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八岁出门远行同步测试一、基础知识评价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沮丧(j)翘起(qio)扁担(dan)引吭高歌(hng)B卸下(xi)背包(bi)暖和(huo)怙恶不悛(h)C浑身(hn)撬去(qio)刹车(sh)物阜民丰(f)D绰号(chu)抛锚(mo)蹲着(dn)以儆效尤(j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兴致勃勃无关紧要漫不经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B兴高采烈遍体鳞伤脍炙人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C委曲求全目瞪口呆人才倍出万事具备只欠东风D奋不顾身心安理得潜移默化五十步笑一百步3、选出下列各句不是比喻句的一项()A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
2、来这里定居的胡须。B那车头的盖子斜斜翘起,像是翻起的嘴唇。C那个时候汽车突然不叫唤了,像死猪那样突然不动了。D这话简直像是我兄弟说的,这话可真亲切。我觉得自己与他更亲近了。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这时太阳要落山了,晚霞像蒸气似的在。汽车朝我来时的方向驰着,我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中国登上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安全返回后,经过几天的,已完全恢复健康。A、升起舒服修养B、升腾舒心修养C、升腾舒服休养C、升起舒心休养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B我赶紧走上去说:“老乡,我想搭车。”不
3、料他用黑乎乎的手推了我一把,粗暴地说,“滚开。”C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D大儿子贾赦袭了贾代善的爵位(按封爵逐代降级的规定,袭一等将军之职),分出去另过。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B潜泉印泥产品行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它是轻工业部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轻工业部出口创汇企业。C雅典奥运会上,七名大力士因服用兴奋剂被责令回国不得参加比赛。D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毁。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部短篇
4、小说里,作者开头便不厌其烦地凸显“我”的所见、所思、所感。B在推翻萨达姆的政权之后,布什政府为进一步控制海湾,又指控伊拉克的比邻伊朗秘密兴建核设施,其意在敲山震虎。C李明同学一向学习刻苦认真,每天的作业他总是苦心孤诣地深入钻研,保质保量的完成,因此,他的学习成绩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D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这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心安理得。我不知道汽车要到什么地方去,他也不知道。8、下列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余华,浙江海盐人,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于1987年,是他的处女作。B十八岁出门远行讲述了一个刚满十八年的青年,也就是小说中的“我”,离开家远行的故事。C这个短篇与作者后来越来越精彩的许多小
5、说一样,非常简单纯粹,没有一点华丽的词藻,在叙述上平铺直叙,不带有任何强烈的感情色彩,但就是这种极其简单的方式,这种趋近虚无的状态,使得他的文字有了无限的可能。D这篇小说以“我”出门远行途中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使小说的主题有了很上很深的底蕴。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天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着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驾驶室
6、里躺了下来。我闻到了一股漏出来的汽油味,像是我身上流出的血液的气味。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觉得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到家,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趴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让我出门?”“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
7、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就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9、在经历了这场浩劫之后,文中写出了“我”和汽车的哪些相同感受?作者把二者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10、文中划线两句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11、出门远行前“我”的心情和感受怎样?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要补写出门远行前的这段经历?。12、理解句子的含义。(1)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2)于是就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二、拓展阅读评价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215题用心脏生活范晓波我一直反对用成熟或者幼稚之类的词汇来衡量一个人的进步程度,因为这是一种基于大众准
8、则的理性判断,并不能涵盖一种更接近诗意的生存。我20岁左右的时候,经常因为过于率真浪漫而在为人处世上发生事故。所以便用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来抵档别人对自己许多可笑举止的嘲笑。因为那么伟大的柯罗,对社会常识依旧知之甚少,以致父母从不放心他一个人单独出门,他五十多岁了,外出还必须向母亲请假。柯罗的幼稚也许是因为他沉醉于对美的探索而忽略了对生活技能的演练,可以相信的是,他在画布上从不会迷路,并因此比那些成熟的人领略到了更多的人生辉煌。还有另一种的不成熟,是因为无法学会和适应流行的价值准则。他们是时代的水土不服者,或者说,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那些公共绿地上的栅栏,孤独的身影骄傲地掠过人群的尖叫和愤怒。曾
9、读过一个故事:一个欧洲商人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发现一个老者手编的草帽很漂亮,每只售价20比索。商人想买一些到欧洲去卖,便问老者:如果一次买一万顶,每顶可以便宜多少?老者却答:每顶还要多加10比索,因为编一万顶相同的帽子会让我乏味而死。我真是爱极了这个老人,他用近乎天籁的声音,对自以为是的商业法则说了一声不。能列出的前辈还有许多。他们飞行在芸芸众生的头顶,相似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成为我的精神教父,鼓励我在森林之外长成独特的一棵树不计后果地爱,绝不含糊地恨。到了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有一种人,他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不是得与失,甚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对与错,人生指南里只有美与丑、泪水或者麻木之类的路标,
10、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但胸腔里永远装满了感动与幸福。他们和人群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们习惯于用大脑指导人生,而他们,更喜欢用心脏生活。13、文章第三、四段中的“成熟”和“不成熟”与我们通常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内涵,它们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答:(1)成熟:(2)不成熟:14、老者售帽的故事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根据文意,对此进行概括说明。答:15、常人习惯于“用大脑指导人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答: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这篇散文一反基于大众准则的理性判断,表达了作者“洒向生活都是爱”的人生态度。B.从20岁经常“在为人处世上发生事故”,到3
11、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这表明“我的率真与浪漫依然未改”。C.同对待柯罗只知道绘画的“幼稚”一样,作者对“还有一种人”的“不成熟”也是持赞赏态度的。D.文中的“前辈”教诲我们:不计得失,不管对错,只要努力追求并获得成功,就会得到人生的感动和幸福。E.作者以哲人的思索、哲理性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一种生活的道理,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三、写作运用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本书叫虚掩的门,你只需翻一下,上下五千年、大千世界就在你面前敞开了。生活中有许多神秘的或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理解,难以登堂入室,但只要你有勇气、善思考、敢行动,美好神秘的世界之门就会向你敞开,原来它只是虚掩的。请
12、就“虚掩的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提示:“虚掩的门”并非字面意义的“实指”,而是字面意义背后的“虚指”。“虚指”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材料中已有揭示,如“生活中有许多神秘的或美好的东西”及“美好神秘的世界之门”,这便是命题的意义指向。只要你用哲学的见解或文学的眼光,诠释或描写出某个具体的美好而神秘的世界或境界,如数学趣味、写作快感、昆虫世界、秀丽山水等看似神秘、美好、难以登堂入室,却往往在有勇气、善思考、敢行动者面前敞开大门,敞开胸襟,让你登堂,还让你入室;相反,它常常在怯弱者、愚钝者、空谈者面前紧闭着,并遮掩着它美好而神秘的面纱。参考答案1.B(背:b
13、i)2.C(“倍”应为“辈”)3.D(虽然有比喻词“象”但不是比喻句)4.C(“升腾”更符合蒸气的特点,所以应选“升腾”;修养: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而休养是休息调养的意思,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C)5.D(A项表示大概的数连用不用加顿号。B“说”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C项所引的内容作“把”的宾语,引号内的句号应去掉。)6.A(B句“它”指代不明,应在后一个“轻工业部”前加“该厂是”,同时把顿号改为逗号;C句有歧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回国不得参赛,但现在可以参赛”;D句指代不明,飞机还是飞鸟“坠毁”不清。)7.C(A.不厌其烦:不嫌麻烦。用在句中是贴切的。B.敲山震虎:指制造攻击的声势
14、,使隐蔽的对方惊恐害怕。C.苦心孤指:指刻苦用心地钻研探求,到达独创的程度。用在此句不符合语境。D.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8.D(小说的线索应该是:旅店、寻找旅店。)9.经历了这场浩劫后“我”和汽车都遍体鳞伤,浑身冰凉,无限悲伤,但心窝还是暖和的。作者把他们结合起来写是因为两者有相似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作者借汽车这一有形的实体,用它的遭遇来表现“我”在这场经历后内心的感受。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让人真实可感。10.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感受,两句景物的描写分别写出了出门远行后和远行前的不同心情。通过对照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有了较深的底蕴。11.出门远行前的心情是
15、高兴欢快的。补写出门远行前的这段经历是为了和远行后的悲伤形成对照,通过情感的巨大反差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感受,深化小说的主题。12.(1)作者把汽车当作人来写,通过“我”和汽车的对视,写出了远行遭遇挫折后、理想破灭之时的无奈。(2)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我”初次出门远行的兴奋、高兴之情。(意对即可)13.(1)指谙熟人情世故,通晓社会常识,掌握生活技能。(2)指不遵守社会规则,放荡不羁,傲慢自负。14.追求美好的心灵感受比追求物质利益更重要。15.以得失、对错为准则来取舍生活。16.B、E(A作者的人生态度有“不计后果地爱”和“绝不含糊地恨”两个方面;C两者的原因、结果都不同,作者对后者并不持赞赏态度;D应是“世俗意义上的对与错”,而且原文中说“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 第5页 高考我做主高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