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计 60 分。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
2、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旨在强调A 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 家国亲情本是一体C 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 封邦建国利于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家国一体的特点,说明家国亲情本是一体,故 B 正确。尊祖敬宗是人本性,没有突出家国的关系,故 A 排除。君主百姓原本一家,不符合史实,故 C 排除。封邦建国利于统治,过于强调分封制,不符合材料,故 D 排除
3、。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家国一体2. 子贡(孔子的学生) “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抗礼 ,为宾主之礼) ”。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 春秋时期已有实力雄厚的商人B. 春秋时期大商帮势力很大C. 当时大部分商人受到歧视D. 春秋时期商人不能参与政治活动【答案】A【解析】 “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反映了春秋时期已有实力雄厚的商人,并有大商人参与政治活动的史实,A 项正确,D 错误;明清时期出现商帮,排除 B;“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说明当时商人尚未受到歧视, C 错误。3.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
4、” ,农民如此兢兢业业劳作主要是商品交换的需要缴纳租税的需要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手工业发展的需要A. B. C. D. 【答案】B【解析】材料“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反映的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下农民为了缴纳赋税、地租和自家生活需要必须兢兢业业,不是农民兢兢业业的原因,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进行思考。4. 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这说明A. 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
5、度B. 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C. 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 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散在郡县的侯国”基本可以确定文中记载的当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再据“尽可能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采取一些发展经济的措施,使诸侯国内经济发展、人丁兴旺,说明地方权力的扩大对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因此 C 项正确;根据所学,秦朝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历史的进步,故 A 错误;汉代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是汉初政治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封国权力过大,易导致割据,故 B 错误;材料没有论及“七国之乱” ,排除 D。点睛:本题考查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汉初由
6、于统治者错误吸取秦亡教训,在地方推行郡县和封国并行制度,结果引起了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 。5.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 嫡长子继承制B. 九品中正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 “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表明选官重视品德和孝道的道德伦常,结合所学可知,符合察举制,故 C 正确。点睛:
7、根据关键信息“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联系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分析解答。6. 武则天创铜匦,有四个口,第一口用于投自荐和促进农业的计划,第二口用于投对政府的批评,第三口用于投对不公平的诉苦,第四个口用于投预言和密谋,惟武则天可拆看。后逐渐成了匿名揭发官员的一个容器。铜匦的出现从本质上反映了A. 古代监察制度的进步B.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C. 古代谏议制度的进步D. 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惟武则天可拆看” “ 后逐渐成了匿名揭发官员的一个容器” ,表明统治者利用铜匦监察官员,从本质上反映君主专制的加强,故 B 项正确;A、C、D 本能体现铜匦
8、的出现反映的本质,排除。7. 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重心的南移B.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 “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答案】C【解析】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无法解释明清时期的城市变化,A 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属于对外贸易方面,与城市发展没有关系,B 项错误;明清时期虽然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商业仍然得到较大发展,无法解释明清时期城市规模的缩减,D 项错误;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经济发展,大量工商业市镇兴起,使得这些地方成为工商业的中心,所以导致大城
9、市的经济中心地位被削弱,故 C 项符合题意。8. 古雅典的阿那萨哥拉指出,太阳是一团燃烧的物质,月亮的光借自太阳,并提出月食的正确理论。但因为他的理论有悖于传统观念而不被多数人所接受,因而以渎神罪被投入监狱。这不能说明雅典民主制下A. 维护多数人所发现的真理B. 不能保障公民信仰自由C. 新思想的出现阻力重重D. 出现多数人专制的悲剧【答案】A【解析】在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下,严格遵守多数统治的原则最明显的优点是公平,而最明显的缺点是为专制政治打开大门,因为少数人的意见受到排斥和打击,它扼杀真理,使新思想的出现受到重重的阻力,A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A;B、C、D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9.
10、海伦琼斯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 6000 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 ”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A. 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B. 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C. 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D. 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说明公民参加公民大会是一种强制行为,雅典民主政治已经走到了极端不民主的地步,实际上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故 B 项
11、正确;公民没有履行参政义务,不一定是因为高频政治活动,A 项错误;材料“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 ,直接反映了雅典要求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而非侧面反映,C项错误;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在材料更无从体现,D 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分析解答即可。10.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记载:“有人雇佣金匠打造戒指,双方适用买卖契约还是雇佣契约?如果顾客提供金料就是雇佣契约,如果金匠提供金料则是买卖契约。 ”这说明罗马法A. 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性B. 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C. 力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D. 体现公
12、平公正的原则【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罗马法对交易过程中具体行为的关注,就打造戒指这个商业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权责划分,将不同的商业活动细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故选 D 项正确;A、B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力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排除 C。11.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 、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你认为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
13、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考生在高考中必备的能力,通过对东西方航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经济状态的不同。支撑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形态是封建自然经济,而哥伦布的航行虽然是封建王室的支持,但支撑其远航的社会经济形态则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 C。就郑和下西洋来看,中国人不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排除 A;郑和船队具有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排除 B;就当时航海水平而言,西方并不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排除 C。12. 18781887 年,英国政府议案占去下院
14、 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 年增加到 84.5%。由于议会划给议员个人使用的时间过少,使许多私议案不能列入议事日程。这一情况表明A. 垄断资本主义抑制了个人自由B. 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全面支配C. 三权分立无法满足资产阶级需要D. 英国内阁行政职能进一步扩大【答案】D【解析】从材料“英国政府议案占去下院 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 年增加到 84.5%”“使许多私议案不能列入议事日程”说明英国内阁行政职能进一步扩大,议会权力的弱化,故选D 项;A 项不符合史实;内阁不能限制议会,是议会限制内阁,只是限制的权力弱化,排除B 项;政治制度本身没变,只是权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排除
15、C 项。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英国政府议案占去下院 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 年增加到84.5%”,联系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权力的演变的知识分析即可。13. 美国外交学会军事历史专家、共和党人马克斯布特接受沃克斯网站采访时说:“我真是在为特朗普失眠,比起特朗普,我认为希拉里更合适(当美国总统) 。 ”共和党党内不力挺受选民追捧的特朗普,但 2016 年 11 月 9 日,唐纳德特朗普获得 276 张选举人票,超过270 张选举人票的获胜标准,当选美国第 45 任总统。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 各州选出选举人组成选举团选总统C. 总统及内阁对执政党负责
16、D. 总统享有包括宣战权在内的行政权【答案】B【解析】根据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规定,美国总统是由各州选举代表团直接选举产生而非由美国普通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实行的是间接选举模式,选举产生的总统掌握行政大权,对宪法负责,但仍须受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例如宣战权属于国会,B 正确;A、C、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容易错选 C,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而不是对执政党或国会负责。14. 读欧美 1819 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以下对该表的解读,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1765 年 工业革命开始1840 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 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 年前
17、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 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 年 巴黎公社革命A. 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B.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已经具备C.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D.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断腐朽没落【答案】A【解析】注意表格时间限制 1819 世纪,虽然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巴黎公社革命等史实,但当时资本主义尚处于上升和发展时期,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故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了,B 错误;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资产阶级为巩固政权进行民主改革,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仍然是资本主义,故 A
18、正确,C、D 错误。15. 下表是 1843 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对这一年不同地区不同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的统计结果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拉特兰 52 41 38农业地区巴斯 55 37 25利兹 44 27 19工业地区曼彻斯特 38 20 17对上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 农业地区的国家福利制度、措施比工业地区完善B. 农业地区的医疗水平比工业地区先进C. 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产、生活D. 有助于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图表可知工业区人员尤其是工人平均寿命低,结合所学知其原因: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
19、;童工的使用;城市化进程初期公共卫生条件差,疾病肆虐;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工资水平低;政府不够重视等因素。说明工业革命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负面影响,进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 D 项正确。造成死亡的因素较多,图表中的数据主要是为了说明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法证明工业革命期间农业地区在国家福利、医疗水平和生产生活环境方面比工业地区更有优势,故排除 A、B、C 三项。16. 鸦片战争后,鸦片进口从 1842 年的 33000 箱上升到 1848 年的 46000 箱仅 1848 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当时市场用铜钱、而农民交租要用白银。1 两银子在 18 世纪时兑换 1
20、000 文铜钱,而在 1845 年,则超过了 2000 文。材料不能说明的是A. 鸦片战争后农民的负担大大加重B. 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C. 鸦片战争后鸦片流入量急剧上升D. 中国农民破产自然经济解体【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从 1842 年的 33000 箱上升到 1848 年的 46000 箱”说明了鸦片战争后,鸦片流入量急剧上升, “仅 1848 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当时市场用铜钱、而农民交租要用白银。1 两银子在 18 世纪时兑换 1000 文铜钱,而在 1845 年,则超过了 2000 文”说明了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和鸦片战争后农民的负担大大加重,A、B、C 项正确,
21、不符合题意,排除;D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符合题意,故选 D。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仅 1848 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当时市场用铜钱、而农民交租要用白银。1 两银子在 18 世纪时兑换 1000 文铜钱,而在 1845 年,则超过了 2000 文” ,反映了鸦片走私造成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17.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 ”这类企业A. 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B. 在建国初期发挥过作用C. 可能属于 19 世纪 70 年代的民营
22、企业D. 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 “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可知,材料中所说的企业是洋务运动期间官办的军事工业,而洋务运动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故 A 项正确;这类企业在建国初期早已消失,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这类企业是 19 世纪 60 年代的官办军事工业,而不是民营企业,故 C 项错误;这类产品主要提供给军队使用,而不是供皇室和皇族使用,故 D 项错误。点睛:“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 “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联系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的特点分析解答。
23、18. 国民党在 1913 年大选中获胜,从而在国会占有多数席位,宋教仁成了国会领袖。1912年 3 月宋教仁被杀,在社会舆论强大压力下,袁世凯被迫批准严查,最后却查到内阁总理赵秉钧身上,如坚持依法追究下去,袁世凯极为被动,国民党于法有据且哀兵动人,胜算很大。但国民党不顾舆情和力量对比发动“二次革命” ,结果不到两月二次革命失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国民党破坏民主宪政B. 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C. 民主革命任重而道远D. 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如坚持依法追究下去,袁世凯极为被动,国民党于法有据且哀兵动人,胜算很大,但国民
24、党不顾舆情和力量对比发动二次革命 ”,可知二次革命有走极端的嫌疑,再根据宋教仁的宪政努力可知 A 项正确,B、C、D 项材料均不能体现,排除。19. 整理历史事件,分析因果关系,归纳知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以下历史线索中各项历史事件之间的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 工业革命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B. 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戊戌政变C.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十月革命D. 巴黎公社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A 错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强国之路,发动了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25、,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符合因果关系,B 项正确;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而马克思的诞生又为巴黎公社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列宁主义,C 项错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故D 项错误。20. 近代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请观察下图,指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A. B. C. D. 【答案】B【解析】代表封建自然经济,代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题干中
26、“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这句话很形象地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后来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榨,故“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和。答案为 B。点睛:此题关键是要知道图中的、各代表什么经济成份,从各类经济的产生时间以及发展趋势结合近代经济状况判断得出。然后根据关键信息“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分析解答。21.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但 1938 年 4 月 9 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 ”所
27、以,英国报刊发表了赞扬中国胜利的评论。这表明A. 反法西斯同盟国对中国的道义支持B. 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得以确立C. 中国的抗战赢得了国际舆论的肯定D. 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1942 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中国在国际上大国地位得以确立是中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故 B 项错误;1938 年 10 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在之前的战略防御阶段日本在力量对比上占据绝对优势,故 D 项错误;英国报刊赞扬中国胜利是对中国的舆论支持,故 C 项正确。22. 阅读下表:20 世纪中国民主政
28、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1912 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1931 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 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 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 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B. 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C. 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D. 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五部文献的共性。A 项不符合历史事实;阶级斗争是个别阶段时期的任务,非共性,排除 B 项;C 项不符
29、合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1982 年宪法,排除;D 表述正确,故选 D。23. 1957 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这一讲话A. 标志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B. 推进了人民政协制度的初步形成C. 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 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答案】C【解析】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与材料中“1957
30、 年” “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相符,故C 项正确;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故 A 项错误;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 B 项错误;1998 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故 D 项错误。24. 1979 年, (中国) “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名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 81,这一比例在 2010 年春修改为 11。这表明A. 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 1979 年B
31、. 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C. 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D. 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答案】D【解析】关键在于 1979 年和 2010 年的城乡比例的变化。1949 年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A 错误;由材料看出,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B 错误,D 正确;C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列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派驻维和部队参加朝核六方会谈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A. B. C. D. 【答案】D【解析】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就是坚持联合国
32、宪章,尊重独立国家的独立主权与多个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参加朝核六方会谈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不是在联合国统一组织下的活动,排除;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是区域性外交,排除;都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在联合国统一组织下的活动,故正确,故选 D。26. 1932 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 11 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 克服经济发展困难B.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 扩大进出口数额D. 推行贸易自由化【答案】A【解析】依据
33、材料中 1932 年以及“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的信息说明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提高关税防止其他国商品流入本国,故选 A;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新模式是 1933 年美国罗斯福新政所开创的,故 B 项错误;成员国优惠而对非成员国苛刻,不一定会扩大进出口数额,故 C 项错误;“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一规定不利于贸易自由化,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危机也激化了各国的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一系列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27. 1933 年 6 月,美国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限制生产规模,规定
34、了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愿意接受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徽章,他们把徽章悬挂在营业地点和印在产品上作为合格的标志。一时间, “做守法公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志的地方购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 政府为企业做广告,赢得社会广泛赞誉B. 国家扶持企业,但不能不损害其部分利益C. 罗斯福总统实际上站在了人民的立场上D. 凯恩斯主义正确与否在美国得到了检验【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933年美国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限制生产规模,规定了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可知经济大危机期间,罗斯福为解
35、决工业危机,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故本题应选 B 项;A 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全国工业复兴法 ”不符,故排除;罗斯福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 C 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对凯恩斯主义的验证,故排除 D 项。28.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 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B. 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C. 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D. 高度集权漠视民生的改善【答案】B【解析】材料“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
36、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说明苏联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经济发展失衡,没有体现部门失衡现象,故 A 项排除;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C 项排除;高度集权漠视民生的改善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D 项排除。29. 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 贝弗里奇报告概括为:Universahty,即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A. 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性B. 统一管理社会福利C. 完善社会福利制
37、度D. 要求福利体现平均原则【答案】C【解析】 “预防社会风险” 、 “福利行政管理机构”和“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 ,实际上是英国福利制度向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是该制度完善的体现,C 正确;A、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 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30. “2017 中国(湖南)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定于 2017 年 10 月 24 日-27日在湖南举办。奥地利、斯里兰卡、格鲁吉亚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及商务代表团将参加本次大会。预计通过 3 到 5 年的培育,轨博会将成为一个“领航中国,领跑世界”的中国最大最全的全产业链的轨道
38、交通产业展示平台。这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中国所倡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得到所有国家的认同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A. B. C. D. 【答案】A【解析】中国举办“2017 中国(湖南)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体现了在中国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具有国际较高水平,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说明中国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确,故选 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排除。第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二、材料题(本题共 2 题,总分 40 分)3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朝设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汉代专设御史府,长官即为御史大夫。岳麓版必修材料二“宰相之
39、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宋论材料三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 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 180 人,非进士者只 29 人。1439 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 ,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材料四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
40、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孙中山五权宪法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两种表现。结合材料三及所学,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2)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监察权的认识。(3)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要建立和完善监察制度,可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答案】 (1)表现:御史大夫监察百官;谏官纠正皇帝决策失误。评价:中国古代的监
41、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2)认识: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发挥重要作用;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监察权是独立的,是五权之一。(3)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健全监察体系;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监察官的个人素质和执政能力;加强人民群众监督;加强舆论监督。【解析】 (1)表现:从材料一中“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并负责监察百官” 、材料二中“谏官者,以绳纠天子”的信息直接得出答案。评价: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评价,
42、一方面说明从根本上无法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另一方面说明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认识:可依据材料信息“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 ”“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分析得出孙中山的认识。(3)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建立在君主专制的基础之上的,监察官员由皇帝任命,因此所起作用有限。再结合材料四孙中山的论述可得出“要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这个特点;从材料三明朝逐渐形成三级监察网络及制定法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
43、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等信息可得出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定完善法律、提高监察官的执政能力的特点;还可以从加强人民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总结。32. 世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联系不断加强的历史,而联系的方式不尽相同。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 ,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南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
44、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材料二自公元 1500 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材料三正如一些美国史学家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
45、一部美国文献” ,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却归于无效。(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国家开辟海上航路的做法。(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4)霸权是一国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持治理国家间关系的必要规则,并且有意愿这样做。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美国是如何建立二战后的政治霸权的?【答案】 (1)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
46、络、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交往的通道。(2)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3)背景:新航路的基础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丝绸之路是封建自然经济发展的结果;影响:新航路促进西欧社会转型,由封建向近代过渡,丝路没有;新航路促进西欧原始积累,给亚非拉带来灾难,丝路双方受益;对于世界一体化来说,丝路交往有限,新航路打破隔绝状态,推动世界成为整体。(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他国家实力衰弱,这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提供了契机。美国通过雅尔塔等一系列条约取得二战后的政治优势地位,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
47、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西欧从属于美国的势力之下。建立联合国是美国确立其霸权的关键和组织保证,联合国在成立的相当长时间内,一直被美国所操控,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政治工具。美国确立全球战略,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积极反苏反共,提出杜鲁门主义,遏制苏联在东欧一些国家的渗透,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建立北约,控制日本,在亚洲发动局部战争等,最终实现建立全球霸权的目标。(2)做法:根据“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得出。(3)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西方和中国的经济基础分析,新航路的基础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丝绸之路是封建自然经济发展的结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社会转型、受益国家、世界一体化进程等方面分析。(4)分别从二战后美国综合国力强大、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全球战略的确立、美苏冷战等角度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