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俄罗斯改革的中国意义.doc

上传人:马心欣 文档编号:21465469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改革的中国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俄罗斯改革的中国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俄罗斯改革的中国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俄罗斯改革的中国意义一、俄罗斯改革的风雨历程苏联剧变后,俄罗斯走上了一条彻底否定过去的激进改革之路,这一道路充满艰辛和挑战。1.浪漫主义时期(19921993)。苏联剧变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权力和责任,走上了独立之路,正式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在政治上,俄全盘否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搬用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在经济上,俄抛弃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全面、快速地实行私有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幻想彻底消除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建立民主、稳定、高效的政治制度,实现充分的政治自由和快速的经济增长。俄当局宣称,到1992年秋,将取得经济稳定、市场供应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

2、实际效果。但结果恰恰相反,政治斗争混乱无序,街头冲突延绵不断,流血事件时有发生,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经济大幅下滑,人民生活急剧下降,宣告了当局美妙诺言的破产。2.现实主义时期(19941998)。在严峻的形势下,从1994年开始,俄不得不对改革内容和改革方式作了适当调整。在政治上,建立超级总统制,加强中央权力,削弱议会和地方权力,严格规范政党、社团、个人等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行为,使俄政治沿着威权政治的方向发展。在经济上,放弃“休克疗法”,采用非货币主义方法,即刺激生产、加强结构改革和投资的方针,以制止生产下降。因此在这一时期,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行合理与适度强硬的财政政策,稳定财政状况

3、,逐步减缓通货膨胀的速度,以渐进方式推行经济改革,注重社会保障;减轻改革给居民带来的负担和痛苦,调整私有化政策,使之真正成为提高经济效益、加速结构转变的“催化剂”,确立独立自主的对外经济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国投资,这一积极的调整使俄经济步入萧条性稳定阶段。但是由于俄罗斯受到来自西方和激进派的强大压力,使得调整比较缓慢,加上俄经济结构畸形、投资资金不足、金融基础脆弱等因素的存在,以及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俄爆发金融危机,经济再度受到沉重打击,延缓了经济恢复的步伐,并再度波及到政治,导致总理频频更换,政局动荡。3.稳定发展时期(1999)。自1999年普京担任总理并于2000年当选总统以来,

4、他在基本遵守现有的民主秩序的前提下继续实行“软专制”,以铁的手腕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加强宏观调控,扶持民族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导俄罗斯走一条既不盲目信奉自由主义、也不重新推行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俄政治基本步入文明、法治的轨道,政局进入改革以来最为稳定的时期。同时经济也在改革以来首次连续增长,1999年俄GDP 增长3.2,2000年增长8.3,2001年增长5.0,2002年增长4.2。当然目前俄的经济增长尚缺乏牢固和稳定的基础。总览俄罗斯的改革,它具有以下特点。1、强制性。俄罗斯的改革是在叶利钦等少数民主派人士夺取最高领导权后,强行引入西方模式,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的。2、根本

5、性。俄罗斯的改革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意识形态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变化,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不是局部性的,而带有全局性,不是量变,而是质变。3、激进性。与有些国家的渐进的、缓慢的变化相比较,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其体制是急骤的、快速的转变。在这场转变中,俄对过去进行了全盘否定,而对西方模式照抄照搬,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激进色彩。不可否认,俄罗斯的改革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复杂的影响。10多年来,伴随着俄罗斯改革的风雨历程,俄罗斯改革的动荡、挫折和成效引起了中国举国上下的高度关注。苏联剧变,举世震惊,对中国社会主义构成严峻的挑战,国内外一些人希望中

6、国仿效苏联。对此中国采取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决不当头、善于守拙、韬光养晦的方针,在深入分析苏联剧变原因的基础上,努力吸取其教训,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俄罗斯选择激进改革后,国内一些人认为改革的激进战略优于渐进战略,主张中国走激进改革之路,另一些人则认为改革的渐进战略优于激进战略,彻底否定激进战略。特别是当俄罗斯的经济大幅下滑、改革遭受重大挫折之际,国内一些人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认为俄罗斯人民将难以度过严寒的冬天,俄罗斯经济即将崩溃,并对中国改革的成就沾沾自喜,不但认为“中国14年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却造成了深

7、刻的、全面的危机。”1俄罗斯的改革已经失败,而且认为渐进战略优于激进战略。迄今为此,国内相当一部分学者依然认为俄罗斯的改革是失败的,在政治上是“民主的艰辛与神话的破灭”,“俄罗斯政治转轨并不成功,政治休克疗法,没有导致政治发展,反而造成严重的政治衰退。”2在经济上没有能够建立“西方文明式的资本主义”,相反却导致了“官僚式和寡头式的资本主义”,“这是十年改革中俄罗斯国家衰微、法制混乱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俄罗斯改革特别是经济改革战略方向选择上的错误。”3而当目前俄罗斯的经济连续四年快速增长后,国内一些人又认为还是激进战略好,俄罗斯的改革已露出成功的曙光,中国今后的改革将困难重重。对此,我们有必要在

8、正确应对苏联剧变的基础上,对俄罗斯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作出正确的回应。二、民主化、市场化的经验性启示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已经在政治上打破了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框架,在经济上摧毁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多元的所有制结构及其实现形式。这一改革不但适应了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而且为俄罗斯的现实所证明。1991年以来,俄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下滑,远低于苏联时期,但他们并没有因为经济上的困苦而在政治上选择走回头路,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民众再也不愿意在集权体制下生活。近年来,俄罗斯经济连续快速增长,这虽然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9、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俄新体制的建立,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开始正常运转。这也表明俄罗斯的改革在付出了巨大代价,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痛苦、失望和期待后终于显现出成效。民主化、市场化的过程是渐进的、长期的。俄罗斯当局曾一度希冀马上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民主政权和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事实却是一个不成熟并存在一系列缺陷的民主政权和市场经济体制,这使他们的美妙预言化为泡影。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的制度和体制可以通过一纸命令迅速确立,但民主思想的吸纳、市场观念的深入人心、民主政治技能掌握、市场经济体制规则的制定、完善以及娴熟运用远非朝夕之间可以完成,它需要一个较长的、甚至是反复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长期

10、的、曲折的民主化、市场化过程也无一例外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建立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制度、体制的同时,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俄罗斯在转轨初期,虽然建立了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的制度和体制,但它们不但没有如人们所期望的高效运转,反而运行效率低下,甚至发生空转,其应有的功能难以发挥。由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到,民主化、市场化不仅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制度及体制的建立,它们还包括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的确立。确立民主政治运行机制,就是要建立主要依靠政治行为主体追求政治利益的内在动力机制,集权与分权有机结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集中与分散适度结合的政治决策机制,维护公平与稳定的政治调控与管理机制,有利于广大

11、民众参政议政的政治参与机制,在国家社团个人之间纵横交错的政治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是存在竞争性的市场机制,确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建立确保宏观经济稳定的宏观调控机制,强大的动力机制,刺激生产发展的价格机制,公平的竞争机制,防范和减少损失的风险机制,维护稳定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在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后,其有效运行需要营造相应的文化环境。在民主制度和体制建立之初,俄罗斯整个社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由于缺乏妥协、合作的政治文化,各政党和政治派别互不相容,互相争斗,政治斗争异常残酷,直至爆发暴力流血冲突,政局动荡不安,对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后来俄各政党和

12、政治派别作出了共同努力,相互妥协,共谋国事,俄政局才渐趋平稳。同样,由于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文化,当前俄罗斯的经济领域充斥着欺诈、假冒伪劣、三角债、偷漏税等现象,经济运行的成本过高。由此可见,一种相对成功的制度、体制背后总有相应的文化,一国在搬用别国成功的制度时,不可能立即把相应的文化环境也搬过来,因而刚刚建立的新的制度和体制一般都缺乏合适的文化环境,或者与新的文化环境不相适应,难以发挥预期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一国在初步完成民主化、市场化的制度建构后,必须重视相应的文化环境的培育,充分考虑本国的文化是否与该制度、体制相适应,适当改造本国的传统文化,使之与新的制度、体制相适应。民主化必须以努力创造

13、一种民主政治文化为开端,它包括:人民的意愿构成政府权威的基础,任何人都有参与政府的权利,定期举行选举,政治权力通过普选而非威吓或强力来交接,合法反对派可以存在,并有权表达意见,它所体现的是宽容、信任、合作、妥协、节制、调和、适度、平衡、认同等精神,它“蕴含着异议与分歧,但它又是以同意和内聚力为基础的。”4市场经济的文化主要包括:平等、诚信、契约、自由、独立、自主等。这种文化需要通过教育加以培养,当然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与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文化的形成也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将可能导致改革的失败,改革者必须精心谋划,将两者引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如果说文化是制度、体制和运行机

14、制的观念基础,而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的行为塑造则是民主化、市场化的落脚点和归宿。归根到底,民主化和市场化还需要人来加以完成,只有当广大民众接受了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的文化,通晓并自觉遵守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才得以有效运行。在改革初期,俄罗斯出现的严重的腐败、无序的现象,无不说明人们的行为距离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的要求还相当遥远。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的行为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们包括: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的角色培养,规则的学习,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提高等,在这一过程中,政治经济精英的行为具有榜样和示范的作用。而俄罗斯的精英们不但没有发挥这一方面的积极作用,反而大搞腐败、投机和欺诈,不但没

15、有担负起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反而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行为的塑造起到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因此制度和体制的建立只是民主化、市场化的第一步,它还需要构成制度、体制的诸多要素的耦合和观念的确立,并最终需要人的行为予以付诸实施,上述方面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因此,批评俄改革失败原因的“照搬西方模式论”是不全面的。俄改革遭遇重创后,国内外不少人把原因归咎于俄照搬西方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模式,忽视本国国情。这一观点是片面的、浅层次的。不可否认,俄罗斯的改革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本国的特殊国情,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俄在借鉴和搬用西方制度时,忽视了与西方制度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建设和文化观念的培育。近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包

16、括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都犯了这一致命的错误。且与制度、体制建设相比,运行机制建设和文化观念的培育具有滞后性,与制度、体制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建设和文化观念的培育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进而言之,在客观上任何一国都不可能把与西方制度、体制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建设和文化观念整体搬用过来。落后国家学习先进国家时只能搬用人类共同的文明,在尊重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国家的体制和机制,在对本国的文化传统适度改造的基础上选择性地采纳先进国家的体制和机制。这就决定了落后国家在向先进国家学习时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难以配套的混乱时期,都有一个艰难选择和适应的过程,只不过俄罗斯采取了激进的做法,问题暴露得明显、集

17、中而已。 三、激进改革战略与中国的新选择转轨国家的实践普遍证明,激进改革战略与渐进改革战略各有利弊。激进改革战略引起的阵痛短,见效快,但震荡大,风险高,社会上下难以承受。渐进改革战略引起的震荡小,风险低,社会上下能够承受,但阵痛时间太长。选择何种战略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就中俄两国的改革而言,中国采取的渐进式改革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了综合国力,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国企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等艰巨的改革任务尚未完成,任重而道远。俄采取的“休克疗法”使俄在短时间内一揽子解决了打破旧体制、建构新体制的问题,把最艰巨的改革任务摆在前面完成了,但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自从19

18、99年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开始快速增长,引人瞩目。毋庸置疑,在俄的经济增长中,民主化、市场化功不可没,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及正常运行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好的公共服务,优化了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供给。这向我们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目前俄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改革时期,走出了底谷,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增长的态势,俄罗斯的激进改革已经显出成效,其良好的发展势头将对我国构成挑战。全球化及其所包含的市场化、民主化浪潮也对我国政治体制施加了更强大的压力。加上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腐败的蔓延和政治运行效率的低下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更强烈、更迫切的要求,特别是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

19、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已从外围向核心推进,触及根本性问题,如果不对根本性问题加以解决,将难以改变政治体制改革停滞不前的状况,无法把政治体制改革推向深化。10多年前,因为巨大的政治风险,我国放慢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甚至紧急“刹车”,致使政治体制改革进展不大甚至停滞不前。10多年过去了,改革形势再度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这一紧迫的形势下,拒绝改革无疑没有出路,继续采取小步改革的渐进战略已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引发社会上下的不满,亦有可能酝酿剧变的政治风险,选择激进战略已有前车之鉴。在改革战略上,由单一的渐进式战略转变为渐进式战略与激进式战略相结合。10多年前,鉴于苏东剧变,国内外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政治体

20、制改革实行渐进式战略,还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加以效仿,这一选择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但到了现在,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不能缓行。因此可在改革战略上作出适当调整,在继续采用渐进式战略的同时,亦须吸收激进式战略,把两种战略交替并用。对风险较大的宏观、根本性问题可实行渐进式改革,对风险较小的微观、局部性问题可实行激进式改革,在激进式改革遇到挫折、显现风险时,可放慢改革的步伐,消化快速改革的成果,在渐进式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尚嫌不够时,可加快改革的节奏。这样在改革的空间上和时间上把这两种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吸收两种战略的长处,又可以避免其短处,能够走出改革动荡放弃改革的怪圈,实现

21、政治改革和政治稳定的最佳结合,从而把政治体制改革引向深入。围绕新的改革战略这一中心,我国还应当在改革动力、路径选择和改革方式上作出配套的调整。在改革动力上,由单一的上层推动转为上下推动,内外推动,增强改革的动力。在改革的路径上,由外围的局部的改革转变为外围的局部的改革与核心的根本的改革相结合。可在对局部、微观问题进行改革、搞好配合的同时,着手探讨对核心的根本问题的改革。为此要以党内民主为突破口。在改革方式上,由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寓政治体制改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转变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齐头并进的方式。积极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努力改变现行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体制的环节、内容,扫除经济体

22、制改革的障碍,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从而形成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局面。实施这一战略,就要在稳定的前提下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但是,我们不能为了稳定而放弃改革,固守传统的体制。放弃改革,虽然也许能够实现一时的稳定,但这种稳定是暂时的,不是根本的稳定,在传统体制下最终还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政治动荡,并走向崩溃。只有进行了根本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体制,才能实现根本的稳定。同时,我们在改革中要采取既要大胆进行,又要谨慎从事的策略。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在改革过程中,改革破旧立新的性质决定了小的风波和动荡不可避免,后发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

23、普遍出现的政治不稳定现象就是例证。我们切不可因为改革过程中出了点麻烦而惊慌失措,迅速倒退,放弃改革。只要不会引发大的政治动荡,我们就应该坚持改革,通过改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四、理性地认识俄罗斯的改革和发展纵览俄罗斯改革对中国影响的历程,这种影响是相当复杂的。正确地加以认识,我们会认真吸取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把我国的改革推向前进,持有误解和偏见,可能会使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俄罗斯改革对中国影响的实际效果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其改革的认识水平。认识上的幼稚、目光短浅会使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停滞,甚至发生方向性的错误。因此在今天,我们应当历史的、辩证的、长远的、发展的看待俄罗斯的改革和发展。“休克疗法”在一

24、定意义上是俄不得已的选择。实际上,俄罗斯选择激进的、根本的改革,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从经济方面看,在1990年,苏联以及俄罗斯的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境地,不动大手术已难以挽救。从广大群众的社会心理方面看,苏联时期多次进行的局部改革未果,社会上下已经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失去了信仰,相当急躁,迫切要求突破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进行快速的、根本的改革。从执政当局看,他们急切要摧毁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建立生产资料私有制,培育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以巩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上述因素形成一股合力,把俄罗斯推上了改革的快车道。俄经济大幅度下滑不完全是“休克疗法”造成的。自从俄罗斯改革以来,其国民生产

25、总值下降50,综合国力急剧下降,由一个超级大国沦为一个二流国家,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俄采取“休克疗法”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能完全归咎于“休克疗法”。俄罗斯的衰落还受到下列其它国家改革过程中没有遇到的四个重要因素的影响:1、根深蒂固的旧体制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几近崩溃的国民经济的影响。始建于30年代的以高度集权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经济体制,在度过了40年代的辉煌之后,到了50年代便弊端尽显。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相比,苏联自身建立的这一体制更加完备,改革难度更大,维系时间更长,长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革,一直维持到80年代末,严重阻碍了苏联的发展。到了1991年苏联剧变前夕,苏联的国民经济已经濒于崩溃,以至于戈

26、尔巴乔夫不得不要求西方紧急援助。2、苏联解体的影响。苏联解体,使俄罗斯与其它十四个加盟共和国的经济联系骤然被切断,统一的经济支离破碎。3、经互会解体的影响。经互会的解体,使俄罗斯与外部的部分经济联系断绝,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制约了它的发展。4、华约解体的影响。华约解体,使俄罗斯与东欧密切的政治军事关系结束,俄的安全压力陡然增大,也给俄的改革增添了一大制约因素。此外,俄需要同时完成经济政治制度和体制的多重改革任务,在玻利维亚得到成功证明的“休克疗法”仅仅能够完成治理通货膨胀这一较为单纯的经济任务,难以承担经济政治制度和体制的多重改革重任。屋漏偏逢瓢泼雨,这些也是俄改革命运多舛的原因。风物长宜放眼量

27、,我们应在较长时期内认识和评价俄罗斯改革的成败得失。90年代中期,当俄经济大幅度下滑时,国内有人就认为中国改革成功了,俄罗斯改革失败了,这一最终结论下得未免为时太早,只能说中国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俄的改革暂时遭到了挫折。中俄两国的改革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对中俄两国的改革,在20年甚至更长的时空跨度里得出最终结论,可能更加客观、全面。在10年的时间里,我们只能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和评价,且不能妄下绝对性的结论。我们要摈弃用意识形态的眼光看待俄罗斯的改革。在历史上,中苏两国的关系蒙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意识形态甚至一度成为左右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在两国意识形态完全一致时,中国就对苏联模式照

28、抄照搬,在两国意识形态出现差异和冲突时,两国关系紧张,中国就对苏联的改革全盘否定,走上了极左的道路。当意识形态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俄罗斯进行激进改革时,国内也有人故意贬损。这都是非科学的态度,不利于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俄的改革,不要妄加指责和批评,更不能搞意识形态争论。我们应冷静、明智地面对俄罗斯的改革成败和压力。1991年以前,中苏两国都是在维护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双方就存在激烈的竞赛。此后,俄罗斯不但要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还要改革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并选择了激进的改革方式,改革性质、内容和方式的根本不同使两国的改革分道扬镳。

29、两国在两股不同的道路上进行改革必然更加要比较、借鉴和竞争。俄罗斯改革的绩效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认识和选择。应当认识到,中俄双方在改革中暂时各自遇到挫折,或取得成就,都是正常的。我们既不要因为俄的改革暂时遇到挫折而沾沾自喜,就片面认为我们所有的改革政策和措施都是正确的,俄所有的改革政策和措施都是错误的,而要及时从俄改革的挫折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我们也不要因为俄的改革暂时取得成效而惊慌失措,立即放弃自己的选择,加以效仿,或采取“鸵鸟政策”,视而不见,更不能采取敌视、对立的态度,针锋相对。而应该深入、客观地分析俄改革取得成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吸取其成功的经验。自1999年以来,俄罗斯的经

30、济已经连续四年增长,表明俄的经济衰退期已经过去,开始复苏。从发展趋势看,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政治、体制等重大障碍已经得到基本清除,且势头强劲,其经济增长速度很有可能超过我们,对我国的改革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对此,我们要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地发现和认识我们改革进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及时相应地调整改革内容和改革战略,努力消除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障碍。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一个稳定、繁荣、民主的俄罗斯对中国总体上是有益的。对于俄罗斯的发展,不少人难以接受或有所顾忌,在他们看来,俄罗斯是近代以来侵略中国的列强中从中国“得利最大”5的两个国家之一,他们总是从历史的角度认为,俄罗斯复兴往往陷入“扩张衰落收缩再扩张

31、”的历史周期律,俄的发展会再度对中国构成威胁。须知当今的俄罗斯已不同于历史上专制极权、对外扩张的俄罗斯和苏联,通过改革,它已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正在努力融入西方社会,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它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紧密,市场化、民主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它正试图吸取历史的教训,走强国富民的道路,重视人、社会和国家,国与国之间的协调发展,走出恶性历史循环。在正常情况下,只要它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其它国家不触犯其根本利益,一般不会面临其实质性的威胁。中俄两国的历史问题特别是敏感的边界争端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两国的联系不断加强,依赖日益加深,两国同时受到美国的欺压,特别是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俄罗斯难以跻身于世界超级强国的行列,纵使有扩张之意、称霸之心,也无力做到,否则会走历史的老路,像苏联那样倾其国力争当霸主,最终轰然倒塌。只要我们不搞意识形态争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6就能在新世纪顺利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他相关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