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章节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学时3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独立归纳总结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关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理解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领悟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意义。素质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以及确立的历史意义,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方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于为中国特色的社
2、会主义而奋斗。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必然性;(3)“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特点以及历史经验;(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重大意义。教学难点(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启发思考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学时)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
3、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但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领导地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基本内容,是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
4、学的、大众的文化。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思考我国在1949年1956年社会矛盾的变化1949年10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取得全国政权,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彻底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1956年,当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时,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5、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了。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内容有三个问题我们是要搞清楚的:第一,怎样过渡(步骤)第二,何时开始过渡第三,用多长时间完成过渡党关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最初设想: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为15年到20年时间;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毛泽东关于过渡的突然改变1952年9月,毛泽东给黄炎培的信中还说,对于资产阶级,“我们只应当责成他们接受工人阶级
6、的领导,亦即接受共同纲领,而不宜过此限度”。 但是就在同一个月,亦即1952年9月,毛泽东就在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这实际上就是开始酝酿和探索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思想。10月20日,他委托在苏联休养的刘少奇向斯大林征求意见。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南方时,已经开始宣讲这一思想了。 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讲话中,批判了刘少奇的“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观点,并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突然改变的原因1950年出访苏联,参观苏联工业化。毛泽东说,他此行最感兴趣的一
7、件事就是增强了建设强大国家的信心,从社会主义的苏联看到了中国的建设方向。毛泽东说,苏联革命前也很少有工厂,连飞机也不能修理。革命后若干年才会造一些汽车、造飞机。苏联人对毛泽东说,中国也将很快会造汽车和飞机,因为中国可以用苏联的技术。毛泽东表示,只要拜苏联为师,中国一定可以很快发展。 彻底公有制的苏联活生生摆在毛泽东面前,对毛泽东的决策是不是产生了影响呢?联系到毛泽东在建国之后鲜明地表示中国向苏联“一边倒”,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8、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二)党在过渡
9、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现实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我们通常简称为“一化三改”。“一化”就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 “三改”就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那么,首先要问一问,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呢? 第一,实现工业化对中国而言是不可逾越的,具体表现为:首先,从消费方面看,根据恩格尔消费规律,当人均收入很低时,总支出中用于食物和必需品的比例很高,而用于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比例很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食物和必需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下降,而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上升。建国以后,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步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
10、方面的需求逐步提高,对舒适品和奢侈品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需求,而农业是根本满足不了老百姓这样的需求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工业,走工业化道路。其次,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而又不能融合而形成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在一个二元经济中,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也制约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就必须要把一部分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中去,那怎么转移呢?就得
11、靠发展工业来吸收这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会最终才会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化。再次从理论上来讲,工业化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很重要,肩负着独立和富强的重任。建国初期,我们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在这样的环境我们要怎么存活?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的设想就是:发展工业。为什么?只有发展工业,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才能制造出飞机、坦克、汽车和拖拉机。飞机、坦克能做什么?保护我们不挨打,能独立存活;汽车、拖拉机能做什么?生产
12、资料,能给民众提高生产效率,创造社会财富。知道了这点,应该也就懂了在当时,我国为什么要优先发展工业,特别强调要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因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重工业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最后,苏联的经验啊。二战期间,苏联成功抵御了德国上百万的机械化军队的进攻。依赖的正是其高度发达的重工业。建国以后,毛泽东曾经提出要学习苏联经验,将苏联的工业化速度作为中国的榜样。第二,我们知道工业很重要,但我们怎么发展工业,这就要靠改造,所以我们来一起看看改造,具体说来当时为什么要三大改造? 先看农业、手工业为什么要改造:第一,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工业要发展,发展工业需要大量资金,而新中国成立之初,财政经济实
13、力严重不足,当时又不可能从西方取得贷款和资金支持,只能通过自身的积累。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因此通过发展农业积累资金也就不得不成为当时的一个举措。同时,发展工业还要求农业提供更多的粮食产品和工业原料。工业要发展,工人就多了,要吃饭、要穿衣,要原材料。此外,农村还是工业产品特别是农业机械、化肥之类的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这些对资金、粮食、原材料和市场的迅速增长的需求,就当时而言,尽管我们的农业在土改之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还是小农经济,增产的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求。第二,农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是我们的新中国,家底很薄的。生产资料很匮乏,土改之后生产资料又进一步分散。就像
14、王国藩和穷棒子社一样,所以要发展就必须要对个体农业进行改造。第二,大家也知道,在我国,农业是一项弱质产业,它既受市场风险的制约,也受自然风险的制约,就像我们海南,每年都会受到很多热带风暴的影响,风暴一来,我们海南的农民往往都损失惨重,那么在当时土改完成后,为了发展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都有走互助合作的需求。所以农业自身要发展,也需要整合,搞合作社,要改造。再看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什么要改造?一方面,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不能担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任。在当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业资本比重小而分散,据建国初期的统计,当时有 69.7%的私营工厂不足 10 个工人,有 79.1%的工厂是工场手工业。在
15、一定程度上会分流国家工业化的资金。再说,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大部分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资金浪费严重,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很小,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依靠他们很难推进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消极作用。建国以后,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发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也日益暴露出来。例如,建国之初,私人投机资本为了获利不择手段,投机倒把,囤积物资,哄抬物价,对市场进行疯狂破坏;存在着 “五毒”现象,即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资材、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
16、情报,如王康年在向37个国家机关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中,以行贿、嫖妓等方式腐蚀国家工作人员85人,行贿金额2万余元。骗到订货款后,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等手法应付交货,如用次消发噻唑片充好消发噻唑片、用二千倍显微镜充二千五百倍显微镜等等。或拖延交货,甚至有23个国家机关的定货一直未交,价值7万余元。1951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向其订购氯霉素、消发灭定粉等6种前线急需药品,金额3万余元,王一直拖延不交货,志愿军5次催货,王将前线不需要的冷热水袋、玻璃片,甚至已生锈的医疗器械发往前线应付,贻害志愿军伤病员的治疗。王康年还用诈欺伎俩向银行骗取大量贷款,拖欠不还,套购大量外汇,偷漏国家税收
17、;王康年盗窃、诈骗国家资财总计金额26.1万余元;案发后,上海市人民法庭于1953年2月28日判处其死刑,当日下午执行枪决。充分暴露了其惟利是图、贪婪无度的本性。所以,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同时,必须对其消极性实行限制的政策。由此看来,三大改造的实施,一方面是基于社会现实的考虑,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当时都有改造的必要;另一方面,通过三大改造,可以为工业化的发展服务,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阶级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
18、产阶级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他们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利用国家政权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渡时期,这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曾设想用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认为如果能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2.列宁的观点: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不但应当以独立的姿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且要自觉担负起领导这一革命的重任;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
19、义发展阶段而过度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度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他还认为改变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经营方式和习惯势力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共有财产,同时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使得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并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的根本任务提到首位,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也曾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事情。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学时)一、适合中国特点的
20、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怎样?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A、革命成功后,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如何使小农走上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18
21、84年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指出,“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压小农(不论有无报酬,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代社会帮助。”恩格斯从原则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引导农民组织合作社。列宁1923年在病中依靠别人的帮助,艰难地写了论合作制。列宁指出,在国家政权掌握在工人阶级手里,全部生产资料已掌握在工人阶级手里的条件下,“合作社的发展也就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列宁一再要求人们充分认识合作社的重要意义。B、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和适应工业化发展日益增长的对商品量和工业原料的需要。
22、C、防止农村出现新的两极分化。D、协作能形成新的生产力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即: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互助组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属农民个人所有,但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是农业合作化的最初过渡形式,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
23、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也对个体手工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与城乡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很低,因此必须通过合作化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之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
24、作社。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挂红旗五心(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早归公,晚归公,早晚要归公:迟共产,早共产,迟早要共产,不如早共产。”这反映了建国初期哪个阶级的心情?是怎样的心情?1949年,当人民解放军在隆隆炮声中横扫全国之际,各地私营老板是怎样一个心境?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怎样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
25、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的意义何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什么要采取赎买的方式?首先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
26、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
27、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既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也使其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这些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年底,全国99%的工业企业和82%的商业企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8、,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有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
29、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的因素,同时,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出现这些缺点和偏差,毋庸讳言,是党中央的失误,主要是毛泽东的失误,但不是方向性、路线性的失误,而是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进行前人没有进行过的开创性事业,社会变革又极其广泛深刻,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来讲,不可能完满无缺。何况在马恩著作里,对于公有制应是什么形式
30、和内涵以及应该如何发展变化,并没有讲得一清二楚。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想结合中国情况付诸实践,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创举,哪能在实际行动中不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呢!尽管举世公认毛泽东有非凡的雄才大略和过人的远见卓识,毕竟有其历史局限性,有其不足和失察的一面。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学时)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结束。这一转变有如下特点:第一,这个革命转变是直接的,中间没有插入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个直接转变有一个准备阶段,不是新政权一成立就开始消灭资产阶级,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保持着同盟关系。
31、第二,这个转变是通过国家政权至上而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领导,人民至下而上的支持,特别是作为革命对象的民族资产阶级在参加政权合作共事的条件下,以和平改造的不流血的方式完成转变的。第三,这个转变是经过3年的充分准备,是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实施的。不但没有引起社会的动荡,生产的破坏,反而是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时,中国社会便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得以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国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构成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
32、础。在1956年的国民收入中,全民所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已经上升到32.2%,集体所有制经济比重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为7.3%,而私营经济则下降到0.1%,个体经济下降到7.1%。这就是说,将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三者合计,整个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达92.9%。在工业总产值中,社会主义工业占67.5%,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占32.5,资本主义工业下降到接近于零。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营和供销社商业占68.3,国家资本主义及合作社商业占27.5%,私营商业则下降到4.2%,这就是说,在商业领域,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达到95.8%。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对立
33、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中国社会这一矛盾统一体中,存在着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这两个矛盾对立面。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有制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居于支配地位,它无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此,它决定了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关系的性质,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性质。同时这也表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已从过渡时期多种经济成分构成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转变为公有制成分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已经确立起来。(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即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
34、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地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还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从而确立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将长期存在于整个社会主义时期。(三)我国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帝国主义被赶走;官僚资产阶级被消灭;地主、富农被改造成新人;民族资产阶级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
35、者;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组成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四)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矛盾。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
36、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实践证明。六、本章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积累了宝贵的历史
37、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作业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主要参考资料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2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
38、出版社1991年版。3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4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课前利用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所以,我首先问学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说对吗?这就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教学由被动变为主动。课中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等问题把
39、学生一步步带入教师课堂教学的思路上。课后利用问题巩固知识。这种提问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在思辩中加深对历史知识、历史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 正确的历史观。不足之处:1.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内容过多,给人一种牵强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的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2.在教学中,创新意识不够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做到大胆实践,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在自己的创新能力 今后努力方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