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34523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8.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小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小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小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小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儿生理特点及常见病中医防护,张 琼,目录,肺脏特点,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小儿其他方面常见杂病,预防与调护,概述,1.1 概述: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受孕至40周】 :12周以内孕早期,往后15周中期,再往后13周孕晚期。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体质特别稚嫩,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极易受到损伤。婴儿期【出生28天1周岁】:初步适应环境,生长发育迅速(体重3倍、生长1.5倍、头围增大1/3),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自身免疫力未健全。幼儿期【13周岁】:会走路,智力发育迅速,食物转换易发生肠胃疾病,接触面大预防传染病。学龄前期【37岁(幼童期) 】:发育稳步增长,智力渐趋完善,发病率较前

2、下降。学龄期【 7周岁-青春期 】: 智能发育更成熟,已适应学校社会环境,发病率进一步下降。青春期【 女孩11、1217、18;男孩13、1418、20 】: 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形体增长出现第二次高峰,精神发育由不稳定趋向成熟,保障身心健康。,1.2 概述: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肺、脾、肾常不足”、“心、肝常有余”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1.3 概述:病因特点,外感因素(六淫、疫疠)饮食因素先天因素情志因素其他因素(食品污染、激素超标,医源性伤害)不同年龄对不同病因的易感程度也不同,如年龄越小对六淫邪气的易感程度越高。小儿脾常不足,心怯神弱。,1.4 概述:病

3、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顽痴者之比”景岳全书,1.5 概述:常用诊法(1),儿科“哑科”“脉难以消息求,证不可言语取”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而小儿科,则惟以望为主,问继之,闻则次”幼科铁镜,1.4 概述:常用诊法(2),望神色神:精神状态色:面部气色面色白多为寒证、虚证面色红多为热证面色黄多为脾虚或有湿浊面色青多为寒证、痛证、瘀证面色黑多主寒证、水饮证,1.5 概述:常用诊法(3),望舌色正常舌色:淡红色异常舌色:淡白气血亏虚红热绛红温热病邪入营入血舌质红少苔阴虚火旺,1.5

4、概述:常用诊法(4),正常舌色:淡红舌 淡红润泽 , 白中透红,枯白舌,淡白舌,1.5 概述:常用诊法(5),正常舌色:淡红舌 淡红润泽 , 白中透红,全舌红舌,局部红舌,全舌鲜红,苔光 阴虚火旺(虚热证),1.5 概述:常用诊法(6),正常舌色:淡红舌 淡红润泽 , 白中透红,绛舌,淡红 鲜红 红绛,1.5 概述:常用诊法(7),望舌苔一、苔质 二、苔色含义:散布在舌质上面的一层苔垢。正常舌苔:由胃气上薰,胃津上潮,凝聚于舌面而成病理舌苔:胃气挟有食湿浊邪气上升,停聚于舌面而成,1.5 概述:常用诊法(8),望舌苔正常舌苔:薄白异常舌苔(苔白为寒,苔黄为热):白腻寒湿内滞或寒痰食积黄腻湿热内

5、蕴,或乳食内停舌苔花剥阴伤津亏,或脾胃气阴不足,1.5 概述:常用诊法(9),正常舌苔,病理舌苔,1.5 概述:常用诊法(10),白腻苔,黄腻苔,花剥苔,1.5 概述:常用诊法(11),望指纹“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1.5 概述:常用诊法(12),闻诊:啼哭声的特点及临床意义哭声清亮和顺为佳,哭声尖锐或细弱无力为重。咳嗽声的特点及临床意义咳声清扬流清涕,为外感风寒;咳声重浊痰稠黄,为外感风热;干咳无痰,多属肺燥或咽炎。大便的特点及诊断:大便臭秽,是湿热积滞;大便酸臭而稀,多为伤食;下利清谷,无明显臭味,为脾肾两虚。,目录,肺脏特点,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小儿其他方面常

6、见杂病,预防与调护,概述,2. 肺脏特点,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心之上。肺经气道(气管、支气管)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由肺、气道、喉、鼻窍构成之纵向系统,常称为“肺系”。肺位居心之上,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2. 肺脏特点,肺为娇脏,易伤难愈。(1)肺为华盖,肺合皮毛主表,肺多表证;(2)肺属金脏,不耐寒热。肺喜清润,恶燥湿。肺主宣发、肃降。宣降相因,宣降相制;宣而有度,降而有制。,2. 肺脏特点,感冒病因示意图,口鼻,皮毛,腠理空虚 卫气不固,肺卫,卫表不和 肺失宣肃,风寒、风热、暑湿(普通感冒),时行感冒,外感风邪时行疫毒,感冒,2. 肺脏特点,咳嗽病

7、因示意图,2. 肺脏特点,以外感表证,感冒咳嗽、喉间痰鸣,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或睡卧不宁、惊惕抽风。,目录,肺脏特点,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小儿其他方面常见杂病,预防与调护,概述,3.1 肺系疾病:感冒(1),感冒主证,主 证,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周身不适,恶寒发热,3.1 肺系疾病:感冒(2),感冒的证型分类,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时邪感冒 虚人感冒,3.1 肺系疾病:感冒(3),区别风寒风热,类 别,恶寒发热轻重,兼症,汗液,舌 脉,风寒证,风热证,恶寒重,发热轻,身热较甚, 微恶风,流清涕,痰 吐稀薄色白,咽不红肿,或肿而不红,咽痛明显,咽部红肿,流黄涕,痰粘或黄,

8、无汗,无汗或 汗少,苔薄白, 脉浮紧,苔薄白或黄, 脉浮数,3.1 肺系疾病:感冒(4),感冒的治疗原则,因势利导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因其轻而扬之”; “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3.1 肺系疾病:感冒(5),感冒的治疗原则,以解表达邪为原则。 风寒辛温解表,风热辛凉解表。 兼夹证随证治之。 时行感冒多属风热重证辛凉解表佐以清热解毒。 虚人感冒辨气血阴阳之虚,祛邪扶正兼顾。 忌发散太过,耗伤津液; 忌过早进补,闭门留寇。,3.1 肺系疾病:感冒(6),具体辨证论治思路(外感风寒),症状:主证 + 恶寒重,

9、发热轻,流清涕,无汗咯痰白稀,头痛,肢节酸痛 兼夹证: 寒包火风寒重证 + 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心烦,溲赤便秘(里热证) 夹湿头重体倦、胸闷泛恶、纳呆腹泻、口淡不渴; 夹痰咳嗽痰多,胸闷食少; 夹气滞胸闷胁痛;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紧(寒包火者苔黄,脉浮数),3.1 肺系疾病:感冒(7),具体辨证论治思路(外感风寒),常用中成药: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辛芩颗粒(鼻塞、流涕)、川芎茶调颗粒(头痛)、藿香正气液,3.1 肺系疾病:感冒(3),具体辨证论治思路(外感风热),症状:主证 + 发热,微恶寒,流黄涕,咽喉红肿疼痛,咯黄稠痰,口干渴 兼夹证:风热重证高热寒战,头身疼痛不适夹湿头重体

10、倦,胸闷泛恶秋令夹燥口鼻咽干,干咳少痰 舌脉: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3.1 肺系疾病:感冒(3),具体辨证论治思路(外感风热),常用中成药: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抗病毒口服液,3.1 肺系疾病:感冒(3),中成药治疗(时邪感冒),证候: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高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痛,心烦,目赤咽红,全身肌肉酸痛,舌红,苔黄。 治法:清热解毒,辛凉解表 常用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抗病毒口服液,3.1 肺系疾病:感冒(3),中成药治疗(虚人感冒),证候:反复感冒、体质虚弱,倦怠无力,气短懒言,易出汗、畏寒,舌苔薄白。 治法:扶正解表 常用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参苏丸、玉屏风颗粒(感冒

11、后调理)、补中益气丸(感冒后调理),3.1 肺系疾病:感冒(3),中成药治疗(兼夹证),夹痰:风寒夹痰橘红痰咳颗粒风热夹痰复方鲜竹沥 夹滞:感冒兼见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舌苔厚腻风寒夹滞保和丸、午时茶风热夹滞保和丸、健儿清解液 夹惊:感冒兼见惊惕哭闹,睡卧不宁,甚至骤然抽风羚羊角浓缩粉、小儿回春丹、紫雪丹(散)、至宝丹、安宫牛黄丸,3.2 肺系疾病:咳嗽(1),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其中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人体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可将呼吸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和外界进入呼吸道的异

12、物排出。频繁的、刺激性的咳嗽则失去保护性意义,成为临床病征。,3.2 肺系疾病:咳嗽(1),咳嗽的证型分类,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壅滞证肺气亏虚证肺阴亏耗证,外感咳嗽 咳嗽内伤咳嗽,3.2 肺系疾病:咳嗽(1),咳嗽的治疗原则,分清外感、内伤“咳嗽者,固有数类,但分寒热虚实,随证疏解,初中时未有不因感冒而伤于肺者”活幼心书忌过早使用滋腻、收涩、镇咳之药“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3.2 肺系疾病:咳嗽(1),区别外感与内伤咳嗽,3.2 肺系疾病:咳嗽(1),常见证型的中成药治疗(风寒咳嗽),证候: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可伴见恶寒发热,发热头痛,舌

13、苔薄白,指纹浮红。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常用中成药: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3.2 肺系疾病:咳嗽(1),常见证型的中成药治疗(风热咳嗽),证候: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痒,咽痛,鼻流浊涕;舌质红,苔薄黄,指纹浮紫。 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常用中成药:桑菊感冒片、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口服液,3.2 肺系疾病:咳嗽(1),常见证型的中成药治疗(痰热咳嗽),证候: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 常用中成药:蛇胆川贝散、复方鲜竹沥液,3.2 肺系疾病:咳嗽(1),常见证型的中成药治疗(痰湿咳嗽),证候:痰多壅盛,色白

14、而稀,可伴见痰声辘辘,胸闷纳呆,舌淡红,苔白腻。 治法:燥湿化痰止咳 常用中成药:二陈丸、橘红痰咳颗粒,3.2 肺系疾病:咳嗽(1),常见证型的中成药治疗(气虚咳嗽),证候:咳嗽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音低微,自汗恶寒,舌淡嫩,边可有齿痕。 治法: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常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香砂六君丸,3.2 肺系疾病:咳嗽(1),常见证型的中成药治疗(阴虚咳嗽),证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 治法: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常用中成药:百合固金丸、养阴清肺丸、罗汉果止咳糖浆,目录,肺脏特点,肺系疾病,脾

15、系疾病,小儿其他方面常见杂病,预防与调护,概述,4. 脾系疾病,口疮发病特点:无明显季节性,以2-4岁多见。病因病机:外感风热乘脾,心脾积热上熏、阴虚虚火上浮为多见。治疗原则:实证宜清热解毒、泻心脾之火。虚证宜滋阴降火,引火归原。均应配合外治疗法。中成药:风热乘脾、心脾积热:牛黄解毒片、小儿化毒散虚火上浮证: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外治疗法:冰硼散,选用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大青叶、甘草煎汤,频频漱口。,4. 脾系疾病,泄泻发病特点:乃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夏秋季节多发。 病因病机:感受外邪、内伤乳食、脾肾虚寒等。 治疗原则: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 分证论治,4.

16、脾系疾病,厌食发病特点:可发于任何季节,但夏季暑湿当令之时可使症状加重,以1-6岁多见。病因病机:主要是饮食喂养不当,或多病先天不足等。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和脾助运。治法:曲麦枳术丸或小儿健脾茶,胃阴不足证的不思饮食要用养胃增液汤(沙参、玉竹、莲子、百合等)。,目录,肺脏特点,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小儿其他方面常见杂病,预防与调护,概述,5. 小儿其他方面常见杂病,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病因病机: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是以寒、热、惊为本病之主要病因。辩证论治 1、脾寒气滞 2、心经积热 3、惊恐伤神,5. 小儿其他方面常见杂病,汗症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小儿。病因病机: “汗发于

17、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 1、表虚不固,卫失外护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调 2、营卫失调,腠理不密 3、气阴虚弱,汗液外泄治疗原则汗症以虚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小儿健脾茶或固表防感茶,目录,肺脏特点,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小儿其他方面常见杂病,预防与调护,概述,6. 预防与调护,预防,加强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避免感受风邪,积极预防感冒 避免与烟尘、灰霾等接触,减少不良刺激,6. 预防与调护,调护(感冒的调护),避风寒,慎起居 清淡饮食 多饮暖开水,6. 预防与调护,调护(咳嗽的调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经常变换体位及拍打背部,以促进痰液的排出饮食清淡易消化,有营养。不食辛辣、炒香、油腻食物,少食生冷、过甜、过咸之品,附:本真养生茶(1),【小儿消积开胃茶】 【组成】:炒麦芽、山楂、鸡内金等 【功效】:消食导滞,开胃健脾 【适用】:小儿胃口不佳,积食,口臭腹胀等症状 【服法】:口服,每次1-3袋,沸水浸泡10分钟后饮用,煎煮或保温杯焗泡服用效果更佳。,【小儿健脾茶】 【组成】:党参、山药、莲子、扁豆等 【功效】:健脾益气 【适用】:脾虚小儿,常伴体质瘦弱,胃口不佳,反复易感者 【服法】:口服,一次3-6克,每日2-3次;亦可加入稀粥、米糊中调服。 【注意事项】:感冒期间禁用。,附:本真养生茶(2),附:本真养生茶(3),附:本真养生茶(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