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理论教育 2020.07专题研讨24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摘 要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历史教育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和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传统。“四史”教育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意义,是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举措。加强“四史”教育是时代要求,要把加强“四史”教育作为创新高校思政课课
2、程体系、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关键词 党史 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2X(2020)07-0024-062020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 中 国 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1 中 共 中 央 办公 厅、国 务 院 办公 厅印 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提出了“调整创新思政课
3、课程体系”的要求,明确要求“各高校要重点 围绕习 近平新时代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 列选择性必修课程”。22020 年 4 月,教育部等八部 门 联合 印发的 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也将加强“四史”教育作为“加强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将“四史”教育更加全面、具体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 下 简 称“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在思政课教学中,把“四史”教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 习 中 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
4、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历史教育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和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传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 历史教育相结合是 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的传统。1941 年 5 月,毛泽东在延安党 的干部会议上作 的改造我们 的学 习 的报告 中,着重 阐述 了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作者简介 宋俭,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DOI:10.16075/31-1220/g4.2020.07.004思想理论教育 2020.07专题研讨25学习 历 史 相 结 合的问题。他 针 对 党内一 些同志 只 注重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 中 的若干词句,而忽视
5、在学习 中结合 中 国 实际和 中 国 历史的现象,对他们 提 出 了 尖 锐 的 批 评:“对于 自 己 的 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 中 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 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 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 中 国 的今天,还要懂得 中 国的昨天和前天”。他还特别提出要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的 历史来学 习 马 克思列 宁主 义理论,强调:“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又应以 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
6、要 读 本 为 中 心 的材 料。”3 党的 十 一届 三中全 会以后,邓小平也强调在思想理论教育 中 必须要联系历史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个学习 必须 联系 中 国革命的历史。”4 习 近平总书记更是非常重视学 习 历史,他反复强调学 习 马克思主义理 论必须 要与学 习 历史相结合,指 出:“各级 领 导干部要注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 习 和对历史的学 习。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 岗 位,都应该读点 历史,通过学 习 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 自 己 的历史知识
7、,这样才能使 自 己 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 阔,认识能力 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5他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 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 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 向 前进的必修课。这 门 功课不仅必 修,而 且 必 须 修 好。”6 正 是基于 这 样 的认 识,他要求把学习 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 党史、新中 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思想理论教育的实践中,始终注意把历史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早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有意识地在党主办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讲习所中,通过开设历史类课程对学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有
8、“中国史”、“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世界各国革命史”等课程,分别由共产党人恽代英、萧楚女、张秋人讲授。武汉工人运动讲习所开设有“帝国主义侵略史”、“中国职工运动史”等课程,由共产党人林育南等讲授。在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并创办了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事业后,中国共产党更是高度重视在学校开展历史、特别是革命史教育。从瑞金时期到延安时期,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中原大学等学校先后开设有“联共(布)党史”、“中国革命史”、“世界革命史”、“中共党史”、“社会发展史”等承担政治理论教育任务的历史类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党史、革
9、命史等历史类课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高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49 年 10 月,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颁布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和各大学专科学校文法学院各系课程暂行规定,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由原“社会发展史”发展而来)、“新民主主义论”(由原“中国革命运动史”发展而来)、“政治经济学”列为文、法、教育(或师范)学院的公共必修课。7这是新中国出台的第一个高校思政课课程方案,历史教育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作为核心课程的“新民主主义论”重点讲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1952 年 10 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10、想课程的指示,明确规定了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设置门数及课时数,在原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规定的三门课程的基础上增设“马列主义基础”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联共(布)党史”。其中,“新民主主义论”是唯一一门在全国所有高校包括不同学制的专科学校都要求开设的核心课程。81953 年 6月,高等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自 1953 年秋季起将各高校开设的“新民主主义论”一律改为“中国革命史”。1956 年 9 月,高等教育部颁布的 关于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程的规定(试行方案)规定:一年级开设“马列主义基础”;二年级开设“中国革命史”;三年级开设“政治经济学”;四年级开设“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至此,形
11、成了较成熟的高思想理论教育 2020.07专题研讨26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但 1957 年后,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这个课程体系一度被叫停,而改在高校各年级学生普遍开设“社会主义教育”课程。1961年 4 月,中央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制定的改进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意见规定高校开设的共同政治理论课分为两类,一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另一类是“形势和任务”。“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课程面向普通高校文科学生开设四门,分别为“中共党史”、“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哲学”;面向普通高校理、工、农、医各专业及艺术、体育院校学生开设两门,分别为“中共党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概
12、论”。在这个课程方案中,“中共党史”取代了“中国革命史”,仍然是核心课程。1964 年 10 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宣部、高教部党组、教育部临时党组关于改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高校思政课的科目和内容,规定高校开设的思政课为“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和“形势与任务”。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前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和各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来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学习历史相结合的传统。当时,中国人民大学的同志在总结教学经验时即谈道:“多年来我们讲授苏共党史、中共党史的经验证明,结合革命斗争历史学习马列主义的方法不是抽象静止地而是
13、生动活泼地学习马列主义的良好方法。”9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高校思政课设置有一个调整和变化的过程。恢复高考后,教育部办公厅于 1 978 年 4 月 下发 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即“78 方案”),在各高校恢复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三门课程,同时,面向普通高校文科学生另增开“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或“科学社会主义”。在这一方案中,历史类课程占据了半壁江山。1985 年 8 月,中共中央印发 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 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根据这一通知的精神,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调整为“中 国革命史”(取代原来的“中共党史”)、“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
14、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世界政治经济和 国 际关系”(取代原来的“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在文科开设)四门。此后,又陆续增设“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职业道德”等课程,形成了思政课的“85 方案”。“85 方案”中开设的“中国革命史”拓展了“中共党史”的教学内容,强化了 历史教育的功能。1998 年 6 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规定普通高校本科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科类开设)五门,
15、思想品德课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在“9 8 方案”中 没有设置专 门 的 历史类 课 程。虽 然按照文件的要求,“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教学内容包括“中 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和革命运动的规律”,“邓小平理论概论”“主要是进行建设有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因而这两门课程的教学需要结合党史、新中 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讲授,但其教学重心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这一方案显然弱化 了 历史教育的 内容。这种情况很快得到 了改变,2005 年 3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的实施方案(即“05方案”)增
16、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际上是恢复了“98 方案”取消的“中国革命史”,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 中 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新中 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使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 中 历史教育的内容得到恢复和拓展。综上所述,在新中国高校思政课建设史上,课程体系虽然一再调整,课程名称也不断变化,但历史类课程在其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习历史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传统,也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传统。二、加强“四史”教育是时代要求,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具有全局性意义虽然在目前的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并没有思想理论教育 2020.07专题研讨27开
17、设专门的“四史”教育课程,但从现有的课程体系来看,“四史”教育的内容实际上全面融入了现 有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在各门课程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高校执行的是“05 方案”,按该方案的规定,普通高校(本科)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和“形势与政策”5 门课程。2019 年秋季起部分高校开始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在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都承担有对大学生进行历史观和历史教育的任务。比如,“原理”
18、课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唯物史观的教育,还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史、资本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学内容,其中“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一章包括“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实际上是一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概论”课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理论成果,其教学内容虽然不以历史教育为主,但内在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离开了这些历史背景,“概论”课的教学是难以开
19、展的。“基础”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看起来和“四史”教育似乎关联不大,但其实不然,不联系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党史,就讲不好理想信念问题;不联系党史、新中国史,就讲不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联系改革开放史,就讲不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纲要”课则是一门专门的历史教育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其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
20、改革开放,其教学内容实际上涵盖了“四史”,是高校思政课开展“四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形势与政策”虽然主要讲授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与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但也需要联系“四史”的背景才能讲得更深、更透、更 生动。毋庸置疑,“四史”是贯穿于高校各门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四史”教育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意义。但也需要指出,由于目前实施的“05 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并不是根据“四史”教育的要求来设计的,没有明确规划各门课程应承担的“四史”教育的具体内容,因而,一些教学单位对于“四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明确、不充分,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也不到位,还存在一些亟待
21、改进的问题。一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对“四史”教育的内容缺乏整体规划。目前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虽然都有“四史”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是从各门课程自身教学目的和要求出发来考虑的,相关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各取所需、各自为政,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形成有机衔接与配合,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全面、系统了解“四史”知识,有时各门课程之间甚至会出现冲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当尽快出台指导性的意见,明确各门课程承担的“四史”教育的具体任务,推动高校思政课形成分工明确、内容互补、相互衔接的“四史”教育教学体系。二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学内容非常薄弱。实际上,自“85 方案”
22、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改为“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后,在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就没有系统讲授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课程,而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虽然“原理”、“概论”、“纲要”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涉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容,但都是零散的、碎片化的,“原理”课虽然有安排“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的教学内容,但过于简略,一些教学单位也没有将这一内容作为课程的思想理论教育 2020.07专题研讨28教学重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学内容的薄弱是高校“四史”教育的明显短板。应当明确由“原理”课主要承担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学任务,进一步充实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学内容,同时,可以考虑开设“社会主义
23、发展史”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选修课程。三是改革开放史的教学内容较为笼统、抽象,历史研究成果的支撑不足,导致教学内容“论”重于“史”。改革开放史是“纲要”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概论”课、特别是即将在高校全面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重要知识背景,但从目前的“纲要”课教材和具体教学内容来看,主要是以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和重大历史结论来呈现和评价改革开放的历史,而没有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融入教材和教学内容,使得改革开放这一“伟大觉醒”、“伟大创造”、“伟大革命”、“伟大飞跃”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不能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具体、生动的体现。应当把深化“
24、纲要”课教学内容改革放在重要地位,进一步充实改革开放史的内容,及时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纲要”课的教学体系。四是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难以胜任承担“四史”教学的任务,这是一个在各高校具有相当普遍性的问题。应当把学习“四史”、提高专业能力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以解决教师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并应作为创新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的 重点。三、加强“四史”教育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5、,是引导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高校思政课建设,充实和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项常态性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都有一个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过程。党的创新理论的每一次与时俱进,都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推动了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创新发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中心任务。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
26、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10“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关键是“进学生头脑”。所谓“进学生头脑”,不是说熟读理论的条文或把某些结论和词句背得滚瓜烂熟就达到目的了,而是要真正领会理论的实质,把握理论的精髓。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的通知 要求在读原著、学原文的同时,要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系统全面、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深刻把握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
27、然,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11要学深悟透,掌握理论的精髓,就必须要结合历史和现实来学习。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谈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时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根据实际创造出来的理论,从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中抽出来的总结论。我们如果仅仅读了他们的著作,但是没有进一步地根据他们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没有企图在理论上来思考中国的革命实践,我们就不能妄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如果我们身为中国共产党员,却对于中国问题熟视无睹,只能记诵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的结论和个别的原理,那末,我们在理论战线上的成绩就未免太坏了。”他认为,只有“能够依据马克思列
28、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思想理论教育 2020.07专题研讨29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才能算是“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12所以,毛泽东历来主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一要联系中国的历史,二要联系中国的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四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也是强调既要联系历史,也要联系实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29、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的背景下,全面总结党和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回应,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同时,这一创新理论也是改革开放以来 40 多年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70 多年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近 100 年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建
30、设、改革伟大实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近代以来 180 年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 500 多年特别是十月革命以来 100 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因此,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仅需要联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还必须紧密联系“四史”来学习,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四史”,才能使大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谛和精髓。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要求“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31、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13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高校思政课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切实落实到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210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3 毛泽东选集,第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2、:798、801、802.4 邓小平文选,第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81.5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J.中共党史研究,2011(10).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 N.人民日报,2013-06-27.7 认真实施文法学院的新课程N.人民日报,1949-10-14.8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422.9 耿化敏.中国人民大学与高校中国革命史课程的创设与停开(1950-1957)J.党史教学与研究,2012(6).11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N.人民日报,2019-06-10.12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4.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56.本栏责任编辑 朱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