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141052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华东师大学第二附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三 10 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位卑则足羞,_。 (韩愈师说 )(3)陶渊明在饮酒(其五) 一诗中,直言自己从大自然中领悟到了人生真意趣的一句是:_,_。【答案】 (1). 脚著谢公屐 (2). 官盛则近谀 (3). 此中有真意 (4). 欲辨已忘言【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上下文填空与理解性默写综合的题目,考生要注意书写的时候重点字词有“屐” 、 “谀” 、 “辨” 。注意理解性默写的提示语“直言自己从大自然中领悟到了人生真意趣” 。点睛:名句名

2、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2. 按要求选择。(1)下列句子中,对于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令爱这次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代表全家向你表示感谢。B.这是家父托我在香港买的东西,你直接交给他就可以了。C.我家家教甚严,令堂一直告诫我们做人一定要清清白白。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出生小小年纪便的画出这样的作品。(2)下面是某校 60 周年的校庆公告,在表达上必须修改的是春华秋实,盛世有约,我校将迎来 60 周年华诞,在此我们谨向一直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

3、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五洲。60 周年华诞,不仅是一个节日,一个庆典,更是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凝练,是续写光荣与梦想的历史契机。大厦魏然,梁椽共举。我们希望广大校友尽快向母校联络,惠赐学校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文稿、图片学术论著、回忆录、文学作品等历史资料。热烈期盼历届校友教职工员工,届时莅临参加校庆,亲睹母校新姿,发展大计,至诚相约各级领导和社会贤达相聚,母校共襄盛典。A. B. C. D.【答案】 (1)D (2)A【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礼貌用语的称呼,考生要注意称呼的对象要得体。令爱,称对方的女儿的敬辞

4、。 也作令嫒。家父,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令堂,称对方母亲的敬词。二、阅读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上海的豫园与内园陈从周豫园与内园皆在上海旧城区城隍庙的前后,为上海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旧园林。上海市文化局与文物管理委员会十分重视这个名园,除加以管理外,并逐步进行了修整,给人口密度最多的地区以很好的绿化环境,作为广大人民游憩的地方,充分发挥了该园的作用。年来我参与是项工作,遂将所见,介绍于后:一、豫园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侍奉他的父亲明嘉靖间尚书潘恩所筑,取“豫悦老亲”的意思,名为豫园。从明朱厚熜(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 1559 年)开始兴建,到朱翊钧(神宗)万历五年(公元 157

5、7 年)完成,前后花了十八年工夫,占地七十余亩,为当时江南有数的名园(潘宅在园东安仁街梧桐路一带,规模甲上海,其宅内五老峰之一,今在延安中路旧严宅内) 。十七世纪中叶,潘氏后裔衰落,园林渐形荒废。清弘历(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公元 1760 年) ,该地人士集资购得是园一部分,重行整理。当时该园前面已在清玄烨(圣祖)四十八年(公元 1709 年)筑有“内园” ,二园在位置上所在不同,就以东西园相呼,豫园在西,遂名西园了。清道光间,豫园因年久失修,当时地方官曾通令由各同业公所分管,作为议事之所,计二十一个行业各处一区,自行修葺。曼宁(宣宗)道光二十二年(公元 1842 年)鸦片战争是,英兵侵入上海

6、,盘踞城隍庙五日,园林遭受破坏。其后奕詝(文宗)咸丰十年(公元 1860 年) ,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英法军队又侵入城隍庙,造成更大的破坏。清末园西一带又辟为市肆,园之本身益形缩小,如今附近几条马路如凝晖路、船舫路、九狮亭等,皆因旧时凝晖阁、船舫厅、九狮亭而得名的。豫园今虽已被分隔,然所存整体,尚能追湖其大部分,上海市的新规划,将来是要将它合并起来的。今日所见豫园是当年东北隔的一部分,其布局以大假山为主,其下凿池构亭,桥分高下。隔水建源,贯以花廊,而支流弯转,折入东部,复绕以山石水阁,因此山水皆有聚有散,主次分明,循地形而安排,犹是明代造园的一些好方法。萃秀堂是大假山区的主要建

7、筑物,位于山的东麓,系面山而筑。山积土累黄石而成。出叠山家张南阳之手,为江南现存最大黄石山。山路泉流纡曲,有引人入胜之感。自萃秀堂绕花廊,入山路,有明祝枝山所书“溪山清赏”的石刻,可见其地境界之美。达巅有平台,坐此四望,全园景物坐拥而得。其旁有小亭,旧时浦江片帆呈现槛前,故名望江亭。山麓临池又建一亭,倒影可鉴。隔池为仰山堂,系二层楼阁,外观形制颇多变化,横卧波面,倒影清晰。水自此分流,西北入山间,谷有瀑注池中。向东过水榭绕万花楼下,虽狭长清流,然其上隔以花墙,水复自月门中穿过,望去觉深远不知其终。两旁古树秀石,阴翳蔽日,意境幽极。银杏及广玉兰扶蔬接叶,银杏大可合抱,似为明代旧物。大假山以雄伟见

8、长,水池以开朗取胜,而此小流又以深静颉颃前二者了。在设计时尤为可取的,是利用清流与复廊二者的联系,而以水榭作为过渡,砖框漏窗的分隔与透视,顿使空间扩大,层次加多,不因地小而无可安排。小溪东向至点春堂前又渐广(原在点春堂前西南角建有洋楼,1958 年拆除,重行布置)。 “凤舞鸾鸣”为三面临水之阁,与堂相对。其前则为和煦堂,东面依墙,奇峰突兀,池水潆洄,有泉瀑如注。山巅为快阁,据此东部尽头西眺,大假山又移至槛前了。山下绕以花墙,墙内筑静宜轩。坐轩中,漏窗之外的景物隐约可见,而自外内望又似隔院楼台,莫穷其尽。点春堂弯沿曲廊,可导至情话室,其旁为井亭与学圃。学圃亦踞山而筑,山下有洞可通。点春堂,在清奕

9、詝(文宗)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上海人民起义时,小刀会领袖刘丽川等解放上海县城达十七个月,即于此设立指挥所,因此也是人民革命的重要遗迹。二、内园原称东园,建于清玄烨(圣祖)康熙四十八年(公元 1709 年) 。占地仅二亩,而亭台花木,池沼水石,颇为修整,在江南小型园林中,还是保存较好的。晴雪堂为该园主要建筑物,面对假山,山后及左右环以层楼,为此园之主要特色,有延清楼、观涛楼等。耸翠亭出小山之上,其下绕以龙墙与疏筠奇石。出校门为九狮池,一泓澄碧,倒影亭台,坐池边游廊,望修竹游鱼,环境幽绝。此池面积至小,但水自龙墙下洞曲流出,仍无局促之感。从池旁曲廊折回晴雪堂。观涛楼原可眺黄浦江烟波,因此

10、而定名,今则为市肆诸屋所蔽,故仅存其名了。清代造园,难免在小范围中贪多,亭台楼阁,妄加拼凑,致缺少自然之感,布局似欠开朗。内园显然受此影响,与豫园之大刀阔斧的手笔,自有轩轾。然此园如九狮亭附近一部分,尚曲折有致,晴雪堂前空间较广,不失为好的设计。总之,二园在布局上有所差异,但局部地方如假山的堆砌,建筑物的零乱无计划,以及庸俗的增修,都是清末叶各行业擅自修理所造成的后果。今后在修复工作中,还是要留心旧日规模,去芜存菁,复原旧观才是。其他如大荷池、九曲桥、得月楼、环龙桥、玉玲珑湖石、九狮亭遗址等,均属豫园所有,今皆在市肆之中,故不述及。 (作者按:在 1958 年的兴修中,玉玲珑湖石及九狮亭、得月

11、楼等皆复原,并在中部开凿了大池。 )3. 根据上下文,第段中“内园显然受此影响,与豫园之大刀阔斧的手笔,自有轩轾”的“轩轾”的意思是 。4. 下列表述或推断,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豫园”和“内园”的称呼源自此二者地理位置的不同。B. 豫园现存的整体布局,仍能充分体现明代造园循地形而安排的特点。C. 清代因为园西一代辟为市肆,故在小范围里贪多,令内园显得局促。D. 豫园的主人是明嘉靖尚书潘恩,是当时江南著名的私人园林。5. 仔细阅读全文,请简要比较明清两代在造园上的差异。6. 根据你的判断,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什么?7. 陈从周先生早年学习文史,后专门从事古建筑、园林艺术的教学和研究,是古

12、代建筑园林专家,请结合本文,赏析他的清丽的文笔。【答案】3. 布局(设计、造园、格局)的高下(高低) 4. D 5. 明代造园布局上主次分明,循地形安排;清代造园贪多拼凑,布局缺少规划。 6. 介绍豫园的历史和园林特点,以及现存的问题,为豫园的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7. 说明文中有生动的描写,具有文学性、诗意;描写园林景色有意境美+例证;语言凝练传神,多用文言,雅洁+例证【解析】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解释,要注意“轩轾”本意是布局的高下。但是此处结合段落的理解是在说内园与豫园在设计、造园、格局的差异。4. 试题分析:A. “豫园”和“内园”的称呼源自此二者地理位置的不同。从原文看豫

13、园的得名是嘉靖间尚书潘恩所筑,取“豫悦老亲”的意思,名为豫园。B. 豫园现存的整体布局,仍能充分体现明代造园循地形而安排的特点。从原文看因此山水皆有聚有散,主次分明,循地形而安排,犹是明代造园的一些好方法。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C. 清代因为园西一代辟为市肆,故在小范围里贪多,令内园显得局促。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令内园局促的原因是清代的建筑思想。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

14、式。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和筛选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立足文本答题:原文明代建园特点“隔水建源,贯以花廊,而支流弯转,折入东部,复绕以山石水阁,因此山水皆有聚有散,主次分明,循地形而安排,犹是明代造园的一些好方法。 ”原文清代建园的特点“清代造园,难免在小范围中贪多,亭台楼阁,妄加拼凑,致缺少自然之感,布局似欠开朗。内园显然受此影响,与豫园之大刀阔斧的手笔,自有轩轾。然此园如九狮亭附近一部分,尚曲折有致,晴雪堂前空间较广,不失为好的设计。 ”考生从以上内容中做比较答题即可。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中心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全文的理解和把握入手答题,可以作答为“介绍豫

15、园的历史和园林特点,以及现存的问题,为豫园的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引文本文的重点是介绍豫园,所以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要分清主次。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特点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题干中说作者早年研究文史,要抓住作者的文笔入手答题,本文中有大量的笔墨是在写园林的景观,语言清新优美,很有文化的底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的母亲我父亲结过三次婚。我的生母姓杨。我不知道她的学名。前年我写信问我的姐姐我们的母亲叫什么。一个人怎么会连自己母亲的名字都不知道呢?因为我母亲活着的时候我太小了。我三岁的时候,母亲就故去了。我对她一点印象都没有。她得的是肺病,病后即移住在一个叫“小房“的房间里,她也

16、不让人把我抱去看她。我只记得我父亲用一个煤油箱自制了一个炉子。煤油箱横放着,有两个火口,可以同时为母亲熬粥,熬参汤、燕窝,另外还记得我父亲雇了一只船陪她到淮城去就医,我是随船去的。还记得小船中途停泊时,父亲在船头钓鱼,我记得船舱里挂了好多大头菜。我一直记得大头菜的气味。我只能从母亲的画像看看她。据我的大姑妈说,这张像画得很像。画像上的母亲很瘦,眉尖微蹙。样子和我的姐姐很相似。我母亲是读过书的。她病倒之前每天还写一张大字。我曾在我父亲的画室里找出一摞母亲写的大字,字写得很清秀。前年我回家乡,见着一个老邻居,她记得我母亲。看见过我母亲在花园里看花-这家邻居和我们家的花园只隔一堵短墙。我母亲叫她“小

17、新娘子“。“小新娘子,过来过来,给你一朵花戴。“我于是好像看见母亲在花园里看花,并且觉得她对邻居很和善。这位“小新娘子“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了!我还记得我母亲爱吃京冬菜。这东西我们家乡是没有的,是托做京官的亲戚带回来的,装在陶制的罐子里。我母亲死后,她养病的那间“小房“锁了起来,里面堆放着她生前用的东西,全部嫁妆-“摞橱“、皮箱和铜火盆,朱漆的火盆架子我的继母有时开锁进去,取一两样东西,我跟着进去看过。“小房“外面有一个小天井。靠南有一个秋叶形的小花台。花台上开了一些秋海棠。这些海棠自开自落,没人管它。花很伶仃,但是颜色很红。我的第一个继母娘家姓张。她们家原来在张家庄住,是个乡下财主。后来在

18、城里盖了房子,才搬进城来。我的继母幼年丧母,她是跟她姑妈长大的。继母身体不好,婚前咳嗽得很厉害,和我父亲拜堂时是服用了一种进口的杏仁露压住的。她是长女,但是我的外公显然并不钟爱她。她的陪嫁妆奁是不丰的。有一次,她要带我们到外公家拜年,她打扮了一下,换了一件灰鼠的皮袄。我觉得她一定会冷。这样的天气,穿一件灰鼠皮袄怎么行呢?然而她只有一件皮袄。我忽然对我的继母产生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我可怜她,也爱她。后娘不好当。我的继母进门就遇到一个局面,“前房“(我的生母)留下三个孩子:我姐姐,我,还有一个妹妹。这对于“后娘“当然会是沉重的负担。上有婆婆,中有大姑子,小姑子,还有一些亲戚邻居,她们都拿眼睛看着,

19、拿耳朵听着。也许我和娘(我们都叫继母为娘)有缘,娘很喜欢我。她每次回娘家,都是吃了晚饭才回来。张家总是叫了两辆黄包车,姐姐和妹妹坐一辆,娘搂着我坐一辆。张家有个规矩(这规矩是很多人家都有的),姑娘回自己婆家,要给孩子手里拿两根点着了的安息香。我于是拿着两根安息香,偎在娘怀里。黄包车慢慢地走着。两旁人家、店铺的影子向后移动着,我有点迷糊。闻着安息香的香味,我觉得很幸福。小学一年级时,冬天,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大便急了,憋不住,拉在裤子里了(我记得我拉的屎是热腾腾的)。我兜着一裤兜屎,一扭一扭地回了家。我的继母一闻,二话没说,赶紧烧水,给我洗了屁股。她把我擦干净了,让我围着棉被坐着。接着就给我洗衬裤

20、刷棉裤。她不但没有说我一句,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我妹妹长了头虱,娘煎草药给地洗头,用篦子给她篦头发。张氏娘认识字,念过女儿经 。 女儿经有几个版本,她念过的那本,她从娘家带了过来,我看过。里面有这样的句子:“张家长,李家短,别人的事情我不管。“她就是按照这一类道德规范做人的。她有时念经,她是为她的姑妈念的。她做的饭菜有些是乡下做法,比如番瓜(南瓜)熬面疙瘩、煮百合先用油炒一下。我觉得这样的吃法很怪。她死于肺病。我的第二个继母姓任。任家是邵伯大地主,庄园有几座大门,庄园外有壕沟吊桥。我父亲是到邵伯结的婚。那年我已经十七岁,读高二了。父亲写信给我和姐姐,叫我们去参加他的婚礼。任家派一个长工推了一辆

21、独轮车到邵伯码头来接我们。我和姐姐一人坐一边。我第一次坐这种独轮车,觉得很有趣。我已经很大了,任氏娘对我们很客气,称呼我是“大少爷“。我十九岁离开家乡到昆明读大学。一九八六年回乡,这时娘才改口叫我“曾祺“-我这时已经六十六岁,也不是什么“少爷“了。我对任氏娘很尊敬。因为她伴随我的父亲度过了漫长的很艰苦的沧桑岁月。(有删改)8. 请简要分析第段“我对她一点印象都没有”和第段“我还记得我母亲爱吃京东菜”是否矛盾。9. “她今年八十六岁。 ”是全文最后一句话,你认为它是跟在 20 段“因为它伴随我的父亲度过了漫长很艰苦的沧桑岁月”的后面好,还是单独成段好,请简述理由。10. 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本文

22、的题目是否应该改成“我的母亲们”?11. 汪曾祺很欣赏归有光,认为彼此气质相近,他曾说:“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 ,请以项脊轩志与本文为例进行比较。【答案】8. 不矛盾。母亲去世早,所以我对她印象模糊,她爱吃京东菜这是一个生活细节,我还记得,这体现了我对母亲的深沉的感情。 9. 独立成段。强调了第二个继母的高寿,表达我对她的感激和祝愿;与前两个母亲的早逝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她们的怀念(伤感)之情。 10. 能与不能都可。三位母亲贯穿了我生命的每个阶段,第一位是生母,生育之恩,让我挂念;第二位是养育之恩,她是我为亲生,也是我感情最深的母亲;第三位母亲我对她很敬重,她照顾了父亲,陪

23、伴他度过了沧桑的岁月。不能:无论哪一位母亲,对我的感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感情都是一样的深厚。能:虽然都是我的母亲,但她们在我生命中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我对她们的感情也是有分别的。 11. 语言(平淡之中见真情) 、写法(细节描写、情景交融) 、感情:(朴实、真挚)【解析】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内容深入分析,从我对母亲印象模糊看是因为母亲辞世的时候我很小,记得母亲爱吃京东菜可以看出在内心中我对母亲的记忆和爱。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尾段落如何安排的问题,要注意如果跟在二十段不能强化和体现出继母的高寿,这样就大大的减弱了作

24、者所要表达的效果,所要单独成为一段较好,这样可以加强和前面两个短命女人的对比,也能体现出我对继母高寿的深深祝愿之情。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标题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先要明确观点能不能改掉标题,然后结合对全文的理解分析,例如从不能改的角度分析,用标题“母亲”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几个母亲对我的挚爱,用我的母亲们则减弱了表达的效果。用母亲做标题,也深深的体现了我对几位母亲的眷顾之情。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

25、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本文和归有光项脊轩志的对比阅读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要找到两个人作品中的共同点,首先从命运上二人都是从小丧母,其次语言平淡之中见真情,再次写法细节描写、情景交融,最后从感情朴实、真挚。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长安秋望唐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

26、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南冠:即楚冠,后成为囚徒的代称。12. 末句中“鲈鱼正美”讲的是吴郡人张翰因思念家乡的鲈鱼、莼菜弃官而归之事,高中课本中的 中也化用过此典。13. 选出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凭高而望,迷蒙壮阔。B. 颔联采用仰观角度,选景典型,别具匠心。C. 颈联采用俯察角度,移情于物,形象传神。D. 尾联用典抒发归志,慷慨激昂,直抒胸臆。14. 时人曾称赵嘏为“赵倚楼” ,出处即本诗划线句,请说说它的妙处。【答案】12.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3. D 14. 融情于景、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意象组合、传神的动词“横” 、

27、“依” 。【解析】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内知识掌握的考查,诗歌中运用典故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考生要注意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本题我们很容易就能调动所学知识,填写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休说鲈鱼堪脍”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和手法综合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作答本题。D. 尾联用典抒发归志,慷慨激昂,直抒胸臆。既然是用典抒情就是间接的抒情,所以选项中说“直抒胸臆”理解有误。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

28、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万石君罗文传苏轼罗文,歙人也。资质温润,缜密可喜,隐居自晦,有终焉之志。里人石工猎龙尾山,因窟入见,文块然居其间,熟视之,笑曰:此所谓邦之彦也,岂得自弃於岩穴耶?乃相与定交,磨砻成就之,使从诸生学,因得与士大夫游,见者咸爱重焉。武帝方向学,喜文翰,得毛颖之后毛纯为中书舍人,纯一日奏曰:“臣幸得收录以备任使。然以臣之愚,不能独大用。今臣同事,皆小器顽滑,不足以置左右,愿得召臣友人罗文以相助。 ”诏使随计吏入贡。蒙召见文德殿,上望见,异焉。使待诏中书,久之拜舍人。是时,墨卿、楮先生皆以能文得幸,而四人同心,

29、相得欢甚。时人以为文苑四贵。上尝叹曰:“是四人者,皆国宝也。 ”然厚重坚贞,行无瑕玷,自二千石至百石吏,皆无如文者。上得群才用之,诏书符檄礼文之事,皆文等预焉。上思其功,以歙之祈门三百户封文,号万石君。文为人有廉隅,不可犯,然搏击非其任,喜与老成知书者游,常曰:“吾与儿辈处,每虑有玷缺之患。 ”其自爱如此,以是小人多轻疾之。或谗于上曰:“文性贪墨,无洁白称。”上曰:“吾用文掌书翰,取其便事耳。虽贪墨,吾固知,不如是,亦何以见其才。 ”自是左右不敢复言。元狩中,诏举贤良方正。淮南王安举端紫,与文并用事。紫虽乏文采,而令色尤可喜,以故常在左右,文浸不用。上幸甘泉,祠河东,巡朔方,紫常扈从,而文留守

30、长安禁中。上还,见文尘垢面目,颇怜之。文因进曰:“陛下用人,诚如汲黯之言,后来者居上耳。 ”上曰:“吾非不念尔,以尔年老,不能无少圆缺故也。 ”左右闻之,以为上意不悦,因不复顾省。文乞骸骨伏地,上诏使驸马都尉金日磾翼起之。日磾,胡人,初不知书,素恶文所为,因是挤之殿下,颠仆而卒。上悯之,令宦者瘗于南山下。注:瘗:埋葬。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皆文等预焉(2)文浸不用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最合适的一项。(1)磨砻成就之A.完成 B.造就 C.成果 D.成全(2)文乞骸骨伏地A.乞求尸骨 B.告老还乡 C.向尸骨拜 D.请求饶恕1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

31、项是A. 隐居自晦,有终焉之意/上望见,异焉B. 因窟入见/因不复顾省C. 然以臣之愚/以是小人多轻疾之D. 而四人同心/而令色尤可喜18. 请分条概述,造成罗文最终悲剧的主要原因。19. 翻译下面句子。日磾,胡人,初不知书,素恶文所为,因是挤之殿下,颠仆而卒。20.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看似风趣幽默,实有辛酸之情。请结合文本赏析它的“别具一格” 。【答案】15. (1)参与; (2)逐渐,渐渐 16. (1)B; (2)B 17. C 18. 为人自爱自重,为小人轻疾;皇帝喜新厌旧;金日蟬挟私报复;不善与人争斗。 19. 金日磾,是胡人,起初不通文墨,一向憎恨罗文的作为,趁此(将罗文)挤

32、摔在大殿的地上, (罗文)跌倒在地而亡。 20. “风趣幽默”指拟人手法,把罗文砚视为人,赋予它人格化的特征。这一点学生应该看不出来的。 “辛酸之情”:以罗文砚方正不阿、才学显赫却遭人嫉恨,最后悲惨而死的遭遇与苏轼自身的遭遇类比,表达了苏轼对朝廷对人才的废弃不重用的愤怨,对受到压制的人才的惋惜和同情之意。【解析】15.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本题中的实词

33、解释为(1)皆文等预焉:参与;(2)文浸不用逐渐,渐渐。点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1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如(1)磨砻成就之:造就(

34、2)文乞骸骨伏地:告老还乡。17. 试题分析:A. 隐居自晦,有终焉之意:句中助词/上望见,异焉:句末指示代词。B. 因窟入见:顺着/因不复顾省:于是。C. 然以臣之愚/以是小人多轻疾之:两个“以”都是介词,凭借。D. 而四人同心:并列连词/而令色尤可喜:转折连词。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筛选原文信息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细心梳理罗文身上相关的事件,可以分析其悲剧的原因有:为人自爱自重,为小人轻疾;皇帝喜新厌旧;金日蟬挟私报复;不善与人争斗。19.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

35、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日磾,胡人,判断句式、不知书,不通文墨、素,一向、 、因是,趁此。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创作的特色解读类试题,考生可以从修辞、情感角度作答这类试题,要注意抓住题干中的“风趣幽默”指拟人手法,把罗文砚视为人,赋予它人格化的特征。这一点学生应该看不出来的。 “辛酸之情”:以罗文砚方正不阿、才学显赫却遭人嫉恨,最后悲惨而死的遭遇与苏轼自身的遭遇类比,表达了苏轼对朝廷对人才的废弃不重用的愤怨,对受到压制的人才的惋惜和同情之意。参考译文:罗文,歙县人。性情温润如玉,心思细密令人喜爱,(他

36、)隐居韬晦,有终老山野之意。同乡石工到龙尾山采石,在山洞里发现了罗文,罗文孤独地坐在山洞里,石工仔细地审视他,笑着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国家的俊才啊, (你)怎能把自己抛弃在山野呢?”于是与他结交为友, (石工与他)切磋探讨促使罗文成才, (随后)让他跟从一些读书人学习, (罗文)趁此得以和士大夫交游,见到罗文的人都很喜爱并且敬重他。汉武帝正有志于求学,热衷于书札、笔墨之事,用毛颖的后人毛纯做中书舍人。一天毛纯启奏说:“我有幸被您录用得以供您的驱使。然而依我的愚钝,不能独自担当重任。如今我的同僚们,不仅才能都不高,度量都不大,又都愚妄奸猾,不足以侍奉在您的身边,希望能够征召我的朋友罗文来帮助你

37、。 ”汉武帝诏令罗文随计吏荐举入朝。在文德殿被汉武帝召见,皇上看着罗文,大为惊奇。让罗文在中书省待命。不久授予罗文中书舍人的职位。此时,墨卿、楮先生,都因为擅长文墨而被宠幸,四人同心同德,意趣相投,相处非常愉快。当时人们称他们为文苑四贵。皇上曾慨叹喟叹说:“这四个人,都是国宝啊。 ” 然而(罗文在四人中尤其显得)持重敦厚、节操坚定、品行高洁, (本朝)从二千石到百石的官吏中,都没有比得上罗文的。汉武帝拥有各色人才并任用他们,各种书札公文笔墨之事,都有罗文等人参与。皇上考虑到他的功劳,就把歙县祁门的三百户分封给罗文,号称万石君。罗文为人方正,不可侵犯,然而与人争斗不是罗文所擅长的, (罗文)喜欢

38、与老成持重知书达礼的人交往, (他)常常说:“我与年轻后生相处,往往担心有被污损的危险。 ”他自爱不苟且到这般境地,因此小人们大多对他怀有轻蔑痛恨之情。有人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说:“罗文天性贪墨,没有廉洁的美誉。 ”汉武帝说:“我用罗文掌管书札翰墨,图的是利于治国罢了。罗文虽然贪墨,我原本是了解的,但不这样又如何显现他的才能呢?”从此左右的人不敢再说什么了。元狩年中,汉武帝诏令天下举荐贤良方正之人。淮南王刘安推荐端紫,与罗文一起掌管文墨履行职责。端紫虽然缺乏文才,但善谄媚特别讨人喜欢,因此常常伴随在汉武帝的左右,罗文渐渐不被重用。皇上幸临甘泉, (到)河东祭祀,巡视朔方,端紫往往随奉左右,而罗

39、文留守在长安的宫中。汉武帝出巡归来,见罗文蒙尘垢面,颇怜惜他。罗文借此进言道:“陛下用人,确实如汲黯所说,后来者居上啊。 ”皇上说:“我并非不挂念你,因为你年纪大,不能稍有变通的缘故啊。 ”左右侍从听了汉武帝的话,以为皇上心里不再喜欢(罗文) ,于是不再顾恤省视罗文了。罗文伏地叩拜恳请告老还乡,皇上命令驸马都尉金日磾从旁搀扶起罗文。金日磾,是胡人,起初不通文墨,一向憎恨罗文的作为,趁此(将罗文)挤摔在大殿的地上, (罗文)跌倒在地而亡。皇上深为罗文而忧伤,令宦官将罗文安葬在南山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庐山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40、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

41、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覶缕而言,故云甲庐

42、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反,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日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

43、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凑公、朗满、晦、坚等凡二十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注释:匡庐:指江西的庐山。覶缕:原委本末,此指细说。永、远、宗、雷辈十八人:指东晋高僧慧永、惠远兄弟和著名隐士宗炳、雷次宗等人。蹇剥:此指遭受挫折。21. 读完全文你认为本诗的作者原名是 ,写作此文的同一年作者创作了一首著名的乐府长诗是 ,抒发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22. 文章第连用两个“甲”字目的在于 。23. 文章第段主要交代了草堂的 和 。24. 根据上下文分析,第四段“故云甲庐山者”在结构上的作用。25. 请简要评价一下作品中流露的遁世之情。【答案】21. 白居易

44、 琵琶行 22. 强调草堂周围环境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23. 缘由;格局 24. 呼应开头;对前文的草堂优美的景色描写的总结;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25. 作者遁世之情的引发是由于为官不顺(或遭遇挫折) 、为庐山的胜景所吸引。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追求宁静无为的悠闲心境,这是中国文人排遣个人不遇之情的方式,这是值得肯定和欣赏的,但如果一味采用躲避的方法,这又带有一定的消极意味。【解析】21. 试题分析:作答本题的时候要注意认真阅读文本的内容,从文段第三段中“乐天既来为主”可以看出“乐天”是白居易的字,所以说第一个空填白居易,第二个空他创作的著名的乐府长诗只有琵琶行 。22. 试

45、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字词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充分调动平时所学的理解,第一个甲字可以联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强调的是景物的优美,第二个甲是程度副词,体现了作者对景物极其喜爱。23. 试题分析:从原文“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草堂建造的缘由;从原文“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介绍的是草堂的格局。2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

46、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类试题,考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两个角度作答本题,从内容上是:对前文的草堂优美的景色描写的总结;从结构作用上: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点睛:段落作用文句作用类试题是阅读题常考的题型,考生要注意从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作答这类试题。最重要的是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作答,不要一成不变的从以上三个角度作答,要因题而异的来作答。2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评价文本情感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注意对文本中情节内容的梳理,可以得出作者遁世之情的引发是由于为官不顺(或遭遇挫折) 、为庐山的胜景所吸引。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追求宁静无为的悠闲心境,这是中国文人排遣个人不遇之情的方

47、式,这是值得肯定和欣赏的,但如果一味采用躲避的方法,这又带有一定的消极意味。古人往往写寄情山水的文章,一般都是对世间的厌倦和不满。参考译文:庐山非常秀丽,列天下众山之最。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寺,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屋子的)面积宽度和长度,体积高低和大小,全都合于心意,适于财力。打开北面的小门,让阵阵凉风吹进来,可以躲避酷暑

48、;敞开南边的天窗,纳入温暖的阳光,又可以防御寒气。屋子里设有木制椅榻四张,白色屏风两座,还有上过漆的古琴一张,儒、道、释书籍,各有几本。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夜,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的样子,而跟万物融合无间。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自己探问其中的原因,自己回答道:这座草堂,前面有平地约十丈宽广;中间又有平台,面积约是平地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约是

49、平台的两倍。池子四周有很多山竹、野花,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一个石涧,石涧两旁长有古松、老杉,树的腰身几乎都要十个人才抱得住,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修长的树枝触摸着白云,低垂的枝条轻拂着潭水。像旌旗般地直立着,像雨伞般地张开着,像龙蛇游走着。古松下多灌木丛,茑萝枝叶蔓生,交错遮荫,使得日光月华都无法照射到地面。盛夏时的气候像八九月(秋凉)时节。地下铺着白石,作为出入的道路。草堂北边五步远的地方,盘踞着层崖、积石,其间嵌着土堆和矮墙,各种树木、奇花异草覆盖在上面,绿色的枝叶繁密迷蒙,红色的果实多得分披四垂,说不出他们的名字,四季都是这样。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可以直接用来煮水泡茶,爱好风雅之事的人看到,还可以用来快乐地度过一整天!春天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天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天有虎溪的明月;冬天有炉峰的白雪。不管是晴天的明亮、阴天的晦暗之景,或是晨昏的含蕴、吐露之姿,真是千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