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满分120分)一、选择题答题栏(每空5分,选择题共100分)题1234567来源:高$考试(题库:_ST8910答题来源:高$考试(题库:_ST11121314151617181920答1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来源:_st.ComA曳兵(y) 数罟(cg) 洿池(w)B鸡豚(tn) 狗彘(zh) 庠序(yng)C孝悌(t) 饿莩(pio) 供养(gng)D衣帛(y) 王天下(wng) 不可胜用 (shng)2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两项A或百步而后
2、止:有的人 B直不百步耳:只有,不过C王无罪岁:罪过 D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E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出发 F非我也,岁也:年成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A是亦走也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无乃尔是过与 谷不胜食也C弃甲曳兵而走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齐兵乃出 虎求百兽而食之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来源:_st.ComA七十者衣帛食肉。 B填然鼓之。 C王无罪岁。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3、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8、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不可,直不百步耳。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0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谨庠序之教11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
4、,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12、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斯天下之民至焉 鸡豚狗彘之畜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邻国之民不加少A/ / B/ /C/ D/ 13下列句中加粗的“于”作“比”讲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 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树之以桑A王好战,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源:高考.试题库ST%C斧金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15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未之有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是社稷之臣也。 D是亦走也。16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无乃尔是过与。 又
5、何求焉。夫晋,何厌之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来源:Z,xx,k.Com17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8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河内凶,“河内”指黄河以北。B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尊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指国家,“家”指家庭。19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B王好战,请以战喻C百亩之宅,树之以桑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0与“未之有也”句
6、式相同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何以伐为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豫州今欲何往二翻译下列两句话。(每题10分,共20分)(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_(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_寡人之于国也基础知识检测答案1A(B项中“庠”应读为“xing”,它与“痒”形似易误渎。C项中“莩”应读为“pio”,声调易标错。D项中“衣”当动词用,应破读为“y”)2.3(罪:归罪;发:打开)4(食:吃)5D(例句与A、B、C项的划线词均是名词作动词,D项中的“生、死”是动词作名词,译为“活着的人”、“死去的人”。)来源:高考试题库6 D( D项“河东”,在文中指“黄河以东”,“河”的意
7、义现已扩大,泛指河流。)7B(A项“养生”古义是“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是“保养身体。C项“以为”在句中理解为“以(之)为”,即“让(他)做”,今义是“认为”。D项“无罪”在句中意为“不要归咎”,今义是“没有罪过”,区别主要在于“罪”,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8.来源:高$考试(题库:_ST9B(A项“无”通“毋”,C项“颁”通“斑”,D中“孰”通“熟”。)10D(A项中“颁”通“斑”;B项中“涂”通“途”,道路;“莩”同“殍”,饿死的人;C项中“无”通“毋”,不要。) 11C(A项中“也”表句中提顿;B项中“也”表疑问;D项表判断;C项和题干中的“也”均表肯定。)12. 13C(A项的“于”
8、作“对于”讲;B项作“到”讲;c项作 “比”讲;D项作“在”讲。)14 15 来源:高考试题库$.ST16 17C(本题考查文言句式。A项为介宾后置句,包含了一个固定句式“孰与”,可理解为:“我与城北徐公(比),孰美?”B项为定语后置,D项是介宾短语后置,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18(国:指诸侯国的封地;家:指卿大夫的封地)19B(题干与A、C、D三句都是介词结构后置)20C(A句用“是”把宾语“尔”提前。B句和D句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题干中的句子和C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前置宾语。)二要正确翻译这两个句子,关键在于掌握两句中包含的重要句式:“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另外也涉及到一些实词的含义,如“兵、走、是”等。(1) 这与用刀把人杀了,却说:“不是我的错,是刀子不好”,又有什么区别呢?来源:_st.Com得分点:是、何异于、刺人、非也、兵。每1个点2分。 (2) 只不过没有(跑)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得分点:直耳,是也。亦,走,大意。各2分。高)考试题库高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