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整体把握(一)阅读全文回答,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各自选取了哪些材料(具体表现)?每一方面的特征是什么?目的在于?结构第一部分(17)第二部分(820)内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特征“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说”了就“做”,既“说”又“做”具体表现写作唐诗杂论写作楚辞校补写作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目的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献身民主事业。(二)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三)文章两大部分之
2、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四)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3、他却是始终如一的。(五)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口的巨人”指他说得观点鲜明,高亢有力。“动人心,鼓斗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行的高标”指他做得勇往直前,临危不惧,成为人们的榜样。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二、重点阅读文段(一)阅读1-7段回答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
4、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
5、,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概括短文的大意: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2、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的品质。(内容
6、)3、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4、体会下列“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 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吹嘘,自诩x )5、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6、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 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
7、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7、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 8、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9、“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运用了比
8、喻,写出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研究成果的来之不易。10、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的,不是“不动”,而是在废寝忘食的“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11、“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说明了“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12、“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明闻一多研究学术极专极深。 13、分析以下语句“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
9、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14、请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
10、象。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二)阅读820段,回答以下问题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
11、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
12、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作为学者有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品格。 革命家有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大勇、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3、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一句话)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
13、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 ”“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5、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 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宣传动员革命,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作好了牺牲的
14、准备,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6、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争取民主、宣传革命) 7、第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说),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8、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
15、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9、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短)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行一致的伟人。 10、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闻一多先生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11、对
16、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面积知识点归纳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平方分米(dm)、平方米(m)。4.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从大到小: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 面积宽 宽 = 面积 长)6.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8.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9.相邻的两个
17、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1.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公顷=10000平方米 ;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12.注 意: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堂上练习1.学校
18、会议室地面的长是12米,宽是8米,要在地面上铺地毯,需要多少平方米?2. 一块长方形铁板的周长是68分米,宽是12分米,求它的面积?3. 王大爷家院子里有一块菜地,它的长是5米,宽是3米,王大爷在这块菜地里种白菜,如果每平方米收白菜3千克,这块菜地共收多少千克的白菜?4.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三个正方形州的和少了60厘米,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5.一个长方形,长16分米,宽12分米,在这个长方形上尽可能剪下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剩下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6.绿化地,长16米,宽是8米,长、宽中间各留了一条2米宽的小路,绿化面
19、积是多少?每块水泥砖的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铺路共需要多少块水泥砖? 1. 一个长方形,长95米,宽63米,他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2.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0米,长是宽的4倍,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 一个正方形周长是2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4. 一根铁丝能够围成一个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跟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5. 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4米,长和宽各增加3米,周长增加了多少?面积增加了多少?6. 学校要粉刷一个长20米,宽3米的围墙,墙上有一块面积12平方米的宣传橱窗,请你算一算,粉刷7. 的面积有多大?8. 一长200米,宽2米得人行道,用面积8平方米的正方形水泥砖铺地,共需要多少块?9. 一间教室,长9米,宽6米,现在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10. 在一个长16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剩下的面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