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义: 凡以驱虫药为主组成, 具有驱虫或杀虫等作用, 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 概 说 1、服药以空腹为宜,忌油腻。 2、有些驱虫药有毒,注意剂量。 3、有些驱虫药有攻伐作用,年老体弱、 孕妇宜慎用。 4、服药之后,见有脾胃虚弱者,宜补脾胃。 5、注意结合现代医学诊断,鉴别寄生虫病。 注意事项 1、蛔厥证 腹痛,时发时止 心烦呕吐 常自吐蛔 手足厥冷 寒热错杂 蛔动不安 2、久泻久痢 佐 附子、干姜、桂枝 温脏祛寒,辛可制蛔 人参、当归 补气养血以扶正。 臣 细辛、蜀椒 辛可伏蛔,温可散寒 黄连、黄柏 苦能下蛔,寒能清热 使 蜜 甘缓和中 君 乌梅 酸能安蛔,蛔静则痛止。 安 蛔 止 痛 制方
2、特点 酸、苦、辛并用,以酸为主。 寒热并用,以热为主。 攻补兼施,以攻邪为主。 “蛔得酸则静 得辛则伏 得苦则下” 乌梅 蜀椒、细辛、附子、干姜、桂枝 黄连、黄柏 虫 积 腹中疼痛 时 作 往来上下 其痛甚剧 肠中诸虫 扰动不安 气机逆乱 呕吐清水 或吐蛔虫 虫上扰胃 胃失和降 驱杀肠虫诸虫 虫积于腹 扰动不安 鹤虱 苦楝皮 槟榔 枯矾 铅粉 苦辛平,有小毒, 能驱杀诸虫 苦寒有毒, 驱杀蛔虫、蛲虫, 又可缓解腹痛 辛苦温,驱杀蛔虫、 绦虫、姜片虫,且有 轻泻导滞之功,有助 于虫体排出 杀虫 小 儿 虫 积 体热面黄 虫积日久 伤及脾胃 肢细腹大 化生不足 发焦目暗 虫扰食减 肝血亏虚 血不上
3、荣 驱蛔消疳 补养脾胃 虫积日久 脾胃虚弱 使君子 驱蛔消疳 君 芜 荑 人参 白术 补气健脾 臣 茯苓 甘草 夜明砂 辛寒可清肝明目 又可助散积消疳 佐 芦 荟 苦寒 泻热通便 有助于虫体排出 甘 草 调和诸药 使 小 儿 疳 积 面黄肌瘦 脾虚 大便溏薄 失运 发热口臭 食积 化热 肚腹胀痛 虫积食 积气机 失畅 虫积腹痛 早扰气乱 健脾消食清热驱虫 虫积食滞脾虚胃热 神曲 消食化积 麦芽 黄莲 清热燥湿 治生虫之源 肉豆蔻 健脾止泻 行气止痛 木香 合曲麦健脾 消食积 槟榔 下气驱虫 使君子 化积消疳 猪胆汁 与黄莲相伍 增其清热之力 黄肿病(钩虫病) 面色萎黄 虫积肠中 肢倦无力 脾胃虚弱 气 促 气血不生 心 悸 营血亏虚 血不养心 浮 肿 脾虚运化不及 食积湿生 湿聚 脘腹胀满 为水气机阻滞 消积燥湿泻肝驱虫 虫积脾虚之黄肿病 皂矾 杀虫消食 君 化湿浊 苍术 燥湿健脾 臣 消食和胃 黄酒面曲 监制皂矾 佐 伤胃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