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政管理长效机制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市“三大战略”的深入推进,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我市城市道路桥隧设施拥有量不断增涨,道路通行能力不断提升。然而,由于市政设施建管工作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建轻管思维,受日常维护资金投入不足制约,市政设施管养工作只能偏重于突击迎检,无法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导致市政设施维修的速度赶不上损坏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城市整体形象。 按照市区二级管理的原则,目前由我局负责市管 37 条道路,25 大中型桥梁,4 座隧道的管理与维护工作。道路总长 96 公里,道路面积 270 万平方米,其中车行道
2、180 万平方米,人行道 90 万平方米。这些市管道路、桥梁、隧道大部分位于中心城区,其设施是否完好,功能是否完善不仅与市民生活、出行息息相关,还直观地展现了我市城市管理水平和面貌。为进一步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着力保障市政设施完好,全面提升市政设施管养水平, XX年以来,我局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深入挖掘和分析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管建并举,超前管理,日常控制”的工作思路,改变过去集中式、被动式的突击维护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市政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建立长效管理责任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道路巡视三级网络加强重点市管设施维护
3、管理的实施方案,致力推行市政设施预防式、主动式、无缝隙式和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面貌迎接“双节”,为打造“五大名城”夯实基础。 我局的主要工作做法是: 一、强化制度保障,着力建立精细化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实施市政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必须以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为保障,用制度指导工作,用制度提高效能,确保市政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有序运行。为此,我局组织专班,大胆创新,认真调研,积极研究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制度。一是明确责任,细化指标,建立分片负责制和协查责任制。要求市政管理科对市管 37 条道路、25 座城市桥梁、4 座隧道划片划区,按网格
4、化管理要求,分路段定人、定岗、定任务;局领导和机关其他科室人人明确设施协查任务,由局长负总责,各分管领导分工协作,每月安排 2 天时间带领协查人员对责任范围内的设施进行步行巡查,并将巡查情况记入巡查日志,报市政管理科汇总处理,真正实现市管道路桥隧设施管理全覆盖、无死角。二是建立完善“日巡视、周检查、月维修、年考核”的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监督考评机制。“日巡视”是要求市政管理科各路段管理责任人按照重点路段每天至少巡视一次,一般路段 3 天内巡视一次的原则对责任范围内的设施进行认真巡查,并如实记录巡查日志;“周检查”是指每周五上午召开周例会,对各管理路段责任人巡视日志内容进行检查,并协调处理市政设施
5、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月维修”是指各管理路段责任人与协查人员每月底将当月巡查日志送交市政管理科汇总,市政管理科根据缺损设施统计结果,提出修复意见,由工程技术科每月下达一次维修计划,确保破损设施得到及时维修;“年考核”是将市政设施的日常巡查与管理工作与年终考核兑现挂钩,切实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充分激励大家参与市政设施日常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市政管理快速反映机制。按照现场管理、日常巡视、及时处置的要求,切实加强市政设施巡查,及时快捷处置突发事件,有效制止违章占挖道行为,高标准监管市政设施维护及挖掘修复质量。 二、提高管养水平,着力建立规范化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标准。“无规距不成方圆”。
6、为提高市政设施管理养护水平和质量,我局进一步建立规范了市政设施维护管理标准。一是按照“突出质量,坚持标准”的原则,认真执行XX市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交接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接管行为,确保新接收设施质量;对具备停车条件的人行道,适度提高建设标准。二是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原则,科学编制年度市政设施维护资金计划,在保证正常养护的前提下,继续加强对迎宾景观线路的整治维护、加强对重点路段渍水点的改造,加大道路设施配套完善力度,确保日常维护经费发挥最大效益。三是按照“严格管理,建管并重”的原则,严格道路挖掘审批管理程序,逐步推行年度挖掘计划管理和公示制度,统一协调各产权单位道路挖掘
7、行为;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道路管线首先下地原则,大力推行顶管施工等新技术,原则上新建砼路面三年内不准开挖,新建刷黑路面五年内不准开挖,杜绝“马路拉链”;制定城市道路文明施工协议规范文本,建立文明施工标准围档,完善保证金制度,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四是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明确重点维修和一般性维修标准,将 XX 大道、迎宾大道、XX 东路等 10 条 “双迎”迎宾线路和城市景观路列为重点路段,对其设施进行全面维修,确保设施完好无缺损,人行道无松动、下沉,排水畅通无渍水,车行道无松散、大裂缝、坑凹;将华新路等 17 条城市主次干道列为一般维修路段,主要是针对设施存在的问题进
8、行修残补缺的一般性维修,允许车行道及人行道局部存在小坑凼;为避免重复维修,浪费资金,将花湖大道等 10条今年计划整体改造道路列为暂不安排大中修路段。 三、明确责任主体,着力建立清晰化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体制。近年来,随着我市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城市区域格局得到进一步拓展,部分设施使用功能及道路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过去城区内承担着国道、省道、县道功能的交通公路转变为城市道路。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与管理的需要,我局根据以往我市市政道路管理中存在的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多头管理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结合我市城市路网现状,进一步建立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责权清晰、明确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体制
9、。特别是针对迎宾大道、磁湖大道、河西路、大泉路、沿湖路和 106 国道等因市区范围拓展、城市路网延伸,原承担国道、省道或县道功能,经改造提升后,已纳入城市道路主干网的道路权属管理问题,经与相关部门反复协商,报请市政府同意后,按照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对道路的维护管理责任主体,作出相应调整和明确,有效避免了这些道路路权交叉重叠而导致的管理盲区,努力实现城市道路设施维护管理的全覆盖。四、创新管理模式,着力建立市场化的重点道路巡视三级管理网络。为进一步提升市政应急处置能力,有力保障重点道路设施完好,我局创新管理模式,引入社会专业市政力量,切实加强重点市管道路设施巡视管理,
10、加大市政设施缺损及时修复力度。即:以直接委托的方式邀请历年来参与市管市政设施维护中标的市市政公司、天瑞市政公司等 6 家专业市政施工单位,按照“每条道路明确一家专业单位进行重点巡视维护”的原则,对迎宾大道等 8 条重点道路设施缺损、渍水等问题及时维护处理。一是要求各维护单位对维护责任路段落实专人巡视,配合市政管理科参与市重大活动巡视检查、处理违章,建立起“市政管理科日常巡视局机关科室协查巡视市政维护单位维护巡视”三级巡视管理网络。二是要求各维修责任单位遵循“安全、高效、快捷”的原则及时发现设施缺损、及时采取安全处置措施、及时恢复缺损设施,若发现道路井箱盖缺损,必须两小时内到达现场采取安全措施,
11、并在 24 小时内修复。通过建立市场化的重点道路巡视三级管理网络,局市政管理科、工程技术科、市政 110 服务热线、市政专业维护单位紧密联动,形成合力,形成“四位一体”的维护管理格局,确保重点道路设施完好,确保有限的维护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五、整合各方资源,着力建立社会化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监管体系。市政设施维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须得到相关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为此,我局切实加强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协调沟通,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发挥各方监管作用,共同管理好、维护好市政设施。一是进一步协调、联动公安、交警、城管、交通等强力执法部门在大城管的框架内对超载超限车辆、碾压人行道等违章行为,重拳整治、及时处罚
12、、长效管理,有效避免人为损坏市政设施现象发生。二是将市政设施完好率纳入各单位“门前三包”管理内容和绿化、综治考核范畴,同时,对中心城区重点路段分段建立“路长责任制”实行“四位一体”的包保责任,即由城区政府、市级单位、大型经营户为责任路长分别包保 1-3条路,包巡查发现路段设施存在的问题,包督办协调解决矛盾,包跟踪监督维修质量,由市政公用局会同“四城同创”办评比考核,调动全社会力量,进一步提升设施完好水平。 人们常说城市道路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可见道路的建设是一个短暂的行为,而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却是一项常抓不懈的日常工作。目前,我局虽然在建立市政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方面做出了一些积极的、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并已初见成效,但受城市基础设施原有底子薄、建设标准不高、维护投入相对偏低以及数字化市政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等种种因素制约和影响,我市的市政管理长效机制与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兄弟城市先进管理模式,总结吸取经验,巩固现有成绩,继续探索市政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新机制、新措施,切实加大市政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市政管理事业创新式、科学式、跨越式发展,为推进 XX 市转型跨越,建设生态宜居名城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