谨的态度,如:一再推迟资本论完成的时间,从浩瀚的草稿中去粗取精;和蔼可亲,如:去探望“朋友库格曼”;有高远的志向。如:“只有禽兽才会漠视人类的苦难,而只关心自己;”有革命家的坚定。如:当德意志宰相俾斯麦企图“利用他和他的卓越才能来为德国人民效力”,但马克思“自然没有为这种诱惑所陶醉”,以其“素常的冷静”不予理睬;有着普通人的善良、热情和乐于助
9、人,如帮助俾斯麦的内侄女;求实严谨,决不哗众取宠的态度,如发行资本论,绝不同意刊登“耸人听闻的广告”。1引用书信,塑造传主形象在课文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为了说明传主在写作和出版资本论过程中遭受的种种磨难,作者在记述中引用了传主和他的朋友的有关书信,这些书信既体现了传记作品的真实性的特点,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真实可信的伟人形象。在这两部分中,作者侧重写马克思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从马克思在汉诺威库格曼家里等待初校期间,他与恩格斯通信的信件中,可以了解有关他们生活、思想等诸多真实的情况,如马克思生活的窘困,恩格斯的经济支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甚至还流露出他们对自己所作出的这样人生选择的矛盾心态让
10、我们看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真实的生活经历。读之,不仅感到真实可信,而且觉得十分亲切。2行文缜密,逻辑性强课文第二部分是传记作者转述资本论第1卷的主要内容和观点。马克思的资本论博大精深,作者仅用几千字来体现这部巨著的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很不容易的。梅林作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者,以他渊博的学识和对所掌握的材料的驾驭能力,在这部分中概括介绍了资本论第1卷的内容和观点。通篇行文缜密,逻辑性强。文中从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分析入手,得出雇佣工人的生产产生剩余价值,由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提出资本的积累及其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阐述过程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不仅集中体现了资本论的丰富和深刻,而且更重要的是展
11、示了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的学术体系和远见卓识。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誊清(tn)秽物(w)愤懑(mn)慰藉(ji) 荒谬(mi) 缄默(zhn)浩瀚(hn) 梦魇(yn) 舐犊(sh)_【答案】秽hu;缄jin;魇yn。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消磨 松驰 煞有介事噩梦 膨胀 焦燥不安锁碎 停滞 一知半解_【答案】驰弛;燥躁;锁琐。3(2014广东高考)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
12、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A连篇累牍B如鲠在喉C梳理D受众【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A项,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多为贬义。此处并没有体现出贬义,并且用“连篇累牍”修饰“电视剧”也不恰当。B项,如鲠在喉:好像鱼刺卡在喉咙里,形容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用在此处符合语境。C项,梳理:比喻对事物进行归类、分析,使有条理。用在此处符合语境。D项,受众: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接受者,包括读者、听众和观众等。用在
13、此处符合语境。【答案】A4(2016全国丙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
14、家的极大兴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ABCD【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使用正确。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用在“著名豫剧演员”身上,不合语境。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能用来修饰“诚信精神”,对象误用。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本句中采用了它的第二个义项,使用正确。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使用正确。涣然冰释:形容
15、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失。望文生义。【答案】B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解析】本题从句式杂糅、不合逻辑、搭配不当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句式杂糅,“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实施”
16、和“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杂糅。B项,偷换主语,“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的主语是“子夜”,而不是“他”,应改为“一直到这本书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D项,语序不当,“所”应在“带来的效益”前面。【答案】C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9题。在第1卷完成之后,恩格斯曾希望马克思在“摆脱了这个梦境”之后能够变成另外一个人,这个希望只是部分地得到实现。马克思的健康状况没有改善多久,而他的生活也依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他认真地考虑过要迁居到生活费用远为低廉的日内瓦去,但是命运却使他不得不仍然留在伦敦,留在大英博物馆的宝藏旁边。他想为自己著作的英译本找一个出版人,同时在第一国际的运动走
17、上健全的轨道以前,他不能也不愿意放弃对它的精神领导。马克思当时主要关心的是他的书能否成功。1867年11月3日他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对于我的书的缄默使我焦躁不安。我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德国人是好样的。作为英国人、法国人甚至意大利人的仆从,他们在这方面的功绩的确使他们有权不理睬我的著作。我们在德国的朋友不懂得宣传。但是,我们必须像俄国人那样等待。忍耐是俄国的外交和成功的秘诀。但是,像我们这些只能活一次的人,也许会等不及就死去的。”这段话里所流露出来的焦急情绪虽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毕竟并不完全正确。当马克思给恩格斯写这封信的时候,书还刚刚出版不过两个月,而在这样短的期间里是不能写出什
18、么内容充实的评论的。如果问题不是在于评论的内容充实,而只是在于“轰动一下”,马克思认为这在开头时对于影响英国是最为必要的那末恩格斯和库格曼在这方面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同时也不能责备他们做得过于死板。他们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他们争取到在许多资产阶级报纸上刊登书籍出版的简讯或者转载序言。他们甚至迎合时尚,准备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广告:预言要在Gartenlaube(凉亭)杂志上刊登关于马克思的传记性文章和马克思的肖像。但是马克思本人要求他们不要开这样的“玩笑”。“我认为这种作法有弊而无利,并且有损科学工作者的尊严。迈耶尔的百科辞典编辑部许久以前来信要我寄给他们一份传记。我不但没有寄给他们,甚至连信也没有
19、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不久之后,马克思终于盼到了几篇关于他的书的好评。例如恩格斯在民主周刊上,施韦泽在SocialDemokrat(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和狄慈根在民主周刊上发表的评论。恩格斯是不消说的;马克思也承认施韦泽虽然有个别错误,但确实是钻研了这部书,并且能够理解它的中心思想;至于狄慈根,马克思只是在自己的书出版后才第一次听到他,马克思称赞他有哲学头脑,虽然没有对他做过高的评价。1867年第一次出现了“专家”的评论。这就是杜林。他写了一篇评论马克思著作的书评,刊载在迈耶尔辞典的附录里,但是,按照马克思的意见,这篇书评并没有抓住资本论中的新的基本因素。不过大体上马克思并没有对这篇评论感
20、到不满。他甚至说它是“很有礼貌的”,虽然他也推测到,杜林写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出于对书的兴趣和同情,无宁说是出于对罗雪尔和其他大学权威的恶意。恩格斯则从一开始就对杜林的文章不大满意,而这一点表现出他比马克思更有远见。事实很快地就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杜林不久就改变态度,不遗余力地来攻击马克思的书了。马克思在其他“专家”那里的遭遇也并不是愉快的。甚至8年以后,在这班老爷们里面,还有一个人谨慎地隐匿了姓名,煞有介事地宣布说,马克思作为一个“自学者”,在科学方面落后了整整一个时代。既然有诸如此类的评论,那末也就可以理解马克思在谈到这班人时通常所用的那种辛辣语调了。不过,他也许过多责怪了他们的恶意,而较少责怪
21、了他们的无知。他的辩证方法的确是他们所不理解的。这就是,甚至那些不乏善意和经济知识的人,对马克思的书也感到难于理解,而相反地,那些在经济学方面修养很差并且多少敌视共产主义的人,只要曾经很好地掌握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便都极其热情地谈论这部书。卢格虽然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并且没有任何经济知识,但他曾经是一个青年黑格尔主义者。他写道:“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给各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和衰亡、阵痛和可怕的苦难岁月投射了灿烂的、有时是令人目眩的光辉。关于无偿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关于对曾经为自己工作的工人的剥夺,以及关于未来对剥夺者的剥夺的研究,都是经典式的。马克思学识渊博,有着卓越的辩证法的才能。这部著作超出
22、了许多人士和报刊作家的水平,但毫无疑问地它将深入人心,并且尽管它的构思宏大,甚至正是由于构思宏大,它定将发生强烈的影响。”6选文第一段,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希望只是部分地得到实现”?_【答案】马克思的健康状况依然不好,生活状况也没有多大改变。7选文第四段“这段话里所流露出来的焦急情绪虽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毕竟并不完全正确”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_【答案】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资本论这本书是马克思思想的结晶,在他的心里有崇高的地位,所以“焦急”是正常的。但他认为“我们在德国的朋友不懂得宣传”,作者认为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下文中作者说恩格斯和库格曼在这方面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8选文的五、六、七
23、段,是从什么方面评价资本论的?_【答案】从资本论引起的社会反响来评价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恩格斯、施韦泽、狄慈根的好评和杜林以及其他“专家”的责难。9如何理解那些所谓的专家对马克思及其资本论的责难?_【答案】资本论第一次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体系的创立,在书中他预言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趋向,在社会生活中和各国工人阶级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而那些所谓的专家是资产阶级的守卫者,所以他们对这个新兴的科学抱有责难和敌视的情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为世界工作弗兰茨梅林马克思生命的最后10年曾被称为“慢性死亡”,但这是过分夸张了。公社失败以后的斗争确实严重地
24、影响了他的健康。1873年的秋天他害了很厉害的头痛病,很有中风的危险。这种慢性的大脑受压抑的状况使他不能工作,失去了写作的欲望。如果这病长久地持续下去,那后果会是很悲惨的。但是经过他和恩格斯的共同朋友、他完全信赖的曼彻斯特医生古姆佩尔特治疗了几个星期之后,他终于痊愈了。遵照古姆佩尔特医生的劝告,马克思在1874年决定到卡尔斯巴德去。但是到了1878年,他就不能再到哪里去了。因为两次谋刺德皇的事件,以及紧接着对社会主义者的大肆迫害,使他不能再进入大陆。不过,在卡尔斯巴德的三次疗养仍然对马克思发生了“神奇的”功效。他差不多完全摆脱了多年的肝病。现在只剩下慢性胃病和神经过度疲劳,后一种病的症状是头痛
25、,尤其是顽固的失眠。但是在夏天去海滨或避暑地疗养以后,这些病也都多少地消失了。不过,过了年它们又重新发作起来。完全恢复健康当然是可能的,只要马克思允许自己完全休息。在劳苦和献身的一生之后,年近60的马克思是有充分的权利休息的。但是他根本不考虑休息。他为了完成自己的主要科学著作而热情地重新投入研究工作,他的研究范围这时已经显著地扩大了。恩格斯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对于一个从历史起源和发展条件来考察每一件事物的人,一个问题自然是要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的。原始社会史、农艺学、俄国的和美国的土地关系、地质学,等等这一切马克思都进行了彻底的研究,为的是把论地租一章写得空前地完善。他能轻松自如地用日耳曼语系和
26、罗曼语系的各种语言阅读,此外,他还研究古代斯拉夫语、俄语和塞尔维亚语。”但是这些只占去他的工作时间的一半。他并没有停止在欧美工人运动中的活动。他差不多和各国工人运动的所有领导人都通信。他们每当遇到重大事件,总是尽可能亲自来向他请教。他越来越成为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顾问;他们最喜欢向他请教,而他也总是乐于给他们以所需要的忠告。虽然马克思睡得很晚,但他每天早晨总在八九点钟起来,喝过咖啡和读过报纸以后,就到书房去,一直工作到半夜甚至更晚一些。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或者在晴朗的傍晚到汉普斯泰特荒阜去散步的时候,工作才中断一下。白天,他在沙发上睡一两个钟头。工作成了马克思的一种癖好,以致使他废寝忘食。他的胃为了大
27、脑的这种繁重工作而付出代价。他吃得很少,常常感到胃口不佳。为了增进食欲,他常吃些味重的菜,像火腿、熏鱼、鱼子酱、酸渍菜等。同时,他也很少饮酒,虽然他从来不是一个禁酒运动推行者,而且,作为一个莱茵省人,他是善于品评佳酿的。但另一方面,他吸烟却吸得很厉害,大量地消耗着火柴。他曾有一次说,资本论的稿费还不够他写这部书时所吸的雪茄烟的价钱。由于长年的贫困,他不得不吸劣等牌子的烟,因此吸烟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以致医生曾不止一次禁止他吸烟。马克思把欣赏文学当作精神上的休息。在他整个一生中,文学始终是他的一种慰藉。他在这方面拥有极其广博的知识,但是从来不加以炫耀。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很少发现他在文学方面的博
28、学的迹象。唯一的例外是他反驳福格特的论战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为了艺术的目的而大量地征引了欧洲的一切文学作品。正如马克思自己的主要著作反映着整个的时代一样,他所爱好的文学家都是伟大的世界诗人,他的作品也都反映着整个的时代,如埃斯库罗斯、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歌德。据拉法格说,马克思每年要把埃斯库罗斯的原著读一遍。除了文艺以外,马克思还时常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精神创造中寻求休息。特别是在精神痛苦和遭遇重大不幸的日子里,他常到数学中去寻求逃避,因为数学对他有一种镇静的效力。恩格斯和拉法格都曾断言,马克思在数学方面有一些独到的发现,是否确实如此,我们这里不去谈论。看过他的遗稿的数学家们却有
29、不同的看法。但尽管如此,马克思却既不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只是在节日才遥望一下世界的瓦格纳,也不是胸中住着两个灵魂的浮士德。他爱说的一句话是:“为世界工作。”凡是有幸能够献身于科学的人,都应该使自己的知识服务于人类。这种志趣使马克思身心经常保持青春活力。在家里和在朋友们当中,他总是一个最随和、愉快而又风趣的谈伴。从他那宽阔的胸膛里时常发出纵情的欢笑。那些寻访这位“红色恐怖的博士”(从巴黎公社时期起,人们就这样称呼马克思)的人,发现他实际上既不是一个阴郁的狂热分子,也不是一个书斋里的幻想家,而是一个谈笑自若的俗世的人。任何人在读他的书信时,有时都会惊讶这位天赋极高的人怎么会在不知不觉之间从极度紧张
30、的暴怒状态轻易地转到平静而深刻的哲学思考上来。倾听他谈话的人大概也对他的这一特点同样感到惊讶。例如,海因德曼在谈到他和马克思的谈话时说:“当他激怒地谈到自由党、特别是谈到他的爱尔兰政策的时候,这位老战士的深邃的小眼睛像火一般地燃烧起来。他皱紧浓眉,宽大而坚强的鼻子和整个面孔都由于激动而抽搐。他滔滔不绝地倾吐着强烈而尖锐的词句,这些词句显示出他的性格的炽烈和他对我们的语言的惊人的熟练。他盛怒时的激动同他转而阐述自己对当代经济事件时的宁静态度恰成鲜明的对照。他毫不费力地从预言家和猛烈的谴责者一变而为宁静的哲学家。而我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在这一方面,我还要做许多年的学生才能学到他的本领。”10作者在开
31、头就说“马克思生命的最后10年曾被称为慢性死亡”,但他接着又说“这是过分夸张了”。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从文章看,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的?_【答案】马克思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十年,身体状况十分糟糕,几乎无法挽回,这确实是走向死亡。但马克思在这十年里仍然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这又绝不能说是一种慢性死亡的状态。马克思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态度是以工作需要为准的。为了工作,他会尽量锻炼身体,保持体力;但同样也是为了工作,他又无暇顾及身体健康,过度工作以致损害了身体健康。11文中说,“他盛怒时的激动同他转而阐述自己对当代经济事件时的宁静态度恰成鲜明的对照。他毫不费力地从预言家和猛烈的谴责者一变而为宁
32、静的哲学家”。从这种态度的转换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怎样的个性?_【答案】马克思谈到自由党及它的爱尔兰政策也就是英国资产阶级执政党以及它的殖民地政策时的盛怒与激动,是他作为一个革命者、战士,对敌人疾恶如仇的表现。这也说明他性格热烈、富于感性,表明马克思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而阐释当时的经济事件时的宁静,则表现了他作为学者和科学家所具有的冷静、沉着、专注乃至痴迷的品格。而他从盛怒时的激动轻而易举地转换为哲学家的宁静,则说明他虽然性格热情,但能够自我克制,这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拥有的素质。12怎样理解标题“为世界工作”的含义?_【答案】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他的自我写照。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3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的一生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他不仅仅属于德国,他属于整个世界和全人类。另外,他是为活生生的具体的现实生活而工作,这也是马克思有别于一般学者的地方,也就是说马克思不是做远离现实世界的抽象的研究,而是直接面对现实、为现实服务的。全文主要体现他“为世界工作”的博大胸怀和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忘我精神。13这篇传记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_【答案】马克思虽然是一个革命领导人,但作者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而主要是通过描绘他的日常生活细节、生活片断来体现他的精神品质。就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表现马克思的伟人风范。作者呈现给我们的马克思不是一个神圣化的偶
34、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人。日常生活的描写把他作为一个“人”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他的伟大,不是脱离世俗、不食人间烟火,而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中,在平凡中所孕育的伟大。14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关联词语,使语段内容完整流畅。当前,文化低俗现象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实质内容却不离“审丑”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利益。是“拜金女”、“炫富男”的出格言论,是“某某姐”、“某某哥”的夸张表演,其核心都在于以“丑恶”的暴露刺激人们的神经,赢得公众的注目,进而谋得盆满钵满的金钱收益。在他们那里,任何可以带来“人气值”和市场价码的低级趣味,都可包装成鲜亮的“卖点”。 人们所不齿的假恶丑,如今却堂而皇之地亮相,也就不足为怪了。_【解析】根据“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和“却不离审丑”判断两句间为转折关系,故处应分别填写“虽然”和“但是”。根据处的两个“是”判断,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同时根据“其核心都”判断同时与下句之间的关系是假设,所以处分别填写“无论”、“还”。是分析的结果,所以填写“所以”。【答案】虽然但是无论还所以(其他表示同样关系的关联词语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