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本土化评吕著中国近代史【现当代学人研究】2004.1 第 26 卷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本土化评吕着中国近代史叶朝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 200062)摘要:吕着中国近代史是吕思勉先生运用爱国主义基调写成的力作 .该书从本土化的研究视角,运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和历史主义评判标准展开研究,坚持论从史出,见解独到,处处闪耀着吕先生高明的史识.关键词:中西交涉;本土化;社会史;史识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04)01-0057-03吕思勉先生的近代史研究独具特色.其成果基本上都收录在吕着中国近代史中,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1997 年出版.吕着中国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代史前编,中国百年史概说 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日俄战争五种,其中日俄战争曾于1928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过单行本,其余的都是未刊稿(大部分是讲义). 这些着作最晚的也作于 20 世纪 40 年代.尽管由于时代的原因,而且作为讲义,吕着中国近代史不如现在很多专着深入,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反映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一,写作动机:从“中西交涉“ 谈起中国近代内忧外患,多灾多难,也是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时代.吕先生投身中国近代史研究,不能不说有受时代刺激的因素在内,所以有学者认为该书“一方面固出于作者置身校园,登临史学讲坛的实际
3、工作需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 x,-J 时代风云变幻和民族救亡现实的回应“.近代中国落后了 ,对外交涉也屡屡失败,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得从其源头即中西最初的交涉谈起.因此吕先生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中西交涉之初的情形.吕先生首先运用他丰富的古代史知识,对清朝的盛衰进行了评述,指出:“中国政治疏阔,武备废弛,但求与天下安,实只可处闭关独立之时,而不宜于列国竞争之世也 o“21 他从政治,军事,教育各方面阐述了清朝貌似强大,内实虚弱的状况,并强调指出清朝的政治高压政策和科举制度压抑了士人的生气,是中国进入近代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无法走出困境的原因之一.吕先生分析说,由于明朝东南沿海倭患的影响,中国人对
4、海客一直有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和厌恶感;又由于基督教的排他性和罗马教皇强化这种排他性的政策,使中国人对外国传教士也有种排斥感.近代前后的中西交涉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发生的.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 的观念 ,闭关锁国,只留广州一口通商,由洋行垄断中西贸易,腐败的官吏又从中盘剥,并对外国人在广州的行动予以种种限制,不给外国人平等的地位,自然引起外国人的不满.“总而言之 ,当时通商之局,积弊甚深,而中外之间,隔阂殊甚.断非寻常交涉,所能加以调整.道光季年兵祸,业已隐伏于此时了.“_2J 也就是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禁烟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导火线.而在林则徐禁烟之前,英人就有提议对华开战收稿日
5、期:2002-11-01作者简介:叶朝良(1976-),男 ,福建宁德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57sI,dalSdmeeVo1.261.ZI.,KJ4的,这说明中西体制,观念方面的冲突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在吕先生此说发表之前,马士所着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就持这种论点,而吕先生利用他丰富的古代史知识,从政治体制到民众心理,剖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中外各方面原因,比较细致和周全.评价中英鸦片战争,毫无疑义要抨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罪恶的鸦片贸易和血腥的对外侵略,这是主要的一方面.但同时也要从自身找原因,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在吕先生所处
6、的时代,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一点是尤其必须的.二,写作视角:本土化视角欧阳军喜认为:“2o 世纪 30 年代出现的中国近代史着作虽然很多,但大体上可归结为两种话语系统.一种是把中国近代史视为中国在西方冲击之下不断调整自身,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这种话语,我们姑且称之为近代化话语另一种把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势力不断入侵中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这种话语我们姑且称之为革命话语.“1949 年之前 ,“近代化话语“处于中心地位,而“革命话语“处于边缘地位,1949年后两者发生了“角色换位 “l3J.吕思勉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思路与这两者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使吕
7、先生的近代史研究从来没有处于中心地位,但是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不仅无损于吕着的价值,反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视角:本土化视角.吕先生一向很重视学习和借鉴外来的新思想,x,-j-这两种话语应该说不会视而不见,但在吕着中国近代史中看不到明显地倒向哪一种话语的痕迹,而是一直遵循自己固有的思路,注重分析中国在世界大潮侵袭下的社会内部矛盾运动,比较强调中国近代社会各个层面的演进及其与传统之间的连续性.这既与吕先生所受传统教育有关,与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关,也与吕先生一直强调学术首先是为求真有关,他曾说:“然要研究学术,却宜置致用于度外.“ 这不是说学问要脱离实际,而是说做学问不能预先有为某些现实
8、政治或其它东西服务的目的.“其实学问只分真伪,真正的学术 ,哪有无用的呢?“所以吕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就不存在上述两种话语受现实政治影响很深那样的问题,58比较中立,致力于求真,能给我们以更真实的信息,更能经得起时问的考验.吕先生将中国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经过近代转化,使其重焕活力后再应用于中国近代史研究.他从史料出发,用辩证和历史主义的眼光来叙述和分析中国近代的历史,虽然也用了一些国外的理论如进化史观,但他显然并未以一种特定的理论模式来贯穿吕着中国近代史.这一方面使该书缺乏一定的理论高度,但另一方面却使该书能跳出条条框框,真正做到论从史出,由于不存在以论带史甚至以论害史的毛病,其论述在很多地方
9、显得更真实,留给读者思索的空问更大,而避免了使极为复杂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出现简单化的倾向.这正是吕着中国近代史杰出的一个方面.正因为如此,吕着中国近代史提供的本土化研究视角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三,写作方法:社会史的研究方法重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迁,用一种社会史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是吕着中国近代史独树一帜的方面.王家范先生称其“实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先驱 “L4J.吕先生治史特别重视社会经济的作用.他认为:“ 各种社会科学 ,实在是史学的根基,尤其是社会学.“L5J 王家范先生认为他 “眼睛向下,关注民间基层生活,重视社会经济研究,在同辈史家中恐少有与之匹俦的“L4J.这
10、种风格在吕着中国近代史中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他在中国近世史前编第一章就开宗明义地讲:“人类的进化,纯粹是文化进化.“L2J 又说:“ 若从根本上讲,则社会组织的关系,实远较政治组织为大.“ 基于这种认识,吕先生写了 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实际上这是吕先生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贯彻其主张的一项伟大的尝试.该书分为商业篇,财产篇,征榷篇,官制篇,选举篇,刑法篇,学校篇等 7 篇.吕先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史料功夫,高屋建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近代中国社会通商制度,财产制度,关税制度,官僚体制,考试制度,法律制度和教育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大致容貌及演进,并基于此得出了很多深刻的结论,既让人信服,又发人深省.例如,他
11、认为:“考试为中国固有之良法,然历代任官,由于考试者,实仅科举一途而已,犹未尽其用也.“L2J 这一说法就把考试制度和日趋没落的科举制度区分开来了.他论述了民国以来考试制度的变迁,特别是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演变及实施的效果.他指出,民国以来,官员任用私人的现象非常普遍,“今之所谓公务员任用法者,核其实,已难尽如人意,而其行之之难,犹如是“_2J.吕先生希望中国人在抛弃不合时代的科举后,不要陷入另一个误区,任人唯亲,而是要坚持走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道路.这无疑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再如,他认为:“民国之官吏,以好贿闻于天下,明清制禄之薄,固有以使之也,官吏之薪金,亟待改善焉.“_2J 一句话点出了中国
12、官吏薪金微薄的历史渊源,已经有了高薪养廉的味道了,即使在现在仍然有借鉴的价值.四,史识“吕先生的治史平实无华,无华丽铺张的词藻,不作惊世骇俗之论断.但平实不失深刻,简括之语常常包含着作者独特创见这些独特的创见,或是一语破的,或是圆熟通达,只是因融铸在平实的叙述中,常常不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张耕华 白话本国史 ?导言,未刊稿)这种说法也适合于吕着中国近代史.例如他分析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起步时间差不多,而结果却大异时,指出其中一个原因是:“ 日本是时正自分裂而趋于统一,中国是时,则适自统一而趋于分裂.“_2J 这是一个很独到的见解,在今天看来,仍是言人所未言.吕先生虽然反对贫富两极分化,
13、但在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的“财产篇 “中评论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时,对“各尽所能 ,各取所需“ 的财产分配主张进行了审慎的思考.他认为这一主张的实行是要有很多条件的,尤其是要有物质条件,并在当时就提出警告:“程度不及,而欲强行之,将有后灾.“_2J 现在回顾这段文字,我们不禁要佩服吕先生的远见卓识了.在总结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时,他认为:“此役之败绩,尚有一远因,历代与外国通商,多在南海,其地距中央远,为政府监察所不及,南方开辟晚,或以处左迁贬谪之人,或则用孤立无援之士,志气颓唐,能奋发有为者少,甚或不矜惜名节,而多见异物,足以起人贪欲之心,故岭南官吏贪黩者多,因此激变之事,历代有之,特其诒患皆不甚
14、巨耳.“_2 在这里 ,吕先生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广东地方官吏2004.1 第 26 卷哲学社会科学版的腐败息息相关;二是鸦片战争中中国溃败与广东地方上很多人通敌卖国有关.而这两点则与两广历来的士大夫构成和民风有密切关系.这也是一个很新颖的论史角度,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分析过清代两广的民情和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吕着中国近代史以辩证的思维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体现出吕先生对历史真相的准确把握.以日俄战争为例,他认为:“五口通商为中国见弱于外人之始,此乃积数千年之因,以成此一时代之果,断非一人一事之咎.“_2J 从这个大原则出发,他对近代史上一些有争议的人物做了一些公
15、允的评价,试举几例如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趁火打劫,在中国东北大肆侵占土地,强迫奕山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 6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侍讲殷兆镛参奏奕山卖国,要求将奕山处死谢罪,吕先生认为:“就条约观之,诚如殷氏所论.然据稻叶君山清朝全史,则奕山当日,未尝不竭力争执,而俄人以开战相胁.当时的形势,是万不能和俄人开战的,边备废弛,兵力衰颓,由来已久,断不能令身当交涉之冲的一个人,独尸其咎.“_2J又中法战争中,镇南关,谅山大捷后,国内主战情绪方浓,而李鸿章力排众议,主持和议,颇遭当时清论和后来研究者的诟病.但吕先生认为:“此次战事,中国业已获胜,而仍如法意结束,论者多咎李鸿章之失策,
16、然是时海陆军力,实皆不足恃,似亦不当狃于小胜也.“_2人类的历史是复杂和矛盾的,特别是近代中国百年的历史更加显得纷纭繁复,任何一种理论模式的简单套用都可能扼杀丰富的历史真相,强以为之,则可能都如陈寅恪所说的“其理论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_6J.所以吕先生坚持从史实出发,用历史主义的眼光来观察中国近代历史,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总之,吕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用爱国主义基调写成的近代史着作.作者利用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高超的历史研究技巧,在详尽考证史实的基础上,写出了这么一部饱含辩证法思想,并自觉运用历史主义评判标准的具有独特的本土化视角的近代史着作.该书坚持论从史出,见解独到,处处闪耀着
17、吕先生高明的史识.不管在当时,还是现在,都不失为一部自成一家之言的中国近代史佳作.(下转第 64 页)59SocialSdmceVo1.261,则反而不及协议所定效益(最后终止于“纳什均衡“).这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囚徒二难“对局.经济博弈论确实使对经济领域中关于竞争与合作的矛盾分析更加精致化和程序化了.而且,这种精致的“结构主义“ 的矛盾分析 ,具有普遍的逻辑与方法论意义并显然带有辩证色彩.博弈论在搜索最优策略时所采用的新颖结构模型,以及对局中人为争夺经济上最大效益(或最小损失)而进行的理智竞争所作的逻辑分析,为矛盾分析法提供了崭新的系统化的逻辑技巧,为“辩证逻辑 “提供了新式的句法框架与概念
18、模式.辩证逻辑学者与经济博弈论学者的相互对话,相互解释并实现两者的“视界融合“,将会给辩证逻辑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参考文献:1林国雄.新儒学经济思想的开拓M.台湾:中华老庄学会与慈惠堂,1984.1-49.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1997.6-7.3刘大钧.大易集成 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300.4A.M.Colman.GameTheoryandExperimentalGames.1982.EconomicGameTheory:ANewTypeofEconomicDialecticLogic?GUIQi-quail(DepartmentofPhilos
19、ophy,WuHan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2,China)Abst 嘲:Astheformaltheorywhichstudieshowtoseekoptastragiesforcooperationineconomicconflicts,economicgametheoryprovidesageneraloperablestructurepatterntoanalyzethedialecticrelationshipbetweeneconomiccompetitionandeoontination.Thhpaperadoptstheviewsofhermeneufiestorealizea“visionfusion“ofeconomicgametheor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