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本届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战胜和克服了各种自然灾害和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困难,完成了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市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地方生产总值由 1998 年的 160 亿元增加到 XX 年的
2、 274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10.7%;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由6620 元增加到 10946 元,年均增长 10.6%;三次产业结构由10.8:51.0:38.2 调整到 8.2:53.2:38.6。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保持较快增长,XX 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190.6 亿元,五年年均增长 13.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 2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比 1998年提高 10.6 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XX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 16.19 亿元,年均增长 14.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继 XX 年突破 100 点大关后,XX 年达到
3、113 点,比 1998 年提高了 38.5 个百分点;财政收入 XX 年达到 19.05亿元,年均增长 14.4%。投资建设力度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4.8%,XX 年达到 69.06 亿元,比上年增长26.83%,其中技术改造完成 29.93 亿元,增长 55%。实施了150 多个重点技改项目,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 XX 年达到 19.02 亿元,年均增长 6.8%。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积极发展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XX 年达到 94.12 亿元,年均增长 9.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4、分别比 1998 年增长 1.93 倍和 1.28 倍。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顺利实现三年改革脱困目标。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体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在全省率先推进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全市 592 户国有中小企业成功进行了产权置换,市属中小企业和县企业基本退出国有序列。冶钢、华新、锻压、黄棉、劲牌和一批中小企业通过改革改组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探索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得到加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XX 年民营经济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68%,比1998 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5、,XX 年全市农民负担人平 53.3 元、亩平 67.47元,分别比 1999 年减少 52.31 元和 73.34 元。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财税、金融、粮食、住房体制改革和城建管理体制及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电等事业单位的改革稳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9.1 亿美元,年均增长 10.9%,新批外商投资企业 78 家;XX 年引进国内资金32.34 亿元;对外贸易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增长,累计出口 8.2亿美元,两次被评为湖北省外贸出口先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外
6、向型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区。口岸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过去五年城市建设共投入资金 24 亿元,新建、改建一大批城市主次干道、广场、绿化带,先后实施了花湖水厂、磁湖污水截流、城市区间快速干道等 30 多项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完成全市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深入实施“洁绿亮美”工程,新增绿化面积 50 多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 1998 年的 4.2 平方米提高到 10.16 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 37.12%,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稳步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长江干堤全面实现建设达标,城乡防洪抗
7、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加大,33 座病险水库完成整险加固。解决了 8 万多人饮水困难。完成四期移民建镇工作,14919 户移民住进新居。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山南铁路、黄石新火车站等项目相继开工,106 国道、界浮路和大金、铁贺等省道改造顺利完成,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由 1998年的 35%提高到 XX 年的 49.7%。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对污染源达标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定指标以内,大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整顿关闭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小矿山、小企业,黄荆山 23 个开山塘口全部按期关闭
8、,对磁湖、青山湖进行初步综合整治。植树造林取得新的成绩。矿产资源和耕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五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5009 元增加到 7165 元,年均增长 7.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853 元增加到 2335 元,年均增长 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 119.25 亿元,年均增长 12.1%;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 20.03 平方米和 32.5 平方米,分别比 1998 年增加 7.83 平方米和 6.4 平方米。积极完善劳动就业服务
9、体系,五年共有 8.5 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XX 年城镇人员就业率增长 3.72%,近七年来因结构调整和体制转型带来的就业率下降的局面开始扭转。以“两个确保” 、 “三条保障线” 、 “五保合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建立,确保了 4.5 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 9.2 万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并帮助和引导下岗职工平稳出中心。建立了低收入者救助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达到 8.9%,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任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市被确定为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企
10、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专利申请量居全省前列,荣获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称号。基础教育不断加强,城区一批薄弱学校得到改造。全面重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湖北师范学院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黄石高专的校园建设和创建本科院校工作进展顺利。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创业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市急救中心大楼等一批医疗设施建成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开展传染病控制、血吸虫等地方病防治,严密部署防治非典工作,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加大“扫黄” 、 “打非”力度,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事业进一步繁
11、荣。成功举办市六运会,群众体育更加活跃,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省 11 届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获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 98%和 97%。重视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黄部队建设,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坚决扭转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稳定低生育水平。民族宗教、监察、人事、编制、统计、物价、侨务、对台、国家安全、保密、档案、史志、人防、气象、老龄、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
12、,全市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事项主动征求人大、政协以及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意见,及时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教育,政府机关部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全面改革审批制度,五年来,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 540 余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417 项,每年减少行政性收费 2300 万元。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发展电子政务,建立完善市行政服务、综合招投标、财会核算、经济环境投诉四大中心,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大力开展普法
13、教育,全面完成“三五”普法,推进“四五”普法。重视基层民主建设,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自治工作逐步完善。积极推进社区建设,我市被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事故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和源头治腐工作力度。认真做好信访民调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斗争,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保持了社会稳定。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是三个文明共同进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
14、展的五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全市人民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也是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黄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些企业没有从根本上走出困境,替代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
15、济发展不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保障体系还很脆弱,就业压力较大,部分城镇居民和农村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经济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还须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政府管理方式、工作效率、服务水平还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有的政府工作人员还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粗暴和腐败行为等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今后政府工作中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面对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
16、,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步伐。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近年来招商引资和持续的项目建设,为我市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加快转移、国家加大对老工业基地支持,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全市上下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强大合力正在形成,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势头已经显现。只要我们把握机遇,奋发图强,黄石就一定能发展得更快更好。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应坚持以下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十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以来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推进新型工
17、业化、促进结构调整为主线,切实抓好深化改革、项目建设、优化环境“三件大事”,全面实施工业强市、城乡协调、外向带动、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努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建议为:?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到 XX 年经济总量比 XX 年翻一番,地方生产总值达到 500 亿元,年均增长 12%,财政收入达到 33 亿元,年均增长 12%,基本实现新的“三步走”第一阶段目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中级阶段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对外开放
18、出现新局面。?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与大城市相适应的城市框架,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功能更加完善配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制治理结构,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文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得到落实,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7%和 5%,到 XX 年分别达到 10000 元和 3000 元。社会就业
19、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根据上述总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重点组织实施好总投资达 400 多亿元的 100 多个工业项目。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冶金、建材等行业进行嫁接改造,打造钢、铜、铝、水泥、板材、汽车零部件六大产业板块;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能源四大系列;发展壮大先导产业,培育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四大群体。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社
20、区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依托公路、铁路、水运交通枢纽,建设花湖、罗桥、棋盘洲三大物流园区,把黄石建成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优化企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大力推进资产重组,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加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到 XX 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争取达到 60 家,其中过 100 亿元的 1 家,过 50亿元的 3-5 家,使之成为我市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力军。按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要求,引导中小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我市企业竞争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支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
21、技术,推动生产工艺的变革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推进名牌战略,增强城市竞争力。要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工业经济保持 15%的增长速度,到 XX 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400 亿元。以培植名牌企业、培育知名企业家和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产品为重点,完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加强推介宣传,扩大影响,到 XX 年争创国际名牌、中国名牌 4-5 个和一批省、市名牌,名牌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70%左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突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扩大优质粮油和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22、,大力发展水产品、畜禽以及特种养殖。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构建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区域优势明显的产业板块。发展特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和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着力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突出抓好农产品的深加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集团。支持农民兴办家庭工厂和合作办厂发展非农产业。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坚持农村城镇化与
23、发展县域经济相结合,以中心城镇为重点,以产业开发为先导,以完善公用设施为基础,搞好村镇规划,推进城镇建设和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扶持发展10 个重点集镇和口子镇,逐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为基础,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以“政府转让资产、企业转换机制、职工转变身份“为核心,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市属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部分公益性领域和行业中整体退出。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相互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基
24、本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使民营经济比重达到 90%左右。建立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环境。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建立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以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全覆盖。深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
25、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大病医疗统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以及社会医疗救助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积极推进和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就业领域,完善就业机制,统筹城乡就业,不断提高城乡就业水平。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运作体系。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深化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以法治化、专业化和职业化为特征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精干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完善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在利用外资
26、上有更大作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措施,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快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服务业和农业领域利用外资的步伐。积极推动我市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大力推进开发区和重点园区建设,不断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在开拓出口市场上有更大作为。发挥比较优势,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巩固发展服装等传统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形成出口产品多样化。巩固日本、东南亚市场,开拓欧美、非洲市场,拓展出口空间,形成出口市场多元化。培育和发展外经贸企业集团,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外经贸业务,形成自营、代理、专业公司等出口主体的多极化格局。在对外经济合作上有更
27、大作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带动产品、技术与劳务出口。积极参与武汉城市圈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拓展发展空间,构建与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大城市框架。坚持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配套建设、市场运作,推进老城区改造,加快沿江、沿路、沿湖开发,合理调整布局,提升老城区功能。加快团城山地区配套建设,用 3 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基础和公用设施配套及产业布局。修编完善城市规划,加快推进黄荆山新区开发建设,力争通过5-8 年的努力,使我市城市人口规模达到 100 万人以上,基本
28、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发展空间开阔、山水特色鲜明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城市功能。实施黄石长江二桥、宁樟和阿深两条高速公路黄石段、大韦一级公路等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形成通达全国各地的干线公路骨架和县乡公路网络。建成山南铁路、黄石新客站,完成武九铁路扩能提速改造,提升黄石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改造市区现有码头,建设棋盘洲新港区,疏浚治理富河航道,形成干支流相连、公铁水联运、江海直达的水运格局。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渍能力。大力推进城市供电、供水、燃气、电信等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山水园林城市
29、个性魅力。围绕五年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的目标,加快沿江和环磁湖地区的开发建设,凸现黄石江南山水园林城市的个性特征。建设完善一批城市公园、绿地和融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努力构建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休闲观光娱乐功能。强化污染治理,在全部实现达标排放的基础上,逐年削减排污总量,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生产,基本完成中心城区重污染企业转产搬迁。以截污清淤为重点,进一步治理磁湖、青山湖,实现湖泊水质根本好转。提高经营城市水平,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多渠道增加投入。深化城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建设、管理、运营等市场化进程,建立城市发展新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
30、可持续发展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逐步增加对农村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普及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支持高校办强办大。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性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文化市场
31、秩序,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促进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市民的健康素质。多渠道增加社会事业投入,建成广电中心、博物馆、科技馆,规划建设市图书馆、市体育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的防治,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立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新机制。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开发利用水平。三、XX 年政
32、府主要工作的建议XX 年是实施“十五“计划关键的一年,是实施新型工业化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年、开局年,必须以新的举措、新的作风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方生产总值增长 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 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10%;外贸出口增长 10%;财政收入增长 1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3.3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以内。为此,在新的一年里,应切实
33、做好以下工作。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以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为重点,全面启动新型工业化规划的实施。支持冶钢、华新、有色、锻压、东贝、镀铝薄板等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扩能上档、升级换代,变传统产业为优势产业。集中力量抓好冶钢 90 万吨焦化、有色 15 万吨铜材加工、华新 6 号窑二期、纺机新型染整设备、东贝 300万台无氟压缩机和 30 万台太阳能热水器、东方管业 30 万吨球墨铸管、鸿源公司 2500 万码服装面料、三九制药现代中药产业化、阳新鸿骏铝业二期、大冶劲牌保健食品、哈特贝尔精密轴承项目等 50 个新型工业化规划的首批重大技改项目,全年确保完成技改投资 36 亿元,力争达到
34、40 亿元。大力发展替代产业,积极支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纺织服装、玩具、鞋帽、轻工、食品饮料、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认真做好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的各项工作,重点抓好华新、锻压等 30 家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大名牌战略实施力度,启动第三次黄石名牌评选认定工作,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省、市名牌,扶持冶钢、东贝、华新、美尔雅、美岛、有色、劲牌等企业,做强做大名牌产品,带动我市企业发展和产品升级,提高新产品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切实做好
35、电力、煤炭、铁路运输和重要原材料的衔接协调工作,确保企业生产正常运行。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加强扭亏增盈工作,力争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 10%,亏损面控制在 25%以内。进一步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消防隐患和交通运输秩序的整治,确保安全生产。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活力。坚持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安置、有利于加快黄石发展的原则,实行一企一策,规范运作,力争使尚未改制的 16 家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年底前完成改制重组任务。做好破产企业清算终结工作,妥善安置职工。抓好已改制企业的深化改革,实现转机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大力培植市场经济主体,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按照“非禁即入“的
36、要求,放开限制,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先放开、后引导,先搞活、后规范,先发展、后提高“。对凡不涉及国家违禁行业和公共食品安全的新办民营企业,试行培育期制度,允许先营业后登记,先经营后收费。千方百计激活各类生产要素,鼓励下岗职工和农民加入经商创业的行列,形成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创业兴业的发展局面。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担保体系,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融资保障。放手发展各种民间资本相互参股以及资金、技术等多种合作形式,最大限度地将民间社会资金转化为民营经济的创业资本。以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推进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农民粮油生产的积极性。今年,全市粮食
37、播种面积稳定在180 万亩,粮食总产达到 6 亿公斤。加强土地管理和基本农田保护。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畜牧、蔬菜、水产三大集团壮大规模和支持劲牌、珍珠果、阳新远东苎麻纺织、大冶灵溪豆豉等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着力抓好 10 个连片种植、高产养殖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完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体系,突出抓好畜禽疫情防治工作。围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流通,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每个乡镇重点扶持 1 至 2 家机制活、带动力强的农村合作服务组织,初步形成与市场农业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
38、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好县乡公路、县城电网改造、内河堤防及病险水库整险加固、第二期国家农村人口饮水解困、农村固定机泵站的维修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及节水灌溉和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积极申报富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稳步提高农业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认真落实对农业和农民的信贷支持,建立多渠道的农业投入体系,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统一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国有农场改革步伐。抓好适当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等有关工作,落实好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及农村水
39、价、电价、义务教育“一费制“等政策,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加强涉农收费监管,确保全市农民人平负担比上年再减少 8 至 10元。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投入,采取整村推进、搬迁扶贫、科技扶贫和项目扶贫等措施,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重点做好 10 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10 个村农业结构调整和完成 10 个村的整体搬迁,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以扩大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围绕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延伸加工、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建设和发展第三产业,筛选 100 个重点项目构建项目库,并按照
40、国际惯例包装,对外招商引资。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继续推行招商引资全程代办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参加国家和省里组织的招商会展活动,精心组织在境外和东南沿海等地的招商活动。加强与国际国内 500 强企业的联系,组织各种小分队到国内外的知名企业总部或办事处招商,努力在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上取得新突破。扩大外贸出口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调动企业增加出口的积极性。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加大对日本等来料加工贸易市场的开拓力度,争取加工贸易有新的突破。大力开拓欧美、东南亚及非洲的出口市场。在努力扩大服装等传统重点产品出口的同时,抓好新出口增长点的
41、培育,扩大电解铝、板材、压缩机、机械等产品的出口。积极培植资源,组织农产品出口。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改进和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发挥开发区和园区招商引资聚集效应。进一步发挥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对外开放中的窗口作用,以产业开发、设施配套为重点,完善封闭式管理、零费率、无干扰服务等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开发区的环境形象。大力发展新材料、光机电和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支持各县区集中力量建设好一个工业园区,做强做大一个主导产业,在发展县域经济中起龙头带动作用。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为重点,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突出抓好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山南铁路、李家坊隧道及连接路、城市区间
42、快速路的建设,开工建设湖滨路隧道二期、沿湖路四期、火车新客站、大韦一级公路、河西路、铁山龙衢湾大道等重点项目。以“扮靓磁湖“为重点,改造杭州路,建设环磁湖游览道路及景点,综合治理磁湖东北片,开工建设磁湖北岸生态小区,建设团城山生态公园。积极争取国家开行二期贷款,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严格实施国务院批复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深化分区规划,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与城市总体规划配套衔接。编制黄荆山新区规划。加快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环卫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完善相对集中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城管执法,大力整治各种影响市
43、容环境的违法违章和不文明行为。努力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抓好小街小巷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小区创新,创建优秀住宅小区,改善居住环境。切实抓好环保工作。推进磁湖、青山湖治理工程,加强水体水质保护,实现由经济养殖功能向生态养殖功能的转变。完成凉亭山城市排污口的迁建工程,净化凉亭山水厂的取水源。加强建设项目的控制和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认真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问题,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污染源,使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上年再削减 2%。强化环保执法和现场监理,确保全市重点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率达到 95%以上,运行达标率达到 90%以上。加强殡葬管理,强化土地、矿产、林业资源的开发
44、和保护,启动黄荆山开山塘口复垦绿化工作,搞好地质灾害防治。以服务经济建设为重点,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和商贸工作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加强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加强收入征管,合理安排支出。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工资支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财政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实行财政投资项目“代理制“。完善部门预算,实现部门预算编制的规范化。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预算外资金管理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好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促进银企合作,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项目、产品的金融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投入。加快建立个人
45、信用和消费信贷制度,扩大个人消费信贷的种类和规模。做好企业上市工作,积极推荐有条件的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支持已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使黄石成为 A级信用城市,大冶、阳新成为信用县。着力培植消费热点,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强区域市场建设,重点抓好花湖农产品、装饰材料、汽车、钢材等批发交易市场,使花湖地区成为鄂东最大的物流枢纽。结合老城区改造,形成有特色的商业街区,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提升服务业档次。加快住宅建设步伐,放开搞活住房二级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加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扩大旅游消费。抓好汽车、通信等消费热点的培植。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
46、发展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各类教育的全面进步。巩固和完善以县级政府管理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小学升初中就近免试入学制度,落实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制度。增加对教育,特别是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大对贫困学生扶持力度,加强农村高中和西塞中学、十八中、下陆三中等薄弱学校建设。积极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加快黄石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的建设。积极支持黄石高专创建本科学院和湖北师范学院创建综合性师范大学。引导发展民办教育,有计划推动公办学校进行改制试点,积极稳妥地做好国有企业所办中小学校分离工作。健全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和监测机制。加强教育收费管理,推进教育行风建
47、设,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认真编制新一轮高新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好冶钢高精度合金钢连轧、锻压数控液压精冲机床等 30 项重大科技计划和科技专项。加快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名牌产品。发展科技中介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成医药行业 GmP 一、二期改造工程。加大科技投入,确保科技三项费用按法定比例逐年增长。进一步改革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农技推广四级网络,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兴农示范项目。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和“数字黄石“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
48、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开工建设新博物馆、科技馆等科技文化设施,完成广电中心建设。抓紧“八艺节“的各项筹备和主要设施的建设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文化、社区文化活动,扶持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加大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力度,抓好非典、血吸虫、艾滋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新建市疾控中心综合楼、中心医院住院大楼,改建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等一批卫生设施。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造一批乡镇卫生院,改善乡村卫生医疗条件。加强药品市场监管,规范医疗市场,保证群
49、众的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提高计划生育水平。依法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关心支持驻黄部队建设,抓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随军家属接收安置和优抚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事、档案、史志、保密、气象、人防等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深入推进“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及境外敌对势力渗透活动,深化同邪教组织的斗争,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做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努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突发性事件和群体事件发生。以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拓宽就业再就业领域,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帮助 2460 户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至少有 1 人再就业,安排“4050“人员 2500 人就业,帮助未就业的下岗军转干部基本实现再就业。认真落实好小额贷款、主辅分离、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资金投入等“五项政策“,将下岗失业的企业军转干部和乡镇事业系统分流人员纳入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范围。按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 1.2%足额安排再就业资金。认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