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文化强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建成文化强国”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在国家文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责任,坚持正确育人方向,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达4000万人。这个庞大而重要的青年群体,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更加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
2、领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而奋斗。建设文化强国,高校必须牢牢把握文化育人的正确方向。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方向。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在广大师生中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把大学建设成为文化育人高地,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建设文化强国,高校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要把文化建设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方面,使大学文化建设成为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立足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现代文化的开放创新功能,使大学自身的结构、“产品”和服务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主动适应、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要从文化的更高层次上确立科学的知识观、人才观和教育观,加快建立和完善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保证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从而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4、脚点,切实发挥文化的导向、陶冶、凝聚、约束作用。在大学生活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当属学校的文化底蕴、精神风貌、师德风范、学术氛围、治学态度。因此要把文化育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各方面,提高育人实效;要树立“人人都是育人工作者”的理念,时刻注意树立良好形象,自信自尊自律;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拓展文化育人的途径;要充分发挥校园各类媒体传播主流价值理念,让学校各种文化载体都能潜移默化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牢牢把握增强大学文化“软实力”这一具体要求。高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寓于校
5、园文化设施中,优化校园人文环境,突出校园文化内涵,使校园文化阵地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从而增强以文化人的辐射力。要认真研究主流价值观的实现形态和现实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学校优良传统等浓缩固化,用雕塑、标语等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充满主流价值观的环境中受到熏陶。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的作用,使校园网成为师生接受文化教育的阵地,成为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学把文化建设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全过程,要强化制度意识,以符合学校精神和时代要求的先进大学制度来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制定大学章程为契机,完善制度
6、体系,推动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强化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约束机制,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纪必严、违章必究的良好校园风气。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从制度文化上推崇探索、宽容失败,提倡竞争、倡导合作,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特色大学文化育人生动实践。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各自办学实践,坚持以特色大学文化育人,推动大学特色发展。要充分运用文化的力量,立足大学办学实践,强化特色办学,实现特色发展。要突出本校特色、地域特色、行业特色、时代特色,通过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挖掘和培育其文化个性
7、,从而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形成自身办学优势,在不同学科领域和教育层次上创造价值。各具特点的校徽、校训、校歌以及校园环境、景观设施从不同角度体现着大学文化的精神理念、价值底蕴,凸显着大学自身的文化特色,营造出独特的育人环境。总之,大学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承担着传承、发展、创造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作为高等院校,要肩负起这一使命,必须树立正确的大学文化观,坚持以先进文化铸造大学的灵魂与基石,培育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精神,建设富有个性特色的大学文化,形成一种最佳的教书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真正使大学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地、创新文化的发源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者为西安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