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八课: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重点难点】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 正确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的内涵,。【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缥碧( ) 急湍( ) 轩邈( ) 遁 世( ) 经纶( ) 鸢飞戾天( )( ) 窥谷忘反( )2.抄写与朱元思书一遍,并朗读两遍。 次数22家长签字教师评价【课堂助学】一、情景导入二、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停顿。2个别朗读。3放声朗读课文。三、疏通文
2、意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准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大意四、深入探究1.探究文章意境之美。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2.探究文章志趣之美。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仔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兴趣,比较其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态度,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态度有何不同?【课外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译文】山水中包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经常谈论。高高的山峰直插云天,清清的流泉明净见底。两岸石壁上,五色缤纷交相辉映。那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晓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和百鸟的啼叫声交织成一片;夕阳即将坠落之际,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腾跃。这实在是人世间的仙境,自从谢灵运以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妙山水的人了。【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
4、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 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译文】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最美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今年春雪很盛,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吾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东西,应该要赶紧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
5、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草如烟、红花似雾,弥漫有二十多里呢!歌吹的声音恍若微风阵阵吹来,仕女的粉汗有似纷纷的细雨飘落,穿罗衫、著纨裤,游客之多,还多过堤畔的小草。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的精巧,雾气笼罩山岚的奇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哪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课后练习】一、文言知识积累:1通假字 窥谷忘反( ) 千转不穷( )2特殊用法风烟俱净( ) 任意东西( )皆生寒树( ) 互相轩邈( )3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 ) 百叫不绝( )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经纶世务( ) 满腹经纶( )二、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教师评价家长签字后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