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说【学习目标】1.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理解文章通过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法指导】通过朗读课文内容,借助课下注释梳理文章内容,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学习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深入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相马( ) 骈死( ) 槽枥( ) 食马者( ) 食不饱( ) 美不外见( ) 粟( ) 其真无马邪(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虽有千里之能
2、( )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不知马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以及“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4.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什么?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 5.读完课文你有疑问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教师评价家长签字日期2015年3月 日二、课堂助学1.导入2. 读一读(1)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2)结合课前预习,掌握重点字词并疏通大意。3. 讲一讲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以及“说”这种文体。三、练一练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执策而临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 ( )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无马邪? ( )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其真不
3、知马也 ( ) 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 (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安求其能千里也( ) 执策而临之()不以千里称也 ( ) 策之不以其道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 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安求其能千里 安: (5)执策而临之 执: 3.翻译下列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尝试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课堂助学:1.导入2.想一想(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旨句又是什么?(请用课文原句回答)(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
4、些?(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3)文章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讲一讲(1)本文用“伯乐” “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2)本文是就马说马,还是别有深意?请你谈谈对文章寓意的理解。4.质疑解难5.小结二、 课堂巩固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2.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3.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_,_”的命运。4.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5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 6.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三、拓展延伸 阅读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6、,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食马者 (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才美不外见 (4)常奇之 (5)比行百余里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评价家长签字日期 教(学)后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