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市文化局在全市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49979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文化局在全市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市文化局在全市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市文化局在全市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市文化局在全市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市文化局在全市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市文化局在全市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发言市文化局 在全市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XX 年主要工作情况 全市文化工作以“两个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七大工程”为重点,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文化竞争力逐步增强,文化影响力日益放大,文化工作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被人社部、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市民文化之权。全面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制定出台宜昌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建成“一网五化 城乡共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阳市作为首批省级示范区,通过了中期评估验收,XX 区、秭归县沙镇溪镇纳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县和试点乡

2、镇。特色文化社区带动城市文化建设。以“文化惠民,彰显特色”为目标,以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展示社区文化特色、激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为重点的特色文化社区创建工作开局良好,首批评选了猇亭区桐岭社区等 40 个特色文化社区,并为每个社区给予 5-8 万元以奖代补工作经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全年立项重大基础文化设施新建 28 项,动工 20 余项,完成了 12 个街办文化站和342 个村文化室改扩建任务。宜昌博物馆新馆于“国际博物馆日” 5 月 18 日 正式动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文化惠民共筑百姓幸福之家。文化惠民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文化三馆免费服务 200 多万人次。全年举办文物美术书法展览

3、 500 多场,免费培训 5.6 万人次,流动文化服务 20 多万人次。专业艺术院团送戏下乡 2639 场,秭归屈原艺术团全年送戏下乡 772 场,送戏场次连续两年保持全省市、县第一名。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全面启动。宜昌全民阅读指数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文化惠民服务形式多样常态。探索建立了公共文化地图、“超市式”“菜单化”等公共文化服务方法,开展了群众文化需求万人问卷大调查,完成了宜昌市民文化需求调查研究报告。举办“三峡文化广场月月演”、“三峡文化讲坛”等活动 78 场。200 多个文艺协会、3000 多支专业和业余演出队伍、4000 多文化志愿者常年活跃在社区、乡镇、村。大型文化活动

4、浓墨重彩。成功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长江钢琴音乐节、首届昌艺术节,摘取“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两项桂冠和“中国屈原诗歌奖”永久颁奖基地殊荣。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作为文化部全国唯一参与主办的文化节庆活动,12 项主题活动吸引了 41 个省市区及海外友人 5 万多人积极参与。首届艺术节“零门槛、全免费”吸引逾 200 万观众参与,真正办成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 120 多家媒体对三次大型活动宣传报道 48500 多条。汪峰演唱会、中国儿童音乐 20 年经典音乐会、亲子剧场等活动炒热了商业市场。 文艺精品创作彰显城市魅力之神。根据宜昌市宣传文化奖励办法、宜昌市文

5、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宜昌文化名家、宜昌文化骨干人才队伍评选工作。11 台专业剧目、2700 多件文艺精品在艺术节期间进行集中展示,让市民尽享文化大餐,一批作品获宜昌文华奖、群星奖和社文之星等。音乐美酒喷喷香在国家大剧院、俄罗斯成功演出。 文化产业助推城市发展之力。全市文化产业市场拓展到 14300 多家,四上企业 238 家,产值过亿元企业 43 家,产业增加值约 80 亿元,占 GDP 比重约 2.66%,同比增长23.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金三峡印务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巴土文化产业园等 8 个项目入选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库,占全省总数 1/5。金宝乐器获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6、三峡人家等 6 家文化企业获评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占全省获评名录 1/6。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城市记忆之根。全市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分别增至 19 项、45 项,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分别达到 12 人、93 人。成功申报获批 4 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4 个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 个国家级生态文化保护试验区、4 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13 所省非遗传承学校、3 个省非遗示范传承基地,数量位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加至 15 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确定文物系统外国有文物收藏单位 43家,认定文物 29127 件/套。袁裕校家庭博物馆在央视专题节目我

7、们的传家宝走基层国庆特别节目中重点报道。 文化市场管理共筑市民文明之家。全年开展专项行动4 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 21520 家,参检人员 42800 人次,立案 45 起,结案 43 起,集中销毁各类非法出版物 23250盘。87 个市级机关单位、4452 台电脑全面完成了软件正版化工作。我市“扫黄打非进网格”工作经验与其他三个城市一起被全国扫黄办向全国推广。 二、XX 年工作安排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融入到文化工作、文化活动和文化作品中,推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好作品、好节目、好活动。

8、完成第二批全省新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按照标准化、数字化、特色化目标,加快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探索建立三馆理事会制度。实施第二批特色文化社区创建工作。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机制逐步完善。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实施“百姓舞台”工程、共享工程进农家,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文化三馆数字化初具雏形,文化惠民品牌常办常新。精心打造“诗歌之城”“读书之城”“钢琴之城”等城市文化品牌。精心扶持文艺精品生产。打磨 2 台剧目、精选不少于7 件作品参加第二届全省艺术节和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9、 70 周年系列活动。精心开展“中国梦宜昌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和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制作宜昌之歌,讲好宜昌故事。办好端午文化节、旅游节、钢琴音乐节。 大力发展文化新闻出版产业,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围绕千亿文化旅游产业目标,提高文化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占 GDP 的比重,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壮大,评选推荐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总值突破 200 亿元,增加值过 100 亿元。 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基本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登录工作。做好博物馆展陈设计与装修。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和利用,配合做好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建设,支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留住城市遗产,传承城市记忆。做好省、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项目申报、命名表彰工作。 (六) 加强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管理。优化行政审批程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严格按照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标准,加强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的监管整治。继续开展“扫黄打非”、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等工作。 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引进培养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大师和名家,遴选锻炼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骨干队伍,吸引培训一批热爱基层文化事业的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和乡土文化人才,充实壮大一批公共文化专业人才、业余文化人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演讲致辞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