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司匹林的临床药理学作用 关键词 阿司匹林;药理学;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1+.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a)-174-01 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应用于临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是非选择性环加氧酶抑制剂,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感染、抗风湿。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中环加氧酶1(COX-1),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如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偏头痛,人工心脏瓣膜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本文就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的进展进行阐述。 1药理作用和临
2、床应用 1.1解热、镇痛与抗感染作用 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与抗感染机制是1:通过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及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体温下降。镇痛作用是由于抑制痛觉刺激的脉冲发生,抑制致痛物质活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等外周作用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枢性作用。抗感染作用是通过抑制炎症组织中的前列腺素合成而产生。阿司匹林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治疗慢性钝痛以及感冒发热等。抗感染、抗风湿作用较强,可使急性风湿热患者的关节红、肿及剧痛缓解。 1.2抗凝、防治中风及心肌梗死 现已证实TXA2是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化酶作用下转化而成的,TXA2是强大的血小板释放及聚集的诱导剂,它可直接诱发血小板释放ADP进一步加强
3、血小板的聚集过程,而前列环素(PGI2)是一个强力血管扩张剂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在血小板中干扰花生四烯酸转化为TXA2所需剂量大约是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PGI2剂量的1/10,这有利于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TXA2的产生而对PGI2的合成不发生影响。小剂量阿司匹林能使前列腺素的合成酶(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因而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1.3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高血清脂蛋白-a(Lp-a)是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日本学者发现,部分伴有高Lp-a的冠心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后其Lp
4、-a水平降低。进一步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可以通过减少载脂蛋白A(apo-A)基因转录及抑制apo-A mRNA的表达,减少肝细胞产生apo-A。阿司匹林抑制apo-A产生,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中至少起部分作用。 1.4抗氧化作用 阿司匹林具有抗氧化剂特性。用电子旋转共振(ESR)研究阿司匹林与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及H2O2的反应,发现阿司匹林是OH有效的清除剂,但不是O2及H2O2很好的清除剂。通过抗氧化反应,阿司匹林可以抑制二氧化硅诱导脂质过氧化、DNA链断裂,展示其细胞保护作用并可解释其多种生理学和药理学的作用。 1.5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与血
5、栓形成有关,有人建议对所有妊高征高危孕妇预防性给予阿司匹林每日12 mg/kg3。但有人认为孕妇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妊高征的最适有效剂量是使出血时间延长2 min,应该根据抗血小板效果来调整阿司匹林剂量4。 1.6防治恶性肿瘤 近年来,阿司匹林已逐渐应用于结直肠癌及乳腺癌防治。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可使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性降低。其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血中前列腺素(PG)降低有关。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的活性而抑制PG的合成,通过抑制合成PG来抑制细胞增殖,提高免疫功能,或者通过抑制PG合成,使鸟氨酸脱羧酶活性下降,导致肿瘤细胞生长代谢降低。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抑癌,而不是灭癌或溶癌。
6、2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5-7 2.1胃肠道不良反应 小剂量或短期应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较少,如果长期大量应用治疗风湿病则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引起胃肠道反应,诱发或加重溃疡和出血。发病机制是由于胃肠黏膜存在COX-1,能催化PG形成,PG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而阿司匹林抑制COX-1,干扰PG合成,刺激胃肠道黏膜。 2.2影响凝血机制 一般治疗量的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延长出血时间,长期或大剂量应用(5 g/d) 以上,可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延长凝血时间,造成出血。 2.3变态反应 由于阿司匹林抑制了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加氧酶途径,PG合成受阻,造成脂氧酶代谢产物白三烯增多,导致支气管痉挛,
7、引发“阿司匹林性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 2.4瑞夷(Reye)综合征 极少数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年应用本药后,出现严重的肝损害,合并脑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参考文献 1Tong,渡三保子,郑直.小儿应用阿司匹林的方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4,21(2):103. 2Patrono C,伍建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时阿司匹林用量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5(1):53. 3葛菲,陈世民.激活的蛋白C抵抗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9,26(1):13-15. 4Dumont A,Flahault A,Beaufils M,et al .Effect of aspirin in pregnant women is dependent on increase in bleeding timeJ.Am J Obstet Gynecol,1999,180(1) :135-140. 5苗海霞.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黑龙江医学.2005,29(1):53. 6韦志英.阿司匹林的新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5):98. 7张素丽.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0):65. (收稿日期:2008-03-04)第 5 页 共 5 页