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同步练习(打包5套)湘教版选修5.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同步练习打包5套湘教版选修5.zip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同步练习打包5套湘教版选修5.zip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气象灾害多发区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2018082429.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2018082428.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水文灾害多发区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20180824210.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洪水灾害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2018082427.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风暴潮灾害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2018082426.doc
  • 全部
    •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气象灾害多发区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2018082429.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2018082428.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水文灾害多发区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20180824210.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洪水灾害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2018082427.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风暴潮灾害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2018082426.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气象灾害多发区(答题时间:15分钟)下表是1971~1995年全球遭受自然灾害的年均遭灾人数(单位:万人)。读表完成1~3题。损失状况 地震 洪水 干旱 火山死亡 1.91 1.27 7.36 0.10受伤 2.63 2.07 0 0.03受影响 168.83 6004.13 2.27 9.43无家可归 23.76 324.14 2.27 1.51合计 197.13 6331.61 6078.89 11.071. 上表所列的自然灾害中,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最大和突发性最强的分别是( )A. 干旱、地震 B. 洪水、火山 C. 干旱、洪水 D. 地震、火山2. 火山对人类威胁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有( )①影响范围较小 ②能及时预报 ③多发生在人口稀少的山区 ④持续时间短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3. 下列国家中,受地震灾害影响最小的是( )A. 土耳其 B. 墨西哥 C. 巴西 D. 意大利2009年4月,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I)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读图,完成4~5题。24. 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 气旋、冷锋 B. 气旋、暖锋 C. 反气旋、暖锋 D. 反气旋、冷锋5. 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它们依次是图中的(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②③①6. 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31. A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很明显看出干旱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地震的突发性最强,不易监测。2. D 解析:火山影响的范围小,且山区人口密度小。3. C 解析: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为地震多发区。4. D5. B 解析:第4题,华北的沙尘天气,沙尘来源于西北地区,沙尘天气应该是西北方向来的冷空气,使华北地区出现浮尘扬沙天气,所以,本题反映的是发生在我国北方春末的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其发生原理和过程与冬季冷空气活动相同,即按照大气水平运动规律,冷空气从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偏转南下,其实质是一次冷锋天气过程,锋前暖空气干燥无降水过程,而形成沙尘天气,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第5题,本题“先后经过”,可理解为由北向南“依次经过”,这样本题的关键就是根据空气污染指数的坐标图,判断图中序号①②③各代表三个城市中的哪一个。判断的根据是按照我国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发生过程的一般规律,位置越北的地方,沙尘天气开始得越早,污染的程度越重,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城市②污染最严重,持续时间也最长,应该是呼和浩特,城市③污染最轻,持续时间较短,应该是石家庄。所以答案应该是B项。6. (1)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2)春季和秋季。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解析:(1)读图可知,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原因是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2)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是春季和秋季。原因是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1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答题时间:30分钟)旱灾(高考题四川卷)2013年春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1~2题。1. 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 陕、桂、湘 B. 滇、黔、蜀 C. 滇、黔、湘 D. 陕、蜀、桂2. 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A. 滑坡 B. 沙尘暴 C. 森林火险 D. 土壤盐碱化 下图为“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23. 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 旱涝灾害 B. 霜冻灾害 C. 生物灾害 D. 台风灾害4. 图中等值线分布反映主要受( )①纬度影响 ②洋流影响 ③海陆位置影响 ④锋面影响 ⑤地形影响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 D. ②④5.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且有逐年加剧之势。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各区域干旱状况的动态变化统计图(1949~1990年)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图3(1)由材料一可知,1949~1990年间干旱影响面积和成灾面积增加明显的是____________地区;基本持平,且影响面积和成灾面积较小的是________地区。(2)材料二中A、B、C三地是我国干旱严重地区,但成灾季节及原因不同。A地干旱多发生在__________季,成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地多发生在________季,成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地多发生在________季,成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二中①②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简要分析造成两地干旱的主要原因。台风灾害中国天气网讯 2013年第30号台风 “海燕 ”(Haiyan,超强台风级)于当年11月(8日)7时前后在菲律宾中部莱特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7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890百帕。预计,“海燕”将以每小时30-3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将于今天夜间掠过西沙群岛南部海域,向越南中北部一带沿海靠近。 11月8日晚上到11月9日白天,南海大部海域以及三沙市附近海域、北部湾、琼州海峡、海南岛沿海、广东西部沿海将有7-9级大风,其中南海中部和南部及北部湾南部的部分海域将有10-12级大风,“海燕” 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的风力有13-14级,阵风可达15-16级;海南岛中南部和三沙市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读图回答1~3题。41. 以下能反映该次台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2. 读下图,台风“海燕”的移动路径不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3. 我国的沿海地区如何防御台风过境?4. 2009年8月7日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4日凌晨生成,从生成到结束9天时间里“莫拉克”共造成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883.6万人受灾,大陆受灾省份直接经济损失90.6亿元。结合下图,回答问题。5(1)2009年8月7日14时和8月8日14时,台北市分别吹________、________风。(2)台风既可能引发海洋灾害如________,又可在局部地区引发水文灾害如________,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这体现了自然灾害具有________的特点。(3)台风往往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危害,请列举两个减少台风灾害的非工程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台风对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哪些?它能带来有利影响吗?试加以说明。寒潮灾害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 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A. 春旱、寒潮、沙尘暴 B. 寒潮、台风、沙尘暴C. 伏旱、暴雪、沙尘暴 D. 伏旱、洪涝、冻害2.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 青藏高原 B. 东北平原C. 华北平原 D. 东南丘陵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据此完成3~5题。3. 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6A. 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B. 北美中南部C. 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D. 澳大利亚中部4. 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A. 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B. 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C. 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D. 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5. 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 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B. 裸地面积扩大,快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C. 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D. 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6. 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三个省区)(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3)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7旱灾1. B2. C 解析:第1题认清图例,根据重旱和特旱分布在西南地区即可知答案为B。第2题中,滑坡的形成需要有降水,故A错;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故排除B;土壤盐碱化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故D错误。3. A4. B 解析: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第3题,四种灾害中只有旱涝灾害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第4题,我国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天气系统及地形的影响。5. (1)东北 华南 (2)春 该地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升温较快造成蒸发量大,形成春旱 夏 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 冬 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但此地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形成冬旱 (3)①地石灰岩广布,形成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②地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短小,水流急,很快注入海洋,使当地地表水缺乏。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49~1990年间干旱影响面积和成灾面积明显增加或基本持平的地区。第(2)题,A地多春旱,该地冬春季降水少,且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B地梅雨过后,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C地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但此地纬度低,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形成冬旱。第(3)题,①地在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上,当地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表水渗漏严重。②地在我国海南岛上,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短小,水流急,很快注入海洋,使当地地表水缺乏。台风灾害1. D 解析:台风“海燕”是北半球的热带低压气旋,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应是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2. D 解析:①②③为影响我国台风的三个主要方向,路径④是不可能的。3.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2)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5)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4. (1)西北(偏北) 东南(偏南) (2)风暴潮 洪涝 关联性 (3)建立预报预警系统 拟定居民紧急撤离对策 实行防灾保险体系等(任选两个) (4)狂风有很大的摧毁力,使轮船、建筑物、通讯设施遭到破坏;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风暴潮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8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旱情。寒潮灾害1. A 解析:根据关联图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春旱,乙是寒潮,丙是沙尘暴。2. C 解析:根据上题中的灾害种类,可以判断出该地区是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华北平原。3. A4. C5. B 解析:沙尘暴主要是快行冷锋造成的。4月中旬,中亚和中国西北部的极地大陆气团快速移动形成快行冷锋。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东北部,极地大陆气团受地形抬升在迎风坡形成降水。我国北方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干燥,再加上地面植被被大量破坏,裸地面积大,导致北方一些大城市春季频发近程扬沙。6. (1)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2)台风危害主要表现为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能带来丰沛的降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山脉多东西走向,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所以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图例中寒潮出现次数,可以列出三个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区;受东西向高大山脉的阻挡,寒潮很难深入西部地区,故西部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第(2)题,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带来的丰沛降水能缓解长江流域的伏旱,利于农业生产。1水文灾害多发区(答题时间:15分钟)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值线图,据图回答1~2题。1. 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是( )A. 养殖 B. 改善气候C. 分洪与蓄洪 D. 立体开发利用2. 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 B. 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C. 下游退耕还湖 D. 修建和加固河堤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3~5题。3. 1950~1990年间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 )A. 1954年、1999年 B. 1989年、1999年C. 1954年、1983年 D. 1967年、1971年4. 这两次水灾都是( )A. 集中性暴雨所致 B. 下游排水不畅所致C. 上游水土流失所致 D. 中游围湖造田所致25. 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6. 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100mm称为暴雨,100~200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mm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31. C 2. B 解析:第1题,根据等值线可以判断出A地的地势低洼,因而在河流综合治理中的主要作用为分洪与蓄洪,以缓解洪水对河流下游地区的影响。第2题,甲河段洪水泛滥主要与上游来水量大,且河段湾曲、水流不畅有关,因此可在上游修建水库,用来调节汛期的洪水。3. C 解析:从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中可看出1954年经济损失为6000多亿元,1983年经济损失为9000多亿元。4. A 解析:两次水灾都是由于雨带长时间停留在某处,造成集中性暴雨所致。5. A 解析: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围湖造田。6. (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原因: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2)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④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⑤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答对三点即可)1洪水灾害(答题时间:15分钟)1. 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B. 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灾害发生最多的地区C. 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D. 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2~3题。2. 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气候异常 ⑤湖泊淤积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⑦下游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小A. ②④⑤⑥⑦ B. ①③⑤⑥⑦C. ①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⑦3. 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A. 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 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C. 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D. 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4. 2011年1月5日上午11点25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凌汛从壶口上游奔腾而来,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退去。关于黄河凌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B. 多发生在初春时节C. 由于低纬度河段开冻早,高纬度河段开冻晚,往往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D. 凌汛期发生于黄河枯水期,不会造成决口灾害5. 2下图为“我国黄河下游和长江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河段河床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河段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_______季,成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河沿线经常发生凌汛,请在图中圈出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并说明凌汛形成的条件。(4)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荆江河段洪涝有什么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两项措施)?6.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淮河是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发源于河南省,在江苏省北部注入洪泽湖,大部分经高邮湖流入长江,少部分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淮河全长约1000千米,流域面积为26.9万平方千米。材料2:“淮河流域图”(1)在图中补画淮河流域的北部界线。(2)试从淮河流域的位置、水系特点、流域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涝灾频发的原因。(3)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31. A 解析: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在亚洲而不是南美洲;我国的大暴雨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气流下沉一般不会形成降水。2. B 解析:淮河多水灾,是河流水系特征、地形特点、所处地区气候特点等方面综合影响形成的。3. D 解析:淮河治理的措施主要是: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以控制洪水;中游利用洼地、湖泊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扩大泄洪通道。4. D 解析:黄河凌汛的形成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在初春时节,低纬度河段开冻早,高纬度河段开冻晚,水流携带大量的冰块在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过程中导致冰坝阻挡水流,水位猛涨,形成凌汛。5. (1)均为地上河 从第二级阶梯进入第三级阶梯,水流速度迅速降低,泥沙沉积严重,河床抬高,堤坝加高;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夏(或夏秋) 其上游流域面积大,降水多,来水量多,河道曲折,河床淤积,排水不畅(3)图略。条件: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4)蓄水,以调节荆江河段河道的洪水流量。植树造林、加固堤坝、退耕还林还湖、河道清淤、分洪工程、人工裁弯取直。解析:第(1)题,先由黄河下游河段河床特点得出两河段的共同特征,然后从河流的流速、泥沙沉积两方面寻求答案。第(2)题,由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得出荆江河段的汛期在夏秋季节,成灾原因可从水量大、河道曲折、河床淤积、排水不畅寻求答案。第(3)题,凌汛产生需要两个条件,即温度低于0℃;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据此可得出答案。第(4)题,三峡水利工程有蓄水功能,可调节荆江河段河道的洪水流量,起到防洪作用。治理措施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方面作答。6. (1)画图略。(提示: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2)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具有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和降水时间长、强度大的双重性;淮河流域支流众多,中游河道弯曲,且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流域内农业等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加之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3)修建水库;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分洪工程;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退耕还湖等。解析:本题考查淮河流域涝灾频发的原因,综合思考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和人类活动等特点,结合课本内容即可回答各问题。1风暴潮灾害(答题时间:15分钟)1. 读图,分析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①地理位置特殊,受台风影响显著 ②湾口呈喇叭口状朝向太平洋 ③沿岸地势低平 ④人口密集 ⑤海底地震 ⑥地壳运动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⑤⑥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读下图,回答2~4题。2. 图中的风暴潮类型为( )A. 热带风暴潮 B. 温带风暴潮C. 寒带风暴潮 D. 季风风暴潮3. 下列关于风暴潮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A. 热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B. 温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2C. 热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D. 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4. 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的区域有( )A. 欧洲北海沿岸 B. 美国东海岸C. 我国东部海区沿岸 D. 南亚印度洋沿岸5. 阅读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10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32.76亿元。(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31. D 解析:风暴潮灾情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杭州湾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湾口呈喇叭口状朝向太平洋,沿岸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又经常受台风的影响。2. B 3.A 4.C 解析:风暴潮的两种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温带风暴潮多分布于渤海、黄海地区;热带风暴潮是由台风引起的,其速度、强度、破坏力和来势都强于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我国东部沿海地带这两种风暴潮引起的灾情都十分严重,而美国东部和印度洋沿岸仅分别对应温带风暴潮和热带风暴潮,其影响相对较弱。5. (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 (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解析:该题为典型的“命题型”材料解析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迁移转化的能力。引导考生建立“由未知到已知再回到未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