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集体协商复习要点.doc

上传人:风样花鼓 文档编号:2118541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协商复习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集体协商复习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集体协商复习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复习要点: 一、集体协商的内容(学习目标) (一)集体协商机制概述 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一方的代表与用人单位(企业方面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集体协商是订立集体合同的法定必经程序和实现方式,集体合同则是集体协商的一种法律结果。未经集体协商而签订的集体合同是无效合同,集体协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集体合同的质量及其可行性。 (二)集体协商机制主要包含两项基本制度 一项是集体协商制度(也称平等协商制度); 一项是集体合同制度。 (三)集体协商制度 是指工会代表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企业方面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的制度。 其基本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1、集

2、体协商原则、规则; 2、集体协商代表产生及权利与义务; 3、集体协商形式、程序、内容及结果; 4、集体协商争议处理。 二、集体合同的内容(一)集体合同 集体合同是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一般分为综合性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两种形式。 (二)集体合同的内容 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多项或某项内容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1)劳动报酬;(2)工作时间;(3)休息休假;(4)劳动安全与卫生;(5)补充保险和福利;(6)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7)职业技能培训

3、;(8)劳动合同管理;(9)奖惩;(10)裁员;(11)集体合同期限;(12)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 (13)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14)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15)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 (三)集体合同制度 集体合同是指工会代表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企业方面代表),就劳动关系有关利益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书面协议,以及履行和处理集体合同争议过程中需要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 (四)集体合同制度的基本内容 1、集体合同要约规则; 2、集体合同订立程序、规则; 3、集体合同(草案)通过规则; 4、集体合同送审及生效规则; 5、集体合同履行、监督检查规则; 6、集体

4、合同违约责任及争议处理规则。 三、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的程序和联动机制 (一)集体协商的前期准备工作 1、集体协商代表的产生集体协商代表(以下统称协商代表),是指按照法定程序产生并有权代表本方利益进行集体协商的人员。集体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3人,并各确定l名首席代表。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由本单位工会选派。未建立工会的,由本单位职工民主推荐,并经本单位半数以上职工同意。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由本单位工会主席担任。工会主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协商代表代理首席代表。工会主席空缺的,首席代表由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未建立工会的,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从协商代表中民主推举产生。用人单位一方的协商代表,由用

5、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指派,首席代表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担任或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管理人员担任。2、集体协商相关法律法规在开展集体协商前,集体协商代表应当认真学习、了解与集体协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如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规定、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通过掌握法律和依据政策,为集体协商提供有力支撑。 (1)劳动法 第三十三条: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 第三十四条:集体合同签

6、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第三十五条: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2)工会法 第六条: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 (3)劳动合同法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7、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第十八条: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第五十一条: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8、第五十二条: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可以订立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专项集体合同。第五十三条: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立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第五十四条: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第五十五条: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

9、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第五十六条: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4)集体合同规定 (5)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 3、集体协商中资料收集进行集体协商需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因此应当搜集了解与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一般分为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信息资料两类:企业外部的信息资料包括:(1)国家和地方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措施、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规定、企业改制的政策规定和要求、劳动就业和工资报酬;(2)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险等涉及协商内容的各项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

10、;(3)国家和地方有关物价指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市场价位和当地的职工生活消费价格指数等信息资料; (4)地区和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工资增长水平和其他劳动标准、劳动条件的情况、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企业内部的情况资料包括:(1)本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包括上一年度状况和本年度预测水平;(2)近年来本企业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状况;(3)本企业的人工成本状况;(4)企业现行规章制度,特别是涉及职工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方面的规定。 4、集体协商中意见征集与拟定协商议题通过召开工会小组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了解职工群众在各个方面的意愿和要求。在将职工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归纳整理后,结合现行政策和

11、企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协商议题。对于协商议题的拟定,首先,要注意协商的民主性,即代表不等于代替,要积极收集职工真正关心的议题和建议。其次,要注意有关议题信息来源的科学性。第三,要注意拟定议题的合理性。(二)集体合同草案的起草1、起草集体合同文本的主体一般来说,起草集体合同文本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由工会方面起草;二是由企业方面起草;三是工会和企业方面共同组织有关人员一起起草。从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来看,集体合同文本由工会方面起草的情况较多。因为进行劳资谈判签订劳资合同的要求一般都是由工会首先提出的。工会方在起草过程中,为了保证集体合同文本的文字表述准确清楚、逻辑严谨,需要经常借助律师、专家的帮

12、助。2、起草集体合同文本的基本要求集体合同作为一种劳动法律文书,一旦签订生效,就对企业全体人员具有约束力。所以,起草合同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一份高质量的合同草案,将为集体协商奠定良好基础。在前期搜集资料信息和职工意见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基本确定本次协商谈判的主题,并开始起草集体合同。在起草集体合同过程中必须把握几个要点:一是拟定草案应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同行业和具有可比性企业的劳动标准,包括集体合同范本和其他与签订集体合同相关的资料等。二是集体合同内容应从企业实际出发,避免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统一文本。三是把握集体合同内容应当具备的法定要件:订立集体合同的双方主体须具有法定资格

13、:集体合同的必备条款必须涉及劳动条件与劳动标准等内容;集体合同内容的协商条款可由劳动关系双方酌情议定;集体合同中应有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集体合同应标明履行期限。四是集体合同的格式应讲求规范,避免随意性。五是根据内容不同,集体合同可以分为综合性合同和单项性合同两种类型。六是集体合同内容应当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原则。七是集体合同内容的文字表述应当准确明了,逻辑严紧,避免含糊不清、容易引起歧义的表述。八是在起草集体合同文本时严谨、认真、仔细,就可以为下一步的协商过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力和时间上的浪费。3、起草集体合同的程序目前,起草集体合同的一般程序是首先成立由工会

14、及职工协商代表组成的合同起草小组,有条件的企业应先对职工协商代表进行培训,使其了解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其次,合同起草小组首先审查到期的集体合同内容,如果需要可提请进行修订;对集体合同内容中涉及某些特殊工作场所或涉及某些特殊技术方面的规定,可以请有关专家协助论证。最后,可以将起草的集体合同草案征求职工的意见。对于首次进行集体协商的企业,如果工会缺乏相关经验,吁以求助于上级工会或劳动行政部门协助指导。(三)集体协商要约行动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是集体协商主体的任何一方依法就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协调劳动关系其他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要求的行为。集体协商要

15、约书应该明确提出进行集体协商时间、地点和议题等,还应附有协商代表资格认定书。应围绕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和职工培训等涉及劳动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确定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可确定1-2个协商主题,有重点、有目标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集中力量、上下联动、突破难点。对于集体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也可通过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予以解决。职工和企业任何一方均可提出进行集体协商的要求。集体协商的提出方应向另一方提出书面的协商意向书,明确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另一方接到协商意向书后,应于20日内予以书面答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进行集体协商。

16、四、理解区域性与行业性集体协商筹备、集体合同订立相关知识、技能1、以书面形式向企业方提出协商要约或回复企业方提出的协商要约。 2、做好协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收集了解相关资料、信息及企业和职工意见,确定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议题。3、进行区域性与行业性集体协商,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形成区域性与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草案)。在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合同框架下,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二次工资集体协商的,其确定的劳动报酬标准不应低于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具体做法应参照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4、建立了行业职工代表大会的地方,行业工资集体合同(草案)

17、应该提交行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后10日内,工会应与协助企业方将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合同文本一式三份及说明,报送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双方协商代表应将已经生效的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合同以适当形式及时向区域、行业内企业和全体职工公布。5、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或出现事先未预料的问题时,经双方同意中止协商的,工会应积极做好向职工说明情况和下次协商的相关准备工作。区域、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工会可在原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合同期满前3个月内,向企业方书而提出重新签订或续订的要求,并发出协商要约。区

18、域性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并没有明确的国家法律条文作为参考,但基本程序与行业性集体合同签订相似。 五、了解区域性与行业性集体合同履行的原则和履行情况分析方法。 集体合同履行的原则(一)实际履行一是一方当事人即使违约,也不能以罚金或赔偿损失来代替合同标的的履行,除非违约方对合同标的履行对另一方当事人已无实际意义。二是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仲裁机构和法院敦促其履行。实际履行的原则要求劳动者一方要按照集体合同的约定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则应按照集体合同的约定提供劳动条件。(二)全面履行全面履行是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应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它要求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在履行期限、

19、履行地点以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地完成合同义务。(三)协作履行协作履行的原则是指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发扬协作精神,共同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共同实现合同规定的权利。 履行过程中要多用互利模型和混合模型。要运用:l.双赢策略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既要考虑职工的利益目标,也要兼顾企业行政的利益目标,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通过有效的集体协商使双方共同受益,取得双方都满意的结果。2.推进策略 在工资集体协商中,若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时,可抬高要求,节节推进。若企业对人工成本投入的获利高于对实物成本或技术成本投入的获利时,职工一方协商代表也可以主动提出提升薪酬待遇的要求。3.退让策略 若劳动力市场

20、供大于求,本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应当采取退却策略,以暂时的让步,换取未来的回报。4.坚守策略 若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职工协商代表宜采取坚守策略,坚持不降低原有工资标准,并力争有所提高。5.迂回策略 各项劳动标准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即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对此,职工协商代表可采取相应的迂回策略。6.包容策略 在工资集体协商中,要允许对方提出不同的观点、意见,认真倾听,理性思考,正确对待,求同存异,保证工资集体协商在和谐有序的气氛中进行。从实践情况看,可注意以下六个方面:1、以诚取信|2、重点突破3、分工协作 4、留有余地5.学会让步 6.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六、进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

21、应当注意哪些要点1、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一般而言不适合大范围大区域地开展。2、如果区域内同行业产业企业数量较多,则可以考虑在区域的框架下,签订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3、注意不同层级工资集体协商的区分及衔接,把握各层级工资集体协商的相互区别与联系,发挥不同层级工资集体协商的特殊功能。七、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主体及代表怎样产生区域性集体协商主体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区域工会组织与对应的企业代表组织为协商主体;二是在没有区域企业代表组织的情况下,可由区域工会组织与区域内经全体企业民主推选或授权委托等方式产生的企业方协商代表进行平等协商。行业性集体协商主体确定分为三种情况:一

22、是由行业工会或联合会与行业内企业代表组织进行协商;二是由行业工会与行业内企业方推荐产生的代表进行协商;三是未组建行业工会的,可由行业所在区域的工会代行行业工会的职能,与企业代表组织进行协商。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代表要按照集体合同规定所规定的程序产生。职工方协商代表由行业工会选派,职工方首席协商代表一般由行业工会主席担任。未组建行业工会的,职工方协商代表由行业所在区域工会选派,职工方首席协商代表可由行业所在区域相应一级的工会主席担任,也可由上级工会选派或在上级工会指导下从本行业内企业工会主席中民主推举产生。八、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与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的区别有哪些 企业层级开展集体协商,主要是就单个

23、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企业年度工资收入水平及调整幅度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单个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其法律效力只限于企业和企业的全体职工。区域性集体协商的重点是制定本区域内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维护一个区域内劳动关系的稳定,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性集体合同具有约束本区域内所有企业和职工的法律效力。行业性集体协商,主要是协商确定行业工资标准,制定行业统一的劳动定额、工时工价标准,防止同行业企业的恶性竞争,行业性集体合同具有约束本行业内所有企业和职工的法律效力。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的覆盖范围,远远大于企业层级的集体合同。九、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如何进行监督检查。

24、 加强对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经常性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动态管理,双方及时协商沟通,制定和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形成上下结合,内外互动的工作体系。监督检查组织可以有一下的几种方式:一是通过企业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委员会,加强对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的监督检查;二是依托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工作委员会进行;三是健全区域性、行业性专项集体协议监督检查组织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监督检查组织进行;四是依靠集体协商指导员加强对工资集体协议的监督检查。同时,加强区域性、行业性的监督检查要建立健全履行情况报告制度、履约责任制度、信息通报制度、整改建议制度和职工举报制度等等。附录资料:不需

25、要的可以自行删除 竹材重点知识1竹材及非木质材料作为原料的应用特点与局限A非木质原料应用中具有的优点1) 来源广泛,价格低廉;2) 原料单一,对稳定产品质量有利,生产工艺易于控制;3) 备料工段设备简单(竹材除外);4) 工业生产中动力消耗较木质原料少(加工、干燥等)。B不利因素5) 原料收获季节性强。为保证常年生产,工厂需储备8-9个月的原料,而该类原料体积蓬松,占用地面与空间很大,造成储存场地之困难;6) 原料收购局限性强。非木质原料质地松散,造成收集与运输上的不便,为降低成本,收集半径一般不超过100公里;7) 非木质原料储藏保管较难。非木质原料所含糖类、淀粉及其它易分解的物质较木质材料

26、高,易于虫蛀或产生霉变与腐烂(采取的措施:高密度打包储存,切段堆积储存,干燥后储存,喷洒药剂储存等,但增加了工序和成本);8) 非木质原料含杂杂物多(蔗渣含20%以上的蔗髓,棉杆含残花和泥沙,芦苇有苇髓和叶鞘,稻壳含米坯等),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生产前应分离,增加了工序与成本;9) 其它尚未解决的问题:棉杆皮韧性大,缠绕设备造成堵塞、起火;原料易水解,湿法生产中造成的污染大;稻壳板硬度大,对刀具磨损十分严重等,目前尚无参考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克服。2.分布概况: 竹子是森林资源之一。中国竹类资源分为四个区:黄河-长江竹区、长江-南岭竹区、华南竹区、西南高山竹区。3地下茎:竹类植物在土中横向生长的

27、茎部,有明显的分节,节上生根,节侧有芽,可萌发而为新的地下茎或发笋出土成竹,俗称竹鞭,亦名鞭茎。因竹种不同,地下茎有下列三种类型:单轴型、合轴型、复轴型。4.竹秆:竹秆是竹子的主题部分,分为秆柄、秆基和秆茎三部分。1)秆柄:竹秆的最下部分,与竹鞭或母竹的秆基相连,细小、短缩、不生根,俗称螺丝钉或龙眼鸡头,是竹子地上和地下系统连接输导的枢纽。2)秆基:竹秆的入土生根部分,由数节至10数节组成,节间短缩而粗大。秆基各节密集生根,称为竹根,形成竹株独立根系。秆基、秆柄和竹根合称为竹蔸。3)秆茎:竹秆的地上部分,端正通直,一般形圆而中空有节,上部分枝着叶。每节有两环,下环为箨环,又叫鞘环,是竹箨脱落后

28、留下的环痕;上环为秆环,是居间分生组织停止生长后留下的环痕。两环之间称为节内,两节之间称为节间。相邻两节间有一木质横隔,称为节隔,着生于节内。竹秆的节、节间形状和节间长度因竹种而有变化。5.竹子各部位之间的关系 竹连鞭,鞭生芽,芽孕笋,笋长竹,竹又养鞭,循环增殖,互为因果,鞭竹息息相关的统一有机整体。6竹林的采伐竹林采伐时必须做到“采育兼顾”,才能达到竹林永续利用、资源永不枯竭之目的。正确确定伐竹年龄、采伐强度、采伐季节、采伐方法四个技术环节是竹林采伐的关键所在。7.采伐竹龄:竹林为异龄林,一般只能采取龄级择伐方式,根据竹类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竹笋成竹后,秆形生长基本结束,体积不再有变化,但材

29、质生长仍在进行,密度和力学强度仍在增长和变化,根据其变化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材质增进期,材质稳定期和材质下降期。竹子的采伐年龄最好在竹材材质稳定期,遵循“存三(度)砍四(度)不留七(度)”的原则。8.伐竹季节:春栽夏劈秋冬伐。 一般竹林应该在冬季采伐,应在出笋当年的晚秋或冬季(小年春前)。花年竹林,应砍伐竹叶发黄、即将换叶的小年竹,而不应砍伐竹叶茂密正在孵笋的大年竹;丛生竹林,一般夏秋季节出笋,采伐季节选在晚秋或早春,使新竹能发枝展叶。 原因:a.该季节竹子处于休眠状态,竹液流动慢,同化作用较弱; b.可溶性物质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储存,竹材力学性质好,不易虫蛀; c.冬季,林地中主要害虫处于越

30、冬状态,不会对采伐后的竹林造成伤害; d.该季节新竹尚未发出,可避免采伐时造成损伤。9.竹材的储藏与保管具体要求:1)按照不同质量分类保管;2)按照规格大小,分别存放;3)先进先出,推陈出新;4)防虫防蛀,喷熏药物。10.竹材的缺陷及其发生规律:1)虫蛀和霉腐一般发生规律如下:a.竹黄较竹青严重;b.6-7年生竹材较轻,3-5年生以下较重;c.冬季采伐的较轻,秋季次之,春季采伐的较重;e.山地生长的较平地生长的轻;f.通风透光储藏遭受损害的较少,阴暗不透风的则多。11.竹壁:竹秆圆筒状的外壳。一般根部最厚,至上部递减,自内向外分为竹青、竹肉和竹黄三个部分。 12.影响竹材密度的因素:A. 竹种

31、:与其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分布在气温较低、雨量较少的北部地区的竹材(如刚竹)密度较大,反之,则密度较小。B. 竹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密度不断的提高和变化(因竹材细胞壁和内容物是随竹龄的增加而逐渐充实和变化的),可根据其规律性作为确定竹材合理采伐年龄的理论依据之一。C. 立地条件:气候温暖多湿,土壤深厚肥沃的条件下生长好,竹竿粗大,但组织疏松,维管束密度小,从而密度小,反之密度大。D. 竹秆部位:同一竹种,自基部至稍部,密度逐渐增大,同一高度上,竹壁外侧高于内侧,有节部分大于无节部分。13竹材特性竹材与木材相比,具有强度高、韧性大,刚性好、易加工等特点,使竹材具有多种多样的用途,但这些特性也在

32、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其优越性的发挥,竹材的基本特性如下:1)易加工,用途广泛:剖篾、编织、弯曲成型、易染色漂白、原竹利用等;2)直径小,壁薄中空,具有尖削度:强重比高,适于原竹利用,但不能像木材一样直接进行锯切、刨切和旋切,经过一定的措施可以获得高得率的旋切竹单板和纹理美观的刨切竹薄木;3)结构不均匀:给加工利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如竹青、竹黄对胶粘剂的湿润、胶合性能几乎为零,而竹肉则有良好的胶合性能;4)各向异性明显:主要表现在纵向强度大,横向强度小,容易产生劈裂5)易虫蛀、腐朽和霉变:竹材比木材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造成;6)运输费用大,难以长期保存:壁薄中空,体积大,车辆实际装载量小,不宜长距离运

33、输;易虫蛀、腐朽和霉变,不宜长时间保存;砍伐季节性强,规模化生产与原竹供应之间矛盾较为突出。14. 竹材人造板的构成原则:以克服竹材本身固有的某些缺陷,使竹材人造板具有幅面大且不变形、不开裂等特点为出发点的,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 对称原则:对称中心平面两侧的对应层,竹种、厚度、层数、纤维方向、含水率、制造方法相互对应。2) 奇数性原则:主要针对非定向结构的多层人造板15.竹材人造板的结构特性:1)结构的对称性:尽可能的克服各向异性2)强度的均齐性:材料在各个方向强度大小的差异,以均齐系数表达(竹纤维板、碎料板趋于1)。 3)材质的均匀性:能提高板材外观质量,也可减少应力集中造成的破坏。(

34、板材优于竹材,结构单元越小的板材均匀性越好).16.胶层厚度:不产生缺胶的情况下,越薄越好(2050微米)?1)薄胶层变形需要的应力比厚胶层大2)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流动或蠕变的几率增大3)胶层越厚,由膨胀差而引起界面的内应力与热应力大4)坚硬的胶粘剂,胶合界面在弯曲应力的作用下,薄胶层断裂强度高5)胶层越厚,气泡或其他缺陷数量增加,早期破坏几率增加17. 竹材胶合板:是将竹材经过高温软化展平成竹片毛坯,再以科学的、比较简便的、连续化的加工方法和尽可能少改变竹材厚度和宽度的结合形式获得最大厚度和宽度的竹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胶粘剂用量,从而生产出保持竹材特性的强度高、刚性好、耐磨损的工

35、程结构用竹材人造板。竹材的高温软化-展平是该项工艺的主要特征。A原竹截断截断:a. 先去斜头;b. 由基至稍,分段截取;c. 截弯存直,提高等级;d. 留足余量。B竹片软化的目的:将半圆形的竹筒展平,则竹筒的外表面受压应力,内表面受拉应力,其应力大小为:=ES/2r减小E值是减小竹材展平时反向应力的有效手段,从而可以减少展平时竹材内表面的裂缝的宽度和深度。减小竹材弹性模量的方法和措施统称为竹材软化。C.软化方法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提高竹筒含水率和温度是提高竹材本身塑性、减小竹材弹性模量,从而达到减小展开过程中方向弯曲时拉伸应力的有效措施。D.刨削加工目的:1)去青去黄,改善竹材表面性能,提

36、高胶粘效果; 2)使竹片全长上具有同一厚度,以获得较高胶粘性能和较小的厚度偏差。E.竹片干燥: 实践证明,使用PF时,竹片的含水率应低于8%,而使用UF时,应小于12%,才能获得理想的胶合强度。1) 预干燥:目的为了提高竹片的干燥效率,主要设备是高效螺旋燃烧炉竹片干燥窑,干燥周期较长,一般10-12小时,终含水率由35-50%降至12-15%。2) 定型干燥:因竹片是由圆弧状经水煮、高温软化、展平而成平直状,但在自然状态中仍具有较大的弹性恢复力,故需采用加压的干燥和设备。F组坯:将面、背板竹片和涂过胶的芯板竹片组合成板坯的过程成为组坯。1)板坯厚度的确定:s=100s合/(100-)式中:s为

37、板坯厚度(各层竹片厚度之和,mm),s合为竹材胶合板厚度(mm),为板坯热压时的压缩率(%)。板坯的压缩率与热压时的温度、压力和竹材的产地、竹龄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温度为140-145,单位压力为3.0-3.5Mpa时,板坯的压缩率为13.0%-16.0%。2)组坯操作注意事项:a. 面、背板竹片应预先区分好。b.组坯时芯板与面、背板竹片纤维方向应互相垂直。面板与背板竹片组坯时,竹青面朝外,竹黄面朝内;芯板竹片组坯时,为防止竹材胶合板由于结构不对称而产生变形,应将每张竹片的竹青、竹黄的朝向依次交替排列。c.竹片厚度较大,宽度较小(平均100毫米左右),涂胶量不大,因而其吸水膨胀值(绝对值)不大

38、,故芯板组坯时不必留有吸水膨胀后的间隙,只需将竹片涂胶后紧靠排列即可。d.组坯时面、背板及芯板竹片组成的板坯要做到“一边一角一头”平齐,可为锯边工序提供纵边和横边两个基准面。G热压胶合1)工艺过程:竹片涂胶以后组成板坯,经过加温加压使胶粘剂固化,胶合成竹材胶合板的过程称为热压胶合,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可压力变化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A第一阶段:从放第一张板坯进入热压板至全部热压板闭和并达到要求的单位压力,称为自由加热期。B第二阶段:从热压板内的板坯达到要求的单位压力至降压开始,称为压力保持期;C第三阶段:从热压板的板坯降压开始到热压板全部张开,称为降压期。在降压期,因压力降低,

39、板坯中的水蒸气急剧向外溢散,同时呈过热状态的水也很快变为水蒸气,因此产生板坯内外压力不平衡的现象,降压越快,压力不平衡就越大,严重的可使胶层剥离,即“鼓泡”,层数越多,鼓泡现象越多。所以降压时务必缓慢进行,应在板坯内外的压力基本保持平衡的状态下进行,为防止“鼓泡”现象的发生,通常要求实行三段降压,即:由工作压力降至“平衡压力”(即与板坯内部蒸汽压力保持平衡的外部压力,PF胶一般为0.3-0.4Mpa,这一阶段的降压速度可以快一点,一般3层板掌握在10-15s内完成);由“平衡压力”降至零,该阶段易发生鼓泡或“脱胶”,降压速度要缓慢,要求降压速度与水蒸气从板坯中排除的速度相适应,一般3层板约在3

40、0-50s内完成,多层板应适当延长;由零到热压板完全张开,该段可打开阀门,以最大速度卸载,使热压板张开。应注意的是压机最下面一个工作间隔中的板坯,在表显示为零的时候,实际上还承受着所有热压板自重的压力,因此压板张开要适当放慢速度,以防“鼓泡”。2)影响胶合质量的因素:A.压力的影响:压力过大,重者压溃被胶合的材料,破坏其自身的结构,轻者加大了热压时的压缩百分率,增大了材料的消耗,降低了竹材的利用率。适宜的单位压力是保证胶合质量和材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素。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单位压力是3.0-3.5Mpa,板坯的压缩率为13-16%,随着竹片加工精度的提高,热压时的单位压力可随之下降。B.温度的影响:温

41、度是促使胶粘剂固化的重要条件。热压胶合时,温度高可适当缩短胶合时间,但同时胶合板内的温差较大,内应力也较大,板子容易变形,另一方面同一压力条件下,温度越高,板坯的压缩率越大,则竹材的利用率越低,因此不能为了缩短热压时间,采用过高的热压温度,通常竹材胶合板生产中,PF的热压温度以135-140为宜,UF的热压温度以115-120为宜,压制厚胶合板时,温度应适当降低,单位压力适当增加。C.时间的影响:板坯在热压胶合过程中,所有胶层全部固化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热压时间,其在工艺中的具体表现是热压板全部闭合达到工作压力开始至降压时为止的这段时间。PF和UF在热压固化时会产生放热反应,因此生产上热压时间的确

42、定一般可考虑在远离热压板的胶层固化率达到85%时,板子即可卸出热堆放,这样既能保证充分固化,又可节省热压时间,一般竹片板坯每1mm厚度加热加压时间1.1min可以达到良好的胶合性能。D.竹片质量:主要指表面残留的竹青、竹黄量,竹片表面的光洁度,竹片的厚度偏差及竹片的含水率(6-8%为宜)等。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到胶粘剂的用量,热压时的工作压力,胶合强度。3)热压胶合中产生的缺陷: A.脱胶(部分或大面积相邻层竹片互相分离的现象)或胶合强度(胶合强度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低下(产生的原因有竹片含水率过高或部分竹片受潮;降压速度过快;胶粘剂变性或质量不符合要求;热压时间不足或温度偏低等)。B.鼓泡(竹

43、材胶合板热压过程中产生的局部脱胶现象)(主要原因是降压速度过快)。C.叠芯、离缝(装板时人为碰撞造成芯板移位而引起的)。D.表面污染(压板表面不干净,组坯中胶液污染板面及人为污染面、背竹片)。E.透胶(竹片厚度较大,一般不出现,但当竹片整体或局部含水率过高,易产生该现象)。18. 竹编胶合板采用逐步升压工艺和分段降压工艺两种形式,前者是使胶粘剂在低压下流展渗透,以防止胶粘剂从竹席中挤出;后者则是为了防止鼓泡,并蒸发一部分水分。19水煮(浸)冰冻干燥保存强度(简称为保存强度):是检验竹编胶合板胶合性能的指标,是在模拟加速老化后测定材料的静曲强度来表示的,它间接反映了板材胶层的胶合性能在水、温度的

44、作用下的变化情况,也反映了材料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胶层和整个胶合材料的耐水、耐候性能。竹材质量、竹席的含水率、竹席的编织质量、涂胶量、热压工艺等都与保存强度有关。20 篾片浸胶及浸胶后的干燥是生产竹篾积成胶合板的关键工序。竹篾积成胶合板与其它板的不同之处是含水率较高,产品较厚(多在25mm以上),故热压过程中排水困难,常采用热进冷出的热压工艺。21竹材胶合板生产中提高竹材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原料准备工序:合理截断,严控余量;竹筒中心尽可能对准刀具中心,保证剖开竹片宽度相近压刨工序:保证蒸煮软化、展平及辊压质量;控制单次刨削量,以尽量减少损失铣边工序:控制铣削量组坯工序:按照适当的压缩率确定正确的板坯厚度,并合理配置;严格遵守对称性原则,并保证“一边一角一头齐”;面、背板摆放时相互靠紧,防止人为叠、离而增加修补工作量,同时增加了材料消耗。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他相关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