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142392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合成的膜蛋白在高尔基体中加工B. 蓝藻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C. 酵母菌核基因的表达在细胞核中完成D. 水绵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答案】D【解析】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高尔基体,A 错误;蓝藻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B 错误;酵母菌核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其中转录在细胞核中完成,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完成,C 错误;淀粉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产物,发生在水绵的叶绿体基质中,D 正确。2. 下列哪些糖类物质能

2、分别对应( ) 存在于 DNA中而不存在于 RNA中的糖类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 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A. 核糖、脱氧核糖、淀粉 B. 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C. 核糖、葡萄糖、糖原 D. 脱氧核糖、糖原、葡萄糖【答案】D【解析】DNA 中含有脱氧核糖,RNA 中含有核糖;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乳糖和糖原,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在有氧存在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氧化分解的产物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中继续被氧化分解。综上分析,A、B、C 均错误,D 正确。【点睛】熟记糖类的种类、功能和分布并

3、与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建立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B. 脂肪的检测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 检测还原糖时,在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才能加乙液D. 双缩脲试剂 A液与 B液须混合均匀后才能加入样液【答案】B【解析】斐林试剂的乙液和双缩脲试剂的 B液的浓度不一样,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A错误;脂肪需要使用苏丹(苏丹)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B 正确;斐林试剂的甲液与乙液需要混合均匀以后再使用,C 错误;双缩脲试剂需哟先加入 A液再加入

4、 B液,D 错误【考点定位】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4.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B. 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C. 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D. 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 DNA的 DNA解旋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高温能够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低温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但可以使酶的活性降低,故 A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故 B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 C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少量的 DNA,含有 DNA解旋酶,故 D错误。考点

5、:本题考查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 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实验现象最可能是( )A. 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B. 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C.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上升再下降D.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至停止【答案】C【解析】半透膜不允许蔗糖和蔗糖酶通过,则在玻璃槽中不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故 A错误;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和果糖,蔗糖酶是大分子物质在玻璃槽中测不出,故 B错误;由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

6、蒸馏水,且蔗糖是二糖,不能通过半透膜,因而开始时漏斗液面上升,故 C错误;加入酶后,蔗糖水解为单糖,溶液浓度增大,导致继续吸水,液面继续上升,但由于单糖分子可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使外界溶液浓度增大,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减小,从而使液面下降,故 D正确【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6. 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小实验,你认为那些结果是不可能的A. 将叶绿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下照射 5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B. 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变成蓝色C. 叶绿体色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

7、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D. 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 1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h 后在叶内淀粉中可检验到 14C的存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色素只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如果生成淀粉还需相应的酶和原料,仅有色素是不能产生淀粉的,A 错误;叶片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用碘液染色后呈现蓝色,B 正确;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三棱镜分光后,连续光谱中相应的光被色素吸收而呈现暗带,C 正确;饥饿处理排除本身所含淀粉的影响,故一段时间后生成的淀粉是利用密闭小室中的 14CO2形成的,可在淀粉中检测到

8、14C的存在,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几个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重要事件的能力。7.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觉体温变化的功能B. HCO-3、HPO 42-等离子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的主要原因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 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答案】C【解析】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有感觉体温变化的功能,A 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HCO -3、HP

9、O 42-等离子与维持血浆 pH稳定有关,B 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因此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 正确;人体稳态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但不会有较大的波动,D错误。8.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凋亡与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 卵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所以具有较高的全能性C. 细胞癌变时细胞周期延长D. 细胞分化、凋亡和癌变均受基因控制【答案】D【解析】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细胞种类增多,A 错误;卵细胞的分化程

10、度较高,其全能性也较高,B 错误;癌变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因此细胞癌变时细胞周期缩短,C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因此细胞分化、凋亡和癌变均受基因控制,D 正确。9. 下列选项哪一项的叙述与达尔文的观点保持一致A.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 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C.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答案】B【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均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达尔文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

11、质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A、C 错误;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B 正确;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的观点,D 错误。 10. 从洋葱根尖细胞中分离出 X、Y、Z 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器 X中的核酸是 RNAB. 细胞器 Z可能与蛋白质的分泌有关C. 细胞器 Y具有双层膜结构D. 这三种细胞器均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器 X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不含有脂质,因此该细胞器可能是核

12、糖体,形成与核仁有关,A 正确;细胞器 Z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含有核酸,因此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等,可能与分泌蛋白加工和分泌有关,B 正确;细胞器 Y含量蛋白质和脂质,说明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且含有少量核酸,因此可能是线粒体或叶绿体,C 正确;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线粒体和叶绿体,但不能观察到核糖体,D 错误。考点:本题通过细胞器的成分考查了细胞器的种类、功能以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11. 正常情况下,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的是( )A. 相同的 DNA转录出不同的 RNA B. 相同的 DNA复制成不同的 DNAC. 不同的密码子翻译成相同的氨

13、基酸 D. 不同的 tRNA携带相同的氨基酸【答案】B【解析】一个 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个 DNA分子上所有的基因并不都同时转录,因此相同的 DNA可转录出不同的 RNA,A 正确;由于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精确完成,因此相同的 DNA不可能复制成不同的 DNA,B 错误;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和运载氨基酸的 tRNA均各有 61种,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种,因此不同的密码子可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不同的 tRNA也可携带相同的氨基酸,C、D 正确。12. 科学家将含人的 抗胰蛋白酶基因的 DNA片段,注射到羊的

14、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 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不涉及( )A. 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B. 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C. 按照 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D. 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答案】B【解析】含有 抗胰蛋白酶基因的羊的受精卵发育成转基因羊的过程离不开细胞分裂和分化。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在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中,涉及到基因的表达,而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时,DNA 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翻译时,按照 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RNA 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发生在某些 RNA病毒中。综上分析

15、,B 正确,A、C、D 均错误。13. 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阶段生成的 NADPH将作为还原剂固定二氧化碳B. 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C. 阶段可为细胞吸收 Mg2+、Ca 2+、PO 43- 等离子提供动力D. 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阶段为光反应,生成的 NADPH将作为还原剂还原三碳化合物,A 错误;、分别为暗反应和细胞呼吸,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阶段可为细胞主动吸收 Mg2+、Ca 2+、PO 3-4等离子提供动力,C 正确;过程、分别为无氧呼

16、吸和有氧呼吸,进行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D 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考查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与识记。14. 下列各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1)某公园中的全部乔木(2) 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小麦、小黑麦及其无机环境(3) 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棉蚜及有翅和无翅的成年棉蚜(4) 长江中的全部生物(5) 一片果园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6)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A. (1)(5)(2) B. (3)(5)(6) C. (1)(4)(2) D. (3)(4)(6)【答案】D【解析】(1)某公园中的全部乔木,不是同一

17、物种,也没有包括该公园的全部生物,因此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2)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小麦、小黑麦,只涉及到该农田的部分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3) 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棉蚜及有翅和无翅的成年棉蚜构成种群;(4)长江中的全部生物涵盖了长江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一个群落;(5) 一片果园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没有包括该果园的全部生物,因此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6)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综上分析,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3)(4)(6),A、B、C 均错误,D 正确。15. 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种由 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18、Ub) ,通过研究发现 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 (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分子被贴上了 Ub这个“标签” ,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处被水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如果靶蛋白不与 Ub结合,便不能被水解B. 完成、过程所需的主要条件是酶和 ATPC. 去除“不适用蛋白”所需要的 ATP全部是由线粒体提供的D. 上述过程得到的氨基酸也可能有必需氨基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图,蛋白质分子只有被贴上 Ub这个标签,才会被水解掉。完成过程所需的主要条件是酶和 ATP。该蛋白质水解所得到氨基酸都是 -氨基酸,ATP 的合成场所是线粒

19、体和细胞质基质。主要在线粒体中。选 C。考点:本题考查物质代谢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6. 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含量、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图中的 AB段产生的原因相同B. 甲乙两图中的 BC段可能处同一个细胞分裂时期C. 图乙中 FG段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D. 含有 1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不可能处于图甲中 BC段【答案】C【解析】图甲中 AB段每条染色体的 DNA含量由 1增加至 2,其原因是发生了 DNA 的复制,图乙中的 AB段细胞中染

20、色体组数由 2增加至 4,其原因是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A 错误;图甲中 BC段存在染色单体,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乙图中的 BC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两者不可能处同一个细胞分裂时期,B错误;图乙中 FG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C 正确;图甲中 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含有 1个染色体组,因此含有 1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能处于 BC段,D 错误。【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组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若要正

21、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理解染色体组的内涵、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曲线图准确判断曲线中各段形成的原因、相应细胞类型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各选项。17. 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a和 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图示为红细胞膜,则 O2的运输方向是或,如果图示为肝细胞膜,则O2B.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外分泌蛋白,它自细胞排出的过程与图中 b方向相反,但其他条件相同C. 图中显示细胞膜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其流动性主要体现在能移动而与 关系

22、不大D. 细胞间识别、免疫与有关,细胞癌变后含量减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如果图示为肝细胞膜,则 O2是进入细胞进行有氧呼吸,A 错误;胃蛋白酶原是一种外分泌蛋白,它自细胞排出的过程与图中 b方向相反,但是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 错误;图中显示细胞膜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其流动性主要体现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可以运动,C 错误;细胞间识别、免疫与糖蛋白有关,细胞癌变后糖蛋白含量减少,D 正确;答案是 D。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和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8. 若 1个 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被 1个 35S标记的

23、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的放射性情况是( )A. 一定有 35S,可能有 32P B. 只有 35SC. 一定有 32P,可能有 35S D. 只有 32P【答案】D【解析】T 2噬菌体的 DNA含有 C、H、O、N、P 五种元素,蛋白质外壳含有 C、H、O、N、S。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 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的 DNA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据此,依据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并结合题意可推知:1 个 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被 1个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都含有 32P、不含 35S

24、,A、B、C 均错误,D 正确。【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是:熟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解题时一定要看清标记对象是噬菌体还是细菌,若是噬菌体则标记蛋白质的元素在子代不会出现;若是细菌则在子代噬菌体中都会出现。19. 某豌豆的基因型为 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其第 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A. 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 B. 两者都变化C. 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变化 D. 两者都不变【答案】C【解析】依据“1 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 杂合子的频率”可知,基因型为 Aa的某豌豆种群中,A 和 a的基因频率均为 1/2;该豌豆连续

25、自交 3代,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所以第 4代中的 AA、Aa 和 aa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比例为 7/16(1/163/8) 、1/8、7/16,A 基因频率7/161/21/81/2,a 基因频率11/21/2。综上分析,该豌豆连续自交 3代,其第 4代中的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变化,A、B、D 均错误,C 正确。20.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 1:1解

26、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 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A. B. C. D. 【答案】A【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错误;“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客观事实,错误;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 1:1,正确;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 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正确。综上分析,A 正确,B、C、D 均错误。21. 某种昆虫长翅 A对残翅 a为显性,直翅 B对弯翅 b为显性,有刺刚毛 D对

27、无刺刚毛 d为显性,控制这 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细胞的基因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若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 4种C. 该昆虫细胞减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 A、a、b、b、D、dD. 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基因型为 aabbdd的异性个体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答案】D【解析】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 错误;若无变异,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 2种,B 错误;细胞

28、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 A、a、b、b、D、d,C 正确;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能用基因型为 aabbdd或 Aabbdd的异性个体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D 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2. 如图表示人体肝脏组织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的表面不可能同时存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受体B. 当的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 与成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 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会使其 pH明显降低【答案】C【解析】表示肝脏组织细胞,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之一,其表面同时存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受体,A

29、错误;分别表示淋巴、组织液、血浆,三者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当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 错误;(组织液)与(肝脏组织细胞)成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 正确;因所示的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不会使其 pH发生明显变化,D 错误。23. 下列属于 DNA的功能的是( )携带遗传信息 携带遗传密码 能转录出 mRNA 能进入核糖体 能运载氨基酸 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A. B. C. D. 【答案】B【解析】DNA 中碱基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正确;遗传密码位于 mRNA上,错误;mRNA是以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转录合成,正确;能进入核糖

30、体的是 tRNA,错误;能运载氨基酸的也是 tRNA,错误;DNA 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正确。综上分析,B 正确,A、C、D 均错误。2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 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D【解析】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农作物人、农作物家禽家畜人,因此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A 正确;

31、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由于该生态系统是人工构建的,所以人的作用非常关键,B 正确;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增加了生物种类,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正确;能量传递效率在 1020%之间,构建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只能使能量实现多级利用,但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错误。25. 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 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

32、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 +和 Cl-同时内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所以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 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相应的离子通道打开,C 正确;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若兴奋则 Na+内流,若抑制,则 Cl-内流,D 错误。考点:兴奋在突触的传递26. 近期国际杂志 Cell Systems上刊登了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项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利用蓝色光脉冲开启

33、了一种名为 Brn2的基因,当 Brn2信号足够强时,干细胞就会快速转化为神经元。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了蓝色光脉冲可以促使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B. Brn2基因在神经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 蓝色光脉冲使 Brn2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D. 干细胞和神经元这两种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答案】C【解析】依题意可知:蓝色光脉冲通过开启 Brn2基因使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A、B 项正确;蓝色光脉冲的作用是诱导基因表达,而不是诱导基因突变,因此,Brn2 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C 项错误;干细胞和神经元这两种细胞中,既有相同的蛋白质,又有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34、,因此,干细胞和神经元这两种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D 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分化、基因突变【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意中的“科研人员利用蓝色光脉冲开启了一种名为Brn2的基因,当 Brn2信号足够强时,干细胞就会快速转化为神经元”这一解题的信息和切入点,将其与所学“细胞分化、基因突变”等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27. 如图所示的某条多肽链中有 3个甘氨酸(位于第 8、20、23 位)参与其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此多肽至少含有 N原子和 O原子各 30个B. 形成此多肽时,参与脱水缩合的氨基酸相对分子总量减少了 522C. 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

35、3个甘氨酸,能形成多 4条多肽D. 若组成此多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都不变,则它只能构成一种蛋白质分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多肽为三十肽,有 29个肽键,1 个肽键含 1个 N和 1个 0,多肽一端有 1个游离氨基,含 1个 N,另一端有 1个游离羧基,含 2个 O,故多肽含 30个 N和 31个O,故 A错。30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三十肽失去 29个水,分子量减少 2918=522,故 B错。有 2个甘氨酸分布位于 20和 23位,除去后生成一个二肽,故 C正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相关,虽然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都不变,但是肽链空

36、间结构会变化,故 D错。考点:本题考查多肽和蛋白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28. 1953年 Watson和 Crick构建了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证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发现 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确定 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为 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A. B. C. D. 【答案】C【解析】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是:(1)DNA 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

37、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 一定与 T配对,G 一定与 C配对。DNA 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这为解释 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提供了依据;一个 DNA分子之所以能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 DNA分子,其原因是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精确完成,所以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为人们后来阐明 DNA复制的机理奠定了基础。综上分析,A、B、D 均错误,C 正确。29. 一个精原细胞经分裂产生的四个子细胞种类可能多于 2种,下列不是其原因的是( )A. 间期时发生基因突变 B. 减 I时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C. 减 I时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

38、 D. 减 II时着丝点未及时断裂【答案】B【解析】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因发生基因突变会导致产生的精细胞种类增多,A 错误;在减 I时,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有 2种,最终导致产生 2种精细胞,B 正确;在减 I时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会导致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种类增多,C 错误;次级精母细胞在减 II时着丝点未及时断裂,会导致一个精原细胞将产生3种类型的精细胞,D 错误。30. 下列关于基因、染色体、性状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性状与基因之间都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B. 真核生物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影

39、响生物的性状D. 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有时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A 错误;真核细胞的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有些基因存在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B 错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 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颠倒、重复和易位,缺失和重复会使基因的数目改变,颠倒和易位会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D 正确。31. 如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 a、b、c 分别是指细胞膜、具膜的

40、细胞器和核膜B. 图中 m是指叶绿体的内膜C. 图中 p是指线粒体的外膜D. 图中的 f和 h分别是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答案】D【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 是核膜,b 是细胞器膜,c 是细胞膜,A 错误;m 是指叶绿体的类囊体膜,B 错误;图中 p能合成 ATP,是线粒体内膜,q 线粒体外膜,C 错误;f 是内质网,g 是囊泡,h 是高尔基体,D 正确。【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以题图中呈现的“各字母所示结构的功能”和“生物膜系统”为解题的切入点,将其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泌蛋白形成的过程”等相关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准确判断各字母所示结构的名称,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

41、和迁移。32. 图 1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图 2表示细胞呼吸时气体交换的相对值的情况,图 3表示氧气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某些植物细胞中可以同时发生图 1所示的所有过程B. 图 3中能表示氧气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C. 图 3中 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 2中氧浓度为 d时一致D. 图 2中氧气浓度为 d时,细胞中能通过图 1所示过程产生 CO2和 H2O【答案】D【解析】图 1中,植物细胞中不能同时发生过程,A 错误;图 3中不能表示氧气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可以表示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的植物的相关生理过程,B 错误;图 3中 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

42、 2中氧浓度为 c时的一致,C 错误;图 2中氧气浓度为 d时,细胞只有有氧呼吸,能通过图 1所示过程产生 CO2和 H2O表示,D 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33. 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 CO 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实线)和呼吸作用速率(虚线)的影响。图乙为该植物在 30条件下绘制的曲线。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图甲可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B. 当环境温度为 4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为 0mg/hC. 预计在 30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D. 如果温度改变为 20,图乙中 b点将向左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图甲可知

43、:实线所示的真正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 30,虚线所示的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 42.5,说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A 正确;当环境温度为 40时,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有机物净积累量为 0mg/h,B正确;在 30条件下,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有机物积累的速率最快,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C 正确;图乙为该植物在 30条件下绘制的曲线,纵坐标所示的 O2的吸收量或释放量表示净光合速率,b 点时净光合速率为零,说明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30是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如果温度由 30改变为20,则光合作用速率因与光合作

44、用有关的酶的活性减弱而降低,因此图乙中 b点将向右移动,D 错误。34. 柑桔的果皮色泽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 A、a;B、b;C、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 A_B_C)为红色,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不含显性基因时(即 aabbcc)为黄色,否则为橙色。现有三株柑桔进行如下甲、乙两组杂交实验:实验甲: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6:1实验乙:橙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3:12:1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果皮的色泽受 3对等位基因的控制B. 实验甲亲、子代中红色植株基因型相同C. 实验乙橙色亲本有 4种可能的基因型D. 实验乙的子代

45、中,橙色个体有 9种基因型【答案】C【解析】依题意和实验甲的结果“子代红色、黄色分别占 1/8、1/8”可推知:果皮的色泽受3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实验甲亲、子代红色植株基因型为 AaBbCc,亲代黄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A、B 正确;实验乙的子代中,红色、橙色、黄色分别占 3/16、3/4、1/16,说明相应的橙色亲本有 3种可能的基因型:Aabbcc、aaBbcc、aabbCc,C 错误;实验乙的子代中,共有 12种基因型,其中红色的有 2种,黄色的有 1种,则橙色个体有 9种基因型,D 正确。35. 如图所示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6 号和 7号为同卵双生(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 ,8

46、号和 9号为异卵双生(由两个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 ,如果 6号和 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了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是()A. 5/12 B. 5/6C. 3/4 D. 3/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 3号和 4号正常,生出患病的女儿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用 A和 a表示,则 1、2、3、4 的基因型都是 Aa,根据 7、8、11 可知,7号和 8号的基因型都是 Aa;根据题干可知,6 号和 7号来自同卵双胞胎,基因型相同,因此6号的基因型是 Aa,9 号和 8号属于异卵双生,因此 9号的基因型 1/3AA或 2/3Aa,所以 6号和 9号生出患病的概率为 2/31/

47、41/6,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6=5/6,因此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5/12,故 A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6. 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 、 “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三图中发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下一代B. 甲、乙、丙三种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C. 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D

48、. 甲、乙、丙三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和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图甲中“环形圈”的出现,是由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上面一条多了一段或是下面一条少了一段,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图乙中的“十字形结构”的出现,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的同源区段发生了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丙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所以甲、乙、丙三图中发生的变异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均可遗传给下一代,A 正确,D 错误;甲、乙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丙属于基因重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 错误;甲图是由

49、于个别染色体片段的重复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C 错误。【点睛】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学生对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区分甲、乙、丙三图中的染色体是否为同源染色体;在此基础上找出出现图示现象的原因,据此判断变异的类型。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把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的本质区别而错选。37.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 2、细胞 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 仅细胞 4中含有合成物质 a的基因C. 、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 细胞 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 1为吞噬细胞,细胞 2是 T细胞,细胞 3是 B细胞,细胞 4为效应 B细胞,细胞 5是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