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立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制度院感三甲评审复评审修订版目录: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制度传染病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感控标准预防执行之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制度一 制定目的 为了做好医院隔离防护工作,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特制订本制度。二 适用范围 全院三 主要内容 医务人员应根据诊疗操作中感染风险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1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1.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1.2 工作时穿工作服、带外科口罩;认真执行手卫生。2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2.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2.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各项规章制度2.3工作时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帽子、外科口罩
2、、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2.4工作后进行个人卫生处置。3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人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3.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3.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各项规章制度3.2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手套、工作帽;,并注意对呼吸道、口腔、鼻粘膜和眼睛卫生与防护。4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应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5穿戴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卸防护用品。6注意事项:6.1医用防护口罩可持续应用4小时,遇污染,
3、潮湿及时更换。6.2离开隔离病区对佩戴的眼镜也要进行消毒。6.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可连续使用。6.4隔离衣或防护服被血液、体液、污染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5隔离区医务人员应常规监测体温,体温异常及时就诊。四 参考文献 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48号,2006年9月1日实施。2依据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2009年修订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7号,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4依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7类别全院制度感染防控编号GRFK-1-057名称医务人员分级防护
4、制度生效日期今年-01-01制定单位医院感染管理科修订日期今年-10-01版本第4版一 制定目的 为了做好医院隔离防护工作,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特制订本制度。二 适用范围 全院三 主要内容 医务人员应根据诊疗操作中感染风险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3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1.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1.2 工作时穿工作服、带外科口罩;认真执行手卫生。4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2.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2.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各项规章制度2.3工作时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帽子、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2.4工作后进行个人卫生处置
5、。3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人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3.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3.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各项规章制度3.2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手套、工作帽;,并注意对呼吸道、口腔、鼻粘膜和眼睛卫生与防护。4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应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5穿戴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卸防护用品。6注意事项:6.1医用防护口罩可持续应用4小时,遇污染,潮湿及时更换。6.2离开隔离病区对佩戴的眼镜也要进行消毒。6.3
6、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可连续使用。6.4隔离衣或防护服被血液、体液、污染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5隔离区医务人员应常规监测体温,体温异常及时就诊。四 参考文献 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48号,2006年9月1日实施。2依据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2009年修订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7号,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4依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 类别全院制度感染防控编号GRFK-1-058名称传染病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生效日期今年-01-01制定单位医院感染管理科修
7、订日期今年-10-01版本第4版一 制定目的 为了做好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各种预防与控制工作,特制订本制度。二 适用范围 全院三 主要内容1各诊疗区域空间布局、设备设施、诊疗流程应符合传染病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要求。2 公共卫生科为本院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预防和控制的主题部门;由其制定传病患者就诊流程;由其组建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3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要求,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询问和关注发热、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皮肤损害等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史,了解其出现症状以来的就医及用药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如本院不具备相应救治条件时,应当规范转诊至定点医
8、疗机构救治。4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就诊和收治的传染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阻断传播的措施,防止传染病的院内传播;做好医点管理,及时进行终末消毒。5做好与医院感染有关危险因素监测、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职业防护知识、培训;6为医务人员提供数量充足且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督促其正确选择及佩戴。7收治传染病人的单元做好病陪人的管理,严格探视制度,并对陪人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防护知识、手卫生等进行宣传教育。8 对于传染病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按规定时限及时进行网络报告。9规范传染病医疗废物处理。四 参考文献 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48号,2006年9月1日实施。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9、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7号,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3依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4依据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国卫办医涵【2019】480号 2019年5月18日发布类别全院制度感染防控编号GRFK-1-059名称感控标准预防执行之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制度生效日期今年-01-01制定单位医院感染管理科修订日期今年-10-01版本第4版一 制定目的 为了对临床使用的诊疗器械和物品进行正确的管理,防止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特制订本制度。二 适用范围 全院三 主要内容1 所有复用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应根据污染后感染风险的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灭菌方
10、法;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的消毒方法;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2通常情况下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遵循消毒技术规范规定进行处理。3耐湿耐高热诊疗器械及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湿热的物品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4工作人员应根据器械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发生职业危害的风险,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包括防止锐器伤,高温灼伤,辐射伤害,环境中残留气体浓度过高危害,化学消毒剂对皮肤粘膜的损伤。5按照本院对于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外来器械及植
11、入物的管理,呼吸内镜和消化内镜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制定内镜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并做好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6严格执行一次性诊疗器械及物品使用管理规定,严禁复用,定期检查,过期、包装破损、污染后均不得使用。7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灭菌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8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应做好过程监测与结果的监测,完善质量追溯机制和相应的应急预案。9 所有复用诊疗器械、器具、物品均应下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与管理。四 参考文献 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48号,2006年9月1日实施。2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2012年8月1日起实施。3依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T 310.1-2016,WS/T 310.2-2016,WS/T 310.3-2016;2017年6月1日起实施。4依据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国卫办医涵【2019】480号 2019年5月18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