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乡镇企业双学双比情况汇报乡镇企业系统双学双比情况汇报为了配合妇联开展“双学双比”以及“巾帼科技致富千万工程”活动,我局在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中,立足市情,结合我们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职能。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广大妇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至去年氏,我市乡镇企业从业妇女人数达 183189 人,参加技术培训妇女人数达 5.6 万人次,为转移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做出贡献,具体做了以下四件事:一、抓科技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妇女素质。我们与农办、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脱贫办、科协、茶业局、畜牧水产局等单位密切协作,组织广大妇女参与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聘请农
2、业专家授课,介绍农村畜牧水产养殖、果树种植、食用菌栽培管理以及水稻良种推广等科技知识。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0 期,参训妇女 XX 多人次,近 3 万名妇女掌握了 12 门实用技术。其中,寿宁县 14 个乡镇创办了 18 所婚育富民夜校,共有学员 3227 人。每所夜校由名誉校长、校长、副校长、班主任组成夜校日常工作,根据村落区域和村计生小组的分布设立班委。夜校每周上一单元课,授课内容有文化知识、科技知识、农业技能技术、婚育计生知识等。同时还多次聘请专家给学员讲授无公害茶园建设、水稻病虫防治、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妇幼保健等知识、技能。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根据农村妇
3、女生产、生活需求,因时因地举办花菇、花卉、高山反季节蔬菜、蛋黄小番茄栽培,长毛兔养殖,无公害茶园管理,农药、化肥科学使用等培训班。二、创建“巾帼科技致富示范村”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我们在创建“巾帼科技致富示范村”工作中,积极引导农村女劳动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科技,用科技。寿宁县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扶持了 3 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竞争能力强、示范带动面广的“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发挥生产、培训、示范、辐射、创收、就业的作用。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村妇女”的发展之路。南阳镇山坑村是寿宁县 “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之一,以培训村妇女学习实用技术为已任,聘请省、市、县农业技术
4、人员到村里讲课、指导,让妇女用学到的知识、技术应用于生产。山坑妇女依靠科技改变了命运,走上了致富之路。该村改植茶园 1200 亩,发展无公害有机茶 400 亩,引进黄担、铁观音、单桂 304 等乌龙茶系列新品种,培植茶苗基地 20 亩,种植台湾黄花菜新品种 200 亩,引进四川公黄羊 5 只改良黑山羊品种,种植蓬莱仙枣、牡丹石榴等水果 500 亩,率先发展沼气 50 个,人均年收入4000 多元,成了闻名遐迩的寿宁明星村。屏南县,通过争取农业、扶贫、科协等部门的支持,开办农函大,积极引导农村女劳动力参加学习,提高劳动技能,全县种植反季节蔬菜由去年的 4.5 万亩发展到今年的 6 万亩。市场由原
5、来单一的福州亚峰市场发展到 4 省 11个城市市场,品种从原有花菜、白菜、萝卜发展到荷兰豆、绿金针菜、大葱、西芹等九种大品种,年实现产值 8000 万元,食用菌业实现了木生菌向草生菌为主方向发展,呈现香菇、茶树菇、草菇、杏鲍菇、紫灵芝、木耳等多菌类共同发展的格局,年创产值 1.6 亿元。涌现了棠口反季节蔬菜、甘棠西瓜、代溪无核柿、路下荷兰豆、岭下锥粟、岭白木耳、寿山草菇、长桥茶薪菇、屏城水蜜桃、双溪白花菜等 10 大农业重点生产基地及一大批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农庄,初步形成“龙头基地”、“基地农户”、“妇代会协会”的农业生产格局。以高溪村为例,由于妇女的生活水平、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去年全村
6、栽培茶薪菇 100 多万袋,草菇 30 多万袋,种大葱 80 多亩,养鸭 2 万只。五个示范村在科技培训、科技示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参与“双学双比”和创建“巾帼科技致富示范村”活动中都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三、狠抓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我局把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作为 “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的关键,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配合农村劳务开发服务办搞好农村妇女劳动力摸底工作,并建立档案,成立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联系站,我们与企业联系,收集用工信息,义务帮助企业招收用工人员。有效促进了农村妇女劳动力的转移。两年来,在农业局、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妇女农民技术员职称评
7、定工作。几年来共有1560 名乡镇企业从业妇女评上专业技术职称。同时,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中的典型事例,形成鼓励农村妇女外出打工以及从事非农产业的社会氛围,拓宽就业渠道。四、培育女能人为脱贫致富作贡献我市乡镇企业在培育女能人,为脱贫致富作贡献中成绩突出。如福鼎市的全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市政协委员郑婉如,曾经带领街道妇女创办福鼎茂华玩具厂,帮助妇女脱贫致富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显著成绩。如今她又在创办教育事业中再立新功。福安市陈碧玉,现为福安市机电配套行业协会会长,福安市信和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安市冠中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福安市前进社区计生宣传服务小组长。
8、23 年前,她靠仅有的 XX元积蓄凭着熟识的车工技艺,先购进一台车床,在自已狭小的房子里办起电机配件加工作坊,开始了本人的艰创业。20 年过去了,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福安的电机领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空。XX 年底,牵头组织了 16 家企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入会会员企业 194 家,于 XX 年 3 月成立了福安市机电配套行业协会,出任协会会长,为引导机电配套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协会成立后,为解决机电配套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领导协会理事会成员不辞辛苦地走访了 194 家会员企业,从中筛选了 88 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一定净资产、发展前景广阔、业主信誉好的重点配件企业,成立福建
9、省首家民营担保有限公司福安信和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金 4180 万元。与此同时,频繁穿梭企业与银行之间,多次上省城与金融部门进行沟通,最终得到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到建设银行2 亿元的担保贷款额度,扶持重点机电配套件企业的发展,目前已提供贷款 1 亿多元,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机电配套企业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机电配套业创造了前所未有发展良机。同时她还乐心公益事业,几年来,走家串户服务妇女姐妹,安置 90 多名困难计生“三户”下岗工作就业。同时又是福安市潭头镇下阳村小学名誉校长,捐出 5000 元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当起“爱心妈妈”。总之,在这次实施“百千万工程”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取长补短,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经验,继续把“双学双比”、“百千万工程”活动工作抓紧抓实,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贡献。*市乡镇企业局二六年九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