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提升观察物体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动手操作再到解决问题,让他们体验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是一种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寻求新知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主动权留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动”起来,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主动的、快乐的、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案例描述】:“观察物体”(苏教版国标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片段。一、从学生兴趣入手,
2、导入新课师:我们看物体用什么来看?生:用眼睛看。师:眼睛就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能把物体的样子拍摄下来,并记在自己的脑子里。提出观察要求:今天请小朋友用自己这架高精度的照相机将物体的上面、正面、侧面准确地拍摄下来,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准备好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出示自主观察题的要求:用四个正方体积木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并观察正面、上面、侧面。生:读自主观察题的要求。师:回答要求分几个步骤?生:要求分二步:第一步:用积木摆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第二步:把所摆物体的正面、上面、侧面用眼睛看清楚。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在这里,我联系学生生活
3、实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玩的积木来做学习材料,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师:同学们的这么多摆法,我选择一些在电脑上展示一下。二、操作中建构,学习新课1、师用多媒体出示例题中的第一幅图师:我这里有一幅图,数一数:这幅图有几个小正方体?生:有 4 个小正方体。师:你会摆吗?(会)学生动手摆。同时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摆。师:从正面看,数一数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是横着排列的还是竖着排列的?生:有 4 个正方形,是横着排列的。师:你能把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吗?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动手画。生画好后用视频展示台展示汇报自己是怎么画的?(学生边说,教师边举教具让学生观察。)师:一起看看电脑是怎么画的?(多媒体
4、展示这个物体的正面形状。)师:在观察一下这个物体的侧面和上面,数一数有几个正方形,是怎样排列的?你能把它画下来吗?学生画好后用视频展示台展示汇报自己是怎么画的?师:是这样吗?再从侧面和上面看一看。(选一些学生画的错误的例子,让学生观察:能这样画吗?为什么?)师:来看看电脑是怎么画的?(多媒体展示这个物体的侧面和上面形状。)2、小结师:回忆一下画这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有哪几个步骤。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后得出:第一步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第二步数一数每一个面各有几个正方形;第三步判断正方形排列的位置。设计意图:在开展观察活动的层次上,先出示观察要求,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同时,为后面的动手操作和自主观察
5、的实施提供了有序的指导。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幅图时,摆搭自主,观察有序。使所观察的图形在老师制作的课件引导下,形成的表象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学生通过画图练习,学会观察仔细、全面,为后面观察复杂摆搭的图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师用多媒体出示例题中的第二、三幅图师:你们能不能用刚才总结的方法画出这两幅图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生:能。(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画好后用视频展示台展示汇报自己是怎么画的?4、观察和比较师:我们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后得出:从正面和侧面看形状相同,从正面看形状不相同。师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
6、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设计意图:在第二、三幅图学习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预设的自主操作安排,在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感悟、在感悟后练习、在练习中说理。由易到难、有单一到多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将趣味性融入一次次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活动中。在一次次活动中,小朋友自主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课后反思:本节课在制作课件和整个教学设计上,都是围绕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的。考虑让学生在可行操作的指导下自主性学习,教师开始有目的、有顺序地提出操作活动的要求,收到了好的效果。既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让学生在亲自感受体验下增强了分析、判断的能力,同时在学生能够跳起来够得着时,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对今后的学
7、习有百益而无一害。总之本节课,学生活动自主开心,老师讲得少,而学生自主操作和观察得多,感悟和体会自然就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尝到了学习的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案例分析】:一、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心”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从内心深处想学习。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 ,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 “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让
8、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让知识和日常生活交融。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彼地学习。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创设游戏、故事或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不断地体验数学,让学生真正的“心”动。本节课教师就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让学生“行”动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重心”应实现三个转移:一是由“教”向“学”转移,在重视教法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学法的研究;二是由“学”向“悟”转移,因为文化知
9、识可以通过“教”和“学”获得,而文化素质却只能通过学生的“悟”才能获得;三是由“悟”向“行”转移,这是因为实践出真知,只有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在教学第一幅图的时候教者就实现了这三个转移。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互”动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能发挥它
10、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四、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 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法,但是在组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忽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倾向,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该给学生引导的不“引导”,该给学生讲解的不“讲解”,恐怕被别人冠以“理念不新”的帽子,有的教师往往是游离教学目标,脱离文本,让学生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去“探究”、“发散”。教师对学生可以“放手”但不能“放任”。让课堂“活”起来,其实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点和目的的观念,在潜心研究本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
11、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教者把例题的三幅图不是一起出示,而是分为两层,第一层教学第一幅图教师指导,第二层教学第二、三幅土让学生自主操作和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一定要坚持不懈的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带着孩子们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在充分的生活角色体验中,感知生活,亲近数学,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再创造”的过程。总之,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心”动、“行”动、“
12、互”动和“主”动,这才是真正符合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二 OO 八年)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教案参评申报表 编号:送评单位: 南京市浦口区教科室 教案科别 小数作者姓名 江 东所属年级 三年级合作者教案课题 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提升观察物体案例分析学校名称 南京市浦口区乌江学校联系电话(办) 02558293157 小灵通、手机 13805194818 邮编 211813学校送评意见学校盖章 年 月 日市或县教育学会初评意见初评等级 签章省学会评审意见及等级评定定评审等级: 评委组长签字:注:本表由参评者自填。注意:1、编号及本表最后二栏不填。2、教案科别主要填:小语、中语、小学英语、中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小数、中数、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品、政治等。3、单位名称一定要写明所在县(市) 。字迹要清楚。4、严禁抄袭。5、本表可复印,并按装订线装订在参评教案的首页作为封面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