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项目施工中劳务工使用与管理的几点思考新运公司_项目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多样化,使得人们的劳动关系也趋向于多元化,劳务工已成为众多企业不可缺少的主力军。如何使用和管理劳务工,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维护企业和劳务工的利益,是各单位应该积极面对的问题。本文将从施工单位如何在劳务工使用管理上以人为本,让劳务工融入企业,融入职工谈一些看法,并简要介绍_二局新运公司_项目部在劳务工使用管理上的一些做法。关键词:项目管理 劳务工 使用随着新一轮铁路建设高潮的到来和各施工单位人员机制的改革,大量使用劳务工将是各单位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当前许许多多的施工单位在使用劳务工上实行的是工程劳务
2、分包,这样,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而_二局新运公司_铁路项目部在劳务工使用管理中,延续了新运公司多年来在几个制梁场的做法,把劳务工编入班组,同职工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大大提高了劳务工的积极性,也确保了队伍的稳定,促进了生产。一、把劳务工编入班组,与职工“四同”管理目前,许多企业在工程施工中实施了农民劳务工队伍“准入制”管理,在施工中实行劳务分包。虽然劳务工队伍大多都是具有工程施工资质,有法人委托书,有施工单位的“准入证”,但多数也是包工头在分包工程中挂靠某个单位而已。虽然有了严密的工程分包合同,表面上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上轻松了许多,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对施工单位不利
3、的现象:劳务工工资被拖欠,造成不稳定因素;劳务工得不到应有的培训,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工期得不到保证等。不仅影响了施工单位的形象,有时也会被一些劳务纠纷纠缠得焦头烂额。 找文章到-http:/面对这样的问题,_二局新运公司_项目部在总结公司多个制梁场的劳务工使用经验的情况下,拒绝了劳务分包,而采取了招募零散民工,编入班组实行统一管理,让劳务工与工班职工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培训。“四同”管理不仅保障了劳务工与职工具有同样的生活环境,也避免了苦、脏、累、险的工作全由劳务工完成的情况,从而打消了劳务工长期以来心理上存在的受歧视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_二局_项目部根据施工生产需要,
4、设置了模型、钢筋、混凝土、张拉、装运、拌合站等生产班组。由工作经验丰富、有一定管理能力和号召力的职工担任班长、副班长,根据职工人数和生产情况补充劳务工,组成一个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班组。职工民工融入一个班,能够加强职工与劳务工之间的沟通协调,使职工、劳务工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职工的良好素质、业务技能和高度的安全保护意识与民工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相互受到影响,在工作中彼此取长补短。这样,生产班组这个企业最基本的“细胞”才会充满生机,企业才具有活力。二、依法签订劳务合同,保障劳务工的权益依法签订劳务合同不仅使用人单位在使用劳务工中,做到有据可依,保障劳务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劳资纠纷,而且也便于用人
5、单位对劳务工的管理。这是用人单位在使用劳务工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履行的手续。我们项目部使用的劳务工,统称“协议工”。项目部制定了严格的招收使用管理规定,对协议工的年龄、身体状况、身份证明、介绍人、合同签订程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新进协议工,先进行岗前安全理论培训并考核合格后试用一个月,试用期满后经班组或相关业务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正式录用,合同期限根据工期确定,通常一年一签。对于协议工的录用,项目部坚持按照规定办理,优先使用符合条件而且有一定施工作业经验的人员,对于不符合使用条件的人员,不能因为照顾人情关系而违规使用,这样也确保了生产班组整体素质的提高。三、加强培训,提高劳务工的业务技能和
6、安全知识由于劳务工大多来自贫困地区或边远山区,学历水平大多在小学毕业和初中毕业之间,掌握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低,往往本身的技术素质较低,只能干一些粗、重、累的工地小工活。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工地上的此类活将逐步被机械化和自动化所代替,同时,现代施工的项目要求质量高,施工进度快,新技术运用多,对每一个参与施工者都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在这种形式下,用人单位对劳务工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已是当务之急。培训工作打破常规是_二局_项目部有效提高劳务工技术业务素质培训的关键。综观以往项目施工工地对员工的培训,尤其是对劳务工的培训,其方式、效果一直是我们一些管理者不能面对的课题,为什么一直以来工地培训都在
7、唱“高调”呢?说什么“如何的好”,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其实不然,不管是利用雨天还是工余时间搞什么“短培”、“夜校”之类,人、才、物耗费不少,效果呢?我们不敢恭维,这些培训大多局限在要“贯标”了、要“认证”了或业主要检查了,需要完善资料了的时候,赶紧集中部分人员在一起听听课,学员签个到,补点笔记,然后再安排开卷开试,于是总结出来了,却没有更多的人去考核去印证培训实际效果怎么样,到底在实践中员工的素质提高了多少,这种其实就是一种走过场,搞形式的培训方式。正是在总结以往培训工作不足的基础上,_二局_项目部打破常规,在既定员工培训计划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需要,调整、确定重点,尤其针对客运专线新技术
8、条件的培训上很下功夫:一是制定了详细的阶段培训计划;二是确定了以项目经理、总工、试验室主任、质量管理部部长等人员率先主讲的授课教师队伍,备课、授课不分领导与管理人员,都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三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作为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载体,按照计划,项目部实现了 90以上的授课结合幻灯片进行;四是打破常规,对参加培训的劳务工全员实行闭卷考试。为考核培训效果,项目部在严格兑现培训计划的同时,把注重培训效果提高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领导班子中首先达成共识,不管考试结果如何,必须坚持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实行闭卷考试,尽管在 3 月下旬的最后培训阶段将面临着局级、部级认证的严峻考验,人力资源中人员素质培训方面作
9、为受检的重要内容,要是按照以往惯例找几个人补补资料,搞闭卷考试全员及格就行了。然而,项目部不为“认证”而搞形式的培训是没有任何分歧的,对所有参加培训的劳务工都实行了分期分批闭卷考试,考题由总工程师把关,考试时学员都是独立的考桌,并且除领导外还一直聘请了监理当监考人员。对部分劳务工骨干,项目部还外租学校学生教室作为闭卷考试的考场。项目部经严格考试考核后,每个阶段都有不及格学员,于是项目部进行再培训、再考试,兑现奖罚,直到考试、考核达到提高了员工素质的预期效果为止。四、建立并落实有利于劳务工的激励机制建立并落实劳务工激励机制是稳定劳动力队伍,提高劳务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重要途径。激励方式主要分为
10、薪酬激励和工作生活激励两种。薪酬激励是根据劳务工的工作情况和贡献大小制定灵活的薪酬标准。工作生活激励是给劳务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丰富他们的工作内容,安排其从事与自身技能特点的相符合的工作岗位。1、薪酬激励_二局_项目部在劳务工的薪酬制定上,是按照三个档次进行:对在工班纯属从事劳力型工作,无一技之长的劳务工,执行劳务工标准工资和按项目部完成建安产值核定的员工奖金的 50%计酬;对从事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型工种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劳务工,执行与班组员工同等的待遇;对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劳务工,享受同岗位员工的待遇,可高于一般普通员工。不仅在劳务工薪酬方面,已部分执
11、行与职工同工同酬,而且在劳动竞赛中,实行职工民工同等评比同等奖励,在项目部 XX 年一季度表彰奖励的 10 名“员工标兵”中一线班组的劳务工比列占 40,通过一些竞赛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职工、劳务工与单位荣辱与共是项目部激发劳务工劳动积极性以及热爱企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各种节日慰问金或者慰问品上,也与职工一样享受,一种都是企业“主人翁”的人性化管理氛围在项目部形成,有效的促进了项目部各项管理工作。2、工作生活激励首先在劳务工的生活食宿环境上,安排与职工同吃同住,洗澡热水、饮用开水满足供应,为他们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在工作上与职工同工作同休息同劳保,冬天和夏天分别发给烤火费和降温费,有
12、条件的地方还为劳务工住房安装空调;第三是根据劳务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需要,适当调整其工作内容或者轮换工作,从而避免了劳务工长期从事单一、重复性强的作业而工作积极性下降的现象。通过薪酬激励与工作激励,大大提高劳务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了他们对施工单位的归属感,确保了劳动力队伍的稳定。五、用好劳务工中的人才在众多的劳务工中不乏会“潜藏”着一些人才,发现并用好这些人才也是施工单位的用人“法宝”之一,大胆使用他们,不仅可以为单位节约一些培训成本,而且也会促进施工生产。许多施工单位都有一部分劳务工中长期跟着施工单位走,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的施工经验和业务知识,把他们聘用到管理岗位如副工班长或一些
13、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责任感,对留住有能力的劳务工,稳定技术型劳务工队伍起到保障作用。大胆启用和信任经多个项目部考核优秀的劳务工也是项目部在劳务工管理上的一大“亮点”,如工程部、试验室、质量管理部等管理部门中劳务工占了一定的比例;在生产班组中一些班组副班长也是劳务工担任。在这批骨干中他们都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较高技术业务素质,因此项目部把这批劳务工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列为骨干之一,他们的薪酬大多比项目部一般管理人员和生产班组的其他骨干还高。_二局新运公司_项目部把劳务工融入职工中,这种在工作中以职工带民工的“架子队”形式,经过新运公司多年来几个制梁场的运作效果来看,远远
14、比劳务分包占优势:1、工费成本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从以往的情况看,在完成同等的施工任务情况下,劳务分包通常所支出的成本要比单纯的使用劳务工高得多,个别支出较低的现象,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工期跟不上要求,或者质量不过硬的现象。而单纯使用劳务工,项目部随时可以对人数进行控制或调整其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最终达到控制工费的目的。2、安全质量工作有序控制把劳务工编入班组管理,直接在工班长或员工的带领下工作,劳务工的作业行为随时在工班长或员工的指导下完成,便于对安全质量的控制管理。劳务工长期与正式员工一起工作、居住和生活,他们会有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感,对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会比在包工队中相对要高一点。3、保护
15、劳务工利益,稳定劳动力队伍劳务工与职工“四同”管理,找文章到-http:/ 劳务工最关心的工资问题,按期兑现。这样,既能激发劳务工的工作热情,而且也会增强他们对施工单位的归属感。才能吸引和留住劳务工,保持劳动力队伍的相对稳定,确保施工顺利开展。4、便于劳务工培训在使用分包队伍的情况下,施工单位一般不会对分包队伍中的劳务工进行培训,这样一来,势必造成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从而很难保证工程质量。而把劳务工融入职工中,极大地方便了各种工种的培训考核,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事实证明,把劳务工融入职工中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施工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在众多的急、难、险、重的任务中,都能够力克艰难,始
16、终保持顽强的斗志,确保各项施工的顺利完成。在新运公司历年来的多个制梁场中都面临着很重的工期压力,但最终都能够确保工期。表现比较突出的是浙赣项目部制梁 1 包,原合同计划只生产 432孔梁,因多种原因,到 XX 年 5 月工期已经显得很紧张,但为了均衡生产,平衡推进全线的施工进度,制梁场又承担了业主安排的其他制梁场不能按期完成的 116 孔梁生产任务,总工期不变。在这种当时认为难以完成的情况下,制梁场及时协调好制、转、存、架梁的关系,全体员工不等不靠,顽强拼搏,于 XX 年 10 月 7 日,提前 2 天完成制梁工作,成为浙赣全线八个制梁包中首家完成桥梁预制任务的单位。为此,建设指挥部发来了贺电
17、,高度赞扬了_二局制梁场靠管理促进度,科学与苦干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在_铁路全椒制梁场,同样也体现了这种劳务工使用的优势:作为全路客运专线首批箱梁制梁场,在这里实现了多个全路“第一”,即 XX 年 11 月 26 日,成功试制出全路首片 32 米高性能耐久混凝土箱梁;XX 年 2 月 8 日,全路首片32 米混凝土箱梁静载试验成功;3 月 19 日,全路首片 32米混凝土箱梁架设成功;4 月 24 日,在客运专线制梁场中,首家通过国家生产许可证考核检验。今年 6 月 8 日,铁道部铁路建设管理现场会一百多名代表集体观摩了项目部的架梁施工过程,7 月份,工管中心又选择在项目部召开客运专线箱梁制运架施工技术现场观摩会,组织全路各客运公司和施工单位专家观摩学习了项目部的施工经验。制梁场的产品质量、文明施工、内业资料等得到了铁道部质检中心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