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商局红盾护农机制创新调查研究近年来,随着市场主体多元化和市场交易复杂化,加之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对工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红盾护农“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和要求。今年以来,XX 市工商局 利用“红盾护农“行动之机,深入调研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红盾护农“工作新机制,创新监管执法方法,提升了“红盾护农“工作水平。一、目前“红盾护农“工作开展情况1、思想认识高,“红盾护农“监管执法环境好。停征“两费“以来,系统各单位贯彻“两个第一“理念,深刻认识“红盾护农“工作对于工商部门职能促到位、执法增权威、部门树形象的重要意义,认真领会“红盾护农“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目标。开发区等 3 个分局站在“落
2、实中央一号文件,保护农民利益“的高度,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专题汇报“红盾护农“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宣传形式活,“红盾护农“工作氛围浓厚。各基层单位将开展“红盾护农“工作与“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相结合,广泛开展宣传,营造工作氛围。开发区分局采取以会代训方式,以政府名义在辖区 2 个乡镇召开专题座谈会,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安排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烟店分局等 3 个单位在乡镇主街道悬挂了横幅,设置了投诉台,并请农民乐队助兴,现场宣传和解答农资咨询 500 多人次,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3、“经济户口“清,农资市场主体数据全面掌握。各基层单位分别以电子档案和纸质台帐两种形式,建立
3、了本辖区农资经营户“经济户口“,做到了农资经营户底数清、状态明;干部职工按照属地网格化管理要求,开展农资经营主体清理检查,对本辖区农资经营户情况做到了“一口清、一口准“。目前,该市共登记备案各类农资经营主体 364 户,其中已办照 298 户,清理无照经营 56 户,并对 33 户“农资经营示范店“开展复评工作。4、监管机制优,巡查检查和督促自律工作普遍开展。各基层单位按照“红盾护农“工作要求,将辖区内农资经营者纳入重点巡查范围,加大巡查频度,开展全面执法检查。同时,积极宣传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督促农资经营户建立“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在经营场所张贴农资商品质量承诺书245 份,并
4、向消费者发放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5、工作举措实,巡查监管和执法办案成效明显。各基层单位都制定了“红盾护农“行动方案,成立了“红盾护农“执法专班,落实农资市场监管举措,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查处证照资格不全、未建农资台帐、产地不清、虚假宣传、成分含量不合格等农资案件,在案件类型上实现了新突破。上半年,共抽检农资 1批次,发现不合格化肥 5 批次,取缔无照经营 15 户,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 22余件。二、当前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无照经营现象较为严重。一是部分经营户新开业经营没有办理营业执照,一些经营户在其他商品中夹杂经营农资,没有办理经营范围变更;二是营业执照过期没有重新办理;三是挂靠
5、乡镇供销社、农技站从事农资经营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与挂靠单位签订合同,有的办理单位的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其进销货均自主进行,实属无照经营;四是一些个人用自有车辆购进农资,直接送肥到农户家中或田间地头,这种即购即销的经营方式一般都没有办理营业执照。2、监管痕迹不够到位。部分基层单位痕迹留存意识不强,在开展巡查和监督管理时,有的没有留下巡查监管签字等痕迹,有的没有巡查记录。3、经营者自律不够到位。部分单位督促检查“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不够严格,该制度在有些地方仍然流于形式。在该局“红盾护农“工作专班一季度实地检查的 35 户农资经营户中,仅有 4 户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其余经营户
6、仅记录种子进销台帐,而农药、肥料基本没有记录。4、执法效能有待提高。受工作理念、监管能力、执法装备、办案经费等因素影响,有的单位巡查监管未能全覆盖,巡查频次未做到每周一次;有的不会利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长期满足于查处无照农资案件;有的单位认为检测费用较高,对一些存在质量不合格嫌疑的案件放弃查处。5、执法程序不够到位。有的单位采取与违法经营户协商的方式,先收取罚没款,后补足立案调查手续,导致有些单位案源线索多、罚没款多,但办结案件数量和一般程序案件案卷相对较少。三、创新“红盾护农“工作机制的对策和建议1、进一步营造“红盾护农“工作环境。一要利用春耕、秋播等
7、重点农时,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本地区农资市场现状和工商部门开展农资市场监管情况,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农业、质监、公安等部门支持配合工商工作,形成良好的“红盾护农“工作环境和农资市场监管合力。二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农民增强法律意识和识假辨假知识,主动支持工商部门开展调查取证,在购买到假冒伪劣农资时,能够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倒逼“农资经营者守法经营。2、进一步健全农资市场监管机制。一是健全农资经营户“经济户口“。充分归集登记注册和巡查执法信息,实时更新农资经营户信息,建立健全农资“经济户口“,使监管执法干部对本辖区农资经营户做到“一口清、状态明“。在此基础上,查处无照
8、经营行为,清理证照不全、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或前置审批过期失效等违法经营行为。二是完善网格化巡查。要强化网格属地监管责任,按照市场信用分类监管要求,将农资经营户纳入 C 或 D 类监管对象,实施近距离或零距离监管,加大巡查力度和频次,及时掌握农资市场状态,获取违法线索。三是推行痕迹式监管。监管痕迹遍及农资经营户办照领照、巡查办案、维权调解、质量抽检等过程,应做好各个环节的痕迹记录,由巡查人员和经营户双方签字,全面留存监管痕迹,规避执法风险。四是坚持农资商品质量检测。围绕“春耕春播“、“三夏“、“秋收秋种“等重点农时,对市场重点农资品种实施质量抽检,责令不合格农资商品退市,切实保障农资商品质量。
9、3、进一步落实农资经营自律制度。一是要坚持抓好农资经营户的职业道德和守法教育,使农资经营户树立对农民负责和守法经营、违法必惩的意识。二是要依法督促农资经营户全面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对没有建立“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的,可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第 45 号令立案查处。三要通过经营户主动张贴“农资质量承诺书“、向农民消费者发放“农资信誉卡“、开展“农资经营示范店“评比等形式,引导经营户开展日常经营行为自律,增强守法经营的荣誉感。4、进一步加强农资监管信息利用。一要充分发挥12315 行政执法体系的作用,广泛宣传 12315 申诉举报电话和 12315 网上投诉平台,公开工商基层单位“一会两站“
10、和执法人员地址、电话和联系人等信息,畅通农民投诉渠道。二要加强基层单位农资市场监管和“一会两站“申诉举报、调处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及时上报统计数据和相关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要设立本地农资市场信息员。以不公开的方式,将义务维权员、农资大户、村镇干部聘为农资市场信息员,利用其门道清、情况熟、耳目灵的优势,及时反馈农资市场经营信息,提供违法经营线索。四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信息交流。利用工商部门信息刊物和读报纸、看电视、浏览网站等形式,广泛搜集农业、质监,以及兄弟工商部门查办农资案件信息,获取最新农资商品市场信息,掌握与本地市场相关的重点农资商品流向,提前预防和警示农资
11、违法行为。5、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执法机制。一要充分运用农资市场监管法规。以宣传贯彻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为重点,深入钻研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涉及农资监管法规知识,充分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推动农资办案向新类型、宽领域和深层次拓展延伸。二要加强系统内农资市场执法协作。采取编发农资市场监管执法动态、业务科室开展办案指导协作、基层单位之间联合办案等方式,整合农资市场执法资源,提高农资监管执法效能。三要积极争取重点农资企业联手配合。与知名农资生产企业联手,利用其对所生产或经营的农资商品质量清、市场信息灵的优势,清理假冒仿冒名牌商标,产地标注不规范,发布虚假广告,以及农资质量不合格等行为。6、进一步建立农资监管督察问责机制。一是建立责任包保机制。将相关科室、直属分局人员与基层单位的农资监管责任挂钩,明确机关科室人员与基层执法人员对口指导和执法协作责任,实现专业指导与贴近监管的有效结合。二是建立督察机制。由督查监察大队采取定期抽查、定点轮查的方式,对农资市场日常监管行为进行督查,通报农资监管失职行为,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三是实行双向处罚制。对网格巡查不到位、痕迹监管未落实、违法行为未追究,造成农民重大损失和农资市场恶劣影响的,在查处经营户违法行为的同时,对相关直接责任人员和分管人员给予问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