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小学德育课教学的思考.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12487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小学德育课教学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对小学德育课教学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对小学德育课教学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对小学德育课教学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对小学德育课教学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小学德育课教学的思考教育懑时邈渤恩寄郝普耀(吉林省教育学院 130022)【摘要】小学德育课教学是学校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的主渠道;加强对小学德育课程的研究 ,是学校把若干意见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对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我们要加强德育课程的研究,提高该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活动取得实效.本文立足我省目前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分析和阐述了小学德育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某些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从“自觉学习德育理论“,“ 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明确对活动教学的认识“等方面,

2、提出了解决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关键词】小学德育课;主要问题;思考建议2004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重要文件,而小学德育课程是落实若干意见的主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探讨和认真解决的问题.一,当前小学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推动下,我省广大小学德育教师经过各级培训,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这是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主体面貌,必须予以充分肯定.然而不可否认,当前的

3、小学德育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材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明确.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不知道教科书仅是教zhongxiaoxuejiaoshipeixun中小学教师培训 l2005.4学的范本,教科书每课安排的教学内容是供教学时参考的范例.导致了教师教学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照本宣科,就教材讲教材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不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联系学生自己及其身边生活的道德现象和事例,使教学失去了学习主体可感受的对象,教学出现针对性缺失的问题 o2.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认识尚需提升.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往往只看到

4、表层的知识符号,而看不到或不能很好地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深层的道德文化蕴义,造成了有些教师教学不能原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尽管一些教师教学中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了学生自己及身边生活的道德现象和事例,也注意使用了教科书,但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却升华不够,或根本未能升华.失掉了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意义及目标追求.另外,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中尚缺少对“生成性目标“的自觉认识和挖掘,教学中尚缺少或根本未能体现出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生成性教学内容的点拨和引导,反映出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上的缺憾.3.教学中对学生活动认识理解上的偏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对学生品德培养

5、和形成的重要作用.然而,教师因受各方面因素(如,或是由于准备不充分,或针对性不强,或目的,要求不明确,使得通过活动熏陶情感,发展品德,培养价值判断力的目标不能很好达成)的影响,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学生活动看做是课的一种流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认为似乎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活动的内容,就不是一节能够充分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的好课.但是,如果我们对教学进行一番认真反思后就会发现,教学中往往看似学生活动,实际是在活动学生.由于学生的活动是流一53横谈兰一一于形式的,尽管学生热热闹闹地参与了活动,但一堂课结束,学生们却收获甚微.4.缺失有价值的道德矛盾冲突事例的引入.有

6、些教师不注意引入有价值的道德事例,通过引发道德矛盾的冲突进行教学.儿童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他们在对世界的惊奇和探究,对事物的因果联系的判断和选择,对自身,他人,社会的各种联系的思考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解惑?怎样结合学生身边的道德现象为他们设置道德问题,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对道德问题的矛盾冲突的情境中,激起对道德现象的思考,判断,选择,使其逐步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对此教学中尚显得薄弱.5.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重视不够.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要知道,德育过程是包含着人(学生) 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是道德认知和道德接受,理性认

7、知和重情感体验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中,尽管教材中的课文在类别上有所不同,有的侧重理性认知,有的侧重情感体验,有的侧重美的欣赏,有的侧重案例分析,有的侧重研究探究,但德育的育德任务的完成,学生个体道德的内化,离不开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情感参与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德育目标的实现,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其中,道德情感始终起着桥梁和催化的作用.6.教学中忽视与学生心理需求的连接.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他们的生命表现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但在实际的德育课程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割裂了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使本应具有完整生命表现和统一心理结构的儿童被人为“ 肢解 “,学生作为完

8、整的人未能一S4 一完整地进入课程学习过程之中.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科书,大多数课文在内容设计上都体现了儿童认知,体验,欣赏,反思,移情等思想,适合并要求学生心理结构的综合参与.但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未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心理的参与,使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当前小学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主观原因:(1)学习不够主动.一些教师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不够主动.虽然我省广大小学德育教师经过各级培训,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

9、.然而,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实验学校经过近几年实验经验的积累,国家对该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课程改革精神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必然会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对课程呈现形态理解上的缺失,例如教学中不能很好体现儿童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等等.(2)个别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工作上缺少紧迫感,缺少责任意识等等.客观原因:(1)资料匮乏. 一些教师因受资料限制,特别是许多农村教师,手里缺少或根本没有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以及有关的解读资料,也就谈不上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素质,这也是影响德育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之一.(2)时间紧缺. 目前我省品德与生

10、活,品德与社会专职任课教师人数很少,大部分是兼职教师.许多教师课时量大,受时间限制,很少或根本没有看书学习的时间,所以充实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也就无从谈起,影响了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二,对提高小学德育课教学质量的思考和建议宏观上讲.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从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学指导.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学指导工作,尽快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以适应德育新课程对该学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具体地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个人的不懈努力尽快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1.通过自觉学习德育理论,提升自己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工作的能力加强德育理论学习

11、,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使我们从源头上寻找和获得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工作的真谛,对德育的本质和精神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比较理性地认识以往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知道功利主义德育过程观的危害是,它既把学生作为物(产品) 去对待,也把教师作为物(工具 )来对待 ,因此教学中导致了教师无生气,学生无生气,教法无生气.懂得教学中对学生道德需要和道德情感体验的轻视,就会造成德育目标和要求同学生品德心理实际的严重背离等等.德育理论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既有专门论述德育理论的书籍,也有拓展德育知识的理论书籍(如:德育与

12、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等).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学习.对德育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寻找正zhongxiaoxuejiaoshipeixun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4确方法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进而使自己在运用德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工作中,更有效地完成好教学工作,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2.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无论是思想品德课程还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一个基本的方面就是以教材内容为切入口,从中挖掘和引导学生理解德育方面的内涵与要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材编写建议

13、中,都明确提出了有关德育方面的具体要求.如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明确要求应当遵循的思想原则是:“教材的编写必须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在整个教材中渗透对儿童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儿童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也同样反复强调了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培养与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对蕴含在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内涵与要素,我们应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地予以理解和把握呢? 建议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注意处理好多元解读与价值确认的关系.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多元解读,强调学生对教材的反应应当是多元的,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并不是不要价值确认,不要一定的科学的价值观的引导.尽管这种价值观或价值标准也不一定是惟一的,但一定是容易学的,健康的,文明的.否则,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zhongxiaoxuejiaoshipeixun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4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二是要注意处理好表层的知识性解读与深层的文化性解读的关系.教材内容作为一种学科教学的载体,是知识性与文化性的统一,是表层的知识符号与深层的文化含义的统一.只有很好地认识理解两者的关系,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