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地域自治制度班级: 自动化 101 姓名: 朱梦琦 学号: 101071027 评分标准1、论文中心思想明确。 (20 分)得分: 2、结构完整,论据(论述)充分。 (50 分)得分: 3、理论联系实际。 (20 分)得分: 4、语言通顺、连贯、逻辑性强。 (10 分)得分: 总分 摘要: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共有5个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旗) , 共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在少数民族散居的地区, 全国共建立了1256个民族乡, 建乡的少数民族有47个。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0多年的实践证明,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
2、家国情的政治制度。因此,必须继续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最适当形式,是当代中国一项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从党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成为现在的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它在实践中显示出的优越性、科学往及合理性己得到各族人民的充分肯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民族民主政治的实现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整个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全面建设
3、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关键字:民族地域 自治制度 坚持 完善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如何在增进各民族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的同时,充分实现各民族的自由平等和发展进步?这些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就曾作出积极探索。1949 年 9 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同构成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几代中
4、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向世界贡献了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答卷,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作出民族区域自治这一重大历史抉择,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民族问题实际的正确把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新中国开启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正确选择。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
5、自治制度的内涵和特征,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精神,反映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凝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实践经验与政治智慧。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民族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构成了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实践充分证明,这项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对于加强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加快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促进少数民族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茫茫草原到边关南陲,60 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因为这个制度,我们巩
6、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顺应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保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促进了 56个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解决民族问题的贡献。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一个有着 56 个民族的13 亿人口大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决定了我们要始终将民族问题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始终将民族工作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可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
7、政治优势不容削弱。这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民族工作实践得出的经验,是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们才能把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民族的繁荣、发展、进步、和睦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独创的民族政策 独特的中国经验民族问题是关系世界和平、国家稳定、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能否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关系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艰辛探索、长期实践和反复比较中,在充
8、分考虑历史渊源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性地选择了民族区域自治,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道路。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谱写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乐章。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要求,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这项制度创造性地
9、把民族自治和地方自治有机统一起来,既尊重了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传统,又正确反映了现实国情的客观要求;既充分考虑了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充分考虑了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政治因素;既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精神,又反映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最可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民族区域自治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但其精神和价值超越了国界。
10、这种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经验” ,为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为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民族问题只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逐步解决。因此,在民族工作中,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阶段,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凸显
11、,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上来,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三、加强民族法制建设 保障少数民族权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
12、域自治制度,就要不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健全的法制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强后盾,也是维护各民族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我国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宪法为基础,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包括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以及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构成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有力地保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今年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25 周年。25 年的实践充分证明, 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规定与精神实质的具体化,集
13、中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是我国民族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是由宪法赋予并受中央领导和监督的管理一定区域内部事务的地方性权力,是完整的国家权力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是民族自治地方区别于一般行政区划单位的显著标志。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是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
14、的核心。一方面,上级国家机关要切实依法履行职责,在制定有关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时,要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依法保证和支持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另一方面,民族自治地方既要保证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本地的贯彻执行,又要从实际出发,切实行使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真正体现和不断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实践永无止境,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要把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健全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监督检查,推进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尤其要带好头、作表率。要与各族群众政治参与积
15、极性的不断提高相适应,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把更多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培育和增添新的力量。要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证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不断总结探索、与时俱进的过程。不断加强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和健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律法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将显示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四、巩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关系是我
16、们这个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发展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关系
17、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巩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祖国统一,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一切必然会对我国民族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
18、政策,毫不动摇地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不断丰植和培育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始终着眼于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着眼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表彰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让“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牢牢扎根于各族人民心中,使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眼珠一样地爱护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与社
19、会稳定的事件,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最大限度地相信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最大限度地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和分裂活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大好局面,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着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协调发展,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大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参考文献:1.詹真荣民族区域自治: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形式 19992.敖俊德论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朱玉福.伍淑花民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法规建设探讨4.石亚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族区域自治5.贺飞军.李自然试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6.刘惊海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