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院感染防控技术,黄哲梅,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防控技术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医院感染的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 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 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 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感染后千疮百孔的手术切口,国内外研究显示,医院感染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 美国每年发生200万起医院感染事件,其中有8万人死亡, 每年造成超过45亿美元的医疗费用损失。,医院感染与医院的每个部门都是相关的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但可以省大钱!,医院感染防控
2、技术包括,标准预防技术 无菌技术 手卫生 隔离技术,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1、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项保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标准预防技术 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和隔离裤、,戴防护服和面罩、 穿戴防护鞋和帽子等基本措施,无菌技术,无菌手套使用 无菌盘(区域)配置术 无菌持物钳
3、使用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认真、规范的洗手 但要能够经常和适时的洗手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手卫生,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出院患者:要交代出院宣教的内容和要求,予以必要的康复知识,以保证出院后治理和护理的连续性,案例,干手措施,医务人员擦手方式调查,白大衣是首选 甩手运动第二 重复毛巾是摆样子,什么时间洗手?,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适时清洁,做好手卫
4、生,没 做 手 卫 生,请您别碰病人,在接触病人前后 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被血液、体液或分泌物污染后 接触被污染的器械,无论是否戴手套,凡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物品时, 必须洗手 洗手应使用普通的或细菌肥皂 院感高危区域应使用杀菌剂,戴 手 套,为什么要戴手套? 提供保护层 减少医护人员手上的微生物 减少手被病人或污染物污染的危险,可能要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物时; 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应戴手套,接触黏膜或未污染的皮肤时, 应更换清洁的手套。 手套用后,应注意脱掉。 特别是接触非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前, 以及诊治其他病人前。操作中,手套破损后要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 护理操作
5、中抽血、静脉穿刺、更换引流、伤口换药、料理血液污染的器械、持血标本等需戴手套进行,接触,运送及处理病人用过的,被血液,体液,分泌及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小心防止皮肤和黏膜接触衣物,并将微生物带到别处,地面、墙壁、家具上有血渍时,不能直接用抹布或拖把去擦。 1、先用 1: 10的漂白水浸润在血渍上 1530 min, 2、然后戴手套用抹布去擦,擦后立即彻底洗手,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最后
6、不要忘记洗 手腕及手臂,保护你的双手,冲净皂液 正确干手 不长时间戴手套 使用护肤品 接触污染物和腐蚀性物品戴手套,如果保护不得当-你的双手,“从洁到污的流程”,换输液瓶 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 口服药物 测量血压 测量体温 收集痰液标本 血红素检测 测量尿量 扶病人坐起 床上浴,干净,污染,按照左图的操作顺 序可大大减少洗手 次数,使用符合自己的护肤品-有效保护您的双手,特别提醒,所有的化学消毒剂都有 毒性! 不能过度使用!,空气传播;戴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 5m) 通过空气 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飞沫传播;戴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
7、子( 5m) ,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等导致的传播,隔离技术,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 的预防原则,传播方式 所占比例 预防措施直接接触 传播 90% 标准预防飞沫传播(5m) 9% 额外预防空气传播( 5m) 1% 额外预防,隔离技术,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接触传播的隔离,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患者的隔离:1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2减少转运
8、,如需转运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医务人员的防护: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室之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日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时应按要求穿脱隔离衣,离开病室前应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
9、患者的隔离:1、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运至有条件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收治, 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2、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3、严格空气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的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医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3、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空气传播的隔离要求,飞沫传播的隔离要求,
10、飞沫传播的隔离要求。接触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感、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1)患者的隔离:1遵循以上隔离原则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2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隔离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与患者隔离(1m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
11、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或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遵循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隔离要求,。正确使用接触传播隔离技术,防止病原体经血液传播进入体内,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1)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隔离技术常用于治疗护理确诊乙肝、丙肝、梅毒、hiv等疾病的患者或其他病毒感染者。医务人员在进行标准的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隔离技术。 (2)相对独立的病区收治患者。病情复杂、严重;有机会感染;不合作;有血或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的患者单间安排。 (3)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时应戴手套。护士实施护理时,
12、进行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和隔离裤。护理患者之后及护理另外一个患者之前必须洗手。 (4)医务人员进行各种穿刺技术、侵入性治疗及检查时,戴双层手套。对不合作的或者或污染危险较大的操作时应由技术熟练的两人配合,操作尽量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使用后利器应立即放入利器盒内。 (5)被血液污染的物品表面立即消毒液浸泡或摸拭消毒。 (6)血液标本放置密闭容器内送检。容器外不得污染,并有特殊标记,专送检测。标本用后经消毒处理后再丢弃。 (7)严格执行针刺伤的防护技术,一旦发生职业暴露,按照职业暴露紧急处理与报告制度及时处理。,常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医疗废物分五类 感
13、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医疗废物管理,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设置颜色的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袋盛放)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每日由病区护工送到生活垃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三、医用污染垃圾(统一用黄色垃圾袋盛放)1、用过的棉签、棉球 、手套、敷料等放入黄色垃圾袋,达3/4时封袋,由配送人员上门收集,同时双方进行交接并签名,放至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室,送焚烧炉焚烧。2、使用后一次性输液器、配药后的一次性注
14、射器及时毁形放入黄色垃圾袋,达3/4时封袋,由保卫科每天上门收集,放至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室,3、废弃的标本、手术切除组织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达3/4封袋,处理方式同上1。,锐器盒 损伤性医疗废物。,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护理职业危害与防护,什么是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 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经血液传播疾病和化疗药物伤害是护士工作中主要面对的职业危害。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注射占护士工作量23护理人员如被刺伤 有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者是病人的血液溅到眼
15、睛、口腔或者皮肤。急、重症救护常在突发事件及紧急抢救,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更易发生针刺、锐器割伤事件,职业总暴露的危险 性更大。,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1、乙肝(HBV): 2、丙肝(HCV): 3、艾滋病毒(HIV):,易被刺伤的情况:,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2、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3、抢救、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治疗抢救、手术后器械清洗,如何预防针刺伤和割伤,国外研究表明,安全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护士锐器刺伤 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 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用过的针头、不应用 手套回针帽、不应有意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不应摆弄 针头、就近将用
16、过的针头、刀片及其他锐器要丢弃在黄 色利器盒里。,有研究显示:回套针帽刺伤率10-15%,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如需要可单手回套,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应急事故紧急处理程序,伤口的处理 发生刺伤、擦伤后应立即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首先挤压伤口,让伤口血液流出;禁止直 接按压伤口. (2)用无菌水(或清洁水、纯净水,无条件时 用温自来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3)再用碘酒或酒精冲洗消毒伤口(可在所处科 室接受处理); (4)报告感染管理科备案;进行预防接种,跟踪随访, 以便进一步给予干预治疗!,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病人中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的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地用洗手液和水清除干净。,再次提到洗手,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