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7.040A 75 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 23/T XXXXXXXX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第 2 部分:管线测量Specifications for quality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roductsPart 2: Pipeline surveying(报批稿) 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黑龙 江省质 量技术监 督局黑龙 江省测绘 地理信息局 联 合 发 布 DB 23/T XXXXXXXX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2、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45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 56 抽样检查程序 57 单位成果质量元素及错漏分类 6附录 A(规范性附录)检验用表格 11参考文献 15DB 23/T XXXXXXXXII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DB23/T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为系列地方标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 1 部分:大比例尺地形图;第 2 部分:管线测量;第 3 部分:地籍测绘;第 8 部分: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本部分为第 2 部分。第 1 部分 DB23/T 18302017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大比例尺地形图已于 201
3、7 年 1 月 3 日发布。本部分由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本部分由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勘查中心黑龙江总队、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第三测绘工程院、黑龙江省恒信测绘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牡丹江市水务科学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守来、于庆国、岳国栋、袁晓宏、刘晓明、李井春、汤源、张金良、陈世培、梁志海、张春双、杨永刚。DB 23/T XXXXXXXX1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第 2 部分:管线测量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第 2
4、部分管线测量的术语与定义、基本规定、单位成果质量评定、抽样检查程序、单位成果质量元素及错漏分类,规定了管线测量成果具有的质量元素和检验的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中管线测量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和质量评定,监督检验、质量认定、质量鉴定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CH/T 1037 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规范CJJ 6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B23/T 1830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第 1 部分:大比例尺地形图3 术语和定义
5、DB23/T 1830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地下管线敷设于地下,用于传送能源、信息和排泄废物等的管道(沟、廊)、线缆等及其附属设施。按功能可分为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工业等,包括长输管线和城市管线。CJJ 61-2017,定义 2.1.13.2 管线测量采用权属调绘、实地调查、仪器探查和实地量测的方法,获取管线空间关系、属性和空间位置并编绘管线图、建立管线数据库等相关成果的过程。3.3 地下管线探测利用仪器设备,确定地下管线空间关系、属性和空间位置的过程。地下管线探测包括地下管线探查和管线点测量。注:改写 CJJ 61 -2017,定义 2.1.2。DB
6、 23/T XXXXXXXX23.4 地下管线普查采取适当的技术方法,查明指定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现状,获取准确的管线相关数据,编绘管线成果和建立管线数据库的过程。CJJ 61-2017,定义 2.1.33.5 专业管线探测为满足某种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的管线探测。3.6 施工场地管线探测为满足专项工程施工进行的管线探测,其范围应包括开挖、可能受开挖影响的地下管线以及为保护地下管线安全所必需的区域。3.7 管线点为准确描述管线的走向、特征和附属设施位置,在管线探测工作中设立的标识点。管线点分为明显管线点和隐蔽管线点。明显管线点是指实地可见的管线点,隐蔽管线点是指实地不可见的管
7、线点。注:改写 CJJ 61 -2017,定义 2.1.6。3.8 管线特征点用于表征管线走向、连接方式特征的管线点,包括起止点、转折点、分支点、交叉点、变坡点、变径点、变材点、出地点、入地点、出室点、入室点等。CJJ 61-2017,定义 2.1.73.9 附属物与管线直接连接,可以改变管线方向或两侧属性的部件和窨井,如弯头。3.10 偏距管线点与地下管线中心线在地面投影之间的垂直距离。3.11 验证粗差率隐蔽管线点探查质量验证中粗差点的个数占验证总点数的百分比。DB 23/T XXXXXXXX33.12 点属性用于描述管线点空间和特征的信息。3.13 线属性用于描述两个相连管线点之间管线段
8、的信息。3.14 管线信息用于描述管线空间位置、空间关系及属性的信息,包括数字、符号、文字、图片等。CH/T 1037-2015,定义 3.43.15 点数据库记录管线点本身属性的数据库(通常用Access)。3.16 线数据库记录两个管线点间管线段属性的数据库(通常用Access)。3.17 拓扑结构在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中,对管线段和管线点等目标体之间空间连接关系的描述即拓扑关系,目标体之间的拓扑关系总称为拓扑结构。3.18 管线元数据描述管线要素或管线数据集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所有者、提供方式等信息的数据。CH/T 1037-2015,定义 3.63.19 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在计
9、算机软件、硬件、数据库和网络的支持下,利用GIS技术实现对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和属性进行输入、编辑、存储、查询、统计、分析、维护更新和输出的计算机管理系统。3.20 DB 23/T XXXXXXXX4管线信息动态管理对管线的变化进行定期跟踪、巡视、调查,对已开工的管线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竣工测量,实现已拆除或新建管线的及时更新,同步更新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管线定期更新和动态管理。4 基本规定4.1 两级检查一级验收4.1.1 管线测量成果质量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4.1.2 具体要求按 DB23/T 18302017 中 4.1 的规定执行。4.2 检查与验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
10、现行的标准规范、设计书、测绘任务书、合同等。4.3 数学精度检测4.3.1 数学精度包括明显管线点量测精度、隐蔽管线点探查精度、管线点测量精度、管线图测绘精度。明显管线点量测精度即明显管线点埋深量测精度;隐蔽管线点探查精度包括隐蔽管线点平面探查精度、隐蔽管线点埋深探查精度;管线点测量精度包括管线点平面测量精度、管线点高程测量精度;管线图测绘精度即管线图相对位置精度,包括管线与相邻建筑物、相邻管线、规划道路中心线的间距中误差。4.3.2 应通过重复量测,检测明显管线点量测精度。4.3.3 应通过重复探测和探查质量验证,检验隐蔽管线点探查精度。4.3.4 应通过重复测量,检测管线点测量精度和管线图
11、测绘精度。4.3.5 数学精度检测检验记录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4.3.6 数学精度应以幅为单位进行精度统计和质量评定,困难时可按相邻图幅、区统计。4.3.7 数学精度检测按 DB23/T 18302017 中 4.3 的规定执行。4.4 质量等级4.4.1 样本及单位成果质量应采用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级评定。4.4.2 测绘单位宜评定单位成果质量和样本质量,并根据样本质量等级评定批成果质量等级。4.4.3 测绘质量检验机构应评定单位成果质量和样本质量,并根据样本质量等级评定批成果质量等级。4.5 记录及报告4.5.1 检查与验收记录应包括质量问题、错漏分类、质量得分、质量等级等。记录填写
12、应及时、完整、规范、清晰,检验员和校核员签名后的记录不应修改。4.5.2 最终检查完成后,应编写检查报告。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写检验报告。检查报告和检验报告应随管线测量成果一并归档。4.6 质量问题处理4.6.1 对管线测量成果中存在的各类质量问题,测绘单位均应进行修改、处理。4.6.2 管线测量成果质量问题的处理,按 DB23/T 18302017 中 4.6 的规定执行。DB 23/T XXXXXXXX54.7 一致性测定测绘单位应上交管线探查仪器一致性测试报告,包括管线探查仪器一致性测定和探查方法有效性两部分。其要求如下:a) 地下管线探查前,应在探测区内已知的管线上进行方法试验,确定探
13、查方法和探测仪器的有效性、精度和有关参数。不同类型的地下管线、不同地球物理条件的区域,应分别进行方法试验。b) 试验剖面的选择应具有合理性和代表性。c) 一组试验应大于 2 个剖面,每个剖面试验的管线点数量应大于 10 个。注:以下各章中的数字说明,凡“大于”者含数字本身,“小于”者不含数字本身。4.8 探查质量验证对隐蔽管线点的探查质量应进行验证,具体要求如下:a) 宜采用增加重复探查量、钎探或开挖的方法验证;b) 验证点应具有代表性并均匀分布,验证点数应大于隐蔽管线点总数的 0.5% 且大于 2 个点;c) 应对平面探查和埋深探查分别计算验证粗差率;d) 当任一项验证粗差率超过 5.0%
14、时,评定该批隐蔽点探查质量为不合格;e) 经监理验证的开挖验证点,记录及资料经检验真实、有效的,可作为探查质量验证数据使用;f) 探查质量验证记录应符合附录 A.3 的规定。5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5.1 质量表征单位成果质量水平以百分制表征。5.2 质量元素与错漏分类单位成果质量元素及权重、错漏分类按第 7 章的规定执行。5.3 位数与调整5.3.1 单位成果、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的得分均应保留小数点后 1 位,小于 60.0 分时不计算得分。5.3.2 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的权重值均应保留小数点后 2 位,末位数取 5 的倍数。5.3.3 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的划分可根据成果的数据格式、工序、
15、检查与验收的目的进行调整;权重的调整按本部分所列相应权重的比例进行,调整后的质量元素权重值之和、质量子元素权重值之和均应为 1.00。5.4 质量评分方法质量评分方法按 DB23/T 1830 2017 中 5.4 的规定执行。6 抽样检查程序DB 23/T XXXXXXXX66.1 确定样本量6.1.1 管线图样本量的确定按 DB23/T 18302017 中 6.1 的规定执行。6.1.2 管线点样本量的确定按以下原则执行:a) 管线点样本包括管线点探查样本和管线点测量样本;b) 同一批次中隐蔽管线点、明显管线点的样本量按各自的批量分别抽取;c) 以管线样本图中的管线点为主实施检验,样本量
16、不足时应扩大抽样范围;每幅管线图中抽检的管线点数应大于 30 个;当管线图内的管线点数小于 30 个时,应全数检验;d) 当批次中各类管线点的批量大于 10000 时,按批量的 2%抽取该类管线点的样本,否则按批量的 5%抽取该类管线点的样本 ;e) 样本应分布均匀,又相对集中便于实施检查;同时应顾及生产时间段、交通情况、作业方法、作业人员和接边单位等。6.2 抽取样本6.2.1 样本的抽取按 DB23/T 18302017 中 6.2 的规定执行。6.2.2 按样本量,从批成果中提取样本,并提取单位成果的全部有关资料。下列资料应全部提取样本原件或复印件:a) 设计书、生产过程中的补充规定;b
17、) 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及检查记录;c) 仪器检定证书及仪器一致性测定报告;d) 探测原始记录:探查草图、管线点探查记录、开挖点验证记录、控制点观测记录、计算资料;e) 监理资料:监理记录、监理报告;f) 成果资料:控制点成果、管线图、管线点成果表及管线图形和数据文件、元数据;g) 其他需要的文档资料;h) 管线信息管理系统。7 单位成果质量元素及错漏分类7.1 错漏数量确定本部分所列成果质量错漏分类表中,未注明错漏数量的均为 1 处(个)。7.2 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元素及权重的划分,按 DB23/T 18302017 中 7.2 的规定执行。7.3 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
18、量元素及权重的划分,按 DB23/T 18302017 中 7.3 的规定执行。7.4 管线测量成果管线测量成果质量元素及权重的划分标准按表 1 的规定执行。表 1 管线测量成果质量元素及权重DB 23/T XXXXXXXX7单位为幅质量元素 权重 质量子元素 权重 检 查 项管线图质量 0.60 数学精度 0.30 数学基础1.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的正确性2.各类投影计算、参数使用的正确性3.图幅分幅、成图比例尺的正确性4.图廓尺寸、格网尺寸的正确性表 1 管线测量成果质量元素及权重(续)单位为幅质量元素 权重 质量子元素 权重 检 查 项探测精度1.仪器一致性测定的有效性,测定项目的齐全性和
19、方法的正确性2.明显管线点埋深量测精度3.隐蔽管线点平面探查精度4.隐蔽管线点埋深探查精度5.隐蔽管线点验证精度数学精度 0.30测量精度1.仪器检验的有效性,检验项目的齐全性和方法的正确性2.管线点平面测量精度3.管线点高程测量精度4.管线图相对位置精度5.管线接边精度地理精度 0.501.管线属性的齐全性、正确性、协调性2.管线探测综合取舍的合理性、完整性3.管线分类正确性4.关联成果一致性5.管线图注记和符号正确性6.地理要素接边质量数据结构 0.101.文件命名、数据组织的正确性2.数据格式的正确性3.要素分层、属性分类、属性项的正确性、完整性4.数据范围的正确性5.属性接边质量管线图
20、质量 0.60整饰质量 0.101.符号、线划、注记的完整性、正确性2.管线图的几何表达的完整性、正确性3.图面及图廓外整饰质量点数据库 0.40 1.管线点数据库结构的正确性2.管线点属性数据的齐全、完整、正确性数据库质量 0.30线数据库 0.601.管线线数据库结构的正确性2.管线线属性数据的齐全、完整、正确性3.管线属性逻辑一致的正确性DB 23/T XXXXXXXX8质量元素 权重 质量子元素 权重 检 查 项资料完整性 0.701.设计书的有效性2.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内容的全面性、正确性3.元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4.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图表、成果表等)的齐全性5.其他资料的齐全性资
21、料质量 0.10资料规整性 0.301.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整饰规整性2. 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图表、成果表等)的规整性3.其他资料的规整性管线测量成果质量错漏分类标准按表 2 的规定执行。表 2 管线测量成果质量错漏分类质量元素 A 类 B 类 C 类 D 类数学基础1.坐标或高程系统采用错误,坐标系投影计算、参数使用或改算错误2.平面或高程起算点使用错误3.图幅分幅、成图比例尺与规范、设计书不符4.图廓尺寸、格网尺寸超限探测精度1.无仪器一致性测定报告,或未按要求进行测定,或主要项技术指标与规定不符2.明显管线点埋深量测中误差超限3.隐蔽管线点平面探查中误差、埋深探查中误差超限4.隐
22、蔽管线点验证超限点数超限5.其他严重错漏测量精度1.仪器未经计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2.管线点平面测量中误差、高程测量中误差超限3.管线图相对位置精度中误差超限4.管线图要素接边精度超限DB 23/T XXXXXXXX9质量元素 A 类 B 类 C 类 D 类地理精度1.管线取舍与规定不符2.主干管线错漏探(测)1 条,或次要(支)管线错漏探(测)2 条,或附属设施错漏率达 5%3.错漏连管线点或注记错漏达 5%4.主干管线走向严重失真或主干管线去向严重不明 1 处5.主干自流管线流向错漏 1 处6.管线点设置严重不合理或管线点间距超限达 5%7.管线点属性与线属性关联性错误达 5%8.管线点(线
23、)属性与实地不符达 5%9.管线属性严重不接边1.次要(支)管线错漏探(测)1 条,或附属设施错漏率达 2%2.漏连管线点或注记错漏达 2%3.次要(支)管线走向失真或管线去向不清楚 2 处4.次要(支)自流管线流向错漏2 处5.管线点设置不合理或管线点间距超限达 2%6.管线点属性与线属性关联性错误达 2%7.管线点(线)属性与实地不符达 2%8.管线属性接边错误 5 处9.管线接边误差大于图上 3mm1.末梢管线错漏探(测)1 条,或附属设施错漏率达1%2.次要(支)管线或支管线走向失真 1 处3.漏连管线点或注记错漏达 1%4.管线点设置不合理或管线点间距超限达 1%5.管线点属性与线属
24、性关联性错误达 1%其他轻微的错漏表 2 管线测量成果质量错漏分类(续)质量元素 A 类 B 类 C 类 D 类地理精度10.管线接边误差大于图上 3mm达 5 处,或图上 23mm 达 10处,或主要管线管类接边错误11.其他严重错漏达 2 处,或图上 23mm 达 5处,或次要管线管类接边错误10.其他较严重的错漏6.次要自流管线流向错漏 1 处7.管线点(线)属性与实地不符达 1%8.管线接边误差大于图上 23mm达 2 处9.管线属性接边错误 2 处10.其他一般的错漏其他轻微的错漏数据结构1.数据无法读取或数据不完整2.文件命名、数据格式与规定不符3.图层设置、颜色设置、属性设置与规
25、定不符4.漏有数据的图层或数据图层命名错5.数据范围小于规范、设计书要求6.属性值普遍不接边1.数据组织不正确2.部分属性代码不接边3.图层冗余或遗漏空层4.其他较重的错漏1.代码或属性错漏2.代码或属性值不合法3.主要注记(点注记、线注记)内容错漏4.其他一般的错漏1.一般注记(可选择性注记)内容错漏2.其他轻微的错漏DB 23/T XXXXXXXX10质量元素 A 类 B 类 C 类 D 类整饰质量1.图名和图号同时错漏2.管线点(线)属性注记错漏严重,给成果使用造成严重影响3.符号、线划、注记、说明及图廓外整饰与图式、图例不符达5%4.其他严重的错漏1.图名或图号错漏2.管线点(线)属性
26、注记错漏较多,压盖较重3.符号、线划、注记、说明及图廓外整饰与图式、图例不符达1%4.其他较重的错漏1.符号、线划、注记、说明及图廓外整饰与图式、图例不符达 0.5%2.管 线 图 符 号 块 错 漏3.其他一般的错漏其他轻微的错漏数据库质量1.数据存储、命名、组织、格式与规定不符2.数据无法读取或数据不完整3.数据集、属性项定义与规定不符(如:名称、类型、长度、顺序数等)4.数据范围小于规范、设计书要求5.拓扑关系与规定不符6.管线点坐标或高程异常达 0.5%7.管线点(线)属性错漏达 0.5 %,或与管线图不一致达 1%8.管线种类和连接关系错误达 1%9.重复管线点、重复线段错漏达0.5
27、%1.数据库版本、数据集、属性项定义与规定不符 1 处2.管线点坐标、高程异常超0.3%3.同一管线点(线)多处重复采集4.同一管线多处未相接或不连续5.要素分类代码错漏多处6.要素属性值错漏多处7.管线点(线)属性错漏达 0.2%,或与管线图不一致达0.3%8.管线种类和连接关系错误达 0.3%9.重复管线点、重复线段错漏达 0.2%1.管线点坐标、高程异常超 0.1%2.管线点(线)属性错漏达 0.1%,或与管线图不一致达 0.1%3.管线种类和连接关系错误达 0.1%4.重复管线点、重复线段错漏达 0.1%5.孤点错漏达 0.1%6.管线点(线)属其他轻微的错漏表 2 管线测量成果质量错
28、漏分类(续)质量元素 A 类 B 类 C 类 D 类数据库质量10.孤点错漏达 0.5%11.管线点(线)属性编码错漏达0.5%12.逻辑关系错漏达 0.5% 13.管线空间碰撞的对数达 0.5%14.其他严重的错漏10.孤点错漏达 0.2%11.管线点(线)属性编码错漏达0.2%12.逻辑关系错漏达 0.2%13.管线空间碰撞的对数达 0.2%14.其他较严重的错漏性编码错漏达0.1%7.逻辑关系错漏达0.1%8.管线空间碰撞的对数达 0.1%9.其他一般的错漏其他轻微的错漏资料完整性1.无设计书2.设计书与项目无关或未经审批3.缺主要成果资料4.元数据内容错漏超过 5%5.各级检查未独立完
29、成,检查数据相互套用6.其他严重的错漏1.缺成果附件资料2.缺技术总结或检查报告3.上交资料缺项4.元数据内容错漏超过 2%5.设计书缺少规定应有章节 2 处6.各级检查未达到规定的比例7其他较重的错漏1.元数据内容错漏超过 1%2.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内容不全3.精度统计计算错误,统计内容不全其他轻微的错漏DB 23/T XXXXXXXX11质量元素 A 类 B 类 C 类 D 类4.其他一般的错漏资料规整性1.资料重要文字、数字错漏严重,给成果使用造成严重影响2.手簿有擦改或连环涂改3.资料缺失附属签章或签章不规范达 10 处4.资料缺失仪器型号、日期等达20 处5.其他严重的错漏1.资料重
30、要文字、数字、数量单位错漏达 20 处2.资料编目、装订不规整达 10处3.资料缺失附属签章或签章不规范达 5 处4.资料缺失仪器型号、日期等达10 处5.文档资料归类、装订不规整6.其他较重的错漏1.资料装订及编号错漏2.资料次要文字、数字、数量单位错漏 10 处3.资料编目、装订不规整达 5 处4.资料缺失附属签章或签章不规范达 2 处5.资料缺失仪器型号、日期等达 5处6.其他一般的错漏其他轻微的错漏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检验用表格A.1 明显管线点埋深量测精度检验记录见表 A.1。表 A.1 明显管线点埋深量测精度检验记录表DB 23/T XXXXXXXX12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31、样本编号(图号): 检测仪器及编号:受检单位:规格(mm) 埋深( cm)序号实地管线点号管线连接点号 材质 成果 检验 成果 检验 差值 评定 备注明显管线点埋深量测精度检验情况统计:1.本表对 (填写所涉及的图号)共 幅图的明显管线点埋深量测精度进行统计。2.测区明显管线点总数为 个,检验点数为 个,占总点数的 %。3.最大埋深误差= cm,最小埋深误差= cm,埋深中误差m td= cm。4.超限点数 个,粗差率W= %,明显管线点埋深量测精度质量得分 ,质量等级为 。检验员: 日期: 校核员: 日期: DB 23/T XXXXXXXX13A.2 隐蔽管线点探查精度检验记录见表 A.2。
32、表 A.2 隐蔽管线点探查精度检验记录表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样本编号(图号): 检测仪器及编号:受检单位:平面探查(cm) 埋深探查(cm)序号 实地管线点号 方法偏距 限差 成果 检验 差值 限差备注隐蔽管线点探查精度检验情况统计:1.本表对 (填写所涉及的图号)共 幅图的隐蔽管线点探查精度进行统计。2.测区隐蔽管线点总数为 个,检验点数为 个,占总点数的 %。3.平面探查最大误差= cm,最小误差= cm,平面探查中误差m ts= cm;超限点数 个,粗差率W= %,隐蔽管线点平面探查精度质量得分 。4.埋深探查最大误差= cm,最小误差= cm,埋深探查中误差m th= cm;超限点
33、数 个,粗差率W= %,隐蔽管线点埋深探查精度质量得分 。5.隐蔽管线点探查精度质量得分 ,质量等级为 。检验员: 日期: 校核员: 日期: DB 23/T XXXXXXXX14A.3 隐蔽管线点探查质量验证记录见表 A.3。表 A.3 隐蔽管线点探查质量验证记录表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样本编号(图号): 检测仪器及编号:受检单位:平面偏距 (cm) 埋深探查 (cm)序号 图幅号实地管线点号 管类 材质 成果 检验 差值 限差 成果 检验 差值 限差 备注隐蔽管线点探查质量验证情况统计:1.本表对 (填写所涉及的图号)共 幅图的隐蔽管线点探查质量进行统计。2.测区隐蔽管线点总数为 个,验证
34、点数为 个,占总点数的 %。3.平面探查质量验证最大误差= cm,最小误差= cm,平面探查质量验证中误差m ts= cm;超限点数 个,验证粗差率W= %,隐蔽管线点平面探查质量验证精度质量得分 。4.埋深探查质量验证最大误差= cm,最小误差= cm,埋深探查质量验证中误差m th= cm;超限点数 个,验证粗差率W= %,隐蔽管线点埋深探查质量验证精度质量得分 。5.隐蔽管线点探查验证质量等级为 。检验员: 日期: 校核员: 日期: DB 23/T XXXXXXXX15A.4 管线点测量精度检测记录见表 A.4。表 A.4 管线点测量精度检测记录表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样本编号(图号)
35、: 检测仪器及编号:受检单位:检测成果(m) 原成果(m) 误差序号 实地管线点号X 检 Y 检 H 检 X 原 Y 原 H 原 S h备注管线点测量精度检测情况统计:1.本表对 (填写所涉及的图号)共 幅图的管线点测量精度进行统计。2.管线点测量总数为 个,检验点数为 个,占总点数的 %。3.平面测量最大误差= cm,最小误差 = cm,平面测量中误差 mcs = cm;超限点数 个,粗差率W= %,管线点平面测量精度质量得分 。4.高程测量最大误差= cm,最小误差 = cm,高程测量中误差 mch = cm;超限点数 个,粗差率W= %,管线点高程测量精度质量得分 。5.管线点测量精度质量得分 ,质量等级为 。检验员: 日期: 校核员: 日期: DB 23/T XXXXXXXX16参 考 文 献1 GB/T 24356200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2 CH/T 1004200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3 CH/T 10332014 管线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4 CH/T 60022015 管线测绘技术规范5 CJJ 61200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6 CJJ/T 2692017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