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中山市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141393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山市 2018 年高考模拟试题(四)语 文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现代海权可界定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一个国家在海洋领域或运用海洋所享有的实力、影响力或控制力,它不仅包括海上军事力量,还包括海洋经济实力和海洋科技水平。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并不足以保证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海军的强大有利于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反过来,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加强海军的实力。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必然要求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海军实力的加强。但是中国的海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海权,这主要是由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差异决定的。与西方文明相比,儒家文明

2、缺乏侵略性和扩张性,这使得中国崛起的范式和要素不同于西方大国。作为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中国一贯反对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中国经济的强大更多取决于内在的廉价的劳动力和勤劳节俭的民族传统,而不是依赖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和寄生性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只要国际法还不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中国就必须发展海军实力,以强化海权。不过中国海权的内涵与西方扩张性的传统海权有所不同,中国海军实力的提升,主要目的在于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从而有效维护国家权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南海各国就是趁中国海军实力虚弱,事实上侵占了中国的南沙诸岛。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传统也使中国的海权缺乏攻击性和扩张性,中国海军强国的目的

3、不是干涉他国内政,而是为了从海洋利用与世界和平中获取物质利益和安全保障。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而不是无限战争,而且陆上防卫压力也使海军建设不能从战略层面向战术层面无限推进。战术意义上的海洋维权可由政府执法部门来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国际舆论和外交的压力,也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因为执法争端可归因于对国际法实施和解释上的分歧,而战术上的军事行动会因违背和平与发展潮流诱发“中国威胁论” 。通过经济发展和海洋战略实现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而不是与西方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有效地维护国际海洋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而海洋霸权国则有可能

4、威胁他国的海洋权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以及儒家文化都使中国应坚持和发展海权的和平性内涵,并以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和海洋争端的解决能力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其海洋权益。(摘编自江河国际法框架下的现代海权与中国的海洋维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是通过加强海军实力来强化海权,保证经济实力的提升。B. 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因此不会被视为威胁。C. 中国海权的内涵不仅受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影响,也受制于陆上防卫压力。D. 中国目前主要依靠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海洋权益。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5、,不正确的一项是A. 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和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阐述中国海权维护问题的基础。B. 中国南沙诸岛被长期侵占的事实说明目前国际法还不能十分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C. 本文先通过比较分析阐述了中国海权的特点,然后提出了中国海洋维权的目标。D. 中国经济强大的内在原因,是中国迫切需要壮大海军力量成为海洋强国的有力证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只要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依然存在,中国和平维护海洋权益的阻力就存在。B. 如果国际法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中国就不一定要发展壮大海军实力。C. 如果要驱离他国擅入中国海域捕鱼的渔船,应首选海警而非海军来执行任务。D.

6、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这是为了顺应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答案】1. C 2. D 3. D【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是多维度的,仅通过加强海军实力来强化海权,无法保证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B 项,尽管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但这依然存在诱发“中国威胁论”的风险;C 项,以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和海洋争端的解决能力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海洋权益,是中国海权维护的努力目标,但目前尚未实现

7、。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分析论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推理与原文相不相符。C 项,中国经济强大的内在原因,

8、能有力证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依赖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即海上霸权,但不能证明中国迫切需要壮大海军力量成为海洋强国。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根据文本意思,看看推理有没有改变原文意思。C项,从三四段内容分析看,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是中国的一贯主张,这契合了国

9、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百年震柳梁衡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约在百年前,1920 年 12 月 16 日晚 8 时,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 85裂度 12死 27 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这远远大于后来我国 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和 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海原大地震实是地球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所致,与近年来的汶川大地震同出一因。有案可查,1982 年国家地震局曾在当地开深槽验土,探得 6 千年来,在海原地区这两个板块就有 6 次因较劲失手而引发地震。第六次即海原大地震。这次

10、地震,大地瞬间裂开一条 237 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 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为了寻找这棵树,从县城出发,车子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途几乎没有看到人家。可想百年之前,这里更是怎样的荒凉寂寞。正当我心头一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里闪出一团翠绿,车头一折,拐入谷底。行到路尽之处

11、,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欲问百年事,深山访古柳。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 500 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 400 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

12、100 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柳树这种树种

13、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它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 27 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这株

14、灾后之柳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青枝。它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一团浓浓的绿云。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一百年后,这棵树化作一团绿色的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我知道县里已经建了地震博物馆,有文字,有图片,但是最生动的,莫如就在这里建一座“震柳人文森林公园” ,再种它一沟的新柳。老树犹在,雄风不减。绿满天涯,长风浩荡。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教科书。(有删改)4. 下列

15、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采用衬托的方法介绍海原大地震,把这场地震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比较,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B. 文章第段巧妙使用动词和比喻修辞,形象再现海原大地震情形,把大地震横摧一切的气势写了出来,反衬了震柳的顽强的意志。C. 文章第段采用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抓住柳树柔弱又刚强、适应性强等特征,对柳树进行了热情的赞美。D. 文章写地震撕裂了一棵树,可是这棵树却化作一团绿色的云,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5. 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6. “百年震柳”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结合

16、全文进行分析。【答案】4. B 5. 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震柳这一形象。行文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增强了气势,有力地揭示了百年震柳的艰难的生命历程,更有感染力。结构上,照应全文,为后文突出震柳的精神品质做铺垫。 6. “百年震柳”是灾难的见证者,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百年震柳”承受了巨大灾难,历经百年后,顽强地活了下来,它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百年震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至柔至坚,适应性强,能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百年震柳”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它让人从灾难、痛苦中挣脱出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动力,它告诉我们:战胜灾难唯有坚守,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

17、可以扼杀生命的。【解析】4. 试题分析:A 项, “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不对,这里是平实的说明,没有形象的表达效果;C 项, “叙述”错,这里没有采用叙述的方法;D 项, “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错误,这里主要体现的是柳树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给人生机勃勃之感。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表达技巧的题目,分析散文的艺术手法一般要涉及艺术手法,注意有修辞、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然后是文章的结构安排,句式的选用等,答题时首先答技巧,然后结合文章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技巧,还要分析艺术效果。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主要的物象的意蕴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文中关于物象的描写的段落和文章的主旨作

18、答,如此题结合文中关系“震柳”的相关描写,如第 4 段分析出其“承受了巨大灾难,历经百年后,顽强地活了下来”的特征,意蕴为“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结合文章的主旨歌颂“震柳”的品质,启示人们如何面对灾难,得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的启示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十九大代表、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说:”我国大学办得好不好,就是要看能否真正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能否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历史文化出发,这是事关教育自信、文化自信的大问题。 ”在张异宾看来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最大标准,首先就是看人才培养质量,就是看能否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谈及“

19、双一流”建设,张异宾说过去一提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很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要跟着西方走,从教学模型、课程、办学指标对照着西方大学来办,“而习总书记强调的文化自信的问题,恰恰可能被忽略” 。南京大学这些年狠抓的问题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在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原创性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走自己建设一流大学的道路。“我是一名教师代表。 ”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张异宾有着浓厚的教书育人情怀。张异宾说,按照教育部对“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南大的办学实际,学校已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与定位。(2017-10-25 中国教育新闻网一中国教育报)材料二:本报北京 1 月 25 日讯(记者张晨)日前,教育部、

20、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天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这意味着备受社会关注的“双一流”建设,有了明确建设的“施工图” 。据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实施办法共分七章二十九条,定位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操作实施性文件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要求,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对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管理方式、组织实施等做出具体规定。实施办法强调,到 2020 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 2030 年,更多

21、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据介绍,“双一流”建设每 5 年为一个建设周期,2016 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为确保遴选程序公平公正,实施办法明确,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将采取认定方式确定。“双一流”建设将实施动态管理,对此,实施办法明确,要以学科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办法,开展中期和期末评价,加大经费动态支持力度,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建设实效。打破身份固化,建立建设高

22、校及建设学科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办法操作性很强。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告诉记者,在遴选方式上,兼顾了效率和公平,采取认定方式,不单独组织申报和评审,简化了审核程序避免重复评价,极大地减轻了高校负担;在管理举措上,提出加强过程管理,实施动态监测,建立动态开放竞争以绩效评价为杠杆的开放竞争机制,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及时跟踪指导,加大经费动态支持力度,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增强建设实效。(中国教育报2017 年 1 月 26 日第 1 版)7. 下列关于高校建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南京大学立足校情按照教育部一流大学建设要求,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与定位。B. 作

23、为一名教师代表,张异宾从学校的角度,强调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性。C. 双一流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D.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告诉记者,北大在遴选方式上,兼顾了效率和公平,采取认定方式,减轻了学校负担。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A. 材料一侧重从学校角度谈人才培养和高校建设;材料二侧重从国家层面,解读政策的“施工图” 。B. 文章认为,一些大学领导想当然地认为要跟着西方走,盲目照搬,这可能会忽略主席强调的文化自信。C. 双一流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三部委联动,各司其职,使双一流

24、建设得以紧张有序地进行。D. 实施办法分步设计目标,一步一个脚印,5 年一个建设周期,有利于动态数据监测,突出了实效性。E. 实施办法这张“施工图” ,有总体目标也有短期规划,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很多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9. 怎样才能办出高质量的大学?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D 8. AE 9. 注重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扎根中国,依据校情走自己建设一流大学的道路,增强教育自信、文化自信。按照实施办法,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在遴选方式上兼顾效率和公平,采取认定方式,简化审核程序;在管理举措上,加强过程管理,建立动态开放竞争机制,切实增强建设。【解析】7.

2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D 项,根据材料二中“实施办法操作性很强。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告诉记者,在遴选方式上极大地减轻了高校负担”可知,校长是在解读实施办法 ,而不是在讲北大的相关指施。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B 项, “一些大学领导想当然地认为”错误,根据材料一中“谈及双一流建设很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要着西方走,从教学模型、课程到办学指标都对照着西方大学来办”可知,应是“以前很多人想当然

26、总认为” 。C项, “各司其职,使双一流建设得以紧张有序地进行”错误,根据材料二中“教有部、财政部这意味着备受社会关注的双一建设,有了明确的施工图 ”可知,文章只是表示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实施办法使得“双一流”建设有了明确的“施工图” 。D 项,是“动态管理”而不是“动态数据监测”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如何才能办出高质量的大学,注意结合文章的句子“衡量高校办学质量,首先就是看人才培养质量,就是看能否培养一批一批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南京大学这些年狠抓的问题就是

27、要扎根中国大地,在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原创性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走自己建设一流大学的道路”“2016 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对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为确保遴选程序公平公正, 实施办法明确,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将采取认定方式确定” “在管理举措上,提出加强过程管理,实施动态监测,建立动态开放竞争、以绩效评价为杠杆的开放竞争机制,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及时跟踪指导,加大经费动态支持力度,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增强了建设实效”概括答题要点。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信

28、息筛选和整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景让,字后己,赠太尉憕孙也。性方毅有守。宝历初,迁右拾遗。淮南节度使王播以钱十万市朝廷欢,求领盐铁,景让诣延英亟论不可,遂知名。沈传师观察江西,表以自副。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商、华、虢三州刺史。母郑,治家严,身训勒诸子。尝怒牙将,杖杀之,军且谋变,母欲息众讙,召景让廷责曰:“尔填抚方面而轻用刑,一夫不宁,岂特上负天子,亦使百岁母衔羞泉下!何面目见先大夫乎?”将鞭其背,吏大将再拜请,不许,皆泣谢,乃罢,一军遂定。大中

29、中,进御史大夫,甫视事,劾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栯,威肃当朝。为大夫三月,蒋伸辅政,景让名素出伸右,而宣宗择宰相,尽书群臣当选者,以名内器中,祷宪宗神御前射取之,而景让名不得。世谓除大夫百日,有他官相者,谓之“辱台” 。景让愧艴不能平,见宰相,自陈考深当代,即拜西川节度使。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以太子少保分司。卒,年七十二,赠太子太保,谥曰孝。性奖士类,拔孤仄,如李蔚、杨知退皆所推引。始为左丞,蒋伸坐宴所,酌酒语客曰:“有孝于家、忠于国者饮此。 ” 客肃然,景让起卒爵。伸曰:“无宜于公。 ”所善苏涤、裴夷直皆为李宗闵、杨嗣复所擢,故景让在会

30、昌时,抑厌不迁。清素寡欲,门无杂宾。李琢罢浙西,以同里访之,避不见;及去,命贰其骗石焉。元和后,大臣有德望者,以居里显,景让宅东都乐和里,世称清德者,号“乐和李公”云。新唐书列传一百二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B. 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C. 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D. 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11. 下

31、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拾遗,唐代谏官名;分左右,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杜甫曾担任左拾遗。B. 先大夫,在古代既可指已故的大夫,也可指去世的父亲,本文中的“先大夫”兼有这两种含义。C.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理公务。这里的公务大多指政事,家庭事务不在此列。D. 辱台, “台”在本文指御史台。唐制御史大夫往往拜相,若任命御史大夫百日内而改由他人拜相,则视为御史台的耻辱。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景让正直刚毅有节操。淮南节度使请求兼任盐铁使,李景让急切奏论不同意;告病还东都时没有一点积蓄。B. 李景让有主动积极的人生态

32、度。在沈传师任江西观察使时,李景让上表奏请担任沈传师的副职;拜相失败后,主动拜见宰相,陈述委屈。C. 李景让以孝知名。担任左丞时,蒋伸赞美他“有孝于家” ;李景让错杀牙将,甘心承受母亲的严厉责罚。D. 李景让喜欢勉励士人,提拔孤立无援的人,但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一方面,他推举引荐了李蔚、杨知退等人;另一方面他又避见李琢。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景让名素出伸右,而宣宗择宰相,尽书群臣当选者,以名内器中(2)客肃然,景让起卒爵。伸曰:“无宜于公。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李景让的名声一向在蒋伸之上,但是宣宗选择宰相时,将所有适合选任条件的

33、大臣名字都写出来,把名字放进容器中。(2)客人们都恭谨沉默,李景让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蒋伸说:“没有比李公更适合饮这杯酒的了。 ”【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这句话的含义是“因病请求退休,有人劝他说:公廉洁没有一点积蓄,不为几个儿子考虑吗?李景让笑着说:儿子们难道能饿死吗?书疏递上,就回到东都”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公” “景让” “儿曹” “书” “东都” , “谏”意思是“劝谏” , “公”是劝谏的内容,故应从“谏”后

34、断开,排除 AB 两项, “书”是主语, “闻”是谓语,故应把二者放在一起,如让“书”单独成句,则句中没有谓语,故排除 D 项,应选 C 项。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 项, “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错误,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 项, “李景让上表奏请担任沈传师的副职”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的是“沈传师观察江西,表以自副” ,意思是“沈传师任江西观察使,上表奏

35、请他任自己的副职” ,可见并不是“李景让奏请”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 C 项对应的内容,

36、考生可以依据“沈传师”快速找到设题区域,在第一段,文中说的是沈传师上表奏请李景让担任自己的副职,并非是李景让自己上奏请求。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 “素” ,向来,一向;“出右” ,在之上,超出之上;“而” ,表转折,但是;“书” ,名词做动词,写;“群臣当选者” ,定语后置句,应为“当选之群臣” ,即适合选任条件的大臣;“以” ,把;“内”同“纳” ,放入,放进。第二句中, “肃然” ,恭谨沉默的样子;“无宜于公” ,状语

37、后置句,应为“无于公宜” ,“于” ,比, “宜” ,适合。参考译文:李景让,字后己。生性正直刚毅有节操。宝历初年,升任右拾遗。淮南节度使王播用十万贯钱买得朝廷的欢心,请求兼任盐铁使,李景让到延英殿急切奏论不同意,因此出名。沈传师任江西观察使,上表奏请他任自己的副职。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商、华、虢三州的刺史。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治家严厉,亲自教诲勉励几个儿子。 李景让曾经怒恨牙将,用杖打死他 ,军中将士谋划变乱,母亲为了平息众人的 喧哗,召来李景让在庭院里斥责说:“你镇抚一方而轻率用刑,一人不得安宁,哪里只是上负天子,也使百岁老母含羞于黄泉之下啊,有何面目去见你去世的父亲呢?”准备鞭打他的背

38、,官吏大将一再叩拜请求原谅,不答应,众人都流泪谢罪,才作罢,全军于是安定。大中年间,升任御史大夫,刚一上任,弹劾罢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栯,朝廷上下庄重肃穆。任御史大夫三个月,蒋伸做宰相,李景让的名声一向在蒋伸之上,但是宣宗选择宰相时,将所有适合选任条件的大臣名字都写出来,把名字放进容器中,在宪宗的牌位前投壶决定,却没有投中李景让的名字。世人说授任御史大夫一百天后,如果有其他官员做宰相,就叫做“辱台” 。李景让羞愧愤怒不能平静,拜见宰相,陈述自己的政绩考核超过群臣,于是拜授西川节度使。因病请求退休,有人劝他说:“公廉洁没有一点积蓄,不为几个儿子考虑吗?”李景让笑着说:“儿子们难道能饿死吗?

39、”书疏递上,就回到东都。以太子少保在东都任职。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太子太保,谧号孝。生性喜欢勉励士人,提拔孤立无援的人,像李蔚、杨知退都是由他推举引荐的。当初任尚书左丞时,蒋伸坐在宴席上,斟酒对客人说:“孝顺父母、忠于国家的人喝这杯酒。 ”客人恭谨沉默,李景让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蒋伸说:“没有比李公更适合饮这杯酒的了。 ”李景让清心寡欲,门前没有乱七八糟的宾客。李琢被免去浙西节度使,因与李景让住同一里坊前去拜访他,李景让回避不见,等李琢离去后,命令砍断他上马时踩过的踏脚石。元和年间以后,德高望重的大臣,以居住的里坊而显名,李景让的宅第在东都乐和里,世人称颂德行廉洁的人时,就叫“乐和李公” 。

40、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辛弃疾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诗歌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很好融为一体。B. 诗歌中“照我满怀冰雪”句生动形象写出作者的失意和无奈,将内心凄凉和感伤充分表现了出来。C. 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 ,极度夸张,具有一

41、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D. 下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片的写景,引出后面叙事抒怀。E. 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议论富有情理,抒情真切动人。15. 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答案】14. BE 15. 这全词的主旨句,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作者不由愁思满怀。全词的基调也由前面的雄壮豪迈而变为后半部分的哀凉悲伤。作者忧心国事,雄心壮志,自然引出下文功业未建的感慨和无奈。【解析】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

42、,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CE 项考核手法,B 项考核内容,D 项考核诗句的作用,其中 B 项,满怀冰雪,指自己冰雪般纯洁的肝胆。E 项,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诗句的作用,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从结构、手法和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句在此的下联中间,由前面的雄壮豪迈而变为后半部分的哀凉悲伤,自然引出下文功业未建的感慨和无奈,从内容上看结构上全词的主旨句,写出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作者不由愁思满怀。点睛:分析

43、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结尾处发出了“_,_,_”的长叹,让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叹息。(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阙中用“_,_”两个名句描写了“沙场秋点兵”的豪壮气势。【答案】 (1). 蜀道之难 (2). 难于上青天 (3). 侧身西望长咨嗟 (4). 八百里分麾下炙 (

44、5). 五十弦翻塞外声【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咨嗟” “麾”的写法。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比较式看病”的问题,但这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不可能一挥而就。朝鲜 26 日在江原道试射短程弹道导弹之后,韩朝关系陷人低谷,最紧张的时候双方剑拔弩张,几乎要擦枪走火。近日,由于楼市投机者东山再起,为给楼市降温

45、,多个城市同日发布新政,由此可知未来热点城市地产市场将持续收紧。当人工智能机器出现,并且呈现出一种咄咄逼人之势,很多人恐怕都有这样的优虑:“能思考”的机器会不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这里不是咖啡厅、餐饮店,也不是便利店,而是一家书店,这就是北京三联书店,该店全天运营,阅读者不绝如缕。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一挥而就: 意为一动笔就写成了,借以开容才思敏捷,文章、

46、写字、绘画一动笔很快就完成。应改为“一蹴而就” 。剑拔弩张: 原形容书法笔力道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使用正确。东山再起: 本义为出山为官。泛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或失势后重新恢复兴起。此成语多形容政治人物,不能用来形容投机者。不合语境。咄咄逼人: 意为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泛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使用正确。振聋发聩: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使用正确。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此处应改为“络绎不绝” 。1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有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

47、嚼的基础上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俘虏。B. 中国电影在国内难挡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在海外仍是非主流,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电影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和过于“自闭” 。C. 在午餐时,他当面告诉我,他多次参观过中国公安部的设施并和中国公安部的专业人士进行沟通、讲座、交流,他发现中国公安部的设备、水准和人才都是第一流的。D. 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给人们提供了创造奇迹的机会,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不合逻辑。不是而是为并列关

48、系, “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与“轻松地做了权威的俘虏”内容上不是并列。C搭配不当。 “进行”与“讲座”不能搭配。D语序不当。 “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改为“让任何一个拥有音乐梦想的普通人” 。所以选 B。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19. 阅读下面这段论述性语段,选出能更好地完成其论证的一项人类学家坚定地断言:文化仅当它是独立的而非依赖的,才能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当来自于它外部的压力被来自于它内部的首创精神所取代的时候,它才能有所发展。换句话说,只有民族文化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非主体文化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任何把外来文化的观点强加给

49、民族文化的做法,都会威胁它的独立和发展。同样,如果我们把每一所单独的学校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的话,那么,教育进步的关键是:A. 每个学校要依靠独立于外来压力的内部首创精神才能有所发展。B. 某些学校只要依靠他们全体员工和学生的创造力就能有所发展。C. 学校管理人员必须随着学校发展的进程而调整自己的首创精神。D. 外来的各种有利或有害的因素必须被阻止参与学校发展的努力。【答案】A.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_,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如果_,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也已经灭亡。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_,而且民族本身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答案】 (1). 一个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