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风样花鼓 文档编号:2118694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代背景:费尔巴哈:德国哲学家(1804.7.281872.9.13)1 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贡献。他的思想的主要特点有: 用自然界代替存在,就排除了社会存在 用生物学上的人代替社会人的思维,排除了人的思维的社会性 把人的本质就视为生物学的本质2、费尔巴哈的宗教思想:(三个角度批判基督教) 揭露了基督教的本质,指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上帝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本质幻想出来的;人对上帝的崇拜,实际上是对人的本质的崇拜。 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 宗教的反动社会作用,指出宗教是科学的死敌(麻醉、蒙蔽)3、1

2、841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出版,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马克思于l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研究这本书时,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题写了笔记。1888年,恩格斯把它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单行本的附录第一次发表出来。恩格斯曾做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改,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4、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认为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哲学理论的基础,把革命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在提纲中十分强调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把实践观

3、点引进认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把实践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内容提要:提纲由十一条组成(1,2,4,5,6,8,11条重要),按内容可分为总论、分论和结论三部分。总论: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论哲学的消极性和直观性,奠定了辩证唯物论的哲学基础(第一条、第二条)。【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

4、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马克思深刻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不懂得革命实践的意义。1揭露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不知实践和辩证法)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都主张思维是存在的反映。但是在思维如何反映存在问题上,二者就有根本区别了。旧唯物论认为,思维对存在的反映,

5、只是直观的、被动的、消极的,就像照镜子一样;辩证唯物论认为,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是革命的、能动的,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认识客观世界的。客观事物只有纳入实践的范围,才能成为人们认识的对象。2批判唯心论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歪曲:旧唯物论抛弃了革命的实践,否定了人的能动作用,唯心论则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抽象地发展了,把本来在一定物质条件基础上,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意识无限夸大,使之成为脱离物质条件和实践活动的东西,并把它看成是世界的创造者。唯心论之所以会抽象地发展人们的能动作用,从认识论上来讲,是他们同旧唯物论一样,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他们只把人的能动性看成是意识的精神活动,而不是看作实践活动,也

6、不知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受实践的检验,离开了实践就谈不上能动性。3分析批判费尔巴哈的实践观点:费尔巴哈并不否认实践这个概念,但他所说的实践与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是有本质区别的。他把实践看作是吃吃喝喝、人与人之间琐碎的交往、小商人经商谋利之类的活动,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这里说的“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就是指革命的实践活动。由于费尔巴哈脱离阶级斗争的实践,他片面地强调“理论的批判”,拒绝“实践的批判”,根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活动的意义。【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

7、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注:真理: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世界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实践的最大特性就是直接现实性来评判真理 “经院哲学”本指欧洲封建社会中在教会的学院中所讲的基督教哲学。其特点是用烦琐的、形式主义的抽象思维方法去论证基督教的教义。后来人们就把脱离实际、引经据典、咬文嚼字、钻牛角尖的坏习惯叫做“经院哲学”或者叫做“烦琐哲学”分论: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批判了费尔巴哈历史唯心论一系列具体观点,从而奠定了历史唯

8、物论的基础(第三条至第九条)。【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注:在实践过程中,环境和人是相互作用的: 环境创造人。人通过实践,使外部环境内化为自我。在实践过程中外在对象的本质及其他规定性为主体所认识和掌握,转化为主体的本质力量、才能和技巧,转化为主体的认识方式和活动方式 人也创造环境。人通过实

9、践使主体的本质力量外化和客体化,把人的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物化在客观对象上,赋予对象以主体的性质【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马克思科学地评价了费尔巴哈在宗教批判上取得的成绩和局限性,阐明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

10、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第一,马克思科学地评价了费尔巴哈在宗教批判上的正确方面:不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而是人类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从而否定了上帝和宗教世界的存在,这是费尔巴哈的一大功绩。第二,费尔巴哈在揭露了宗教的神秘外衣以后,就以为批判宗教的任务完成了。但他并没有真正把宗教批倒,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工作只做了个开头,“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所谓“主要的事”,就是进一步分析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根本途径。人的世界“异化”为神的世界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第三,马克思指出了消灭宗教的根本途径是通过革命实践改造阶级社会。马克思指出:

11、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产生是由于社会分裂为阶级的缘故,为了消灭宗教,首先应当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等。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且要进一步分析和认识这些矛盾,然后再用革命的方法解决这些矛盾,即用革命的暴力手段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消灭剥削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才是消灭宗教的唯一正确途径。【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

12、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马克思指出了费尔巴哈不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而是一个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缺点是不懂得革命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13、的本质的基本观点,这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的形成。“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费尔巴哈认为:(P20)宗教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心灵的关系,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是任何人生来具有的,正是人的本质。因此,在他看来,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不能消灭宗教,而应完善宗教,要把人爱上帝的宗教改变为人爱人的宗教。这样,他既抹煞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又抹煞了人的阶级性,这是一种抽象的、超阶级的人性论。费尔巴哈所指的人并不是现实社会里的现实人,而是抽象的人,因此,费尔巴哈并不了解人的本质。因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由于不懂得社会

14、实践的意义,所以他对人的本质的考察不得不采取了以下两种错误的做法:(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这就是说,他不是具体地、历史地考察人的本质,而是孤立地、抽象地观察人的感情,把人的感情说成是一种宗教感情,说成是人生来具有的友谊与爱情。为了说明人的这种本质,就假想出一个代表整个人类的“人类个体”。这个人不属于任何社会、任何阶级,这个人是只有“理智、意志、感情”等抽象的理性和肉体。显然,这种抽象的“人类个体”是根本不存在的。(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这就是说,费尔巴哈不是从

15、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而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在自然属性方面的某些共同的属性,即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生物学中的“类”。那么,人人都具有的某些共同属性又是什么呢?在他看来,这就是“理智、意志和心(即感情)”三个东西。他认为“理智、意志和心”是不受任何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的,而是人生来就具有的,是内在的、无声的。费尔巴哈讲的“理智、意志和心”都是人们在自然方面的共同特点,正是由于这些“普遍性”的东西,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由此可见,费尔巴哈所说的人不是社会的人,阶级的人,而是自然的人,人的本质不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人的某种共同的自然属性。【七、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

16、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马克思继续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性论”,进一步揭示人的社会性。“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由于费尔巴哈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阶级性,孤立地、抽象地考察人,因而他完全不可能正确地理解人的本质,理解人的所谓“宗教感情”。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所说的那种离开一定社会的、孤立的、抽象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人总是具体的、现实的,属于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人。因此,不论费尔巴哈在主观上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所标榜作为人类标本的个人,也同样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17、,所谓“一定的社会形式”,就是指一定的生产方式和在一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定的上层建筑。【八、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运用实践的观点阐明社会生活的本质,揭示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马克思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就是说,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人们的生产实践和阶级斗争的实践,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终止了,社会生活就会立即崩溃、瓦解和毁灭。社会实践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理论认识的根源。【九、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

18、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指现代公民社会 指与上层建筑所对应的物质基础 这里特指资产阶级社会(只是直观的而不是能动的反映)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者由于不懂得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因而在社会观上带有极大的局限性,“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而不能正确认识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对当时社会的理解不是着眼于个别人物的活动,而是着眼于每一社会形态的经济关系。只有从这一点出发才能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这就是马克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也是马克思把实践应用于社会生活所得出的必然结论。结论:阐明了马克

19、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第十条、第十一条)。【十、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是说旧唯物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上的。这里所说的“市民”是指资产阶级,“市民社会”是指资产阶级社会。而“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就是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的立脚点是共产主义社会,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这里,“人类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共产主义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阶级和剥削,所以才是真正的全人

20、类社会。【十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指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不懂得认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马克思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提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件,是一篇对辩证唯物主义主要原理进行高度概括的经典性文章,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因此,恩格斯称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

21、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第二,提纲中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原理,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要求我们必须能动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客观规律,深入思考和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第三,提纲中强调的实践观点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用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去发展、完善和检验真理。同时,社会主义也要在

22、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壮大。第四,提纲中提出的哲学立足点的原理,要求哲学必须关注现实,深入研究问题和指导解决问题。哲学的根本任务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第五,提纲对于树立唯物史观,批判唯心史观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共产党宣言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1.阶级条件:无产阶级的充分发展是宣言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资本阶级的迅猛发展,无产阶级也壮大起来,到了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的出现,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社会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

23、露,特别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这使得马克思看到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同私人占有制间不可克服的矛盾.3.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发展与经济矛盾危机的爆发,使得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在1836-1837年,英国爆发了第二次经济危机,工人的生活进一步恶化.4.理论条件:马克思经过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并将此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为宣言分析资本主义提供了方法。此外还有剩余价值思想的初步阐述、对于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众多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继承等,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5、组织条件:共产主义者同

24、盟是宣言产生的组织基础,宣言正是作为其党纲而出现的。二、共产党宣言序言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P24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 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P26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三、内容分析:1、经济全球化(7-12段、19-21段)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形成因素:,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

25、球化的体制保障;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2、资本对整个社会的侵蚀(14-16段)14段主要讲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对人们的影响和改造,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厉害关系、金钱关系,资本、货币塑造了一个新的人际关系。15段主要讲资本对职业的侵蚀和破坏,雇佣劳动者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的不同。16段主要讲资本对家庭关系的侵蚀和破坏。(金钱恋爱观)3、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辩证态度(24段)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生产发展与社会关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对立和不和谐,马克思正是从这两方面

26、入手,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严重的批判。但马克思也看到了相较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主义制度,把生产力从封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极大地创造了财富,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因而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主义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拉开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序幕。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资本主义社会做了客观的评价。4、工人和机器的关系(31段)劳动本该是人该有的属性,是人类实践的重要形式,但随着机器化的大生产,无产者的劳动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只是做极其简单、单调的操作,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并且,随着机器的推广,分工的细致,使工人长时间从事一种单调乏味

27、的工作,工作强度增加,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劳动的异化使工人劳动的越多,得到的却越少,劳动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政治学批判序言1、唯物史观经典、全面、集中的表现:(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人们在自己生活社会生产中发生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P54)2、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该理论通常还表述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出自:马克思1848年共产党宣言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28、是绝不会出现的。”出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解释:马克思明确的提出“两个绝不会”的论断,其思想实质在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只有当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最终成为现实。“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而“两个绝不会”则说明“两个必然”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两个必然”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总趋势;“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两个必然”实现的条件,描绘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马克思的“两个绝不会”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虽然是人类

29、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要经历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这是由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任何消极的、旧的事物,都不可能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其生命力没有完全用尽之前,都将做垂死挣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我们既不能在社会主义轰轰烈烈发展之时盲目乐观,以为可以一步到达共产主义;也不能陷入另一个极端,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把挫折看得过大,丧失信心,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悲观失望。我们应当在牢记“两个绝不会”的前提下,对“两个必然”的信念坚定不移。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普遍认为:终结是结束、完结的意思 终结是出路的意思一、德国古典哲学

30、:指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里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二、主要内容:第一章,通过分析黑格尔哲学,阐述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二章,分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三章,分析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第四章,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所实现的哲学变革,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书上的部分)三、重点段落分析: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和继承(第1-5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创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从这一点看,费尔巴哈哲学

31、仍是黑格尔哲学的分支。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应该被当做出发点 辩证法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第6-8段)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其中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尤为重要。3、10段:历史与自然一样都是有规律的,都是客观的,但两者的区别是自然界的规律是无意识的,社会规律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这并不能否定规律的客观性,表面上是偶然的东西,背后是必然的联系。4、20段:上层建筑越来越远离经济基础,具有

32、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国家作为上层建筑表面上与经济基础没有关系,但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只是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5、23段:受经济基础的影响,观念上层建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仅是形式的变化,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就资本主义社会而言,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促成了新的宗教的产生,但无论宗教怎样变化都要服务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要求,服务于资产阶级。6、24段(由此可见这是完全无关紧要的):以前很多资产阶级革命打着宗教改革的旗号来获取自己阶级的利益,统治阶级越来越把宗教当成自己阶级革命的手段来进行改造。宗教的教义应为经济基础服务,有利的保留,不利的便摒弃。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恩格

33、斯在19世纪90年代,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免受资产阶级和德国社会民主党机会主义者的歪曲,写了一系列重要书信,1890年8月5日给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康施米特的信,就是其中较早的一封,后面给布洛赫、梅林、博尔吉乌斯等人的信,都是为着同一目的写的。五封书信的集中主题:集中阐释了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捍卫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第一封: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概述:这是恩格斯1890年8月5日写给施米特的一封信。康拉德施米特是德国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这封信是为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和“青年派”的错误而写的。背景:19世纪90年代,马克思

34、主义已经在工人运动中处于统治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也得到了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了削弱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采取了各种恶劣手段对它进行歪曲。德国的唯心主义社会学家保尔巴尔特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从唯心史观立场出发,对唯物史观进行歪曲。硬说这一科学历史观是所谓“经济派唯物主义”、“经济技术史观”。与此同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也错误地对唯物史观加以简单化,庸俗化。他们不把唯物史观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事实,单纯用经济因素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发展的复杂过程,机械地理解经济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主要内容:在这封信中,恩格斯驳斥

35、了巴尔特的歪曲,阐明了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指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意识对物质生活条件起反作用。恩格斯批评“青年派”在辩论分配问题时不考虑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把社会主义及其分配方式看作是一成不变的。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鼓励青年认真研究经济和历史。这封信对唯物史观进行了全面、辩证的阐述和论证,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1、第一段:驳斥保尔巴尔特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攻击,在充分肯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阐明了社会意识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作用。2、第二段:批判“青年派”在分配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阐述生产

36、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3、第三段:批判“青年派”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当成标签到处乱贴的错误,指出唯物史观是进行社会历史研究工作的指南。4、第四段:恩格斯教育德国青年,要摆脱“青年派”的影响,下一番功夫去研究历史,以便给工人提供最好的东西。第二封:恩格斯致约瑟夫布洛赫背景:这是恩格斯1890年9月2122日给柏林大学学生、社会主义月刊编辑约瑟夫布洛赫的一封信。马克思逝世后,资产阶级和党内机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肆意进行歪曲和篡改,胡说唯物史观只承认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而否认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反作用。当时有些人就此问题写信求教于恩格斯,布洛赫就是其中一个。1890年9月3日

37、,约瑟夫布洛赫写信给恩格斯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因素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恩格斯对这两个问题作了答复。主要内容:在信中,恩格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在历史发展中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论述这个问题时,恩格斯自始至终贯穿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从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客观规律和个人意志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合力论”思想。这些论述,内容十分丰富,思想极为深刻,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恩格斯在信中还对如何正确地研究和运

38、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宝贵指示。1、第一段:恩格斯阐明历史进程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2、第二至三段:人们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客观的前提和条件同个人意志的相互关系。3、第四段:恩格斯教育德国青年一定要根据原著来研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理论。4、第五段:恩格斯说明他和马克思过去强调经济因素决定作用的原因以及全面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重要性。第三封: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背景:这是恩格斯1890年10月27日,写给施米特的一封信。面对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及德国“青年派”说:在马克思那里,历史是完全自动地形成的,丝毫没有人的

39、参与。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认为,不能不充分论述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问题,不能不充分论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反作用问题。主要内容:在信中,恩格斯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前提下,着重强调了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恩格斯的这封信,对于我们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研究历史,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我们才能深刻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克服唯心史观的干扰。恩格斯的这些宝贵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国家权力、法,以及各种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四封:恩格斯致弗兰茨梅林背景:这是恩格斯1893年7月14日给弗兰茨梅林的一封信。

40、梅林是德国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和理论家。为了反对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梅林写了莱辛传奇一书,并将此书寄给了恩格斯。恩格斯在给梅林的回信中,通过对莱辛传奇的附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全面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着重论述了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从而深化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恩格斯在这封信中和其他几封信中所谈的这个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因此,在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时,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恩格斯一再指出,在研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因果之间的辩

41、证法。如果形而上学地对待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因果关系,那就很可能会被一些人抓住用来作为歪曲唯物史观的理由,就会出现像“青年派”那样的教条主义。总之,要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就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是我们应当从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得出的一个重要启示。第五封: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背景和主要内容:这是1894年1月25日,恩格斯给博尔吉乌斯的信,写于逝世前一年。恩格斯在信中,针对博尔吉乌斯来信提出的问题,回答了作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指的是什么,论述了以技术装备为标志的生产力对于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对于阶级的划分、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以及国家、政治、法律等决定作用,指出经济条

42、件归根到底具有决定意义,“它构成一条贯穿于全部发展进程并唯一能使我们理解这个发展进程的红线。”学习这封信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在分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时,要善于以唯物史观作指导,在大量的偶然现象中,找出必然的发展规律来。第二,恩格斯在这封信中阐明了伟大人物是历史的产物这一著名原理,并结合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面积知识点归纳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平方分米(dm)、平方米(m)。4.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

43、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从大到小: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 面积宽 宽 = 面积 长)6.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8.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9.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1.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公顷=10000平方米 ;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

44、: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12.注 意: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堂上练习1.学校会议室地面的长是12米,宽是8米,要在地面上铺地毯,需要多少平方米?2. 一块长方形铁板的周长是68分米,宽是12分米,求它的面积?3. 王大爷家院子里有一块菜地,它的长是5米,宽是3米,王大爷在这块菜地里种白菜,如果每平方米收白菜3千克,这块菜地共收多少千克的白菜?4.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三个正方形州的和少了60厘米,每个

45、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5.一个长方形,长16分米,宽12分米,在这个长方形上尽可能剪下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剩下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6.绿化地,长16米,宽是8米,长、宽中间各留了一条2米宽的小路,绿化面积是多少?每块水泥砖的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铺路共需要多少块水泥砖? 1. 一个长方形,长95米,宽63米,他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2.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0米,长是宽的4倍,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 一个正方形周长是2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4. 一根铁丝能够围成一个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跟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5. 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4米,长和宽各增加3米,周长增加了多少?面积增加了多少?6. 学校要粉刷一个长20米,宽3米的围墙,墙上有一块面积12平方米的宣传橱窗,请你算一算,粉刷7. 的面积有多大?8. 一长200米,宽2米得人行道,用面积8平方米的正方形水泥砖铺地,共需要多少块?9. 一间教室,长9米,宽6米,现在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10. 在一个长16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他相关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